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分割状况分析 2001-08-02 在我国1992年开始实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三资企业属于常住单位,其增加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从有关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来看,三资企业的增加值逐年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三资企业与国内其他常住单位有所不同,它的增加值要在中外双方进行分割。本文拟分析19932000年8年间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并考察这些增加值的分割状况。 一、我国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总量及其变化 2000年末,我国共有三资企业234783户,其中34以上集中在工业部门,另外不到14分布于农林牧渔、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行业。工业部门的三资企业在1997年以前分为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两类,1998年以后则分为规模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和规模以下。在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统计资料中,工业部门19931997年独立核算的三资企业和19982000年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数据基本齐全,可以直接引用(详见表1)。在19932000年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由1080.9亿元增加值到5333亿元,但是增加值率却由299下降到23.0,8年平均增加值率为24.5。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是我国三资企业的骨干和主体,但是在数量上只是一少部分。近些年纳入统计范围的工业部门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均在5万户以下,工业部门规模以下和非工业部门三资企业数量在18万户以上。后两类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数据不详,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估算,以便全面分析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1993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资料来看,在三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上的三资企业的产值约占70,规模以下的产值约占30。可以设想这两类企业的增加值率大体相等,按产值比例来计算规模以下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即在工业部门三资企业的全部增加值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占70,规模以下的企业占30。 据统计,工业部门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约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67,其余33分布在非工业部门,这些外资也要取得回报和收益。近几年来,投入非工业部门的外资比例保持稳定,说法明其投入产出和收益率不低于工业部门。因此,可以按非工业部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来估算其增加值,即在全部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中,非工业部门三资企业增加值应占33。 表1已反映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再加上工业部门规模以下三资企业和非工业部门三资企业增加值的估算值,就得到我国全部三资企业的增加值(见表2)。表中的估算值难免会有一定的误差,但它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为基础,估算原则和方法是有事实根据的,因比其结果应当大体符合实际。表2显示,19932000年三资企业增加值由13046亿元增加到11371亿元,增长将反4倍,8年累计增加值55323.l亿元。立个数字反映了三资企业在8年内生产去动的最终成果。 二、三资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19932000年,我国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这个速度来之不易,三资企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知道,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三资企业作为我国的常住单位,其增加值直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分析三资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说明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表3来看,19932000年,三资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6.7提高到12.7。这说明三资企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步增大。在表4中,三资企业增加值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比例可以进一步反映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除了19951996年外,其他时期三资企业增加值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比例均大大高于表3中的总量比例。各个时期的比例波动较大,总的来看有上升趋势,19981999年最高,达到45.7。8年平均为16.6,比三资企业增加值总量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比例高出6.2个百分点。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各个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然后乘以表4中三资企业增加值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比例,可以求出我国经济增长率中三资企业所贡献的百分点(见表5)。表中最后一行显示,1993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0,其中三资企业占13个百分点。最低时期是19951996年,三资企业仅占06个百分点;最高时期是19981999年,三资企业占32个百分点。在19971999年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经济增长乏力,而三资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贡献了2一3个百分点。 值得指出的是,在三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大约有35是中国内资,因此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等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其中包括一部分国内投资的贡献。如果按注册资本的比例对三资企业的贡献作进一步分割,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占三资企业贡献的65,而国内投资占35。 三、三资企业增加值在中外双方的分割状况 如前所述,三资企业同国内其他企业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它的增加值要在中外双方进行分割。具体来说,在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中,中方主体获得的主要有四项:中方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中方员工工资;中方投资分配的利润;中方获得的各项税收。外方主体获得的主要有三项:外方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外籍员工工资;外商投资分配的利润。这些项目本来可以直接加以统计,但是目前统计资料不够齐全,有些项目只能根据有关资料来估算。下面以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为考察对象,先估算其增加值中外方获得的部分,然后用增加值总额减去它,剩余部分即可视为中方得到的部分。为此,需要计算三个项目:(1)外方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19931999年三资企业的进口总额为47362亿美元,各年进口按当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为384174亿元。其中约有25属于外商投入的固定资产,价值96044亿元,最终要通过提取折旧予以回收。这些固定资产大约有70投入规模以上三资企业,价值6723l亿元。这里主要分析1990年代中后期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分割,在此期间外商投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会全部摊入产品成本,即只能是部分折旧。具体来说,1990年代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可能已经全部或大部分提取折旧,后期投入则只有少量折旧。考虑到各年投资所占比重、折旧年限等因素,经调查测算,按7年固定资产总额50的比例计算折旧,19931999年折旧总额33615亿元。(2)外籍员工工资。据调查,三资企业的外籍员工(包括外商本人)工资水平一般比较高,总额约占销售收入7。因此,按此比例计算全国20多万户三资企业的外籍员工工资,估算19931999年总计为5267.5亿元。(3)外商所得利润。由于三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经营方式不同,中外双方分割利润的比例也不同。在目前三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资约占65。尽管有些三资企业中方实际获得利润的比例低于资本所占比例,但是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还是分别按35和65的比例来计算中外双方获得的利润。19931999年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利润总额29514亿元,外方获得19184亿元。 上述三项之和就是外方得到的那部分增加值,总计10547.4亿元(详见表6)。用增加值总额减去外方所得部分,剩余部分就是中方所得,总计100661亿元(详见表7)。