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日月崇拜.doc_第1页
远古的日月崇拜.doc_第2页
远古的日月崇拜.doc_第3页
远古的日月崇拜.doc_第4页
远古的日月崇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远古的日月崇拜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时间的巨轮无休止地转动着,生命也在此间诞生。在斗转星移的交替中,太阳和月亮无疑是最吸引人的眼球的。由于其对人类生命起极大的积极作用和人们对其神秘性的未知,便产生了对日月的崇拜。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日月的崇拜,我早前所知绝大多数来自于小时候说听过的神话故事以及看过的小说或电视剧。神话传说中与日月有关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故事是传说“尧执政时期,天上十日并出,草木炒焦,民不聊生。尧命后羿仰射十日,后羿射中了九个太阳,九个太阳皆落入凡间消失了。为了万物能更好的生存,最终留下来一日。”嫦娥奔月的故事说的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小说或电视剧的描述最为众所周知的便是金庸笔下的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明教本是叫摩尼教,其教徒笃信光明,我窃以为这就是对火与日月的崇拜。接着便是笑傲江湖中那个让江湖人士惧怕的日月神教的组织,这个江湖组织内部对于日月的崇拜自是不必多说的。再有就是玄幻故事仙剑奇侠传里的拜月教,虽然它充满神秘色彩,在剧情中也不为人所欢迎,但也反映出某一时期人们的信仰。拜月教对于月亮的权威的膜拜又更胜前二者。然而,仿佛这一切对日月崇拜的认识都仅仅是感性方面的认识,丝毫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自从读了周易与日月崇拜这本书,我对于远古先民日月崇拜的认识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似乎之前那些对于日月崇拜表面层次的认识正逐步走向灭亡。原来,从上古时代开始,人类为了生存就在不断的探索大自然,尤其是对大自然的主宰者日月运动的探索更是执着不断,并产生了对日月崇拜的观念。英国比较宗教学权威、太阳神话理论的创造者麦克斯缪勒说:“一切神话皆源于太阳。”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也说过,凡是太阳照耀到的地方,都有太阳崇拜的存在。吴天明先生说:“从全球范围讲,几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存在过或存在着太阳崇拜及其神话传说的内容;从时间上而言,日月神信仰在原始时代及上古社会中较为常见,甚至近代某些原始土著部落中仍然存在着这一信仰。因此,作为一种崇拜,太阳崇拜具有普遍意义,它在原始文化研究中占据着显要地位;它不仅是神话史与宗教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寓意可以展示原始文化的研究价值。”一、上古时代的日月崇拜1、原始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原始先民为了生存而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在与大自然的抗争时发现,太阳出来给人以光明、温暖和生机,太阳西落给人带来黑暗、寒冷且失去生机。太阳的来临带来春夏一派生机,太阳远去带来秋冬的寒冷和死亡。从而发现太阳在主宰着万物的死与生,于是原始先民对太阳产生了敬重和畏惧的心理。太阳成了原始先民的崇拜活物,形成了原始先民对太阳的信仰,成为太阳神话产生的源泉。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先民们崇拜太阳的直观实物证据。如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兽骨上雕刻的“双鸟负日图”和象牙上雕刻的“双鸟朝阳图”及良渚文化鸟图腾柱合太阳月亮图,还有大汶口文化的太阳鸟图腾柱。这一切都表明了先民对太阳的无限崇拜。 双鸟朝阳图 太阳鸟图腾再如在仰韶文化中,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发现的太阳纹图案、陕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发现的二足金乌负日图、河南庙底沟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发现三足金乌负日图。再有内蒙古阴山、广西宁明花山、四川珙县、云南沧源、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等遗址处均普遍存在着新石器时代的太阳神和太阳崇拜的石刻岩画。这大量的遗址及文化史料都在向我们昭示着古人对太阳崇拜的虔诚程度。 三足金乌 太阳崇拜2、对月亮的崇拜当半晚时分,太阳西落消失在地平线上时,大地上一片黑暗与死寂。