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doc_第1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doc_第2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doc_第3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doc_第4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倡导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理科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如何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呢?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科目,表面看来不能进行什么德育教育,其实只要教师从教材实际、当前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就能使思想道德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 在信息技术课理论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课程教学渗透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责任感。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的使用中,美丽花园、无彩世界等作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画笔工具使用的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你还能把美更好的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用画笔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大自然的可爱和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寓美育于教学中,收到陶冶学生情操的德育作用。再如:讲授“寻找新动物”内容时,我让学生到网上了解到很多动物都面临着灭绝,被人类残酷的杀害,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培养他们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责任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所学知识参与到保护动物运动中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德育教育,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小学计算机教材中,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比如在学生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我注重介绍了金山WPS,它是金山软件公司的一种办公软件。最初出现于1989年,在微软Windows系统出现以前,DOS系统盛行的年代,WPS曾是中国最流行的文字处理软件,现在的中国大陆政府、机关很多都装有WPS Office办公软件。通过介绍,了解和使用国产软件,增加爱国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信息技术第一册第7课从“窗口”看北京,我“绣”小国旗等课文,在教学过中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三、结合相关的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脑游戏问题的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相关知识联系,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汉字输入练习中,我都会使用语文书第七册中一篇关于邓小平同志参观青少年计算机活动并作出著名的“普及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谈话的文章作为练习内容,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学习了这篇文章,对这篇文章很有亲切感,但可能对其中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不甚了解。所以我在练习前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以及文章中的男主人公最后如何在邓爷爷的鼓舞下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国际电脑专家的故事,让同学们在训练指法的同时接受到思想教育,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怀之情,并鼓励他们向文章的主人公学习,将来努力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材,另外有关尊重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不散播计算机病毒等,也是计算机使用道德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在教学活动结合教材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作为学校教育,我们不应该忽视在每一个细节中渗透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的教育,因而在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与计算机技术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培养网络道德 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网络在带给青少年学生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趋显现。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不健康的图片、五花八门的电子游戏、虚情假意的网上聊天、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等,使青少年沉溺其中而厌弃学业,失去正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和责任感,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所做的是,一方面,不要回避,比如,我在上课时,有时需要演示如何下载资料,往往在打开网页的时候,会有一些黄色的图片或网页跳出来,学生看到后,会故意发出一些夸张的声音,这时,我并不是急忙关掉并回避它,而是马上就事论事,告诉学生,网上经常会有很多这样不健康的内容,它们不适合我们学生观看,而且这些图片或网页往往还会带有病毒,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奇而上了当;另一方面,我经常用正反两方面的网络实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Internet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组建的一个网络社会,它是由许许多多电脑和许许多多热爱网络的人们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有良知的网民都有责任维护和保持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能力,同时要对自己的亲友多作宣传,让大家都成为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遵纪守法的好网民。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以确保持久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必须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授意,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就是学生活的德育教材,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要有良好的习惯。从德育角度讲,它能够发挥德育主体与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所以,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如此看来,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正确引导学生遵循社会公德使用计算机,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让学生明白,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示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作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