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docx_第1页
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docx_第2页
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docx_第3页
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docx_第4页
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国风光活动目标:1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其位置。2初步了解这里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课前准备:1通过自己的观察和采访,知道当地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是如何过冬的。2搜集关于东北地区的资料,如:冬天的图片、生活习惯、文化娱乐等。3准备课件(北国风光),一张中国地图活动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精美的图片(课件播放)师一边介绍,你看,田野、村庄、群山都是一片雪白,还有美丽的雪雕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多么壮丽雄伟呀!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介绍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特别是冬季漫天的风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景色迷人优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许多关于林海雪原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同学们补充的资料。(鼓励学生发言)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说出在中国地图的什么位置。(是啊!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独特的热带风情,也有万里冰封的北国风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北国风光,去领略它的魅力吧!)活动二:走进冰雪世界,感受快乐同学们已经对本课知识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东北地区,了解它们独特的风格。1谁能说一说在我们当地你见到的最美的冬季现象?2在这样的季节里你最喜欢做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和邻近的同学讨论),是啊!这样的季节是美丽的、迷人的。我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可以堆雪人、可以滑冰、可以打雪仗(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安全)3小组交流。刚才说了我们当地冬季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调查的关于北国风光的资料拿出来(如:关于风景的,雪雕的,在雪中娱乐的)在小组内一起欣赏交流一下。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各自的资料,讨论感受北国风光特有的韵味,小组内相互交流发表感想。5交流结束,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北国风光的迷人和带给人们的快乐,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习积极性。)活动三:各抒己见,畅谈冬季生活1在这么美丽的冰雪世界中,你知道东北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谁能先起来说一说我们当地的人们如何过冬的?(穿衣、交通、室内、饮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2小组内交流东北人的冬季生活。补充:在东北,冬天人们出门时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双层的。一家人围坐在烧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饭、唠嗑、其乐融融。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生活习惯、饮食、穿着、娱乐等方面展开。3、学生汇报资料(1)冬季生活习惯:冬天农村的生活。室外滴水成冰,室内温暖如春。因为东北人的屋子里都有暖汽,火炕,火墙等取暖设备,时刻散发着热量。在外边冻得直打哆嗦的人们,一进到屋子里,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用不了几分钟就全身发热了。一家人围坐在火锅旁边,都选用重庆的麻辣火锅底料,涮着羔羊肉,喝几杯当地的老白干,头上冒出热汗珠,述说着明年春天的生产计划。东北人过冬天大多喜欢到农村去吃地道的土炕火盆,也就是坐在烧得烫屁股的炕上,吃着一个铁坑里放着炭上面坐着的大黑铁盆里的菜。滑冰车,吃冰糖葫芦,吃雪糕,看树挂,看冰雕。冷了就进屋吃小鸡炖蘑菇,喝烈酒,吃野味。(2)饮食:每年的十月末十一月初,东北地区的居民就开始准备过冬的蔬菜了,这是东北过冬前的一件大事。它甚至有着过节一样的气氛,大型厂矿还专门给职工放蔬菜假呢。现在东北的冬天虽然是什么新鲜的蔬菜都能吃到了,也有好多家庭不再大量购菜了,但是这个习俗仍保留下来。而且秋菜购买的声势还是很大的,每家买上几百斤蔬菜也是正常的。酸菜是东北人冬天的主要菜,所以很多人家都开始购买大白菜,准备绩酸菜,在绩酸菜之前,白菜需要在阳光下晾晒。所以楼前楼后到处是大白菜.(还有些人家做辣白菜,酸菜白肉血肠炖宽粉是东北的名吃)青萝卜,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也是东北人冬天常见菜,主要是把萝卜切成花或条用盐侵后晾晒,晾干后,加作料可以蒸吃,或凉拌,味道好极了!(也可以做酸辣萝卜)(牛肉,羊肉炖萝卜味道也不错,还可以包萝卜虾皮饺子),倭瓜或南瓜,也是北方人喜欢储藏的菜。(3)娱乐二人转(可适当拓展赵本山、黄宏、巩汉林、潘长江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植根于东北黑土地的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活动四:课外拓展1师可以出示图片,介绍东北人民利用当地气候严寒的特点,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前往,并利用这一时机,举行贸易洽谈,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2“我眼中的东北”(小组内交流),每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小结:东北可以说是人杰地灵,不只有迷人的北国风光,勤劳而又聪慧的人民,更有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这部分内容我们下一节课来一起探讨。3你还知道东北地区人们的那些生活特点?4考虑我们当地的气候如何,人们是怎样过冬的?鼓励学生注意勤思考多观察并养成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好习惯。 