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胶体化学【PPT课件】_第1页
第九章 胶体化学【PPT课件】_第2页
第九章 胶体化学【PPT课件】_第3页
第九章 胶体化学【PPT课件】_第4页
第九章 胶体化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胶体化学 861年 体” (词,标志胶体化学的产生。 意为粘稠状的物质。 胶体”一词的由来 1805英国物理化学家 活的组织和细胞液等是蛋白质 、 核酸等的胶体溶液;体液 、 血液 、 皮肤 、 肌肉 、 脏器等也属于胶体系统 。 人体就是典型的胶体系统 第一节 分散系概述 一 、 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 分散系统 , 简称 分散系 。 其中: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 (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如:碘分散在酒精中形成碘酒,碘是分散相,酒精是分散介质,碘酒是一分散系。 油 以微滴分散在 水中 形成的 乳状液 a+ 、 散在 水中 形成的 细小的 沙粒 分散在 水中 形成的 泥浆 细小的 水滴 分散在 空气 中形成的 云雾 二、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 分子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 粗分散系 按 分散相粒子 的 大小分类: 均相分散系 按 分散相粒子的组成分类: 非均相分散系 分散相 粒子大小 分散系类型 分散相粒 子的组成 实 例 d 100 分散系(乳状液、悬浊液) 粗粒子 乳汁、泥浆等 按分散相粒子大小分类 1 10-9 m 相:系统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部分。 如:水,水蒸汽,冰各为一相。 液, 气, 固三相。 均相分散系 (单相 ) 按 分散相粒子的组成分类: 非均相分散系 (多相 ) 球形液滴( 第二节 表面现象 界面 ( 两相接触时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表面现象: 表面上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 表面 (: 指物体与气相相互接触的面。 将立方体分割成微小立方体: 可分为 1018个 边长 1长 10面积: 6 10-4 00 差 106倍 在高度分散的体系中表面效应不可忽视 表面化学的特点 前面各章为什么不提表面的特殊性。 前面各章所研究的系统表面小,表面现象弱, 而本章是具有巨大表面的系统。 一、表面积与表面 (一 ) 表面积和比表面 单位体积(质量)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比表面 。 0球形:0r/滴数 A/0/表 /J 1 10 10102 3 10 3 10 10 10108 3 103 3 103 10 101014 3 105 3 105 108 1 101020 3 107 3 107 1012 水滴高度分散后比表面和表面能的变化 比表面越大,表面现象越显著。 表面分子的 受力不均 ,使得它们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 合力 作用 , 其分子有被 拉入 液相的趋势 。 液体有 自动收缩 至 表面积最小 的倾向。 (二 ) 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1. 表面自由能 表面能 (: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的能量。 A 比表面能 () 指单位表面积的表层分子比同量内部分子多出的能量 表面能等于液体的比表面能与表面积的乘积。 = A 为 表面能 为 比表面能 A 为 表面积 式中: 单位为 : J为: 1 J 1 Nm 1 N所以: 又可看作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 是 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使表面收缩并与表面相切 ,单位 N 比表面能 和 表面张力 这两个概念数值上等效,量纲相同,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考虑界面的 热力学问题时,用比表面能 ;分析界面的 各种作用时,用表面张力 比较方便。 降低表面能途径: 1. 缩小表面积 2. 降低表面张力 表吸附:一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自动地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现象。 吸附 二、表面活性剂 吸附 :固体或液体的表面吸引其它物质的分子、 原子或离子的过程。 吸附剂 :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吸附质 :被吸附的物质 图 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正吸附 负吸附 (一)溶液表面上的吸附 浓度 表面张力 曲线 : 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 机盐、不挥发的酸碱 短链有机酸、醇、醛等 如:高级脂肪酸钠(肥皂) 结构特征:具有 “ 两亲性 ” 基团 疏水基 (亲脂基 ) 亲水基 非极性 基团 极性 基团 (二)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单分子吸附层 胶束 缔合胶体 衣物上的油污用肥皂处理后,肥皂分子疏水部分进入油污层 ,经机械振荡,油污逐渐分散并形成表面排布着亲水基团的小滴,而被水分子托入水中成乳状液,油滴不再回到衣服上而除去。 增溶作用 三、乳化作用 1. 乳状液的概念 2. 乳状液的类型 两种不同类型乳状液示意图 O/W W/O (1)水包油型 (2) 油包水型 3. 乳化剂:能增加乳状液稳定性的物质。 通常是 表面活性剂 如肥皂、胆汁酸盐等 ; 另外 蛋白质 也是常见的乳化剂。 ( O/W) 稳定的原因 : (2)形成单分子保护膜。 (1)可以降低界(表)面张力; 乳化作用和乳状液 脂肪 消化酶 O 3O C 3C O 1 091 1781 21 81 31 51 71 62 02 1亲水侧 疏水侧 甘氨胆酸的立体构型 脂肪 消化酶 溶 胶 分散相:聚集体(分子、离子或原子构成) 非均相性 高度分散性 热力学不稳定性 第三节 溶胶 (一 ) 溶胶的光学性质 象 一、溶胶的基本性质 在暗室内用一束光线照射溶胶时,在侧面可以看到一个发亮的光柱的现象。 光的散射 象 d d d 略小于 或接近于 反射 通过 散射 可见光波长: 400 760 胶体粒径: 1 100光的散射 应用 H)3溶胶 用来区分溶胶和真溶液 1827年布朗观察到花粉颗粒作无规则移动和转动 (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 布朗运动的本质 当 沉降速度 = 扩散速度 2. 扩散与沉降平衡 溶胶的分散相粒子 , 能自动地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移动 ,这种现象称为 扩散 。 在重力作用下 , 胶粒下沉而与介质分离的现象称为 沉降 。 沉降平衡 1924年 , 研制出超速离心机 , 用于蛋白质胶体研究 ,第一次测定了蛋白质的分子量 。 离心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病毒、蛋白、核酸和酶的最方便最有效的工具。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1. 电泳和电渗 H)3溶胶 液 电泳 ( 在 外加电场作用下 ,带电胶粒在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渗 ( 分散介质向另一极移动的现象。 选择性吸附 + 附 粒离子带负电 附 胶粒离子带正电 2. 胶粒带电原因 表面分子的解离 硅胶的胶核是( 表层是 22H+ + 在胶核表面, 胶核带负电 H)3 + 2+ 3 H)3(溶胶 ) + 3沸 3. 胶团的结构 H+ H+ H+ e(溶胶吸附 带正电荷 H)3 H+ H)3m 胶团结构 ( x+ H)3m H)3溶胶结构示意图 H)3m 3 H)3m + + + + + l H)3m l l l + l 3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 H)3 H+ H)3m ( lx+ H)3溶胶结构表达式 胶粒 = 胶核 + 被吸附离子 + 吸附层反离子 胶团 = 胶粒 + 扩散层反离子 胶团 胶粒 吸附层 扩散层 胶核 吸附离子 反离子 反离子 需要注意的是:制备条件的不同,胶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胶的结构简式表示为: 若 33A g N O + K I = A g I + K N O(m (x+ g+ K+ 如: 33A g N O + K I = A g I + K N s) + 溶胶的结构简式表示为: (m (+ x K+ 二、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一)溶胶的稳定因素 胶粒带电 溶胶表面溶剂化膜的保护作用 布朗运动 l l l l H)3m 溶胶表面水化膜的保护作用 - + + 水分子 l l l l H)3m H)3溶胶 溶液 (二)溶胶的聚沉 聚沉 (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 界聚沉浓度 :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 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又称聚沉值。 聚沉能力 :是 临界聚沉浓度的倒数 。 电解质聚沉值 ,聚沉能力 。 叔尔采 则 反离子所带电荷 ,聚沉能力 , 临界聚沉浓度 。 6 6 61 1 11 2 3 :M +:M 2+:M 3+ = 对于给定溶胶,临界聚沉浓度与反离子带电荷的关系为: 例:聚沉 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顺序为: .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例:将 0. 1 液与 列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 A B D 2. 溶胶的相互聚沉 明矾净水作用 天然水中胶态的悬浮物大多带负电 , 明矾在水中水解产生的 H)3溶胶带正电 , 它们相互聚沉而使水净化 。 若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溶胶相互混合,则会发生聚沉,称为相互聚沉现象。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 链节:重复的结构单元 淀粉:葡萄糖 天然橡胶:异戊二烯 蛋白质:氨基酸, 20种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分子直径: 1100对分子质量在 10000以上的化合物。 二、高分子溶液与溶胶性质的比较 ( 1)分散相粒子能自动分散到分散介质中; ( 2)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没有界面; ( 3)均相分散系,体系稳定。 (一)高分子溶液的形成 (二)高分子溶液与溶胶性质比较 分散相大小 扩散速度 半透膜 溶液体系 热力学 粘度 对电解质 溶胶 1 100 不能透过 单相 体系 热力学稳定体系 大 不敏感 特性 高分子溶液 1 100 不能透过 多相 体系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小 很敏感 聚沉 盐析 三、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1. 保护作用 ( 在溶胶中加入足量高分子化合物后, 能显著地增加溶胶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保护作用。 2. 聚沉作用 ( 当加入的高分子物质的量不足时,溶胶的胶粒粘附在高分子上,高分子起了一个 桥梁作用 ,把胶粒联系在一起,使之更容易聚沉。 血液 蛋白质 保护 应用 : 四、唐南平衡( 平衡) 1. 聚电解质 是指在水溶液中能以离子形式存在的高分 子化合物。 = + . 半透膜 :是一种多孔性薄膜,允许水分子、小分子、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