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忘的五台山之旅 主讲:非常:467103452时间:2011年10月9日上午整理者:北京雪儿、浙江贝妈、北京夏莲昨天白天,我们讲了一个三升四年级的孩子的作文,叫话说故宫,为了抓紧时间,晚上我们也讲了,终于讲完了。现在,我们整理组的妈妈们正在加紧整理中,所以请昨天没有看到课件的妈妈们及时去看,在中午前可能就能在博客中更新。今天,我们要讲两篇作文,是两个三年级(九岁)孩子的作文。这两个孩子,大家听到可以羡慕嫉妒恨,因为是一对龙凤胎。原来,我们讲过做人可以羡慕嫉妒等,不要羡慕嫉妒恨,但这下子,只有羡慕嫉妒恨,不能羡慕嫉妒等了,只因,等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是龙凤胎,所以就讲两篇,算是偏点心,不然龙跟凤打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我们就正式开始。先讲龙哥哥的,题目叫难忘的五台山之旅。我们先来看妈妈的辅导及感想,用红字来表示:非常老师:您好!很幸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国学群,无论是讲国学,还是讲作文,您的每一堂课都是如此精彩。我从小都不喜欢学语文,可是听了您的课,我却喜欢上了国学和作文。尤其是作文,我对它有恐惧症,小时候我怕写作文,当了妈妈后我更怕辅导作文。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作文,多大点事”。今年年初的时候听您讲作文,只是觉得好,也只会把您的讲课内容回家给孩子再叙述一遍,后来又和孩子一起学习了您讲的“六根六尘”,“头、身、脚”。假期,孩子老师布置了两篇日记,但我一直不敢辅导孩子写,一直到您讲了寒梅辅导孩子写作文后,我才深受启发。注:寒梅辅导孩子写的两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小妹妹和残疾人的演出后来,拿到书后我又和孩子把对称好好学了学,这时候我心里也有点底了。下面是我辅导孩子写的日记,我家两个孩子,是双胞胎,开学三年级,我每人选了一篇,麻烦您抽时间给辅导一下,尤其是结尾,我有点拿不准。按照老师的方法,第一天我先让儿子给我口述了一下一起去五台山旅游的经过,令我意外的是孩子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孩子直接就选择了其中三个景点来说(这可能与我以前给他讲过老师讲的古玩城一日游有关,因为当时就说了游记也可以游而不记)。说完后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下“头”是什么,“身体”是什么,“脚”是什么。第二天,我们在昨天的基础上,由儿子说,我来帮他记,进展得很顺利,连儿子都惊讶:“妈妈我写了这么多!”,接着儿子在我记录的基础上,一边抄一边改。文章如下:下面是妈妈的辅导过程,妈妈的辅导是红色,孩子的作文是绿色。难忘的五台山之旅(这个题目是儿子自己定的,我说是五台山之旅,可是儿子觉得不好,刚开始定得是快乐的五台山之旅,但写到后头有一个景点很遗憾没进去,我就提醒他你觉得这个遗憾和你的题目有没有不符呀!他也认同,最后他定了用难忘的五台山之旅)刚放暑假,爸爸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去佛教胜地五台山旅游。(这一段是自己写的,因为作文要开门见山,在我给他讲别人的作文时都会提到)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望见了菩萨顶上的寺庙,我们决定要爬菩萨顶。我有点发愁,怎么爬呀。爸爸对我说“没事,菩萨顶很低的”。我知道爸爸在骗我,等爬上山顶时我觉得爸爸没有骗我。(这部分都是自己写的,只是他还想写先住在什么宾馆,但我觉得有点多余,最后商量后没写。)我从菩萨顶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在书上看到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寺庙、绿绿的草坪、整齐的楼房。这时候让我想起一首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是我提醒的,我说咱们上了菩萨顶干什么来,他说往下看来。我说你看到什么了。我又问他,你有没有想起你以前背过的一首诗啊,他马上说对了,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我想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这句是孩子自己想的,这让我太意外了,便夸了儿子)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大螺顶。因为大螺顶太高,所以妈妈让我们坐缆车。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一座木结构的大门,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大螺顶”,大门顶上还有几只栩栩如生的龙,门口还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这一段开头一句是自己写的,后面是我让他看门票后写的,本来刚开始还写他在缆车上看到了什么,但抄的时候他嫌累,不想抄,我看也不影响大局,也就同意了。)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大肚子弥乐佛和高大魁梧的四大天王。