资源宝库活动目标:了解这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树立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大兴安岭和东北资源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2准备课件(大兴安岭的图片)活动过程:活动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1同学们,欣赏完图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谈感受(树木多,像林海)3总结:东北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林区,是天然林分布最集中的森林资源宝库。活动二:小组交流,深化认识1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大兴安岭的各种资料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交流(在学生交流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A、大兴安岭的木材种类B、大兴安岭的面积大小C、大兴安岭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 D、大兴安岭林区开发 3谈感受4总结:大兴安岭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储量占全国的一半。这里雨水较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植物生长,所以漫山遍野都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因为气候寒冷,林木生长比较缓慢,所以木质优良。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等,都是优质林木,其中红松有“木材之冠”的美称。活动三:看谁知道得多在东北除了林业资源外,还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呢?把你的调查表拿出来吧,让我们看看谁的发现最多,谁的调查表设计的最具个性。小组内交流填写相关内容。A、动物资源、B、植物资源、C、金属资源、D、石油资源(师顺便出示大庆油田的图片)E、钢铁工业、F、化学工业、G、汽车制造业、H、东北平原的农产品,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产品是小麦,玉米和大豆;东北平原的农产品产量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能大量运往祖国各地。(1)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调查表,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说法有错误,小组中的其他同学一定要一起把它改过来。整理好后选一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并进行讲解。(给同学们充分的分析、整理的时间,教师进行适时地指导)(2)整理好后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讲解。(第一小组以后的小组展示全部内容但只进行补充讲解。)(3)谈谈活动之后的感受。(4)分组总结展示本小组的调查结果:补充:“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大庆油田在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油田。在东北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也都闻名全国。活动四:北大荒的开垦师:现在的东北风景迷人,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可是这一切人们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1学生阅读课本57页的内容。2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活动五:我心中的东北1画一画或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美丽的东北。2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知道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的自然环境,以及这里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绝对不能乱砍乱伐,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水上人家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通过了解江南水乡的资料,使学生认识这里的环境特点,明确“水乡”得名的原因。活动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江南水乡六古镇”的资料。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江南1课件出示挂图“江南水乡”景象图,问:你所看到的画面主要有哪些景物组成?(河、村镇房屋、农田、山丘、桥、船等)如果让你给图起一个名字是什么呢?为什么?(板书课题)2说到江南美丽的景色,不得不使人想起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忆江南,集体朗诵。3江南的美丽景色能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那你有些什么感想?想知道有关江南的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学生质疑,教师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板书:江南水乡指的是哪里?在我国有怎样的经济地位?这个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活动二:讨论交流,了解江南1教师出示课件:(长江三角洲地区图)(1)看地图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和地理环境。(2)在图上找出主要河湖、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2课件出示太湖人家的生活环境(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让学生看后交流对太湖人家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3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江南水乡六古镇”的资料。4教师小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出门坐上小船,辗转于城市、乡村和田野之间。风格多样的小桥映衬在水面上,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画啊!活动三:感知江南变化,赞美江南1课件出示图片:(家庭居室、新村面貌等),学生交流体会。2教师小结:现在,江南水乡的经济发展很快,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城乡之间的差异正日益缩小。 鱼米之乡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了解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2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主要物产,明确这里的物产丰富,树立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活动准备:师生搜集江南地区的主要农副产品,调查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农副产品或水产品来自江南水乡。