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乡茶的记忆特征码opkjjlgbxtcxecqeqyxh 故乡茶的记忆 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足见中国饮茶历史的悠久,真可谓是悠悠茶香,古来之。中国的待客之“道”:有亲朋好友光临,泡上一杯好茶,大家品茶夜谈,追古溯今,从天文地理,到人情世态,缀一口,清香淡苦,似人生纷杂,回味起来又是满口的甘甜,道出了苦尽甘来的人生哲学。我童年的时光是在凤庆新华砚田山头度过,那是个很小且被青山环抱的村子,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边树丛藤蔓下流过,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青山,更不是绿水,而是那记忆里飘来的缕缕茶香。因为当地气候温润,适合种植茶树,从而茶产业成为了农家主体经济支柱。而我喜欢饮茶,始于5岁,每每与小伙伴们玩得大汗淋漓,精疲力竭时,便会端一碗满满的清茶学长辈样,双目微闭,将茶杯轻置于鼻尖,然后再深吸一口气,那泌人心脾的茶香便深入五脏六腑,让人品味,引人遐思。家乡的长辈都喜欢喝茶,尤爱自己栽种的粗犷大叶茶。闲假时,一家人聚在一起,烤上一罐茶,各斟一盅,慢慢地啜饮。尤其是冬日的午后,围坐在桌前,守着暖暖的一罐茶,在茶香弥漫中谈家常,论世事,觉得身心俱暖,其乐融融。我们村里的人很勤劳,天曚曚亮就起床,女人准备早饭,男人到附近山上挑柴。八九点左右光景,就吃“早饭”。然后就带上劳动工具、米饭和咸菜,到茶山上干活。约一点多钟,劳作过后在田间地头就着咸菜吃午饭,称之为“吃晌午”。在一个叫“沙坝田”的地边,我和大人们散坐在地边,地上披上油布,搬几个石头围坐一起吃过几次“晌午”,简单的饭食,但在充盈着绿色的天地间,却别有一番滋味。山野间遍地都是野菜,如猪鼻子草、鱼腥菜、大刀菜随手掐一把,在清澈的小溪水中洗干净,和着一种叫“腌姜豆腐”的咸菜一起嚼到嘴里,又脆又新鲜。再喝上几口用山泉水泡的“茶水”,那滋味真是美不可言,山美水美,饭菜可口,茶最香。每当黄昏时分,炊烟袅袅升起,健美的农家大姑娘扬着一张张如蜜桃般粉扑扑的脸,与健壮的小伙们惬意而轻松的相互追逐打闹,开着我听不懂的玩笑,似乎劳动一天后的疲劳也随之淡去。我每到这时都会背着大篓绿色的猪草,和着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进村,这时我总喜欢站在村头岔路口的桃树下张望,一边看着大家嬉闹,一边期待着哪一个小伙子为我带回一只七彩的野雀或者几串多汁甘甜的野果。站在村边,呼吸着山上飘来的阵阵茶香,慢慢的就沉醉了。只有依稀听见爷爷一声一声带些焦急呼唤时,我才猛然回神一溜烟跑回去吃饭。晚上,在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小村里,农户家都有“火塘”, “火塘”上的火一般不灭,就算出门到田间地头劳作或晚上睡觉,也要用火灰把燃烧着的木柴捂上。待用火时,加点碎柴,用一种叫“火通”吹一吹,如精灵般的火苗一窜一窜的就燃起来了。家人坐在一起,煨上一壶茶,各斟一碗或一盅,慢慢地啜饮。在我的印象中,整日抬着小茶罐的是爷爷。爷爷有一个外形古朴,遍体漆黑、不知年代的小茶罐,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拳头大小,棕黑色,大大的肚子,尖而细小的嘴巴,倒出来的茶汁细细的,像一根线。茶罐还带一个小耳朵,那个小耳朵却不是人人都能“摸得”,只有像马锅头和爷爷那样有着厚厚的茧而不怕烫的手,才能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悠悠倒出一线亮汪汪的茶来。