再往里走我看到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第一句是他对四大天王感兴趣,所以一下就写出来,后面一句是我提醒他看看门票后面的介绍写出来的。)从大螺顶下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佛母洞景区。我们兴冲冲地往上爬,因为山很高,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顶。上了山顶我们才知道原来佛母洞的洞口很小,仅容一人出入。我看到了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一样。我们问了一个排队的奶奶,才知道我们现在排,得排到下午6、7点才能进去。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们决定不进去了。然后,我们一家就垂头丧气的下山了。(这一段基本上是孩子自己写的)这次五台山之旅,锻炼了我的毅力,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句是我提醒孩子,这次旅行你爬菩萨顶有什么体会,你看到五台山的建筑有什么体会。)这次旅行真是让我难忘啊!(这句是自己写的。)这就是全部的辅导。为了大家方便,我们再把全文复制给大家,希望大家在看的时候,把眼光放在孩子作文的亮点上。难忘的五台山之旅刚放暑假,爸爸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去佛教胜地五台山旅游。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望见了菩萨顶上的寺庙,我们决定要爬菩萨顶。我有点发愁,怎么爬呀。爸爸对我说“没事,菩萨顶很低的”。我知道爸爸在骗我,等爬上山顶时我觉得爸爸没有骗我。我从菩萨顶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在书上看到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寺庙、绿绿的草坪、整齐的楼房。这时候让我想起一首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我想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大螺顶。因为大螺顶太高,所以妈妈让我们坐缆车。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一座木结构的大门,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大螺顶”,大门顶上还有几只栩栩如生的龙,门口还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大肚子弥乐佛和高大魁梧的四大天王。再往里走我看到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从大螺顶下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佛母洞景区。我们兴冲冲地往上爬,因为山很高,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顶。上了山顶我们才知道原来佛母洞的洞口很小,仅容一人出入。我看到了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一样。我们问了一个排队的奶奶,才知道我们现在排,得排到下午6、7点才能进去。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们决定不进去了。然后,我们一家就垂头丧气的下山了。这次五台山之旅,锻炼了我的毅力,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次旅行真是让我难忘啊!我们开始讲评。首先要谢谢大家给予孩子的高度评价,这也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不断地讲,看孩子的作文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创造。怎么样叫尊重孩子的创造?就是发现他的亮点,发挥他的亮点。教育孩子与我们讲国学里处事为人的基本道理是一样的,叫求同存异。对于孩子,我们刚才也看到妈妈的辅导过程,我们能体会到,妈妈在这方面是宽容的、是大度的、是轻松的,发现孩子有好的亮点,就极尽表扬、赞叹。表扬、赞叹,多好啊!又不花银子,又不费人民币,只需要你用慧眼看到孩子的好处,且发自内心地去赞叹、表扬。如果说没有慧眼,没有善心,眼睛只盯在不足上,孩子怎么可能开开心心地跟着你走?有句话叫“要让马儿跑,先让马儿来吃草”,这个草,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物质上的营养,一个是精神上的激励。看看那会养马的,不仅要喂它草料,在当它跑完一圈以后还要亲亲马脸,摸摸马身,拍拍马屁,这都是精神激励的范畴。我们刚才讲,孩子的教育与我们成年人的处事为人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在面对孩子或面对同事、朋友的时候,我们说“你这事、你这作文写得太棒了,再这样改动一下,就尽善尽美了”这是一句话。还有一种说法,我们这样说:“你这事、你这作文,好是好,但还有很多的不足”,虽说是两种表达,但实质是两种态度,前者是教育成功的孩子,后者是培养失败的不自信的孩子。