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地名文化研究.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地名文化研究.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地名文化研究.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地名文化研究.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地名文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地名文化研究袁振群(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1、 摘要 济宁,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济宁历史悠久,是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的发源地。2、 关键词 济宁市 地名文化 研究3、 引言 地名是一个地方在一定的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反映,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记录着历史环境的沧桑变化,凝结了历史的人文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风俗民族语言宗教特征,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和宝贵财富。济宁城区林林总总的地名,凝聚着济宁的历史印痕和古城的文化基因。1所谓的地名资料,一般包括地名来源、意义、地理演变、地理环境等资料,此外,还包括行政区域变迁以及该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简况资料。24、 正文 济宁从夏、商、周经秦、汉至南北朝北魏末年,这段时期叫做任城城。据有关资料记载,持续存在近两千年之久。这一时期的古任城城的位置在今济宁市市中区东南四十里的微山县仲家浅处,其城池大致呈正方形。而到了北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古任城城由仲家浅故址迁至今济宁市市中区小南门处,即现在的任城路,任城路也是因此而得名。3 另一记载是:济宁,夏商时代称仍国、任国,秦朝至后魏时称任县、亢父县;至明朝时为济宁府、济宁州。 而济宁这地名的最早出现,却并非在明朝。关于济宁这一地名的由来,说法有二。 其一,据济宁县志记载:济宁由于位居老运河以南,越河以北,局地较高,济水泛滥时常幸免于水患,得济水之安宁,故名济宁。 其二,在济宁的北面,素有泗河、洸河、府河。这三条河流在济宁汇合后,一齐注入南四湖,因此取三水一齐的意思,曰济。因当时每到汛期,其水势凶猛,而流入湖内后碧波千里,异常宁静,故称之为济宁。 不过,早在元朝之前,济宁一名就出现了。据济宁州乡土志载:金时即有济宁路转运使之称,是亦济宁之名所使。并说:济宁一名的由来是因济水南会泗,北会汶,州居其中,故以济宁为名。 查济宁直隶州志职官览可知,济宁路转运使设置于金贞元三年(公元1155年)。由此可知,济宁一名最早出现于1155年,即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直沿用下来。4(1) 成名分析 1、以桥梁、河、闸得名的街巷地名。如“吴泰闸路”,以建在洸河上的“吴泰闸”得名;“越河北街”、“越河南街”,以南北走向的越河得名;“小闸口上河西街”、“小闸口下河西街”、“大闸口河北街”,分别以建在大运河上的小闸和大闸得名;“兴隆桥北街”、“马驿桥街”、“太和桥街”,以建在府河上的“兴隆桥”、“马驿桥”和“太和桥”得名。5(大闸口桥。此桥稍西历史上建有天井闸,又称会源闸,俗称大闸口桥,可移用此名命名为大闸口桥。) 2、以官署机关命名的地名。如“察院街”,分别为明代河道都察院和清代河道都察院驻地等;“道门口街”,为清代运河道署衙门驻地;“鼓手街”,为清代河院河道两署管用乐队驻地等。另外据考证,目前济宁城区街巷名称依据的州治署衙,多数是清代的,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就不多见了。5 3、以 店铺、厂房等业市场得名的街巷地名。如竹竿巷,以编织出售竹器、竹货而得名。姜店街,以黄姜商贩货店得名。馓子胡同,以油炸馓子而得名。果子巷,以售干鲜果品山货而得名。驴市街,以牲畜交易市场而得名。菜市街,以出售蔬菜而得名。柴禾市街,以买卖烧柴市场而得名。纸坊街,以造土纸作坊而得名。糖坊街,以制糖作坊得名。打绳巷,以绳经作坊得名。打铜巷,以铜锡加工作坊而得名。大油篓巷,以制作不同类型的油篓而得名等等。6 4、以名人胜迹得名的地名。如太白楼原是唐朝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因大诗人李白常在此饮酒挥洒文字写下许多文字诗篇而得名。7戴家口街,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年)都察院佥都御史(正四品)、总督河道大臣戴时宗在本街居住,故称“戴家口街”,街西部被铁门封堵。皇棚湾街,相传康熙皇帝沿运河南巡,曾于此地靠船登岸扎皇棚驻跸。8龙行胡同, 公元1770年,乾隆沿京杭大运河乘船路过济宁,在小闻口登岸、欲到八里庄行宫休息。但是必须经过一条又窄又长的胡同,轿子无法通过,必须徒步而行。当时正值夏季,许多百姓在胡同下棋、聊天、乘凉。微服而过的乾隆见两位老者棋战正酣,便不由地停下脚步观看,还颇有兴致地同老者下一盘棋。时隔多日,人们才知道那位棋艺高超的陌生人竟是当今皇上。至此以后,这条胡同便被人们叫做“龙行胡同”。9 5、其他命名的方式。如鸡市口街以鸡鸭市场而得名,却因与“鸡屎”谐音就慢慢雅化为吉市口街”了。