正当人民处于恐慌之中,一轮明月却在黑暗的夜空中升起,照亮了大地,给先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据说因为太阳的东升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而月亮的西升虽然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却不能带来温暖,随之而来的却是如水的寒冷。因此,古人称月亮为水精,月亮是水生的。而雨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东西。一切生命如果没有水都会死亡。因此先民们产生了水崇拜的思想,并最终产生月崇拜的思想。月崇拜的思想的产生,促成了月亮神话的诞生,这在许多古籍如淮南子、山海经、楚辞中都有记载。陆思贤先生甚至认为,仰韶文化线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是反映“月相变化”的图案。 人面鱼纹彩陶 人面鱼纹图3、古代的日月神话我国古代有许多日月神话,这些神话故事大都记载在古文中,有的更是后人对先人文献的引用。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庄子秋水成玄英疏引山海经轶文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国帛书四时篇说:“日月俊生。”天问中说:“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鸟尽死,坠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世本作篇说:“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吕氏春秋云:“羲和作占日,占日者,占日之晷景长短也。”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后羿射日其中也有描述太阳运动规律的传说。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证实了这一传说的存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树枝分三层,每层树枝上有三只鸟,共九只鸟,这似乎就是“九日居下之下枝”的九只太阳鸟。 三星堆青铜神树山海经海外北经载:“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冯天瑜先生推测说:“夸父追逐太阳出于何种动机,神话中并未提及。估计无非是抱着观测太阳、制服太阳的宏大志愿。”郑文光先生说,夸父逐日实际追逐的正是太阳的影子,实际是古人对于先民立表测影历史的形象化追述。 夸父追日二、日月崇拜与历法中国先民们崇拜日月,从而引起先民们对日月的长期观察,在长期对日月的观察中,人们逐渐掌握了日月运动的规律及日月运动规律对人类生活和万物成长的影响,于是先民们就根据日月运动规律建立了指导人类生活运动准则的古代历法。1、太阳崇拜与历法史前时期的遗物和传说,不仅有明显的太阳崇拜遗址,也显示出先民们创立太阳历的遗迹。有专家说山海经大荒南经说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与我国古代由于记日的十天干相吻合。据此推测,在我国上古时代,有以十日十干作为纪年、日的太阳历法。先民们崇拜的太阳神的职责就是掌管太阳历法。叶舒宪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天子名堂之制实质是对太阳观测与崇拜形式的表现,是礼仪形式的历法。夸父逐日传说甚至被推测为古人对于先民立表测影历史的形象化追述。尹荣方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神话史先民原始测日活动的记录。他说“邓林”是两棵测日影的树,是夸父掌管的圭表,夸父喝干河渭表示冬至后进入旱季,夸父力竭而死说明季节更替。因此,夸父逐日神话,“很可能是说经过夸父的努力,完成了季节的测定工作,也就是完成了历法的制定。”甚至有学者认为,周易不能简单的说成是一本占卜书,它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著作,介绍一种早已经为人民所遗忘的远古历法。2、月亮崇拜与历法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常羲生月十又二。”这则神话被认为指的是中国古老的十二月太阴历。先民们看到月亮有新月到满月、又由圆月到晦月的变化,创造出了以月亮为研究对象的历法太阴历。陆思贤先生认为,仰韶文化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即“清楚反映了月相变化的周期。”半坡先民用“人面语文”表示月相周期,体现了“古代一月四分之术。”陆先生说:“周代金文中,除生霸、死霸记日法外,又用初吉朔望记日。谴责可称为月相纪日法。”3、日月崇拜之历法改革由于历法对远古先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历法的完善显得十分重要。有关专家认为,女娲补天的神话是讲古代的一次历法改革,是将一年360天的历法改为一年365天的历法。“五色石”有可能是指用以“补天”的一种新历法。这种历法是把一年氛围五个季节月,每一个季节月用一种颜色表示。在古代王天下者,必须是天文历法的掌管者,谁掌握了天文历法,谁就能王天下。淮南子天文训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