好孩子永远是表扬出来的!刚才有妈妈讲:表扬了,是不是会让孩子有浮夸的心理啊?我们讲:首先,做妈妈的要有慧眼,去真的发现孩子的亮点;第二,你要发自内心地去表扬、赞叹。没有慧眼怎么能发自内心?把我们上述讲的归为一句话,那就是:把孩子的优点都发挥出来,那些所谓的缺点就不重要了。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自己想一下,我们成年人是喜欢别人表扬、赞叹,还是喜欢别人指责、批评?我们做妈妈的、做太太的,回家做一顿晚饭,老公夸你说做得好、吃得香,你开心吧?如果老公说盐多了、肉少了、酒没了,你是开心还是生气呢?对不?那么,说到究竟处,我们好好想想,我们是愿意尽讲批评的话,让人家心里添堵呢?还是愿意多说好听的话,让人家心情为之一震呢?好话也是说,坏话也是讲,费的唾沫星子是一样的,何必不说出圆音,让每个人心生欢喜呢!所以,前两天我们晚上上课的时候说,世上真正有本事的大教育家,讲的是“好好学习,天天上当”。因为他让你在开开心心、屁颠屁颠中就进步成长了。没有本事的教育工作者,才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他每天在指出你的不足、缺点,让你垂头丧气,但又不能不学。好,我们先讲到这里,下午再讲,谢谢大家!作文讲评难忘的五台山之旅 主讲:非常:467103452时间: 2011年10月9日下午整理者:深圳泰然妈、湖南纤妈、北京猪猪妈白天,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讲到了“好好学习,天天上当”。天天上当,听上去不一定舒服,让人觉得不能得到正知与正见。其实,我们还可以改成正面的说法,同时也是对称的说法-叫好好学习,循循善诱。这个“善诱”两字,就是上当的另一个表达。只有我们学会循循善诱,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孩子好好学习。如果我们不会循循善诱,那孩子必然是唧唧歪歪、别别扭扭。好,我们之前说的,全是罗嗦的话。现在回到正文上来,我们看到妈妈的辅导,看到孩子写的作文,可以说就是循循善诱的。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借坡下驴、顺手牵羊,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们这篇作文的妈妈,就是一个好把式。借着坡就把小驴引下了坡,顺手就把小羊带回了家,所以说妈妈辅导的很好、很棒;孩子也写的好、写的棒,并且是高高兴兴的完成任务,屁颠屁颠的写好作文。我们就从孩子的作文什么地方写得好、什么地方有闪亮点,开始来讲。刚放暑假,爸爸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去佛教胜地五台山旅游。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这回见到的确实是山,见到了真正的五台山。就本文来讲,既然题目是难忘的五台山之旅,那么我们作文开头第一句话,就要有五台山。如果开头没有五台山,说明妈妈爸爸开车绕了点路。开头第一句没有五台山,至少开头三句话要有五台山,说明经过一段绕路,最终还是问了警察叔叔,找到了五台山。开头三句话,如果没有五台山,至少头一个自然段,必须要提到五台山。如果头一个自然段里面,没有提到五台山,这就坏事了,搞不好,小作者去了花果山。开门见山的好处就是直奔主题,直叩山门,就不会存在跑冒漏滴的现象。这对孩子来讲,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开头,一定是开门见山、开卷有益、开宗明义,绝不能跟麻花一样的拧来扭去。包子要好,不在褶上,搞那么多的花边不好,搞不好,就搞成了花边新闻、花边作文。好,我们讲孩子的开门见山写得好。当然,我们知道五台山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关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不少。我们讲的作文八法里,其中一法叫引经据典,如果能在这里加点东西,就更好了。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听妈妈说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当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也在这里。刚放暑假,爸爸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就来到了我特别向往的五台山。在这里,我们把文中讲的佛教圣地,专门地提出来,再把大家耳熟能详的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作一个对称补充,就更丰满了一些。这一引经据典,就在不经意中带出了为什么向往五台山,为什么来五台山的原因。 这是文章的“头”,我们来讲文章的“身”。孩子写的“身”是以三个对称段来展开的。概括一下:第一个对称段写的是台怀镇的菩萨顶,第二个对称段是大螺顶,第三个对称段是佛母洞。看到这三个对称段,我们的体会是什么?写作思路的清晰。孩子的作文什么是基础、什么是基本功?表达清楚就是基本功。刚才,我们讲了包子的例子。我们去吃包子或是去吃饺子,我们总是要说:萝卜羊肉的、韭菜猪肉的、海鲜的、素馅的,总要有个名称、有个主题。我们总不能到了馆子里,冲着小二大喊一声:“店家,给洒家来盘乱七八糟、七拼八凑的包子!”尽管这乱七八糟、七拼八凑的包子是营养最好的、价值最高的,但里面的馅没有表达清楚是不行的。