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思考.docx_第1页
关于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思考.docx_第2页
关于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思考.docx_第3页
关于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思考.docx_第4页
关于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思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思考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行为影响着社区的发展,甚至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的调查方式,以南京市鼓楼区B社区为例,从参与主体的个体特征、客观地位和主观经历三个方面来分析整理访谈资料,基于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行为的特点,结合该社区“老小区”的特色,探讨影响该社区居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因素。 关键词: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北京西路社区;老小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05-04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这一群体数量日益庞大,而城市社区建设及城市居民管理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在南京市鼓楼区B社区的志愿者经验,曾经多次参与该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等社区政治活动,观察到该社区政治活动参与者大多为老年人,因此引发了思考。以B社区为例,研究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 社区参与是社区共同体精神的体现,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构成了社区研究的重要方面,其社区的政治参与则是社区参与的一个重要方向。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可以定义如下:政治参与是指个人和各种社会集团积极参与到对其生活产生影响的政治过程中来。所谓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指的是社区中的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政治活动,影响社区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行为和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社区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的基本内容有: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而在现实生活社区中的政治参与,主要侧重于居民共同进行基层的政治选举和社区选举、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共同决策等方面。 一、文献回顾 我国现有的关于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探讨的。定性研究主要有:王弋痕从参与主体的特征、参与的需求与动机、参与的付出与回报、参与渠道的影响、参与的机制与环境来分析我国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俞慈珍认为,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的时间不长,还处在探索道路的阶段,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官本位”的体制并未打破,居民缺少参与社区建设的制度化条件。居民是否参与以及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取决于其参与行为对其自身以及其家庭是否有价值,以及有价性程度的大小。社区强势行政管理的状态也造成了居民社区参与严重不足。而孙璐从社区利益、社区认同及制度安排三方面来讨论分析影响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因素。 定量研究主要分为以CGSS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和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的分析。许汉泽、徐明强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的数据和问卷为基础,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年龄、社区类型、是否党员、单位性质和阶层认同因素对居民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投票行为影响显著;而收入、住房产权因素对社区居民投票行为影响不显著。亓祥晨、彭万秋以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为目标,对CGSS2008的有关数据展开实证分析,验证了城市居民的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收入、政治面貌、所处阶层等因素与其政治参与程度的相关关系。胡宝文、孙春霞以200份问卷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假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验证及影响程度判断,他们认为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不太强烈;年龄变量和居住年限变量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正相关,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负相关,性?e因素和受教育程度对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参与经历、居住年限、婚姻状况、年龄和收入水平。秦馨、唐清云以660份问卷数据为基础,认为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与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和经济条件等密切相关,城市居民政治参与呈现出政治参与的意愿增强、政治参与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政治参与行为与政治认知水平相符的程度不一致等新的特点。 综上可见,我国现有关于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研究从定性出发者大多事先进行假设,后通过相关资料或文献来进行假设检验,以笼统的结论来概括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现状,得出的结论虽能大致解释多数社区居民参与的原因,却缺乏实践基础,容易忽略实际情况。而以定量视角出发者,虽基于实践,运用问卷及数据,但只能得出影响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因素趋势,不同类型社区的历史、文化、环境等都不相同,采用定量的研究方式易忽略特殊情况及特殊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深入社区,收集访谈资料,结合观察该社区居民日常政治参与行为,分析探讨该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影响因素。 