茶极浓酽,在白色的松鹤茶杯里,说不大清楚是红是黄甚或是黑,像极了药,味道也像药,苦和涩在舌头上扭打起来,最后成为不尽的回味。每天天曚曚亮,爷爷扒开头夜埋在火炭上的灶灰,红红的火炭苏醒,盖一把松毛,青烟升起,凑近了鼓起嘴巴在“火通”对着火炭吹三五下,火苗腾地窜起,架一把烧得漆黑的铜壶烧水。水滚了,提在火塘边,挨着火继续慢慢涨着待用。这时,爷爷就会拎过小茶罐,拿出自制的砖茶或大饼茶,扳一块放在手中使劲儿揉搓,把里面的茶棍子挑掉,将茶轻轻放到茶罐里。“谷花茶,簸三簸,百十年的茶罐泡茶,不放茶叶味也真。”爷爷边哼唱着边把小茶罐轻轻簸着,来回反复地翻烤茶叶,直到略带糊味的茶香扑鼻而来,就放下茶罐,提起铜壶,高高地把滚水冲到茶罐中去。那快乐得打滚的滋滋声最是让人惬意,那样一冲一叫,仿佛所有生活中的不快都在一瞬间痛快了。茶水翻滚,水花四溅,茶沫聚满小茶罐边缘。爷爷嘘着嘴从右到左又从左到右地用头划着弧线,把茶沫茶渣吹掉。本来就小的茶罐去掉沫子,只剩罐底浅浅小半杯茶汤了。城里人是不喝第一道茶的,滗掉,续上水煮沸了再倒出来才开喝。爷爷倒不在意,从小茶罐里滗出浓黑的茶汤,嘴巴左右在茶杯边沿快速移动着喝滚烫的茶,边喝往小茶罐里续水,续了喝,喝了续,直到太阳出来,喝够了茶水就拿着刀去割草,回来喂养家禽。喝茶的当儿,爷爷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戴上我们任何人都不知从什么时候弄来的老花镜,随手翻开那些厚厚的古书或者战争故事书籍,如西游记或铁道游击队什么的,盯着蚊子大小的字研读一番,然后恋恋不舍地出门干活。吃过早晚饭,爷爷又拿出茶罐来,用它来煨茶吃。每当这时候,儿孙总要抬一个小木凳坐到火塘边观看。爷爷先在火塘中拨出一堆火红的木炭,然后把小茶罐放在上面,待小茶罐烫得发红,就撮上一把茶叶放到小茶罐里,手握小茶罐柄匀速抖动,茶叶在茶罐中发出“嘁嚓嘁嚓”快乐的脆响,空气中弥漫起一股炒茶奇妙的香气。炒一会儿,爷爷便把小茶罐放到地上,提起火塘上一把同样是遍体漆黑的大铜壶,把里面烧得滚烫的山泉水注入小茶罐中,只听“唰”的一声响,小茶罐上方腾起一片水雾爷爷把黄褐色的茶水倒在洁白的瓷盅里,就着升腾的热气,美滋滋的抿上一口,那份惬意,让他眉间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这时,他会给儿孙们讲故事。一大伙人围在火塘旁,爷爷就笑呵呵地给每个大人倒一杯茶,小孩子们自然喝不了那么浓酽的茶,他们是冲着故事来的。鬼故事一律是美丽温柔的女鬼,深夜陪伴穷书生读书。巧媳妇故事中一定有一个憨姑爷,憨到把翻滚的河水当成沸水,啪啪啪直往里倒鸡蛋。还有封神、三国、马锅头、杨家将等等夜深些,孩子们睡了,那些大人们就讲哪家的女人漂亮,如此那般年月太久,许多故事都已成为模模糊糊的记忆碎片了,我只记得爷爷曾讲过一个与茶有关的传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请缨南征,平息南中诸郡叛乱。 有一次,诸葛亮率兵离开西洱河,沿哀牢山南进途中,军士来到桃花江畔的桃叶渡口,因触江水瘴气中毒,纷纷晕倒于沙滩。在万分危急之时,得到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而康复。用茶叶含在口中避染瘴气,才得以渡过桃花江作战。诸葛亮看到茶叶如此神效,即命王平、吕凯率军士以当地蛮濮人为向导,到哀牢山中采购茶子。赵云、魏延大将率兵过江后,分兵两路围歼蛮兵,于盘蛇谷再擒孟获,押往塔郎甸诸葛亮帐前。诸葛亮仍以仁义相待,令解去绳索,问孟获今服不服?孟获跪于帐前说:“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过,安得不服乎!天公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请孟获入帐,设宴庆贺,委任孟获照旧掌管南中事务,所攻占之地尽皆退还。