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基本知识(课件)_第1页
耳穴基本知识(课件)_第2页
耳穴基本知识(课件)_第3页
耳穴基本知识(课件)_第4页
耳穴基本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穴基本知识 (耳埋治疗失眠 ) 温州市中医院肝病科 狄静 耳穴医学 中国古代医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耳朵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耳廓大小、形态、颜色及厚薄的观察,可以大概了解脏腑功能情况。这与现代的生物全息论有着相同之处。生物全息论认为,耳廓是人体的一个胎形缩影,人体的各个部位均在耳廓上有固定的位置,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通过对耳廓上相应位置的治疗,达到祛病保健目的。 耳廓表面解剖名称 耳廓表面解剖 耳廓腧穴分布规律 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 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形象分布 。 耳垂 耳 舟 肢 对耳轮下脚 肢 耳 甲 腔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腔 脏 器 三 角 窝 腔 脏 器 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化 道 对 耳 轮上脚 干 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 耳轮脚: 1穴 耳轮: 12穴 耳舟: 6穴 对耳轮: 14穴 对耳轮上脚 5穴、 对耳轮下脚 3穴、 对耳轮体 6穴 三角窝: 5穴 耳屏: 6穴 对耳屏: 6穴 耳甲腔: 9+1穴 耳甲艇: 11穴 耳垂: 10穴 耳背: 9穴 耳穴的性能 耳穴的双向性 耳穴的多功能性 耳穴的特异性 取穴原则 相应部位取穴 按中医理论取穴 (辨证) 根据西医理论取穴 根据临床经验取穴(神门安神;耳尖退热) 相应部位取穴 :内脏、肢体、器官等发生病变,在耳廓相应部位有压痛点(或反应点),可作为取穴的根据。例如胃病取胃穴,踝关节扭伤取踝关节穴等,可用探棒查找出压痛点。 按中医理论取穴:根据中医脏腑学说,肝与胆,心与小肠,肾与膀胱,脾与胃互为表里,因而肝病可取胆穴,心脏病取小肠穴,肠炎取肺穴。根据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的中医理论,因而眼病又取肝穴,中耳炎取肾穴,鼻炎取肺穴。根据肝主筋,心主血,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的理论,因而皮肤病又取肺穴,骨科病取肾穴,肌肉病又取脾穴。 根据西医理论取穴:皮质下穴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因而神经系统的病症要取皮质下穴,交感穴有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因而内脏病痛要取交感穴。 根据临床经验取穴: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了治疗疾病的有效耳穴,如眼穴、肝穴、脾穴能治疗麦粒肿;神门穴、皮质下穴、热穴及相应部位(如踝关节扭伤,相应部位的耳穴是踝),能治疗扭伤;枕穴、额穴、神门穴、皮质下穴能治疗头痛。 耳穴的概念: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 耳穴埋豆法 耳穴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 采用菜籽、绿豆、磁珠等刺激耳 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治疗目的。 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器具:磁珠 探棒 探棒 探测仪 磁珠 取穴( 选准穴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1)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既是该穴。 ( 2)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棒(或毫针、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的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既为耳穴治疗点。 ( 3)电测穴位法。 操作方法 清洁消毒:用 75%酒精清洁消毒,消毒范围视耳穴大小而定。 埋豆:一手固定耳廓,采用菜籽、绿豆、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方块胶布固定,嘱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耳压方法 直泻压法 旋补压法 点平压法 直泻压法 即以拇、食指指尖与耳穴皮肤垂直按压,候至有沉重胀痛感时,持续 20秒钟,停歇 10秒钟,再按 20秒钟。如此重复压主穴 6穴 4天 43贴对侧耳穴。这就是强刺激,属于泻法。 适用于实证、痛证,对内脏痉挛性疼痛尤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旋补压法 即以拇指 ,食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旋转轻轻揉压,候至稍有胀痛或刺痛后,每穴按压 1日 43贴对侧耳穴。这就是轻刺激,属于补法, 适用于虚症,特别是年老体弱、孕妇、儿童或敏感性强者,尤为适宜。 点平压法 即以拇指 、 食指指腹 ( 或指尖 ) 按压丸药 ,候至轻度胀痛时 , 每穴以 每天 4 3 另贴对侧耳穴 。 此属于中等量刺激 , 为平补平泻法 , 适宜于一般体质或虚实不显的病症 , 特别是神经衰弱 、 心悸 、 失眠 、 头昏等各类功能性疾病 。 失眠耳穴埋豆的辩证取穴 主穴: 神门、皮质下、睡眠深沉区、神经衰弱点、枕、额 配穴:心、胃、脾、肝、肾、胰胆、内分泌、三焦、肺 神门:在三角窝内后1/3的上部。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 4区。 垂前 (神经衰弱点 ):在耳垂 4区。 睡眠深沉区:垂前 4区的背面。 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 3区。 额: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 1区。 耳垂九区划分:耳垂正面,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画三条等距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份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把耳垂分为 9区。 心:耳甲腔中央 胃:耳轮脚消失处。 脾:耳甲腔的后上方。 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胰胆:在耳甲艇的后上方,肝、肾两穴之间。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三焦: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方,内分泌穴上方。 辨证分型 热扰神明 证候 面红目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配穴 胃 肝 胃气失和 证候 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不寐,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弦滑或滑数。 配穴 脾、胃 心脾两虚 证候 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梦多,易醒再难入睡,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配穴 心、脾 肝郁化火 证候 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配穴 肝、三焦、内分泌 心肾不交 证候 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委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穴 心 肾 阴虚火旺 证候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配穴 肝 肾 胰胆 评估 :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耳部皮肤情况。 2、女性生育史,有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 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 注意事项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