文章的内容就是这个馅,先别管好不好吃、是不是有营养,主题明确、表达清楚是基本的要求。所以我们要知道,怎样才能表达清楚?对称!用对称的思想、对称的角度来表达,这样思路就清楚了。五台山难忘,在小作者的心里,原来就难忘在这三个地方。这也是我们分析、评论、体会的基础。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们写: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妹妹这样的作文,或是我们聊这样的话题,我们说妈妈好,好在哪里?总要给个理由吧,说不出三七二十一,至少也要说个一二三吧,妈妈好在漂亮、聪明、善良,这就是对称。在书中我们就不断地讲:对称就是思维、就是角度。现在我们知道小作者写的五台山是从三个方面、三个角度来写的,也是用三个对称段来写的。方面也好、角度也好、逻辑也好、对称也好,是一个东西。那么,我们来看第一个对称段。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望见了菩萨顶上的寺庙,我们决定要爬菩萨顶。我有点发愁,怎么爬呀。爸爸对我说“没事,菩萨顶很低的”。我知道爸爸在骗我,等爬上山顶时我觉得爸爸没有骗我。我从菩萨顶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在书上看到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寺庙、绿绿的草坪、整齐的楼房。这时候让我想起一首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我想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那么对于孩子来讲,如何把东西写好、写清楚?刚才我们讲对称、讲思维、讲角度,小孩子不一定能理解。怎么办?一个方法,此法虽笨但实用。就是文中提到的“先”字,也就是我们听首长作报告,首长会讲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用这个来牵引就把顺序带了出来,一下子就克服了孩子常犯的“然后、然后”的然后病。我们讲:“作文为什么不分文体?”看到文章的核心,文体就不重要了,都是同一个道理。写官样文章、写公文,我们讲首先、其次、再次,或者说一二三四,或者是ABCD。但写人记事,不也要讲个顺序结构嘛,不也要有个先来后到嘛!这个先来后到是什么意思?“顺序!”我们在书中,特别地讲到了核舟记的顺序,在吴伯萧的作品马中,我们特别地介绍了人物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故事的顺序、成长的顺序。我们再来温习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此段前,我们来做官样文章的话就可以加上“首先”二字。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在这里,我们做官样文章的话,又可以加上“其次”二字。3、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在这里我们也做官样文章的样式,在文前加个“最后”二字,不就是体现了文章的结构与顺序了吗?因为,首先其次也好、ABCD也罢,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主要的还是思路、角度。当我们的孩子还不能灵活驾驭思路、角度的时候,我们就不妨先从首先、其次开始,明白了吗?我们真的不如作者啊!小作者已开门见了山,这个时候又爬到了菩萨顶,我们还在讲“首先”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对称段。既然我们说了难忘的五台山是主题,但在这里就有点小遗憾,小作者却在骗人的爸爸上多费了些笔墨。我们还是从闪光点来看,有什么地方能把这个闪光点扩大、发扬。远远地望见了菩萨顶上的寺庙,这一句话是多么的好啊!我们就从这里开始。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抬眼望菩萨顶,苍松翠柏、绿荫葱葱,把庄严的寺庙点染着,菩萨顶上青墙金殿在绿色中更是抢眼。站在山下,看着那一片佛土,我们显得很渺小。尽管山高路远,但山顶高处那庄严的寺庙仿佛在召唤我们向上攀去。我们一家六口,扶老携幼,你拉我牵的,大有一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这样写,是不是更得趣一些?上了菩萨顶,再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在书上看到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更远处绿色的草坪、白色的房子,还有金碧辉煌的庙群。在山顶,似乎自己因视觉的开阔而高大起来,山下的一切,因距离的遥远而渺小了起来。这时候让我想起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还想: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我想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这里需要讲的是两个对称块。一个对称块是山下看山上,自己的渺小与菩萨顶的大;另一个对称块是上了山顶,山上看山下,自己的大与山下的小。不仅是场景的感观,也是心理的感受。一上一下的对比,就出现了两个画面、两个感观、两个感受。