二、研究设计 为了保证此次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研究将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以曾在B社区的志愿者经验为基础,采用半结构访谈的调查方式,对11名受访者进行访谈,从访谈对象个体特征、客观地位以及主观经历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该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因素,结合现有文献资料探讨中国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特点。 访谈提纲的设计以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这三个变量为访谈对象的个体特征,将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职业、月收入和住房产权作为访谈对象客观地位的变量,而访谈对象的主观经历变量以2016年12月份该社区曾举办过的鼓楼区人大代表选举、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主。 三、研究结果 南京市鼓楼区B社区占地面积约为0.96平方公里,包括13个院落。社区居民住户数为3 000户左右,总人口约1万人,其中党员人数接近240人。本研究以实地走访的方式在社区内选取了11名受访者进行访谈,结合该社区的“老小区”(未完全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型)特点,从参与主体的个体特征、客观地位及主观经历三方面来整理分析访谈资料,探讨影响该社区居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因素。 (一)参与主体的个体特征:年龄为主要因素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活动参与主体,其个体特征对于其社区政治活动参与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访谈可以发现,性别与婚姻状况对于该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影响不大,而年龄因素导致该社区的政治参与者大多老年人,虽然较为年轻的居民也有参与其中,但该社区的政治活动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体。 “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比较多,不只是我们小区,现在我们整个社会都老龄化了,老年人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工作,都比较忙,没的时间参加。”(1.男,81岁,社区积极分子) “我家孩子都大了,都出去了,就我一个人在家。我腿脚不方便就找了个人来照顾我,而且这个(鼓楼区人大代表)选举也不是什么,包括我的小孩他们的户口都在这里,但是他们人都不在,我一个人就都去选了(即代投票)。”(4.女,85岁,普通居民) “我退休前是在化工研究所工作的,我原来是下放的、插队的,没什么政治面貌,就是一个群众。鼓楼区人大代表选举我知道,我去投票了,包括居委会换届选举我也去投票了,现在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我都认识,小区里的一些活动我也是经常参加的,他们(即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是有什么不合适的我会直接过去说的。这是一个老小区,就我跟我老婆住在这里,我小孩不住在这里。”(6.男,61岁,社区积极分子) “我是刚搬来的,在这里上大学,和我爸妈住在一起。这个小区里确实参加活?拥模?还有负责小区工作什么的都是年龄大一点的人,我感觉年轻人都不太乐意去做居委会的一些日常工作。”(8.女,20岁,普通居民) 通过上述的访谈资料可以发现,性别和婚姻状况这两个变量对该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并不显著。该社区居民的主体不只是老年人,但由于年轻人工作忙、外出或是忙于照顾孩子等原因,导致该社区政治参与者主体为老年人。可见,在该社区居民年龄与政治参与的联系较密切。 (二)参与主体的客观地位:政治面貌、职业有影响,住房产权及户口为较关键的因素 参与主体的客观地位变量因素较多,选取其中主要的、可能会对居民政治参与行为产生影响的变量与受访者交流,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对于居民们的社区政治参与行为影响不显著;政治面貌以及老年人退休前的职业对于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有着些许影响;而是否拥有住房产权以及户口是否在此地对于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影响较大。 “我的学历是中专毕业,在这里住了四五年了,丈夫在外面工作,我就在家带小孩,我有两个孩子,也比较忙。我知道前段时间的(居委会)换届选举,但是我没去投票,因为我现在住的房子不是我们的,我是租的这个房子,我是租客,小区里的活动我基本上都没参加过。”(2.女,35岁,普通居民) “我是中专毕业的,退休前是在农业研究所工作,我原来是党委书记,那么肯定是党员嘛。我现在是业委会副主任,我们业主委员会是自主的,我们不是赚钱的,是不拿工资的,我们自治管理,包括我们业委会的成员都是业余的,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是小区里的业主自己选出来的。我们业委会选举的时候都是不记名投票的,选了12个委员、4个主任和副主任,我们的主任原来退休前是厅长,很多人退休前原来是地级市干部、正处级的,这个主体的成分就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的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也不是说推广就推广的。”(5.男,78岁,社区积极分子) “居委会换届选举我知道,但是我当时没有去投票,虽然我住在这里,但我不是这里当地人,因为我户口不在这里,所以居委会、小区业委会举办的活动我都没去参加过。”(7.男,65岁,普通居民) 通过分析上述访谈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该社区,居民们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这两个变量对于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并不会产生影响;由于该社区的党员人数相对较多,因此该社区的居民相对于其他社区来说,社区参与相对较活跃,居民们对于一些社区工作也比较关心;很多老年人由于政治面貌为党员,退休前从事较高阶层的工作,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也愿意加入社区的管理工作当中,甚至当选为业主委员会的主任;而该社区的租客居民以及户口不在本市的居民不愿意参加社区的一些活动,更别说社区政治活动。 (三)参与主体的主观经历:参与的外部条件、“单位制”情怀下的责任感、作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 在调查过程中,以访谈提纲为框架,将该社区2016年12月份曾举办过的鼓楼区人大代表选举、居委会换届选举以及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作为重点,在与受访者交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影响参与主体政治参与行为的主观经历较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参与的外部条件、“单位制”情怀下的责任感和作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这三个方面。 1.参与的外部条件 “我因为工作忙,基本上一大半时间待在外面。这个地方是个老小区,老小区相对来讲要比新小区难管理,我觉得现在已经算是管理得很好了,所以我对现在居委会他们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那个居委会不是就在那里嘛,有什么事情我们随时就可以找到他们,他们的工作我们基本上都是满意的。我们年龄大了,对外面的情况也不太了解,叫我们(居委会换届)选举,他们也会给我们介绍候选人的情况,然后我们就去投票。”(1.男,81岁,社区积极分子) “(居委会)换届选举我知道,但是我没有去,因为投票要去后面的办公地点那里去写,我腿脚不好跑不过去,所以我就没去。