10古槐路,因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阳古槐”位于此路,1982年将“南门大街”、“红牌坊街”、“北门大街”统一整合更名为“古槐路”。11 仙营路,传说在该地有仙人成仙升天,原名“三姓营”的村落,改称“升仙营”,简称“仙营”。关于仙营的来历也有其他说法,但都跟神仙传说有关。12(2) 地名折射文化1、地名反映经济、军事的发展状况 地名有相当大部分与古代社会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密切相关,往往再现了当时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明清两代的济宁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大的商业城市之一,因而在街名上留下了强烈的印迹。因手工业作坊聚集而得名的有:炉坊街、纸坊街、扣。 绳街等。以商店聚集而得名的有:纸店街、眼药胡同、驴市口、菜市街等。另外,许多地名与古代军事活动有关,“屯”、“卫”、“营”等都是指军队的驻地或军队的防御工事。明代济宁设济宁卫,领5600人进行屯田垦荒,近郊三里屯、五里屯、刘家营等都是当年名称,济宁卫驻地得名“门卫口”。2、地名反映传统观念和社会心态 大多数地名都是当地居民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所起的名称,这些名称自然反映出人们的心态和观念,反映出浓厚的传统民族心理特点。中国人不喜迁徙,不善扩张,长期养成一种平和安详的心态,安居乐业,福寿昌盛当作生活中的美好理想,因此在地名中也处处流露出这种普遍的心态,如济安桥,太和桥,武泰闸等。中华民族对龙风二灵物的崇拜自古就有,龙隐含着升天潜渊、灵异善变的神性,风则有亲德嘉仁的神性。春秋以来,历代地名冠以“龙”字的可谓不胜枚举。据统计,仅辞海、中国古今地名辞典所收录的带“龙”字的地名就有三百多条。含“风”、“凤凰”的地名虽比不上“龙”的地名之多,但也不在少数。龙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神物,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因此龙风崇拜也反映在济宁地名中,例如青龙街、龙行胡同、凤凰台等。3、地名反映地理人文观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理人文观念,汉民族尤为突出。作为运河的流经地,济宁城临河滨湖,具有河港密布的水乡特点,素有“江北小苏州”的美称,不仅古运河从城中心穿过,还有越河、沈河、府河相互交汇,因此以河及附于其上的人工建筑物(桥、闸、坝等)得名的地名很多,处处流露出运河人文观念。例如草桥、越河街、天井闸、南岸街等。(3) 济宁地名的词汇语义特点 l、以工商业门类为名。例如鸡市口大街、布市口大街、炉坊街、驴市口街、纸坊街、糖坊街、粉坊街、曲坊街、皮坊街、杀猪街、花(棉花)街、枣店街、打铜巷、瓷器胡同、傲子胡同等。这些街名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当时经济生活和风俗人情的真实写照。 2、以运河河道或运河工程命名的街巷和地名。例如河湾街、大闸口、小闸口、武泰闸、坝口街、越河街、济安桥街等。济宁地名中“口”字之多,正反映了济宁运河文化的特点。作为出入运河的关口,“口”字甚至引申了更广泛的意义,作为地名通名固定下来。例如南门口、吉市口、草桥臼、道门口、驴市口、卫门口等。 3、以官署、庙宇、家族姓氏命名。例如南察院街、院门口大街、院前街、道门口街、州后街、县前街、厅后街、小校场街、杨翰林街、馆驿街、考棚街、郭家花园、城隍庙街等。这些多是旧城区的政治社区,真实的记录着历史。 4、以文雅吉祥词语和历史古迹命名。例如济安桥、太和桥、武泰闸、青龙街、龙行胡同、福安街、浣笔泉路、太白楼路等,这些地名古色古香,厂禹意隽永,充满情韵雅趣,与济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相符。此外,调查发现,近几年更改使用的新地名除继续沿用古色古香的老地名外,也适当增加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地名,如共建路、光明街、新华路等标识着新的城市坐标,符合济宁具有时代气息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135、 结论 地名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在语言上的反应,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济宁地名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消失繁衍,以记录城市发展变化的新信息,另一方面又坚守着长久历史时期所积累的城市文化底蕴不愿就此消逝。济宁城市规模不大,但地名却浩如烟海,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之丰富,涵盖内容之复杂,远非本文所能描述。由于资料有限,很多地方缺乏考证,本人能力有限,难免出现疏漏。这些也只是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家乡济宁建设,关注济宁的历史文化。参考文献1 张培安 地名中的济宁古城文化基因 济宁日报 2013年5月24日 第005版 2 郭永生 地名资料和区划改革作者单位济宁市郊区地名办公室 3 济宁日报 地名:不可磨灭的城市印记 2013年8月30日 4 白中乾 济宁名称的最早出现 5 王恩民 济宁街巷名称形成简考 6 济宁日报古老运河孕育下的济宁地域文化 2012年11月30日 7 轩宇 山东、济宁太白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