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保护古树名木的重大意义4二.调查的范围和方法5三.古树名木调查的结果51. 晋祠周柏52.晋祠古银杏73.晋祠隋槐74.晋祠唐槐75.晋祠螺旋柏86.晋祠侧生柏87.晋祠撑天柏88.晋祠唐柏8四.古树名木面临的问题101.树木自身因素102.外部环境条件10(1)土壤密实度过高10(2)树干周围铺装面过大10(3)根部营养不足10(4)病虫危害10(5)自然灾害11(6)空气污染的影响11(7)人为的损害11五.保护古树名木的措施121.保护生态环境122.抵御自然灾害123.广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124.加强法制建设125.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126.普查建档137.设立栅栏13六.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13 1.去枯弱枝、促发新壮枝132.松土、培土133.加强肥水管理134.病虫害防治145.补洞、治伤14摘要:古树、名木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而且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它历经数百年甚至千年沧桑,仍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许多古树、名木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还蕴藏着历史与自然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并记录着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同时,古树对研究千百年来的气候、水土、空气等自然变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十分珍贵的“绿色文物”。保护古树、名木不单单是出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对一个地方古老文明和文化传承的保护。我们不能把古树、名木简单地看作是一棵树,要从历史、生态、文化等角度审视保护古树名木的深层次意义,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古树名木提供更多更好的生存条件,让它获得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和肥力,为我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做出贡献。通过对晋祠公园右树名木的养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古树名木管理面临的问题,对我市古树名木养护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晋祠公园 古树名木 养护 复壮前 言古树一般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城市绿化、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也是我市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因而对古树名木这类有生命的国宝,应大力保护,深入研究,使之成为我市观赏园艺的一大特色。 图1-1一.保护古树名木的重大意义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古树、名木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而且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它历经数百年甚至千年沧桑,仍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许多古树、名木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还蕴藏着历史与自然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并记录着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同时,古树对研究千百年来的气候、水土、空气等自然变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十分珍贵的“绿色文物”。保护古树、名木不单单是出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对一个地方古老文明和文化传承的保护。我们不能把古树名木简单地看作是一棵树,要从历史、生态、文化等角度审视保护古树、名木的深层次意义,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古树、名木提供更多更好的生存条件,让它获得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和肥力,为我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做出贡献。保护和研究古树、名木,对于考证历史、研究园林史、植物进化、树木生态学和生物气象学等都有很高的价值。我国传说的周柏、秦柏、汉槐、隋梅、唐杏等古树,都可作为历史的见证。山西太原晋祠的一棵周柏,以其年代久远而被列为“晋祠三绝”之一,近日研究人员测定后发现,这棵周柏已有2991年的树龄。古树名木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重要主题,许多古树背后往往都伴有一个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在文化艺术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古树名木是历代陵园、名胜古迹的佳景之一。太原市晋祠公园北果园南侧,有3株银杏,树龄200多年。