活动过程:活动一:观看天气预报出示一则江南地区天气预报,学生分析这里的气候特点。活动二:小组交流,探究江南1小组交流,江南水乡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要求阐述理由,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辩论,产生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明确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天然条件。2小结:江南水乡四季分明,夏季气温高,冬季不太冷,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江河湖泊众多,灌溉便利,经过人们的长期开发,这里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最丰富的“鱼米之乡”。活动三:我是小导游1江南水乡的农副产品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开展农副产品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教师注意调控并适时做好评价)。2调查汇报:自己家乡有哪些农副产品或水产品来自江南水乡。3让学生作导游向游人介绍江南水乡。活动四:南北话差异1讨论交流北方人的主食和水乡人的主食不同的原因。2教师小结:江南水乡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一年可以两种两收,因此,米饭成了水乡人民的主食。活动五:赞江南由学生根据以上的学习和研究,进行作品创作。让学生选择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热爱江南的情感。学生交流所创作的作品,然后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抒发其情感。 走进窑洞活动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大体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2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知道黄土高原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发学生爱黄土地、爱祖国的情感。3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使学生明确黄土高原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前准备:老师、学生收集有关黄土高原自然风光、风俗人情等方面的资料。活动过程:活动一:认识黄土高原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了解一下我国黄土高原的情况,(教师指地图黄土高原部分)同学们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的呢?(黄土很多、水很少、经济不发达等。)2出示中国地形图,介绍黄土高原位置。(在太行山西侧;秦岭以南;在我国的中部地区。)活动二:交流资料,了解黄土高原1分小组交流课前同学们收集到的黄土高原风俗人情的资料,并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2学生汇报资料分类情况。大体分为:窑洞特点、民间工艺、名胜古迹、水土流失等几类。3根据学生资料分类情况,让学生重新分组,分别命名为:窑洞组、民间工艺组、名胜古迹组、水土流失组等。4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准备在班内进行汇报交流。5班内进行汇报。窑洞组:问答式:在黄土高原地区,各种各样的窑洞随处可见。一孔孔,一排排,构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风貌。那么,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什么大多居住窑洞呢?学生出示收集到的窑洞图片。(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水土流失,干旱缺水,不利于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总要想办法去适应,这里的人们居住的窑洞就是适应自然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民间工艺组:解说图片:黄土高原的人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装扮着自己的生活。这是我查找的几幅图片。(学生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如:泥塑、剪纸、布老虎枕头等,边解说边上台展示。)名胜古迹组:图文音像资料展:正是这片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这里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这里有中化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黄帝陵;这里还有世界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还有革命遗址枣园(学生可以出示图文资料进行解说。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引导学生找一部分音像资料进行展示。)水土流失组:图文展示:神奇的黄土高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却非常严重。根据遥感普查资料,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有45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黄土高原地区仍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学生出示水土流失图文资料,并解说。)活动三:献计献策学生互动:治理水土流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活动四:欣赏歌曲黄土高坡,在歌曲中体会当地人的豪放、泼辣,并互相交流感受。 开发热土活动目标:1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2通过“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的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开发西部的资料。活动过程:活动一:介绍物产,了解西部资源1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蕴藏着宝贵的资源。请你把它告诉给大家。2学生汇报了解到的西部资源,教师补充深化。(1)有许多矿产资源。被称为“黑色金子”的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黄土高原地下有丰富的煤藏,仅山西和陕西两个省的煤储量,就占全国煤储量的80%左右,所以有我国的“煤海”之称。各种矿产资源也丰富,如鄂博稀土矿集中了全国稀土储量的90%。(2)有着充足的水力资源。