孟获及所胁从的部族酋长、蛮兵无不感恩戴德,欢呼跳跃。至此,南中已平定,副将王平、永昌郡高士吕凯受命在哀牢山中向蛮濮人采购的数10驮茶子已驮运到,诸葛亮于7月亲率一支军队继续南进,深入裸濮、乌蛮、金齿、锅搓、羌尼人居住的地方,察看山川河流,体察民情,安扶民心,赠送茶子和礼物,传授农耕技术,教民预防瘴毒。所到之处无不深受各族酋长、族人的欢迎,并以丞相赐物和地名为荣。诸葛亮经过一月的艰苦跋涉之后,回到斑鸠峰下的坝子安营扎寨。数月来不毛之地的长途征战之后,看到这里青山绿水,景致诱人,便触景生情,思念起翠竹掩映的隆中茅庐,于是在帐中挥毫写下“思茅”二字。次日邀约各酋长会盟,诸葛亮坐在轮椅上,右手持鹅毛扇,左手拿着书写的“思茅”二字说:“此地就称思茅吧!”接着他倡导各族团结,广植茶园,发展生产,共谋生计。当地一酋长跪拜双手接过写有“思茅”的绸绢,众酋长深感荣幸,欢呼丞相赐地名。由于部族语音的原故,欢呼中喊的都是“思茅”的谐音,有的喊思摩!有的喊思么!有的喊西卯!诸葛亮在思茅小憩数日,让军士们在坝子边的小河洗澡、洗马后,班师返回。8月底“遂至滇池”,在滇池边受到孟获及当地酋长土官的热烈欢送,诸葛亮就此作出部署,留王伉、吕凯守四郡。吩咐孟获勤政驭下,善抚居民,勿失务农,即回蛮邦。安排完毕即起程返回成都。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云南各郡各部落每年都有“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为筹划北伐中原再兴汉室,诸葛亮拨出银两,派得力将校和军士随纳贡的云南部族人到滇西南采购、驮运茶叶,以备军需和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各地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千百年来,不管历史怎样沿革变迁,诸葛亮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总是无羁无束地传颂着。在当年诸葛亮路过的地方有孔明山,洗战马的小河称洗马河,诸葛亮扎营处建有“诸葛故垒”。云南很多地方塑有诸葛亮及琴童、武将的雕像。诸葛亮还被尊为茶祖,百姓开始种茶以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从此,人们开始培育、种植大叶茶,并加工、交易茶叶。在小村的日子,我沉浸在爷爷给我讲的许多故事和传说里,感觉到乐趣与充实。现在想回去,那些民间自编流传了不知几代人的传说故事中有很多是劝人为善的,其中也有唯心主义的封建思想,但我从中受到的启蒙教育和培养的对文学的兴趣是朴素而纯粹的。时光荏苒,我耳闻目睹,懂了一些村中喝茶的礼节,村里有一句俗语:“一茶苦,二茶涩,三茶四茶好看客。”这句话其实不能按字面理解,村里人都善喝,喜喝酽茶。头一遍冲水倒出的茶叫“头茶”,最酽,一般要敬给长辈,贵客。待长辈喝了,晚辈再喝第二次冲水煮沸的称之为“二茶”的茶水。第三次冲水煮沸的茶水称之为“三茶”,一般冲三次水后就要换掉茶叶,要喝就再炒一罐。爷爷常教育我要先把茶端给老人、客人,而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那时侯农村没有公路,没有车,出门靠步行,我们小村是到更远处村子的必经之路。他每天总要以他矮小单薄的身躯,担一对大大的水桶,跑上几趟到山泉水槽边挑水,把大水缸挑满,再加柴把水烧滚,以便为过路歇脚的路人端上“头茶”解渴驱乏。有时路人过意不去,硬要送给爷爷点东西,每当这时候,爷爷总是故意装出生气的样子,大家相视一笑,气氛更加融洽了。爷爷以一碗淡淡清茶,为我幼小的心灵诠释了人生的真义。