在仙翁阁东北,有2株油松,树龄100多年,他们苍劲古雅,姿态奇特,使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古树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在树木生态学和生物气象学等方面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树木的生长与环境污染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晋祠院外的公园中,现存树木47科、129种、1万余株,其中有相当多的稀有品种,诸如杜仲、梓树、楸树、白蜡、栾树、胡颓子、接骨木等,且亦不乏古树名木,如周柏 、撑天柏 、唐柏 、螺旋柏 、侧生柏 、隋槐 、唐槐、明银杏等,而这些古树对于晋祠的历史价值,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许多游客流连晋祠的佳景。树木的生长周期很长,它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规律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加以研究。古树的存在就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以空间上的排列展现出来,是我们能够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树木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发现该树种从生到老的总规律。古树多为乡土树种,调查本地适合栽培树种以及野生树种,尤其是古树名木,可以作为树种规划的依据。二.调查的范围和方法1.调查的范围:太原市晋祠公园2.调查的方法:野外踏查、走访调查、网络查询.三.古树名木调查的结果1. 晋祠周柏周柏有两株,一曰齐年柏,一曰长龄柏。2001年,曾利用碳14交叉定点消除误差法对这两株周柏进行科学测定,树龄在2600年2990年间,确属西周时期所植。为国家一级珍稀古树。 图4-1齐年柏:相传植于西周,在苗裔堂前,树身向南倾斜,与地面成45度角,头枕撑天柏,形若卧龙,故俗称卧龙柏。齐年柏原有两株,同一年分植圣母殿两侧,故名。1826年(清道光六年)右侧一株被伐。现存一株树高17.44米,树围5.58米,主干直径1.77米,至今苍劲挺拔,龙蟠虬屈,翠影婆娑。偃卧的主干下方,有一个巴掌大的椭圆形树洞,里面有一个树节,很像一只眼睛,俗称“龙眼”。用手触摸,十分光滑而带有清凉感觉。齐年柏是晋祠悠久历史的见证,一向被认为是祠内的神圣之物,因此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尤以宋欧阳修的“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诗句和清傅山的“晋源之柏第一章”题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古柏齐年”为晋祠内八景之一。齐年柏与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合称“晋祠三绝”。凡来晋祠游览的人,几乎都在树下摄影留念,绕树赏玩。 长龄柏:位于东岳祠西南隅,亦为西周所植。树高17米,树围5.15米,主干直径1.64米,北侧分枝已枯,南侧分枝仍苍翠茂盛,疏影遮荫,叶荫覆盖面积300余平方米。长龄柏苍古突兀,节骨嶙峋,乔枝耸干,根如铜铸,磊多节。森梢若矛,虬枝盘铁,其形各异,多类禽兽,半枯半荣,宛若团鹏。乡人多称该树枝干形态具“十二生肖”像。2.晋祠古银杏在晋祠的北国园南侧,有3株银杏,树龄200多年。晋祠明银杏植于王琼祠前,分左右二株,一雄一雌,被称为连理银杏。相传为明代王琼为官时所植,原取银杏树下可成才之意,距今已有500年树龄。左侧一株为雌,树高17.94米,树围4.1米,主干直径1.3米,冠幅图4-2东西16.5米,南北17米,开绿色花,并结果。右侧一株为雄,树高22.8米,树围6.45米,主干直径2.1米,在4米高的主干上分出13个大枝,已锯掉4枝,还剩9枝,冠幅东西24.5米,南北25.5米,开黄色花,不结果。这两株银杏树叶碎如槐,树皮多裂,枝繁叶茂,生长良好。属国家一级古树。3.晋祠隋槐晋祠隋槐有二株:一株位于昊天神祠、关帝庙院内,树高16.76米,树围6.3米,主干直径2米,主干高3.2米,冠幅东西21米,南北19米。此树原有5大分枝,东面一枝被风折,现为4大枝,树干奇古,荫蔽庭际,是祠内古槐中最古老且生长最繁茂的一株。另一株晋祠隋槐位于智伯渠旁、会仙桥东,树干大而矮,树围3.38米,主干直径1.06米,枝长约16.68米,叶亦繁茂,上蔽日光,下覆清泉。此二株隋槐距今已1400年以上,均属国家一级古树。4.晋祠唐槐晋祠唐槐现存数株:一株在老君洞前,枝干呈斜状,如一老者,主干一半有皮,一半有瘿,枝叶多俯垂,形象十分有趣。一株在胜瀛楼西,树高20.72米,主干直径1.3米,遮同乐亭之半,众鸟巢于树上,错杂枝叶中,又名鹊巢槐。另水镜台东南隅有二株,东北隅一株,或根枝盘峙,或宛若盆景,或蟠势如蛟。粗的树围达5.45米,最细的亦有3.5米;最高的20余米,最低的仅48米。均为国家一级古树。5.晋祠螺旋柏晋祠螺旋柏栽植于圣母殿东南侧,树高15米,胸径1.31米,主干高5米,向东北倾斜左旋,因此也称左扭柏。相传植于宋代,至今也有1000余年的树龄。晋祠螺旋柏树冠中有2/3干枝,叶稀少,冠幅东西8.6米,南北9米。晋祠志载:“左扭柏,肤理极细,宛若新梳髻发,整饰不少紊乱,干修而柯繁,涉青阳不增其华,历低置不减其翠。”螺旋柏属国家一级古树。6.晋祠侧生柏晋祠侧生柏植于鱼沼飞梁南侧,古柏根植沼底,枝叶繁茂,是目前晋祠古树中生长最好的。侧生柏胸径为1.08米,树高18.6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2米,传说为宋代所栽。2001年,采用碳14交叉定点消除误差法,测出晋祠侧生柏的树龄在897年1267年间,确为北宋时期所植,属国家一级古树。7.晋祠撑天柏晋祠撑天柏植于圣母殿北侧、苗裔堂前,与闻名遐迩的齐年柏相距15米。撑天柏高大粗壮,枝干耸直,其主干分叉处支撑着向南倾侧的齐年柏。乡人认为此树有灵,因预知齐年柏倾侧,所以才在主干不高不低不偏不倚之处分出树叉来,用以支撑偃卧之齐年柏,从而保护了圣母殿,因而名之为撑天柏。撑天柏树高21米,胸径1.1米,主干高4.5米,冠幅东西13.8米,南北12.3米,长势稍差。至今已1000余年,属国家一级古树。8.晋祠唐柏晋祠唐柏植于奉圣寺大殿前,有9个主枝,又称九龙柏。柯若青铜,根似坚石,霜皮溜雨,黛色参天。此树高21.19米,树围3.95米,胸径1.25米,覆盖面积340余平方米。