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合作研究小议.doc_第1页
中学生课外阅读合作研究小议.doc_第2页
中学生课外阅读合作研究小议.doc_第3页
中学生课外阅读合作研究小议.doc_第4页
中学生课外阅读合作研究小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课外阅读合作研究小议内容提要:以专题研究报告的写作作为解决散乱而繁杂的课外阅读的一种有效对策,同时探讨实施过程中一些具体的步骤与方法。关键词: 合作研究、课外阅读、课改课外阅读都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从目前的总体现状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盲目、随意、无序的状态。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使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逐步走向理性,有序和有效,从而切实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笔者认为,以专题研究报告的写作来引导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切实可行并且颇为有效的方法。1、明确了课外阅读的目的性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是受兴趣引导,个体的差异较大,有的喜欢流行,不管三七二十一,尽赶时髦;有的喜欢名人,不管歌星影星,出名就行;有的喜欢读那些大案要案、红墙秘闻;有的喜欢读那些风流韵事、奇闻异趣;当然,也有喜欢读文学作品、时文报章的。要让学生明白,只凭个人兴趣而不考虑知识需要的阅读,最终会导致发展不平衡、知识严重倾斜。而为作专题研究而进行的阅读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论其专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占有材料,他必须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目标明晰的阅读,才能达成他的阅读目的。2、强化了自主探索的阅读意识写作专题研究报告的课外阅读模式最可贵的一点是它是一种学生兴趣与教师计划互动的阅读,这样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独立研究开启了通衢大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至少学会了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决定研究的方向,显然,这比单纯了解多少知识更具价值。当前我们学生最缺乏就是此种能力,并且它与当今国家教育改革的思路不谋而合。3、增强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重要语文能力面对如此频繁,良莠不齐的阅读材料,不免令人眼花瞭乱。哪些是写作专题研究报告必须掌握的材料,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材料;哪些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哪些是存有争议的材料。在专题研究报告的写作中,此类对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是必须涉及的。所谓熟能生巧,在重复多次的实践操作中,在认真独立的推理判断中,在孜孜不倦的知识渴求中,语文能力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更上层楼”现象。4、培养了课外阅读良好的习惯在笔者作的相当多的课外阅读调查中,高中生最喜欢的是科幻武侠小说,笑话幽默、读者、中学生天地等休闲轻松类读物。因为这类休闲类读物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缓解由于激烈竞争,压力极大,头脑极度疲劳而导致的紧张心理,能够放松自我。这种阅读就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和浏览的宽松特点,换句话说就是马马虎虎,不求甚解。然而这种休闲、随意、粗枝大叶在专题研究阅读中肯定是要亮起“红灯”的。即便是泛读,也有搜集材料以有利于专题写作的目的,所以,每一本读过的书都不会变成过眼云烟,其有效性,认真度,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或许有人会说,高中生还没有具备写作专题研究报告的能力,怎么办呢?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所撰写的反映中美教育差异情况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自己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利用图书馆写出了一份专题研究报告蓝鲸;另一位留美学者高纲也介绍了自己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能写出20页的专题研究报告。一个美国小学生都能完成的作业,一个中国高中学生还有什么不能完成的理由呢。可见,这种担心完全是多此一举,低估了现在高中学生的能力。笔者在高中学生以专题研究报告写作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时,注重讲究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尤其在开始阶段绝对不能采用放羊式管理,任其自然。而是按照激趣定题筛选研究总结这样一个过程,具体操作中主要抓住了以下三个方面。1、激发热情与循序渐进兼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高昂的热情;另一方面又必须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对整个高中三年有个严谨细致的规划,才能使课外阅读保持有序和有效,使学生得到持久的熏陶与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借鉴了台州中学郭秀楷老师的做法,从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和喜欢语文人手,每星期提供学生二三篇美文,学生非常喜欢读。学生喜欢读好文章,久而久之,也就喜欢了语文,产生了阅读的内驱力。笔者挑选给学生的文章主要依据以下这样四条标准:第一,知识丰富的,如季羡林的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高冰的流浪与回归,葛兆光的唐诗过后是宋词,台湾诗人洛夫的散文诗与酒等。第二,深情感人的,如台湾琦君的泪珠与珍珠,孙犁的再观藤萝,王开林的雨雪霏霏、朱自清的背影等。第三,哲理性强的,如郭风的桥,刘凌的泰山日出的文化底蕴,余秋雨的西湖梦、都江堰,张晓风的庄子与尼采等。第四,趣味盎然的,如孙绍振的北大读书,贾平凹的秃顶等。同时,循序渐进,把高中的课外阅读分为如下六个专题进行。首先,读有趣的,如黄苗子的美丑,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我姓苟等。其次,读有情的,如苏雪林的秃的梧桐,朱浩的轻轻照耀,我见到了大海等。第三,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如花季雨季、零下一度等。第四,选与本地有关的好文章,丰子恺的散文,徐志摩的诗,如海盐籍作家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嘉兴籍作家茅盾的子夜。 