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抬眼望菩萨顶,苍松翠柏、绿荫葱葱,把庄严的寺庙点染着,菩萨顶上青墙金殿在绿色中更是抢眼。站在山下,看着那一片佛土,我们显得很渺小。尽管山高路远,但山顶高处那庄严的寺庙仿佛在召唤我们向上攀去。我们一家六口,扶老携幼,你拉我牵的,大有一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上了菩萨顶,再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想象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更远处绿色的草坪、白色的房子,还有金碧辉煌的庙群。在山顶,似乎自己因视觉的开阔而高大起来,山下的一切,因距离的遥远而渺小了起来。这时候让我想起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还想: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我想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讲正文了,晚上再讲,现在来回答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有妈妈讲,这样的点评、讲解、修改孩子是写不出来的,这话是没错。但我们要知道做妈妈的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在亲子作文中的作用、地位是什么?我们在这里是让妈妈们见猪跑、开眼界。先讲孩子的作文,然后来提高孩子的作文,原汁原味地展现一个作文,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举个例子来讲,我们跟着名师学下棋、跟着老师学武术,是不是要找好老师?我们恨不得要找到围棋九段的老师,恨不得去拜聂卫平为师。但不能说聂卫平是九段,我的孩子是初段,甚至围棋死活问题都不知呢,就不跟着学了吧。同样的,我们跟老师学武术,老师一掌把一块砖打碎了,我们的孩子可能砖头都举不起来。我们是不是就不跟着学了呢?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作文如何提高的方法,而不是把眼光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达到。有了提高的方法,久而习之,制心一处,孩子是可以达到的。我们所讲所评和修改的确实是成人化、老龄化一些,想装嫩也装不了了啊!我们这是为孩子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给孩子一个方法,希望大家不要在是不是成人化、老龄化上面去纠缠,而要在方法上、思路上,去体会、琢磨,这才是学习的态度。第二个问题,有的妈妈听了课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说:“如何看书,才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我们在书中讲过,读书、作文、阅读、分析是一回事,不是四回事。我们今天讲作文其实就是在讲如何看书、如何阅读、如何分析。今天也有妈妈讲,孩子看书快了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就类同于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哪个更好一样?关键的问题不在看书快与慢,而是在于是不是看进去,是不是消化得了。我们讲作文、讲分析,其实也是在讲如何消化阅读、如何提高阅读的质量。名家的一个作品,为什么是名家?为什么是好作品?要看得懂、品得透、吃得深。不能说因为他是名家,所以他的作品好。而是因为他的作品好,所以才是名家。那么他的作品好,好在哪里?妙在哪里?我们是不是看得出来?这才是要提高、要体会的地方。我们再讲一个同样的道理,有一句话叫:“用思维写出文字,用文字开发思维。”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会有思维、思路、构思。有了构思,才会去下笔。但是下了笔又会从文字中去重新体会、重新开发思维。比如,在辅导孩子修改作文的时候,更多的成份是用文字去促进思维。现在我们讲评作文其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文字来开发思维、促进思维。好,谢谢大家!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作文讲评难忘的五台山之旅(三) 主讲:非常:467103452时间: 2011年10月9日晚整理者:湖南岑岑雨、山西哲琨妈、广州原点、江苏懿懿妈我们接着讲难忘的五台山之旅,为了便于大家做好前后课的承接,我再发一遍孩子的原文:刚放暑假,爸爸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去佛教圣地五台山旅游。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望见了菩萨顶上的寺庙,我们决定要爬菩萨顶。我有点发愁,怎么爬呀。爸爸对我说“没事,菩萨顶很低的”。我知道爸爸在骗我,等爬上山顶时我觉得爸爸没有骗我。我从菩萨顶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在书上看到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寺庙、绿绿的草坪、整齐的楼房。