植于唐代,至今1400余年,属国家一级古树。在仙翁阁东北,有2株油松,树龄100多年。另外,还有树龄50多年的腊梅、南蛇藤等。晋祠院外的公园中,现存树木47科、129种、1万余株,其中有相当多的稀有品种,诸如杜仲、梓树、楸树、白蜡、栾树、胡颓子、接骨木等,且亦不乏古树名木。 图4-3 图4-4正是这些老树,见证着太原这座被人吟咏赞叹了千百年的城市,让人们在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前不至迷失自我,它所承载着的悠久历史和凝重的历史文化至今仍深深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于是,古树成为丰厚人文底蕴的标志性遗存,也记载了太原2500多年的历史。四.古树名木面临的问题目前,古树名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树木自身因素古树自幼龄阶段经数年生长发育,生理功能逐步衰退,进入老化阶段。2.外部环境条件(1)土壤密实度过高土面过度践踏,造成土壤通气透水性能降低。古树名木生长在晋祠景区内,每年有大量的游人来此参观,因此地面受到大量频繁的践踏,密实度增高,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树木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生长受阻。(2)树干周围铺装面过大由于游人增多,为了方便观赏,晋祠公园采用水泥砖铺装,仅留下比树干粗度稍大的树池。铺装地面平整、夯实,人为造成了土层透气通水性能下降,树木根系呼吸受阻且无法伸展,产生根不深、叶不茂现象。同时,树池较小,不便于对古树进行施肥、浇水,使古树根系处于营养与水分条件较差的环境中。(3)根部营养不足古树长期固定生长在晋祠景区内,持续不断地吸收消耗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常常形成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贫缺,致使古树长期缺素,生理生化活动失调,加速了衰老。(4)病虫危害古树由于生长在晋祠景区内,年代久远,难免遭受人为和自然破坏所造成的各种伤残,例如主干中空、破皮、树洞、主枝死亡等,导致树冠失衡、树体倾斜、树势衰弱,容易诱发病虫危害。对已遭到病虫危害的古树,如得不到及时和有效防治,其树势衰弱的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衰弱的程度也会进一步增强。(5)自然灾害大风、雷电、干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均会对古树名木造成影响,轻者影响古树冠型,重者造成断枝和倒伏。这些自然因素对古树的影响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突发性,其危害的程度有时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6)空气污染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氧化物和二氧化氮等造成了大气污染,古树名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这些污染物的侵害,过早的表现出衰老症状。(7)人为的损害对古树名木的人为损害,如在树下摆摊设点;乱堆东西,特别是石灰,堆放不久树体就会受害死亡;有的还在树上乱画、乱刻;地下埋设各种管线,均对古树的正常生长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目前,这些现象是古树名木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走访调查后得知,普通树木每年定期施肥、病虫害防治也需近千元,除此之外,古树名木还需作支撑、防腐固化等专项保护,并且在技术、材料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单一株古树防腐固化就需5000至8000元。相比之下,本已微薄的保护经费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平均到每棵树上后便所剩无几。但是,越来越多的古树名木需要专业化的保护,每年投入古树名木的专项资金对于急剧增长的需求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古树名木专项保护资金严重短缺成了首要难题。 老树“成仙”,却殃及周身。或许年久的缘故,晋祠景区内的老树被一些市民真诚地关心着,甚至膜拜着。有些人给予了它更多的寄托,成“神”成“仙”,受人敬奉,自然无法拒绝善男信女们的乞求,折枝、剥皮、挖土,让信仰它的人们也沾沾 “灵气”。但老树如何能承受如此强取?疏导组织遭到破坏,生长受到影响。 此外,不理智开发是老树的大敌。 在走访晋祠景区内的古树名木后,大部分的树木周围都已设置了护栏,悬挂“名木古树”外观标识,树木正在有关人员的精心护养下健康茁壮成长。保护古树名木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士的悉心照顾。 古树名木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不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累赘,它的存在会极大地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益处。“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这就需要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天平上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面对我市旧城区内众多的文物古迹,如文庙、双塔寺、纯阳宫等,这些特色建筑和历史文物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我市在未来南部新区的规划中,明确了新城市的性质定位,即以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支撑,山水、文化、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大都市。