急诊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策略.ppt_第1页
急诊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策略.ppt_第2页
急诊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策略.ppt_第3页
急诊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策略.ppt_第4页
急诊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策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策略,2,调查显示,8.7%的住院患者出现感染 而就诊于急诊科的患者出现感染的机率是非急诊科患者的3倍,Quach C et al. CMAJ. 2012;184(4):E232-E239,3,急诊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呼吸道感染是急诊患者最常见感染疾病,4,出现感染的急诊留观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4.7%,百分比(%),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留观病房1997-2004年临床分离的887株病原菌及其耐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邓家德等.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6):494-496,急诊感染患者病情危重,5,入住急诊科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有呼吸衰竭和意识障碍,患者百分比(%),刘桂花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69-871,对北京大学第三医2005年急诊科住院患者检出的312 株病原体进行分析,了解急诊科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细菌的特点以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与靶向性治疗的相关性,急诊感染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6,入住急诊科病房的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患者百分比(%),刘桂花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69-871,对北京大学第三医2005年急诊科住院患者检出的312 株病原体进行分析,了解急诊科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细菌的特点以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与靶向性治疗的相关性,G-菌是急诊感染患者主要病原体,7,G-菌 64.62%,急诊感染以G-菌为主,所占比例50%,对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2005-2007年急诊科感染患者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1.张志强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12):738-741 2.刘桂花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69-871,G-菌 52.24%,G+菌,G+菌,真菌,对北京大学第三医2005年急诊科住院患者检出的312 株病原体进行分析,了解急诊科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细菌的特点以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与靶向性治疗的相关性2,G-菌感染的急诊患者以肠杆菌和非发酵菌为主,8,导致急诊感染的主要G-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对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2005-2007年急诊科感染患者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张志强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12):738-74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总检出率为28%,急诊患者产ESBL肠杆菌的检出率高,9,急诊留观病房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5%和21%,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留观病房1997-2004年临床分离的887株病原菌及其耐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产ESBL菌株检出率(%),邓家德等.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6):494-496,10,急诊感染,急诊科感染患者理应以社区感染为主,但我国现有研究表明,大型医院急诊科感染的致病菌以G-菌为主,其中以肠杆菌和非发酵菌最为常见,且肠杆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较高,其抗菌谱更趋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特点,急诊感染特点原因分析,11,患者来源不典型,大部分患者既往已接受治疗,还包括部分其他地方医院转诊的危重病患者 从急诊患者的疾病构成谱来看,虽然肺部感染依然占第一位,但车祸伤、晚期肿瘤、胰腺炎等外科继发感染及免疫低下继发感染等情况比较高 此外,由于住院困难,患者在急诊科、急诊科病房及急诊科监护室住院时间延长、侵入性操作增加、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等因素均可导致其细菌谱更趋向于医院感染的特点,1.张志强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12):738-741 2.钱远宇等.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0):871-873,原因分析:,急诊感染治疗策略,12,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感染患者,不能简单按照社区感染来处理,除了一些社区感染症状典型、症状轻且来诊前未经治疗的患者可以按照社区感染来处置外,其他患者均应该参照医院获得性感染治疗指南进行治疗 同时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培养,并按照培养结果来指导治疗,1.张志强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12):738-741 2.钱远宇等.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0):871-873,13,急诊感染病原学特点 以G-菌为主,尤其是耐药G-菌 急诊感染患者特点 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有呼吸衰竭和意识障碍 多系统疾病共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肿瘤等,急诊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 广谱覆盖G-菌,包括产ESBL肠杆菌、鲍曼不动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 强效、快速杀菌 安全性好,亚胺培南广谱覆盖院内常见G-菌,院内常见G-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1.泰能说明书 2.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10(5):325-334. 3.吕媛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5):340-347,以上数据均来自2009年CHINET和卫生部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体外研究显示,亚胺培南杀菌速度快,1h杀菌活性达98.2%,1h杀菌活性(%),Matsuda K et al. Jpn J Antibiot. 2000 Dec;53(12):667-71.,亚胺培南快速、强效杀菌,一项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碳青霉烯类药物有效降低 产ESBL肠杆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采用碳青霉烯类治疗,产ESBL肠杆菌感染患者14天病死率下降83%,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其中71例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患者的亚群分析;非碳青霉烯类药物包括:头孢菌素、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环丙沙星、阿米卡星,Paterson DL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3; 39:317,病死率(%),(n=42),(n=29),83%,碳青霉烯是产ESBL肠杆菌感染的首选,肺炎、菌血症、腹腔感染、复杂尿路感染,Pitout JDD. Drugs 2010; 70 (3): 313-333,2010年在Drugs发表的一篇关于产ESBL肠杆菌感染治疗综述指出:,病死率 (%),OR = 0.58 P = 0.496,OR = 0.27 P= 0.204,OR = 0.23 P = 0.012,含碳青霉烯类,含氨苄西林/舒巴坦,碳青霉烯类 +氨苄西林/舒巴坦,是 (n=12),是 (n=5),是 (n=26),否 (n=29),否 (n=24),否 (n=17),Kuo LC et al.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7; 13: 196198.,碳青霉烯联合舒巴坦 显著降低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死率,一项对2003-2005年55例MDR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碳青霉烯与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治疗, MDR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亚胺培南联合氨基糖苷/氟喹诺酮 可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药物的敏感率,19,亚胺培南联合庆大霉素使铜绿假单胞菌对药物的敏感率增加11.1% 亚胺培南联合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使铜绿假单胞菌对药物的敏感率分别增加8.1%和8.0%,Karlowsky JA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5; 40:S8998,亚胺培南具有良好安全性,亚胺培南卓越的安全性已在100多个国家得到验证 临床应用中极少出现重度不良事件或因不良事件而停药的报道 与药物相关的常见不良事件为:静脉炎(3.1%)、恶心(2.0%)、腹泻(1.8%)和呕吐(1.5%),Rodloff AC et 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06; 58:916929,21,亚胺培南满足急诊抗菌治疗要求,可用于急症重症感染患者的抗菌治疗,总结,22,急诊感染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G-菌是急诊感染患者主要病原体,以肠杆菌和非发酵菌为主。肠杆菌中产ESBL菌株检出率较高,其抗菌谱更趋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特点 对大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