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土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狼牙山五壮土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狼牙山五壮土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狼牙山五壮土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狼牙山五壮土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2狼牙山五壮土科目: 语文教学对象: 五年级课时: 1课时提供者:李玉兰 单位: 澜沧县勐朗镇中心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土,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包含着对五壮土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土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土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认识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感受五壮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4.领悟课文些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努力读出感情;图文结合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法来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反复读课文,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自觉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总体上讲,在教学设计和执教时应注重顺学而导,捕捉生成点突出智慧灵动、巧妙铺排烘托氛围凸现诗意精致、反复诵读涵咏展示传统阅读策略魅力、落实背诵积累体现实效回归。这些,也是我的生态课堂观的体现。 在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我应该以新课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等理念为指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革命传统的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阅读课文内容,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2、理解描写五壮土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土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从题眼导入1、 齐读课题2 、在你心中,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壮士? 3、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进狼牙山,走进五壮士。我们先回顾一下课文内容,请你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五壮士的哪些壮举?1、学生齐读题目2、学生各抒已见3、学生根据预习互相交流课文讲了五壮土哪些壮举。(直扣题眼,直奔主题)二 分层次体会“壮土”1 师:五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巧妙地与敌人周旋,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引读)2 师:这两条路的选择对于五壮士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呢,请你完成填空。(出示)选择第一条路意味着;选择第二条路意味着 。3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战士们是怎样做的?(1)神态描写:“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师:我们通过神态描写体会出五壮士做出了壮烈的决定。(板书)壮志读出神态描写的感情色彩(2)在班长的带领下,所有的战士义无反顾地为人民选择了生,为自己选择了死,你看出了战士们具有怎样的精神?4 回扣中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战士们做出了这样壮烈的决定,因此我们称之为壮士。生读并出示)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向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部队,可是敌人在身后,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通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生回答,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仇恨敌人 勇于牺牲读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理解题目含义,了解什么称为壮土二 分层次体会“壮举”,产生崇敬之情1 (过渡并出示)五壮士的“壮”还表现在哪?默读4 10自然段,画出相应的语句,读一读并批下你的理解。批完后,小组交流。2出示句子:胡福才刚要拧开手榴弹的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们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1)体会动作描写的词语:(生分析)拧 抢 夺 插 举 喊 砸(2)体会力量悬殊大师:此时,仅有的五个壮士面对的是一群又一群的敌人,在这种数量和力量悬殊极大的前提下,五位壮士开始了(引读动词)通过这些动作描写,你看出了五壮士怎样的心理?(2) 你能把五壮士英勇顽强的壮举用读书声展现出来吗?(板书:壮举)3 “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什么?4 师:看到五壮士这样英勇杀敌的场面后,你对他们是怎样的情感?请你融进你自己的感情再来读一读1、学生默读,并画出相应的语句,小组进行交流。2、体会出示句子含义和动作描写的词语,体会五壮土,杀敌决心强,要与敌人血战到底。(英勇顽强)生:与日寇的仇恨生:敬佩 崇敬抓住重点词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分步进行抓重点段落,集中进行教学,有助于突出本课重点。三 分析英勇跳崖,反馈壮举,升华壮言1 体会远望和近望时五壮士的情感(1)师:(过渡)随着最后一颗手榴弹的巨响,五壮士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引读并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 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师:通过他们眺望人民群众的眼神,你看出了什么?(2)“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五壮士的眼神由远及近,此时的他们望着正在向上爬的敌人,又在想些什么?(轻蔑之意)2反馈动作描写,体会宁死不屈(1)师:班长也想到了这些,于是(引读并出示)“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2)(出示)这一跳,让我们想到他们。板书)宁死不屈课文再次通过了(动作描写)展现了五壮士的(壮举)(3) 请你带着对动作描写的体会,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在朗读中完成填空。(既提要求,也做示范)(投影)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带着( ),带着( )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师:这种结构叫做并列句式,在今后我们的写作中可以借鉴。3壮言(1)师:(过渡)课文除了使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以外,还使用了什么描写?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谈从五壮土的眼神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喜悦之情)生:不做敌人的俘虏,宁死不屈五壮士临死之前想的是国家和人民。面对着崇山峻岭,五壮士心里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他们奋力呼喊(生读);面对着即将来临的死亡,五壮士仿佛看到了祖国未来的曙光,学生思考回答:语言描写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从重点句段的理解,想像中感受五壮土热爱祖国,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语言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五壮士的壮言。(2)师:(三层引读)面对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五壮士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他们用力呼喊(生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4)训练拓展这还是怎样的声音?(积累描写声音的四字词)你能用一个句式,把这些描写声音的四字词串联一起吗?学生回答小结:课文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突出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品质。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体会五壮土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七、教学评价设计1、 有教师赏识2、 师生赏识3、 生生赏识八、板书设计22狼牙山五壮土壮志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壮举 突出 仇恨敌人壮言 勇于牺牲 宁死不屈九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学法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基本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写完初稿后,结合学生的认知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删减,一些前后重复的环节(例如: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的再现)把再次的分析改成了填空的形式,直奔提升点,在勇于牺牲的基础上抠出宁死不屈的精神,提炼比上一个“壮”更深层的精神,做到有效提拔。 本次教学我扣住“壮”使教学中心突出,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和老师们进行交涉后,我发现这条老路已经有些索然无味,我希望未来我的发展方向能够更上一层楼,有自己一些全新的视角,在篇章的把握上下功夫,正如学生写作文一样,文笔的好可学习可复制,因此文笔好的学生被视为“人才”;而视角的全新却是无人能及的,这样可遇不可求的学生才是“天才”,讲课可也是如此,虽然我还不完备前者的功力,不具备后者的能力,但是我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保前争后。教学中我注重扩展发散环节,巧妙归整设计。例如,本课在“壮言”的学习中,提炼出了四字词。首先进行了第一层的拓展(这还是怎样的声音?),此环节用于积累描写声音的四字词;之后又进行了第二层的拓展(你能用一个句式,把这些描写声音的四字词串联一起吗?),此环节用于并列句式的应用和其他句式的回顾。(并列句、排比句、关联词、反问句)例如:请你带着对动作描写的体会,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在朗读中完成填空(既提要求,也做示范)。填空句子:战士们也昂首挺胸,带着( ),带着( )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我还重视课文的语言特点要突出,首先,要在导语和引语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让教师课上的语言像一篇诱人的文章来吸引学生,这样的语文课谁不爱上呢?其次,要突出本节课的特点,可以由课文内容决定,也可以由课文形式或写法来定,总之要让教学设计与语言做到“好马配好鞍”,这样的语文课谁不爱听呢?上课结束后,和同组教师议课,自己在回顾自己的教学,觉得这几个方面是需要改进的:一是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时,教师的情绪未能带动同学入情入境。 在课文重点处,运用视频,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内容。我在讲“英勇跳崖”时,演示五壮士在顶峰跳崖的壮烈场面,此时未能充分激发学生进入了情境,五壮士顽强的英雄气概和英勇气概还理解的不充分。 二是在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运用学法,读中感悟这一环节时,对文本的理解还不深入,应该从深度挖掘,充分与文本产生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