选人大代表的时候,是他们(工作人员)过来搀着我去的,拿了个凳子过来让我坐下,然后我就画了一下。小区里的活动我已经很多年不参加了,以前的时候有活动他们(工作人员)都要喊我,现在考虑到我年龄大了,我又不常出门,很多事情不晓得,他们有什么事情就会通知我。”(4.女,85岁,普通居民) “如果居民不乐意参加我们举办的活动,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一些情况,跟他们介绍一下,他们都会参加的。像之前的选举我们居委会工作人员都是上门去动员他们参加的。”(10.女,50岁,社区积极分子) “要是没有什么小礼品就没得人来参加我们举办的活动了,尤其是老年人。”(11.女,26岁,社区积极分子) 通过分析上述访谈资料,可见由于该社区居委会工作较全面,其中小区业主委员会也有自主管理的传统,居民们都比较乐于参与其中,比较关心社区平时发生的一些事情。由于该社区参与主体为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也会尽量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向参与者介绍社区情况、介绍活动内容。而该社区发放小礼品的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工作人员入户上门的行为也使得该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率较高。总的来说,该社区的政治参与环境、机制较好。 2.“单位制”情怀下的责任感 “这是一个老小区,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这里原来都是公家的房子,这里楼上楼下的很多人我原来都认识,但是现在很多人我都不认识了。六楼有一户人家已经搬走了,房子空了,五楼都租给别人了,我们楼上原来还住过厅长。我们小区也有业主委员会,是我们大家自己选出来的,有什么事情他们都会通知我。”(4.女,85岁,普通居民) “这里以前是公家的房子,现在我们小区很多人都把房子卖了或是租出去,都住出去了,但(居民)主体还是原来的房主,这是我们小区的一个特点。像我们年纪大的都还留在这里,有什么问题就开会讨论一下、管理一下,办法都是想出来的。居委会是城市管理当中最基层的细胞,细胞不活,你国家能好吗?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现在居委会也加强了,原来就三四个人,现在十几个人。现在社会发展了,我们小区也要跟着变化,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退休工资都蛮高的,生活都蛮好,也有个别穷的,我们也会赞助,搞什么扶助,也都会互相照顾。我们这里大家都是熟悉的,有空巢老人我们也都会互相帮助,冰箱没的,我们就凑钱给他买个冰箱。”(5.男,78岁,社区积极分子) 从上述访谈资料可见,该社区的年长居民拥有一种“单位制”情怀,言语当中是充满自豪感的。作为一个“老小区”的代表,由于居住主体大都经历过“单位制”,该社区并未完全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型,居民之间并不像“新小区”那样的陌生感和冷漠感,居民之间互相熟悉、关怀。而这样的“单位制”情怀下,该社区居民们拥有一种对于社区的责任感,促使该社区居民愿意分担生活问题、相互关怀,愿意参与到社区的管理。 3.作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 “小区管理和不管理是不一样的,我们小区里到处有探头(即摄像头),门卫也管理得很严。冬天小偷多,但是他们不敢进来。小区管理,就是要让正能量都发挥出来,不是说有什么事情给钱才去做,没钱就不干,不是这样的,我们要从上到下把这个观念给扭转过来。”(5.男,78岁,社区积极分子) “我是刚搬来的,对这个小区的情况不太熟悉,之前的选举什么的我都不知道。如果我在这里住久了我想我会经常参加社区的活动的,毕竟住久了也会有感情的。”(8.女,20岁,普通居民) 可见,居民在一个社区里居住的时限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对这个社区产生感情,而这样一种作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会促使该社区居民乐于去了解社区的情况,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活动当中,甚至是参与到社区的管理当中。因此,作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是参与主体主观经历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对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产生影响。 四、总结与讨论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社区的管理问题以及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城市居民的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也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在简单介绍研究背景及社区政治参与的概念之后,从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式的角度来进行了文献回顾。研究采取了半结构访谈的调查方式,以北京西路社区作为调查地点,从参与主体的个体特征、客观地位和主观经历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B社区作为一个“老小区”的典型,并未完全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型,这是该社区的一个特点,加之该社区党员人数相对较多,使得该社区居民相对于其他“新小区”而言,社区政治参与情况较为乐观。由于该社区多年来居委会工作较全面,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因此该社区政治参与环境、机制较良好。同时,由于该小区本就有着业主委员会自主管理的传统,居民们也乐于参与民主选举出业委会成员,自己小区里的问题自己商量解决。 正如访谈中一位受访者所言,居委会是城市管理当中最基层的细胞。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行为对于社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甚至是国家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相对于以前来说社区参与逐渐活跃起来,但是总体依然是事不关己的态度,对于社区活动参与较为冷淡,且社区参与主体以老年人群体为主,年轻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参与到社区活动当中。因此,如何提高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如何让城市居民重视社区政治参与,是我们城市社区问题研究者们应该重视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英基思?福克斯.政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19. 李援朝.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浅探J.沈阳干部学刊,2004,(6):50-52. 俞慈珍.福州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问题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9,(1):71-75. 孙璐.利益、认同、制度安排论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J.云南社会科学,2006,(5):70-73. 许汉泽,徐明强.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6-71. 亓祥晨,彭?f秋.我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CGSS2008的数据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84-86. 胡宝文,孙春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