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家庭之教与师授方孝孺有一段回忆自己读书经历的文字,说:“某六七岁时,初入学读书,见书册中载圣贤名字,或圣贤良相将形貌,即有愿学之心,每窃寸纸,署其名与同軰诸学子拱揖而指麾之。父兄虽加呵禁,不止也。既而年十岁余,渐省事,见当世奔走仕宦者不足道,以为圣贤之学可以自立,外至者不足为吾轻重也,遂有慕乎道德之心。又四五年,侍先人北游济上,历邹鲁之故墟,览周公、孔子庙宅,求七十子之遗迹,问陋巷、舞雩所在,潜心静虑,验其所得,慨叹以为彼七十子者,纵颜、闵未可几及,其余若樊迟、冉求辈,使学之同时,岂皆让之乎!但今世无圣人出,不得所依归,故不若尔。迨今又五六年,阅理滋多,约心愈久,始知古人未易卒至。盖其信道之心笃,自治之法严,故其所成,近求之无遗行,实用之有成功,非近代虚名者比也。某诚信其然,故不自放于俗,每兴伤今崇古之思,积之既多,发为言语。道政事必曰伊、尹、周、公,论道德必曰孔、孟、颜、闵,寝而思者,此数君子也,坐而诵者,此数君子也。用心一入于此,犹恐流于过高,如古狂人,而不适于用。” 答俞敬徳之二,逊志斋集卷之十一。方孝孺六七岁之时,见到圣贤良相将相貌,就有愿学之心。明后期焦竑以此论方孝孺之志:“方孝孺髫龀chen已善属文,双眸炯炯如电,读书十行俱下,日积寸许。见典册所载圣贤名字,或良将相形貌,辄默记,欣然有愿慕之志,乡人呼为小韩子。” 玉堂丛语卷七,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47页。根据这段自述,方孝孺在一生的学习、求师和阅历过程中,以学圣贤自立。所以,上引题山水隐者诗看上去是表现隐逸之趣,实是表现出方孝孺自幼即有理学家和做圣贤良将相之志。方孝孺以孔、孟等前代圣贤为自己学习对象,慕乎道德,明人孙如游重刻正学方先生文集序中将方孝孺的道德文章比之如孟子:“昔战国时士风卑鄙,竞习于滨阿澳泌,取媚当世,而孟子独以泰山岩岩之气振之,真所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者,千古而后,赖七篇之存,而其气之浩然塞天地者尤可想见,则兹集之关世教匪眇少矣。嗟乎!孟子处浊世抱道弗试,徒托于七篇之文,而先生当盛代经纶肇始,勋业未究,即道德文章足表见千古,而赍志以往,读兹集者其尚有余忱也夫。” 逊志斋外集,第9页。在孙如游看来,无论从气节还是从道德文章上,方孝孺都可比隆于孟子。方孝孺一生追求气节和道德文章,是受到家庭和他的老师宋濂两方面的影响。据方孝孺自言,方家“世敦儒术,为邑礼义家”。其父方克勤,字去矜,方孝孺述其父之经历云:“先君生而端重殊常,五岁能读书,自辩章句。年十余,暗记五经,为文有奇语。里中老生啧啧赏异,呼为神童。稍长,阅关、闽遗书,叹曰:为学当如是矣。遂刮去浮藻,竭心推性命之秘,闭门讲习,不知饥渇寒暑。年十八九,充然成德为名儒,受业质疑者继乎门。先君口举手画,横分竖贯,曲折明备,各称其所欲。初邑人自宋季以骈俪雕刻为学,莫有谈周公、仲尼之道者,至先君始以易教授,开陈其说,士俗为之大变。先君纵观南宋故都,为文贳酒,酹岳武穆王墓,歌黍离之诗,慷慨泣数行下。先君自是道益明,志益坚。知元之将乱,弥自韬晦,穷理致知以尽其变。至于阴阳消长之度,礼乐名物之数,井田封建之制,躔次疆理之说,咸求折中,授业者日益多。”从这段话来看,方克勤其一是自幼攻读圣贤之书,讲求性命之学;其二有经济天下之志,其三以循“道”作为自己的政治观念,其四精通古代礼乐名物之数、井田封建之制等。在下面的叙述中,我们将看到,方克勤秉持的这四个方面,对方孝孺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方克勤出仕明朝,在济宁作地方官时,亦以此教授地方:“初先君受济宁之命,以为非常之恩,不可不尽力。到部,为书悬之通衢,谕以朝廷养民之意,孝悌忠信之道。俾民有所不平,诣府自言,禁吏不得叱呵之。