这时候让我想起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我想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大螺顶。因为大螺顶太高,所以妈妈让我们坐缆车。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一座木结构的大门,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大螺顶”,大门顶上还有几只栩栩如生的龙,门口还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大肚子弥勒佛和高大魁梧的四大天王。再往里走我看到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从大螺顶下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佛母洞景区。我们兴冲冲地往上爬,因为山很高,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顶。上了山顶我们才知道原来佛母洞的洞口很小,仅容一人出入。我看到了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一样。我们问了一个排队的奶奶,才知道我们现在排,得排到下午6、7点才能进去。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们决定不进去了。然后,我们一家就垂头丧气地下山了。这次五台山之旅,锻炼了我的毅力,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再看一下我白天讲评过的: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听妈妈说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当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也在这里。刚放暑假,爸爸带我和姥姥、姥爷、妈妈、妹妹就来到了我特别向往的五台山。我们先来到台怀镇。远远地,抬眼望菩萨顶,苍松翠柏,绿荫葱葱,把庄严的寺庙点染着,菩萨顶上青墙金殿在绿色中更是抢眼。站在山下,看着那一片佛土,我们显得很渺小。尽管山高路远,但山顶高处那庄严的寺庙仿佛在召唤我们向上攀去。我们一家六口,扶老携幼,你拉我牵的,大有一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上了菩萨顶,再往下看台怀镇,哇!简直太美了,和我想象的香格里拉差不多。我还看到了更远处绿色的草坪、白色的房子,还有金碧辉煌的庙群。在山顶,似乎自己因视觉的开阔而高大起来,山下的一切,因距离的遥远而渺小了起来。这时候让我想起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现在下起蒙蒙细雨,雨中的台怀镇一定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吧!我们现在来看第二个对称段: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大螺顶。因为大螺顶太高,所以妈妈让我们坐缆车。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一座木结构的大门,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大螺顶”,大门顶上还有几条栩栩如生的龙,门口还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大肚子弥勒佛和高大魁梧的四大天王。再往里走我看到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从孩子的笔力来讲,这一段的条理、顺序写得很清楚:从大门牌坊龙石狮子弥勒佛四大金刚,再到文殊菩萨。一路下来,写得很有顺序。对于孩子来讲,能够把顺序写得很清晰,也是十分不容易的。我们要把“流水账”变成“流水音”,就是要适当地停下脚步,细听、细看、细品,“账”就变成了“音”。当然,如果从典故的角度来讲,这对孩子也是一个考验。我们看是不是可以这样改一下: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大螺顶。大螺顶太高,所以需要坐缆车而上。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一座木结构的牌坊,上面写着“大螺顶”,镀了金的大字在太阳下熠熠发光,仿佛是在用它的光明迎接所有人的到来。牌坊上栩栩如生的龙,门口两只威武的石狮子。好像一下子镇住了所有的喧闹与浮燥。我们不由得放轻脚步,踏进庄严的佛净土。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和高大魁梧的四大天王。进入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五台山大螺顶,是五方文殊聚集之地,据说是为了方便五方文殊一次朝觐完毕,于是把五方文殊建于一处,就有了现在的大螺顶。在这里,我们还是用典故的方法,把大螺顶的来历讲了出来,也算是一篇游记的交待。刚才有了帽、有了衣,那是不是还应该套双鞋呢?我们来看怎么样套鞋,才会有趣一些。出了宝殿,回头再望,看到宝殿后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白塔,状如海螺,其顶冲天。