每当我看到满头汗珠的路人喝了爷爷备下的茶水,蓄足精神,告辞继续赶路的情景,矮小的爷爷便在我心里逐渐高大、伟岸起来。记得烈日炎炎、蝉声嘶竭的午后,我家的屋檐下总是坐满了路人,走了一群,又来了几个他们歇歇脚,聊聊在城里看到的新鲜事。日子就在不经意中一天天流逝,爷爷更加显出老态了。我也开始喝一点点茶,但我只喝“三茶”。一是“头茶”、“二茶”太酽,也由于爷爷关于尊老敬客的教导,我常端起茶盅,双手递给长辈。他们总是以山里老人特有的笑容对我,这笑容如此坦荡、如此自然,令我到现在忆起仍觉舒服。长辈们喝下茶水,我连忙接过茶盅,再注满,再双手奉上,博得一声“真乖”的称赞。每当此时,爷爷会自豪地用他满是老茧的手抚摩我的头,令我心底涌起一阵阵的暖意,同时盼望着长辈们快喝完“头茶”、“二茶”,我就可以喝到那略苦却回味的“三茶”了。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值得一提的是煮过的茶叶,并不倒掉,而是收集起来在太阳底下晒干,在放回竹筒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9岁那年秋天,我患了眼疾,村里俗称“害火眼”。爷爷还用茶为我治病。爷爷连忙用新的茶叶和竹筒里二次晒干茶叶掺在一起煮,煮好后叫我吃下肚去,说是解毒,然后再用“三茶水”为我冲洗眼睛。冲洗过后,顿觉清凉,疼痛也减轻许多。每天冲洗几次,过了几天,我的眼睛竟然好了。还有一次,我在树林里和小伙伴玩耍,忽然胳膊上不知为何又痛又痒。哭喊着去找爷爷,他把一撮茶叶嚼碎,敷在我的胳膊上,一会儿,疼痛消失了,洗去碎茶叶,红肿也渐渐消退了。我长大了,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我离开了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山村工作。由于失落、伤心、无助、孤独、或是水土不服的缘故吧,终于病倒。 远方的爷爷知道后,邮寄来了一包茶叶,在电话里告知一个药方,煮飞盐茶喝,用来去毒。切一小块盐巴,埋在火炭里烧得像炭一样红后,用火钳或筷子夹出,飞到煮沸的茶汤里,喝了能解热。头痛或者重感冒时,就要煮苦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村结对协议书
- 村民联保协议书
- 村组用地协议书
- 杭州医保协议书
- 林地赠予协议书
- 果酒研发协议书
- 柜子样板协议书
- 2025年安徽安B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资产评估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人设主播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 DB13-T 1545-2025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 《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课件》
- 菜品委托开发合同协议
- 供水管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 礼品花卉销售合同协议
- 2025年广州市劳动合同样本(标准版)
- 企业财务人员防诈课件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2
- 2025年安徽合肥庐阳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猪厂转卖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