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能力突破.doc_第1页
文言文能力突破.doc_第2页
文言文能力突破.doc_第3页
文言文能力突破.doc_第4页
文言文能力突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三语文能力突破专题(一)文言文编者:王同猛、孙海荣、相婷 2014-04-02突破点一:关注新题型2014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 新增“辨析文句意义”,这就有可能衍生出新的题型概括、简析、辨析文本。主要包括:1、 人物类:形象(性格、品质)、心理2、 事件类:原因、策略等【典题回顾】1、(高三一模贺齐传)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3分)答案:反间计、攻心计2、(限时(三)张九龄传)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个字)。(3分)答案:有才干、正直、有远见【典题试练】史弼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注】从事:官名。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诏书疾恶党人 (2)乃豫敕断绝书属(3)明府摧折虐臣 (4)九死不恨2、第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2分)3、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突破点二:实词推断实词推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知识储备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熟记初高中课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2、积累总结:整理平时限时训练、优化训练习题中出现的常见实词。3、实词推断法(1)代入检验法 (2)语境推断法(3)联想推断法(课内知识迁移)(4)语言结构推断法(对称语句互推)【典题试练】左雄传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皋陶对禹,贵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和穆,礼让以兴。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赋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追配文、宣中兴之轨,流光垂祚,永世不刊。”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永建四年,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案贪猾二千石 案:查办B类多拱默 拱:拱手,表恭敬C徙家边郡,以惩其后 惩:惩戒D流光垂祚,永世不刊 刊:改变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雄常闭门不与交通 (2)必有匡弼之益(3)臣闻柔远和迩 (4)莫大宁人(5)不式王命 (6)宽其赋算(7)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 (8)率土之民,各宁其所(9)帝感其言,申下有司 (10)无人案事(11)每选部剧 (12) 九卿位亚三事 (13)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 (14)台阁以为故事(15)而直尝坐臧受罪 (16)明年坐法免突破点三:翻译翻译技法回顾:一个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种必备意识:语境意识,踩点意识四种主要方法:留,增,调,换。【典型试练】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苖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译文: (2)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译文: (3)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译文: (4)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译文: 参考答案史弼传1、(1)憎恨 (2)预先 (3)打击 (4)遗憾2、(2分)(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 (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评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3、(3分)评分量表:分值等级描述答案示例3分准确概括主要品质。(1)刚正不阿(2)刚烈正直2分概括主要品质,但不够准确。(1)为人刚烈(2)为人正直(3)刚烈忠诚1分从具体事件中概括品质,但非主要品质。(1)体恤百姓(2)宁死不折(3)嫉恶如仇(4)不畏权势(5)对国忠诚(3)任人唯贤0分未就此内容应答;或应答错误。(1)刚愎自用(2)疾恶党人(3)任劳任怨译文: 史弼,字公谦,陈留郡考城县人。出任平原相,。这时朝廷下诏,检举与党人有关连的人。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数百,只有史弼一人也没有检举。从事坐在客舍责问史弼:“诏书憎恨党人,青州六个郡,其中有五个郡有党人,有什么理由说唯独平原郡没有党人呢?”史弼说:“先王疆理天下,政区划分界线,水土不同,风俗各异。它郡自有,平原自无,怎能相比?如果按上司的意旨,诬陷好人,滥施刑罚,那平原郡的人,家家都是党人。我平原相不过一死而已,决不能这样做。”他救活了一千多人。 史弼升河东太守,奉诏当为朝廷选拔孝廉。史弼知道不少权贵会托关系找人,于是预先下令与权贵断绝书信来往。中常侍侯览果然派一个儒生带着他的信请他办事,但好多日子不被接待。那个儒生于是谎称有别的事情拜见史弼,于是趁机把侯览的信送给了他。史弼大怒说:“太守我有幸身担重任,应当选士报国,你是什么人,这样欺诈无体统!”命令左右的人把他带出去,打了几百大板。府丞、掾史十余人都到朝廷请谏,弼均不作答复,随后交给安邑监狱,当天就拷打死了。侯览大为怨恨,就假造紧急的诏书送到司隶校尉,诬告史弼诽谤,用囚车载送朝廷。吏人没有一人敢于接近他的。只有前孝廉裴瑜送到崤山渑池之间,大声向道旁的人说:“明府摧折暴虐的臣子,选举有德的人才报效国家,如果这样犯了罪,可以垂名竹帛,希望你不要担忧不要害怕。”