(介绍“西电东送”工程)“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张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3)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介绍“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骨干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关键项目之一。这个工程将跨越4200千米的长路。初期年供气量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2004年1月,“西气东输”完成了向沪、浙、苏、皖、豫四省一市用户全面商业供气,标志着“西气东输”开始进入商业运营。3畅谈感受:同学们,现在你觉得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活动二:感受贫困,探讨西部前景1感受西部地区人民贫困的生活,分析原因。2讨论:我们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做些什么?活动三:学习“决策”,知道东西双赢1学习“决策”,了解“西部大开发”(阅读课本71页的资料)2为西部开发献计策。(西部交通比较落后,开发需要交通,要优先发展交通。西部地区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应该先开发。开发西部,需要大量的人才)3设置“金点子”电子信箱,鼓励学生把开发西部的“金点子”发送到信箱中。领略雪域风情 活动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的地形和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这些习惯与青藏高原气候的关系。2.通过了解藏族人民的民族习俗,使学生能够尊重、理解、欣赏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文化。3.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活动准备:分小组搜集相关资料。活动过程:活动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爱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首歌,请同学们认真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听后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播完后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后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我知道这首歌名字叫青藏高原,主要是讲青藏高原优美的环境。 生2:我知道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山川。生3:我想知道青藏高原在我国的什么地方?生4:我想知道青藏高原的环境怎样?那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生5: 我想知道那里的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穿着和我们一样吗?生6:我想知道那里的人有什么风俗习惯?他们主要是吃什么?生7:我想知道他们那里有什么资源?师:刚才同学听得非常认真,谈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活动二:小组交流,走近藏民1青藏高原在我国的西南部,地势很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2青藏高原山峦连绵起伏,资源丰富。3山上常年白雪皑皑,所以还叫“雪域高原”(相机板书)。4那里的主要居民是藏族人。活动三:穿藏袍,尝糌粑师:藏族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调查一下。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整合小组各成员搜集到的资料。2.小组汇报展示:(四个组)甲组:藏族服饰:1出示图片,认识金花帽这是金花帽。它是一种用金丝缎做面料,金丝带和银丝带做装饰制作而成,所以叫金花帽。它是男性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据说这种帽子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后,在一次歌舞宴会上,看到天空的彩云,受到启发而连夜设计制作的。藏族的帽子式样很多,除了“金花帽”,还有“草帽”、“羔皮帽”等。2认识围裙刚才我们从帽子中已经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民族风情,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围裙)。藏语叫什么?帮典。谁来为同学们介绍一下藏族的围裙?每逢过节,藏族妇女腰系围裙,在一起唱歌跳舞。它是藏族妇女喜爱的衣物之一,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这种围裙还作为装饰品,远销各地。我们用的围裙是怕弄脏衣服而系在腰间,而藏族的围裙却是作为一种饰品系在腰间。据史料记载,围裙是藏族先民依照雨后彩虹用14种颜色配成的条形图案编织而成。艳丽的围裙是藏族妇女穿着上的一大特色,那男士们又有何特点呢?3认识藏袍,讨论缘由师: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只袖子,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着,从后面拉到前面,然后搭在右肩上。天热时,左袖也不穿,将两袖脱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样的穿法是有其独特的原因的。藏族人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藏区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变化。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脱去一只袖子调节体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肥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民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脱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脱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这样就形成了习惯,所以即使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也只穿一只袖子。4甲组的同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藏族人民的服饰,还告诉我们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我们都知道,人们所生活的区域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又决定了人们的生活特点。关于青藏高原的气候,还有要补充的吗?(青藏高原“海拔高,风沙大,气候高寒。”可以用“地高天寒”这个词来形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那里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气温的日变化大,早晚很冷,中午较热。)