日引耆耋之士坐语,问以得失。郡学官阙,先圣庙颓坏,先君聘前进士为师,弟子未备者,选充之。役浮屠葺庙堂,凿庙前地为泮池,撤佛庐,增廊庑,度庙后地为射圃,造弓矢,置旐鹄,日视学,率诸生习业。始,郡兵后,人未知学,先君以身为师,为之立章句,谨节文,讲内圣外王之道,不踰时皆化,儒服者斑斑间出。”与朱元璋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方针不同,方克勤是以“孝悌忠信之道”来治民,即其为政是以“教化为先。”用方孝孺的话说,方克勤自身“孝爱切至”,每有“奇味”时,母亲不食,宁肯让“奇味”败腐而不食。处事以国家为先,有人劝其为家计,他却说:“先国可也,敢射利乎?”有其父必有其子,方孝孺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和父亲一样的作风。方孝孺对父亲是极其佩服,评价其为人云:“动容周旋,必以礼法,率真任质,不事表襮。与人交好,不以久近冷热。一立谈顷,洞见肺腑,发言持论,一本于正。性命之道,晚益精熟,荣辱利害,视之若一。临终之际,知非自致,超然委命,颜色不改。呜呼痛哉!先君之学,明白纯正,以绍述考亭为己责,所志益深且远,逢时得位,亦欲推以淑斯人。否则退隐邱园,传其业于书,以诏后世。”方克勤正直儒士的形象跃然纸上。又评价方克勤所循之“道”云:“先君之道,盖法时乎易,取政乎书,主敬乎礼,体和乎乐,雅言以诗,制事以春秋。其深高博大者,虽不可测而知,然而家焉而有善俗之化,官焉而致富庶之治。发之乎政事,著之乎文辞,比于古之贤人循吏,未之或加也。” 先府君行状,逊志斋集卷之二十一。以上方克勤事迹,为方孝孺所自述。方孝孺之师宋濂感方克勤之事迹,亦作故愚庵先生方公墓版文(姚履旋等辑逊志斋外纪卷之上作故愚庵先生方公墓铭文),对方克勤大加赞扬,称其:“能诚求实践,参前倚衡,俨若上帝鉴临,涵养既纯,发舒自异。” 芝园前集卷第七。方克勤之于方孝孺,正如逊志斋外纪录廖道南殿阁词林记略中所言:“方先生得家庭之教,于书靡不通究,常慨然以古圣贤自期,以经纶天下为己任。” 逊志斋外纪卷之上。黄宗羲亦云其学主要出自家庭之教:“持守之严,刚大之气,与紫阳真相伯仲,固为有明之学祖也。先生之学,虽出自景濂氏,然得之家庭者居多。” 明儒学案卷四十三诸儒学案上。洪武九年,方孝孺从父之命,投师宋濂。在学习过程中,宋濂对方孝孺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方孝孺与宋濂师生之间比较,下文有详细叙述,本处暂且省略,不过后人评论方孝孺超出宋濂之上。如郁衮方孝孺中说:“在宋濂门为高弟子,从濂后每私居念及,或见其手迹,或对客谈及濂事,辄涕泣。既官汉中,其家不能存,言于蜀王厚抚恤之。墓在夔,每舟次夔,必往祭墓下,恸哭移时乃去。在建文时,羽仪斯文,隐然为当世重。以蜀王尝赐号正学斋,世号正学先生。所著有逊志斋集三十八卷。大易枝辞、周礼考次、武王戒书注、帝王基命录、文统、宋史要言诸书皆逸不传。孝孺文章似宋苏轼,雄迈奔放,沛然若狂流倒峡而气不可遏。发为论著,酿粹都郁,虽博极群书,而根据六经,宪章孔、孟,宋程、朱以前无有也。濂尝推之,谓欧阳少师、苏长公姑置勿论,自余诸子与之角逐文艺之场,未知孰为后先。其后李贤亦称孝孺师景濂,议论波澜,类东坡之才,而忠义之气,凛然不可犯,景濂不能及,世以为知言。” 逊志斋外集,第126页。这是言在忠义之气上超出宋濂。明人张弼书方正学后云:“二十年前,瑞安杨元霁知吾华亭,尝出方先生逊志斋稿见示,乃录本也。且道先生大节颇详,谨读而妄书其后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宇宙之间,仅见此老。三代而下,可考其详者,大节或有之,所养所学,恐未逮乎!当时有以欧、苏拟之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