有着千百年文化积淀的太原,在经历了“建设性的破坏”和“发展中的困惑”后,开始从迷茫中醒悟。五.保护古树名木的措施1.保护生态环境古树一般在晋祠景区内生活了千百年,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不要随便搬迁,也不应在古树周围修建房屋、挖土、倾倒垃圾、污水等。2.抵御自然灾害古树一般树身高大,雷雨时极易遭雷击,因此,在景区内的古树上要安装避雷针,以免雷电击伤树木。对树木空朽、树冠生长不均衡、有偏重现象的树木,应在树干一定部位撑三角架进行保护。此外,应定期检查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截去枯枝,保持树冠的完整性。3.广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由于古树名木分布广泛、树种多,光靠业务部门的保护和管理是不够的,应大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旅游、观赏和文化价值,提高公众爱护、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对古树名木进行监管和保护。提高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的知情权、监督权和保护权,使保护古树、珍爱绿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4.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古树名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及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有关古树名木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使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5.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保护古树名木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各级公共财政应当把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或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吸纳民间和社会公众资金,作为保护古树名木的有关费用。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名木和资助古树名木的养护以及开展冠名保护等活动。6.普查建档管理部门要查清当地的古树名木,实行编号挂牌,时时对号巡查古树名木的有关情况。7.设立栅栏为了防止人为撞伤和刻伤树皮,保持土壤的疏松透气性,在古树周围应设立栅栏隔离游人,避免践踏,同时在古树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铺水泥路面。六.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1.去枯弱枝、促发新壮枝对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当树冠外围枝条衰弱枯梢时,用回缩修剪截去枯弱枝更新,修剪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促发新壮枝,形成茂盛的树冠。对于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当树木地上部分死亡后,根颈处仍能萌发健壮的根蘖枝时,可对死亡或濒临死亡而无法抢救的古树干截除,由根蘖枝进行更新。2.松土、培土在生长季节对景区内的古树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冬季进行深翻,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即对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40cm以上的中耕松土,不能深耕的,通过松土结合客土(可用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等和少量化肥均匀混合)覆盖保护根系。对树木根基水土流失地域用种植土填埋,厚度40cm以上,以树根全部埋入土中为准,填土范围一般不少于树冠投影面积,并在四周建挡土墙。同时用活力素或生根粉配水浇根部,加快新根系萌发和生长。3.加强肥水管理由于古树年老,生长势弱,根系吸收能力差,故施肥时不能施大肥、浓肥;同时应开设盲沟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关系学-比较教育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小区租赁场地合同范本
- 制定合同范本20类
- 个人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乙方铺面租赁合同范本
- 窗帘店转让合同范本
- 国际工程合同范本选择
- 租赁野炊装备合同范本
- 国际物资采购合同范本
- 2023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物理测试题(含答案)
- 家长陪读承诺书【模板】
- 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表
- GB 4234.1-2017外科植入物金属材料第1部分:锻造不锈钢
- GB 19522-200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样表
-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材分析
- 提高输液执行单签字规范率品管圈汇报书模板课件
- SAP Analytics Cloud分析云解决方案
- 硬笔书法《浅谈书法》历史起源(课堂PPT)
- 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公积金协议、自愿放弃社保协议书、自愿放弃社保声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