史弼说“:谁说茶味苦,它像荠一样甜呢。昔人割颈,九死无恨。”及下廷尉诏狱, 得以减死罪一等。 史弼刑满归里,托病闭门不外出。多次被公卿推荐,出为彭城相,因病去世。左雄传1、B拱手,不办事。2、(1)交往、来往 (2)匡扶辅弼 (3)怀柔、安抚;近处的百姓(4)安定 (5)被用、遵从 (6)宽免(7)减省;止息 (8)普天之下 (9)申令(10)办理、处理 (11)混乱 (12)仅次于 (13)古时的法制(14)成例、旧例 (15)同赃,受贿、贪赃、贪污 (16)因犯罪附参考翻译: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汉安帝时,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升迁为冀州刺史。州部有很多豪门大族,喜欢相互请托,左雄经常把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左雄奏查拿办,贪污狡猾凶狠的二千石官员(郡守),没有什么回避忌讳。永建初年,朝廷征召左雄入朝,封任为议郎。当时,汉顺帝新新近接位,大臣们懒散懈,朝廷政事有好多缺失。左雄几次上书言事,其言辞深刻恳切。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有忠诚公道的义节,给皇上写报告推荐他说:“我所见现在公卿以下的百官,大多数是拱手不行,缄默自守,认为得到皇帝恩宠就是贤能,为皇帝尽忠尽节就是愚蠢,甚至互相告诫说:像白璧那样纯洁的人不可以做,与众人能相互融合的人多有后福。我见议郞左雄,多次上封事言事,甚至于引用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以之作为警戒,确实有帝王之臣的忠贞的节操,有周公规劝成王的风范。应该擢升左雄为喉舌进谏的官,一定会有匡扶辅弼的收效。”于是朝廷封任左雄为尚书,第二次升迁为尚书令。左雄上书言事说:“臣听说怀柔安抚远方之邦,协同调和近处的老百姓,没有比安定人心更重要,安定人心最大的要务是是任用贤能。用贤人的方法,必须要有考升废黜的制度。所以皋陶对于夏禹可贵之处在于有知人之明。“安定人民就要施加恩惠,黎民百姓就会感激怀念他。”裂土分封,赐爵侯伯,代代继位都是是为了亲近人民,人民因此和平安定,礼义谦让的风俗因此兴旺起来。我虽然愚陋,却认为太守国相等长吏,仁惠、和顺有显著成效的人,可给他们增加奉禄,不能随意使他们转任调动,除非是父母大丧,不能无故去职离任。那些不依从国法禁令,不为皇帝所用的人,终生禁锢不能做官,即使遇到赦令,也不能按资格录用。如果有被弹劾,亡命而不服国法的人,应将他全家流放到边境州郡,用来惩戒他们的后人。乡部直接与百姓接触的官员,都用儒生中身世清白而能够从政的人,宽免他们欠下的赋税,增加他们的俸禄,要他们在职任上干满一年之后,州郡府县方可征召推举他们。像上述这样办,那作威作福的官吏的路子就堵塞了,弄虚无耻的弊端也也杜绝了,送往迎来的劳役也减省了,以赋税聚敛的的源头也止息了。依法循理的官吏,得以成就他的教化;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在各方土地上得到安宁。追念依循汉文帝,汉宣帝中兴国家的轨迹,留下的光芒和福泽,永世不会改变。”汉顺帝被左雄上书中的言辞感动了;申令有司考察奏书的真伪是非,再给以具体施行。左雄说的话,都明白地传达了为政的大体,但是宦官执掌朝政,最终还是不能采用。自此以后,选举替任交错频繁,县令县长月月更换,迎新送旧,劳耗骚扰没完没了。有的官府空旷无人办事,每当某人选任为局面混乱的州县乡部时,以至于拒任而而逃跑。永建四年,左雄又奏请征召海内有名的儒生为博士,使公卿的子弟为学生。有志气有操行的,增加他们的奉禄。有汝南郡的谢廉、河南郡的赵建,年龄才刚刚十二岁,都能通晓经典,左雄都奏请封他们为童子郎。因此背起书包来学习的,云集于京师。大司农刘据因本职事务被谴责,下诏送尚书府查办,一路上传呼催赶,又用捶撲敲打。左雄上书说:“九卿的官位仅仅次于三公,在大臣之列,行走时有身上的佩玉响着音节,举止间有庠序礼教的风仪。孝明皇帝的时候才有捶撲敲打的处罚,这都不合于古时的法制。”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改正做法,从此以后九卿再也没有受到过捶撲敲打的处罚。自从左雄执掌纳言之任,对朝廷多有匡扶肃理。每次他上表章奏议,台阁都把他的表章内容作为施政的成例。之后,左雄升迁为司隶校尉。开初,左雄曾推荐周举担任尚书,周举到任后干得很出色,议论的人都称道这件事。等左雄升任为司隶校尉时,又推举前冀州刺吏冯担任将帅。而冯直曾经因为接受赃款获罪,周举因为左雄举荐冯直一事上奏弹劾左雄。左雄和颜悦色地说:“我曾经侍奉过冯直的父亲而又与冯直交情深厚,现在周举拿这件事弹劾我,这是春秋时晋韩厥那样的义举啊!”因此,天下人对左雄的奉公之心都很敬服。第二年,左雄犯法免官,后来又担任尚书。永和三年(138)去世。1、答案:(1) 李揆曾认为主考录取士人,大多不考查核实,只是使他的防备(措施)严厉,求取考生的文章与策论,严重违背了求取贤能之士的要旨。(2)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3)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4)元载因为获罪被杀,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入京拜为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憎恨。参考译文:李揆字端卿,是陇西成纪人,却在郑州安家。(他的家族)世代是名门望族。李揆年少时就聪慧敏捷而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元末年,考中进士,把自己写的文章进献给朝廷,(皇帝)下诏令中书省考查他的文章,提拔他做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认为主考录取士人,大多不考查核实,只是使他的防备(措施)严厉,求取考生的文章与策论,严重违背了求取贤能之士的要旨。李揆考查进士的文章,说:“大国录取人才,只是务必要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至于那些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著作都在这里,请任意找寻查看。”因为这种做法,几个月里,美好的名声使皇上知道。从此很受皇帝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中盗贼很多,(甚至)有在大路上把人杀了扔在沟中的人,李辅国正放纵专横,上书请求选羽林骑兵五百人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从前西汉让南北军相互牵制,所以周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