第五,读讲述人生哲理的,如列夫托尔斯泰的牛蒡花,陆文夫的吃喝之外,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最后,读艺术鉴赏的,如朱光潜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诗的境界,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序,鲍尔吉原野的倾听等。由兴趣而入,形象而至抽象;由热情而写,专题而至研究,构建起了一个由专题阅读写作而专题阅读研究互动的理想阶梯。2、定向指导与自主探究并行写作课外阅读的专题研究报告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再加上学生个体之间的阅读能力差异显著,在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初始阶段,要采取教师定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在给出题目之后,同时辅之以产生本专题研究题目的过程说明,以此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如高一安排了“感悟真情”的专题阅读与写作,为了让学生便于操作,我把“人间真情”细分为“家庭亲情”(包括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等)、“师生真情”、“友谊真情”(同学、朋友等)、“社会真情”(慈善活动、赈灾救灾、青年志愿者、抗洪抢险等),然后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搜集2篇,复印后挂在语文园地上,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决定阅读和写作的方向,并且动笔前,必须阅读10篇与自己写作主题相关的文章,把目录附在作文之后。这些做法和要求就是让刚刚接受专题阅读写作的同学明白这条路应该如何走法,避免盲目和无用功,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真正提高学生的效率。到了高三时,当然要提高阅读的档次和写作的要求,为此,读笔者曾经拟出了这样几个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作专题研究:贾宝玉新论;再识鲁迅;母亲和党员登记表中母亲形象之比较;一碗阳春面与孔乙己中的“笑声”比较。出这些题的目标指向非常清楚,如要完成第一篇,必须要钻研红楼梦及相关的红学研究作品;要完成第二篇,则必须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及整个生平情况,鲁迅的主要代表作品,人们对鲁迅本人及其作品的最新评价等,这样就达到了希望学生增加阅读量,关注经典名著和经典作家,培养求新求异的思维,训练比较、分析、判断、推理、论证,说明的能力,最终达成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大语文意识,养成语文素质的终极目标。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与推进之下,学生专题研究下的阅读渐入佳境,并且有话要说,逐渐成了气候。出现了诸如此类的上佳专题研究报告,余华小说中乡土风情研究,余华小说人物系列专评,论余华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等。暂且放过报告的质量,在这些专题研究报告的背后,折射的是对余华代表作品,甚至全部小说的精读,是精读之后的灵感触发,是独具个性魅力的价值判断与思考,是殚精竭虑的成文努力,难道拥有这些还不够?难道拥有了这些还不足以体现文化素质的养成?难道拥有这些还不足以提高语文能力?3、强调过程与谈化结果共重在专题研究写作中的课外阅读,当然也有必要对阅读的质量进行评估,因为它是共享学习成果,鼓舞和激励后继学习所必需的。然而,在评价方式上,应侧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而不宜过于计较学习的结果;应侧重评价学生的态度、方法,不宜过于强调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应侧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能单以教师的评价为标准。关键就是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评价展示活动,如出了一本每位同学都参加编辑,都有作品展示的我们的杰作一书,举办了5次“鲁迅专题”讲座,开展了3次民主讨论(“从第一次亲密接触看当代网络文学”,“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文思考”,“琼瑶言情小说的艺术特色”,举行经典名著片断话剧表演,唐诗宋词诵读比赛,语文组和班级的黑板报展示,校文学社涵芬杂志个人专集出刊等,以期保持住这份可喜可贺可贵的阅读与创作激情,登入语文的大雅之堂。依据笔者的实践,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阶段性与整体性的指导学生的爱好各异,特长不一,容易导致课外阅读的凌乱与随意,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特殊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同时又深受同学欢迎的整个中学阶段的阅读目标与计划,内容要涉及各年级、各阶段的具体阅读方向、内容、篇目,保持阅读的渐进性与完整性。2、共性与个性的指导中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学习环境下会产生出不同的阅读趋向,同时,不同的阅读个体也有自己独特的阅读爱好。但是,共同的年龄组和同一教学进程、相同的学习要求,也决定了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阅读共性。因此,作为指导老师,有必要研究一下其指导对象的共同阅读心理和兴趣以及个性差异,有计划、有侧重、有层面、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去选择课外读物。与此同时,老师也应考虑到学生个体的阅读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根据其兴趣特点、阅读能力,推荐于其有益的一定量的课外读物供其阅读,以发挥其特长,增长其能力,培养其素质。3、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指导应该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而由一斑而全豹,由一点而全面。教材的编排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尤其是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它的阅读训练更具有系列性和衔接性。因此,让学生明确“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这一关系,尤为重要。4、名著与时文的关系指导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过的生活经典,它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节选了其中的不少篇目。相比名著而言,时文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更适合中学生心理也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当然,这里所说的时文,既包括像零下一度、第一次亲密接触、花季雨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