表7显示,在19931999年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中,中方所得由46.2提高到51.1,7年平均占48.8;外方所得由53.8下降到48.9,7年平均占512。如果这种估算是符合实际的话,那就是三资企业增加值在中外双方的分割比例。尽管在19931999年间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有206135亿元,但是实际上不到一半转化为中方主体收入,其余属于外方主体所得。假设全部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也是按这一比例分割,那么在19932000年8年内,三资企业增加值总额为553231亿元,中方所得应为269533亿元,外方所得为283698亿元。当然,这只是粗略估算,难免有误差,不过三资企业的增加值会发生分割则是事实。 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额可以看出,三资企业增加值分割确实对我国国民收入有明显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由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极不对称,即引进外资数量大大高于对外投资,我国国民从国得到的收入大大少于外国国民从我国得到的收入。实际上,来自国外初次分配净额是负值。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例如,1997年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为249.4亿元,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为1583.l亿元,净额为一1333.7亿元。19931999年7年累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42618.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为4364155亿元,后者比前者少6203亿元。这说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支付给外国劳动者的报酬和财产收入,大大超过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发生分割后,外方得到的收入有一部分会汇出我国,转化为非常住单位收入,还有一部分会在我国境内消费和再投资。因此,在某个核算期内,外方主体从我国三资企业得到的增加值并不等于国民经济核算中支付国外劳动者的报酬和财产收入。根据上面的分析和计算,19931999年外方主体从我国三资企业得到的增加值为283698亿元,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比国内生产总值少6203亿元。这一方面是由于中方从国外获得了一些收入,另一方面可能主要是由于外方主体从三资企业得到增加值后,并没有全部汇出我国,而仍然表现为我国常住单位的收入。 四、“二低”问题及对策 上面的分析表明,三资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应当充分肯定。但是也要看到目前三资企业存在的“二低”问题:一是在总产值中,增加值比例偏低;二是在增加值分割中,中方所得比例偏低。 关于增加值率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三资企业同我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增加值率的比较加以说明。19931999年,我国国有企业的增加值率一直保持在33左右,7年平均为32.7;集体企业的增加值率较低,7年平均为266;而同期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增加值率仅为249,比国有、集体企业分别低77和17个百分点。从工业部门的情况来看,三资企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例差异也很大。例如1999年,三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5,但增加值仅占20.7。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说明三资企业的中间消耗比较大。然而,三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并不低于国有、集体企业,实际上许多三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比一般国有、集体企业高,因此其中间消耗不应更大。主要问题就在于通过要素高价进口和产品低价出口以及其他方式来转移收益,增加了账面上的中间消耗,使得增加值率较低。外商普遍掌握着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进口权,并控制了产品在国外的销售,一方面以较高的价格大量进口国外要素,或者以较高的利率为代价引进国外资本;另一方面以较低的价格出口产品,从而将大量收益转移到资本或要素输出国。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境内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定价,从境外于公司以较高的价格购进原材料,然后由境内子公司以较低的价格将产品卖给境外子公司,再由后者稍做包装,换一种商标,即可大幅度加价在国外市场销售,达到转移收益的目的。这种收益转移直接引起三资企业增加值的减少,因此也就是增加值的转移。在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转移增加值的途径、方法和数量有所差异,但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作文 从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来看,19931999年总产值为827678亿元,其中增加值为20613.5亿元,增加值率为249。假设它低于国有、集体企业增加值率是由增加值向外转移造成的,那么可以按两种比例来估算:(1)按同期集体企业266的增加值率来估算,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应当有220162亿元,比统计数字多14027亿元;(2)按同期国有企业326的增加值率来估算,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应当有269823亿元,比统计数字多63688亿元。可以断定,在此期间,工业部门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向外转移的增加值数以千亿元计。如果再加上工业部门规模以下和非工业部门三资企业的增加值转移,这个数字将会更大。如果不存在增加值转移,三资企业的增加值率达到国有企业水平,那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提高13。 关于中方所得增加值比例偏低问题,难以同国内其他企业相比较来说明偏低程度,但是在三资企业全部增加值中,中方所得不到一半,这个比例显然是偏低的,而且其原因十分清楚。长期以来,我国对三资企业实行多种减免税优惠政策,对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减少了中方收入。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90年代中后期对外商的各种税收减免,加上土地批租、关税减免等优惠,每年国家财政少收入数百亿元。长期优惠政策使外商实际受惠达几千亿元。同时,一些地方低价甚至无偿提供国内要素,有的外商又对自己的有形和无形投资估价过高,因而利润分配对外商有利,对中方不利。在一些三资企业,中方普通员工工资偏低,一些中小三资企业,存在着克扣、拖欠工资现象。这些最终都会影响中方参与增加值的分割比例。 解决“二低”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首先要依法解决增加值转移问题。全国人大最新修改通过的有关法律和国务院修改后的有关实施细则,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外资企业进口的物质以及技术劳务的价格不得高于当时国际市场同类物质以及技术劳务的正常价格。外资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由外资企业参照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合理的出口价格。用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等方式逃避税收的,税务机关有权根据税法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为解决增加值转移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中方要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的调查了解,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进口要素和出口产品的价格信息。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应当深度参与经营管理,积极走出去,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建立销售网络。引导和鼓励三资企业使用国产原材料等要素。有关法律已经取消了过去关于外资企业应尽先在中国购买原材料、燃料等物质的某些规定,现在外资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所需的原材料、燃料等物质,可以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在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购买。这对促进外资企业的发展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家政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
- 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壁垒突破与实施路径报告
- 2026届山东省费县化学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单选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海东二中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人体干细胞课件
- 娄底市高考模拟数学试卷
- 2025年官方兽医牧运通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退伍留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乒乓裁判考试题及答案
- 学习解读《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PPT课件(带内容)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GB 11121-2006汽油机油
- 沙尔夫柴油机齿轨卡轨车课件
- 房产无抵押情况说明及承诺书
- DB32-T 2860-2015散装液体化学品槽车装卸安全作业规范-(高清现行)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井控装备技术判废检验管理规定
- T∕CAQ 10108-2018 供应商审核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