这兴许是在昭示着人间世界与佛国净土的一种联系吧!塔顶倚天,天更高;天罩塔身,塔更白!这样写,是不是更有意思与趣味?这里我再来讲一下技法。在讲第一个自然段的时候讲到过两个看:一个是从山下冲山上看;另一个是到了山上,再往山下看。这样对比,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同样的,我们在这里也运用这种技巧:进大殿之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进去之后,再出来,再回头看,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其实,这还是我们讲的对称。对称是角度、是逻辑、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观察同一个事物。明白了吗?我们再来看最后一句:塔顶倚天,天更高。天罩塔身,塔更白!这个问题或者说这个技法,以前多次讲过,我们说一个东西,不会独立存在的,总是与别的有相关或不相关的联系。这正如我们拍照一样,叫取景。东西很多,不能全部摄入镜头,所以为了主题的突出、画面的干净,我们就要排除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如果说,我们进殿的时候,眼光、心胸是低的,我们只看到了龙、狮子还有四大金刚之类的,那么我们出来之后,就有了一种更高远的境界与心胸。所以,我们就要看得更大、更高、更远,于是我们的“镜头”里,只有了两样东西,天是一个背景,塔是主题。也就是我们这几天讲的更通俗的比喻镜框与相片的关系。可不能讲了镜框与相片就完事了,我们还要讲意境、摆关系,怎么摆?相片因镜框而生动,镜框因相片而有了价值。同样,我们再拿文中的“镜框”与“相片”来举例,就有了:塔顶倚天,天更高。天罩塔身,塔更白!用字母来表示的话,应是A如何,B如何,A在B的背景下如何,B在A的背景下又如何。一句凑出四句话,有得可写;两种颜料,可以画出四种色彩,有得可画!对不?我们接着讲。先来看孩子的原文:从大螺顶下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佛母洞景区。我们兴冲冲地往上爬,因为山很高,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顶。上了山顶我们才知道原来佛母洞的洞口很小,仅容一人出入。我看到了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一样。我们问了一个排队的奶奶,才知道我们现在排,得排到下午6、7点才能进去。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们决定不进去了。然后,我们一家就垂头丧气地下山了。文章写到此,小作者可能是精力不济,写到后来也是垂头丧气的,本来白天爬高上天的,是开开心心的,怎么到了钻地下洞就垂头丧气了呢?本来是一路的欢歌,到了最后怎么一下子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了呢?所以从总体上来讲,小作者还有一些写得不集中的地方第一段写了爸爸的骗,第三段写了“锤”头的气,如此推理,五台山这样难忘,这五台山就成了“误台山”了,那我们来给小作者提提气:从大螺顶下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佛母洞。据说,进到这个洞里,可以脱去凡胎,去病消灾,得到福慧。佛母洞的洞口很小,仅容一人出入。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一样。我们问一位慈善的奶奶,才知道我们现在排,要很晚才能进去。我很是垂头丧气,但奶奶告诉我,佛国的世界无处不在,菩萨总是护佑善良的人。所以,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风险与机会的分析与管理试题及答案
- 基础会计试卷及答案
- 经济法概论应试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商业项目代理销售合作协议
- 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 网络公司网络安全防范及处置方案
- 生物技术制药研究试题集
- 电气工程电缆布线知识题集
- 金融产品设计与管理指南
- 《电力市场概论》 课件 第五章 系统安全与辅助服务
- 《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湖南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秘书公文写作范文
- 《民法典》2024年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三篇)
- 旅游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经济师考试(中级)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 高中化学新课标知识考试题库大全(新版)
- 2024年江苏南京金陵中学特长生选拔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
-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 《火灾调查 第2版》 课件全套 刘玲 第1-12章 绪论、询问 -火灾物证鉴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