乙组:出示图片,认识青稞等食物青稞是一种大麦,喜凉耐寒,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以青稞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关于糌粑的产生还有一段故事呢?同学们想听吗?相传公元七世纪,藏王经常带兵打仗。但雪山连绵,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给养困难,为此,藏王日夜忧虑。一日夜里,在天上的格萨尔王托梦给藏王:何不将青稞炒熟成面?既便于携带又易于贮藏。藏王醒来,恍然大悟,立即命令部下烧锅磨面,青稞炒面飘香,其加工方法很快传遍了雪域。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丙组:藏民文化节1交流课前学生对藏族人民文化的活动的了解。2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藏民的习俗和文化(宗教习俗、待客习俗、歌曲、舞蹈)3交流对藏族文化的看法和感受。丁组:认识牦牛1说了藏族人民的吃、喝、玩、穿,现在我们要请出一位特殊的交通员牦牛(出示图片)2交流资料,说牦牛的作用牦牛在雪山草地、登山运动员的登山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车无法行走的地方它可以行走。是啊,史书上这样赞誉牦牛:“行冰天雪窖中不畏冷,虽数日无水草,犹驮二百余外,行走不衰,真边地之宝畜也。”牦牛的作用还不止如此,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牛皮船认识牛皮船。)3知识升华、深入思考、学以致用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藏族同胞的生活及文化习俗,我们看到这与我们汉族的风俗习惯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谁来说一下他们的区别?4、教师小结:现在,高原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拉萨的贡嘎机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公路铁路已开通。交通业的发展对西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这一点,下节课中你会有更详细的了解。活动四:欣赏天路同学们,这首歌是为了庆贺青藏铁路的完工而创作的,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真诚祝愿天路为高原人民的生活开辟幸福的大道,汉藏两族人民心连心携手共前进。 走近布达拉宫 活动目标:探究佛教圣地布达拉宫的故事,体会我国自古以来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树立民族团结意识。课前准备:1指导分组搜集布达拉宫及藏族风情的图片、资料。2搜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3调查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及其风俗民情。活动过程:活动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生:(七嘴八舌)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下面这张图片,你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师:大家知道吗?在唐朝时,还有一段发生在藏族和汉族之间的佳话呢!活动二:故事会1教师结合教科书给学生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2学生对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补充、交流,体会文成公主入藏对汉藏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3讨论通婚的问题,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4学生讲述与布达拉宫有关的故事。5教师抓住各朝各代为促进民族团结所做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活动三:看谁知道的多师:相传,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修建了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你知道为什么称布达拉宫为藏传“佛教圣地”吗?1读一读自由读书,了解布达拉宫的有关内容。2说一说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布达拉宫及藏族风情的其他资料。3畅说今日布达拉宫教师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布达拉宫的图片,了解布达拉宫里丰富而宝贵的文化产物。研究佛教在藏民心目中的地位,布达拉宫是藏民心目中的佛教圣地。(看屏幕)了解并介绍藏族人民的宗教习俗。(献哈达、磕头、鞠躬、敬酒茶)赛一赛师:关于布达拉宫及藏族风情的资料,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大家了解的更全面,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更多,现在我宣布比赛开始。(把全班同学分成四队)(1)课件出示比赛要求:第一关:必答题。每队派一名代表抽签回答三道问题,答对加十分,答错不扣分。(教师可自己设计问题)第二关:抢答题。本环节共八道题,分八轮抢答。每组每轮换一人抢答,答对者每队加十分,答错不扣分继续抢答。第三关:考考你。每队提供自己搜集的有关布达拉宫及藏族风情的两个问题,考其中的一队,答对者加五分,答错减五分。教师公布比赛结果,选出最佳小组。活动四:小小发布会学生将课前调查的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及其风俗民情说给大家听。活动五:提出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都对布达拉宫及藏族风情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受到一些启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地促进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雪域变通途 活动目标:了解西藏古今的交通状况,体会交通的发展对藏区发展的巨大作用。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西藏自治区交通图。2课前学生查找有关西藏过去与现在的有关交通状况的资料和图片。活动过程:活动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对青藏高原人的吃、穿以及人情风俗、地理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青藏高原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山峦绵延,资源丰富,又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那里的交通情况如何呢?出示西藏自治区交通图。活动二:找一找,读一读1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1)通过观察交通图,找一找目前西藏自治区有哪些公路?指名学生说(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看到这些公路你想说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自由畅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