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是时代对教师的迫切要求 铜梁二中 赵芳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为此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一、 创新是时代的迫切呼唤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术层出不穷,人类的生产、生活观念变化多端,新技术革命越演越烈,新时代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墨守成规已被人们彻底摈弃,改革已成滚滚洪流,创新视为民族灵魂。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竞争再也不是简单的资源多寡、资本厚薄、武力强弱的竞争,更演化为对高技术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的竞争。无疑,在这场惨烈的人才竞争中谁培养的人才多,谁培养的人才好,创新能力强,拥有的新成果丰富,谁就会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有优势,而人才的优势必然会带来其它各方面竞争的优势。基于这一认识,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争夺人才到高点的战略。发达国家更是先行一步:如美国早已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而后的“星球大战计划”;欧盟制定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目前正在实施的“人类新领域计划”等等,在高技术领域培养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各类人才。后起之秀则更奋起直追。韩国政府20世纪末就制定了21世纪“头脑开发”计划,预计在7年内为高科技和社会领域及新兴产业部门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使韩国在2005年跻身于十大信息强国之列;新加坡、台湾、香港等都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发展中国家更是火烧眉毛:印度改革现有教育体系,兴建理工院校,培养和吸引信息技术人才,并为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各种待遇,使印度的信息技术人才外流比例大大下降。在我国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现在越来越清楚,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切实把培养人才,善待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为此加大力度吸引留学生回国发展,在高科技领域实施“831工程”;新一届政府强调,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刻不容缓。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才争夺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发展的重要举措,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已成为各国促进发展的共识。教育的职责就是培养人才,塑造新一代国民,所以人才的争夺又演化为教育改革的竞争,谁的教育改革对了路,就能培养更多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谁就在竞争中有了更多的优势。新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教育,而教育的改革更多地靠教师的创新。二、 教育的创新是时代对教师的迫切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先人对教师职业作用的诠释。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工作的职业内涵也必然与时俱进,产生不同的要求和相应的变化,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顺应发展潮流。其中时代最强音就是要求“创新”,在教育就要求教师自身工作的创新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这是时代对当代教师最具意义的一个要求。(一) 教师工作的本质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性。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人,塑造人,塑造什么样的人是时代的要求,时代已经做出具体回答。“要塑造有创造力的人”,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具有创造力,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已不具备任何活力,不分时间地点,不分场合、对象,教师一样输出,学生同样输入,培养的学生必然如一个模具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个性活力,没有区分度和适应性,这样的学生也只会墨守成规,不可能有创造力可言。(二)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工作要具有创新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就有几十种不同的个性,每一届学生又都不可能与上届学生具有相同的时代特征。如果一味地沿用经验,套用老办法,必然落入俗套,处处受阻,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地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更新自我,跟上时代,跟上学生的发展变化,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真正地理解学生,有的放矢,找出新的办法,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三、 教师工作中如何创新(一) 教育工作强调创新,从古至今教育工作也有一些不能丢失的规律的东西,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责任心,这“二心”是不能丢的,无论怎样创新,只是“二心”的内容,含义更加宽泛而已,其本质不会改变。古往今来成功的教师莫不“二心”兼备。远如孔子的兼爱天下,教育惠及奴隶之子女,今如魏书生对学生的厚爱,博爱,如子之爱。其博大厚重成就了他们“教名”、“育名”扬天下。何也?对学生无爱不能容,无爱不能忍,无爱不能持之以恒。教育工作琐碎、繁杂,不分时间地点,学生又千差万别:智有惠、愚,年有长、幼,性有勤、惰,情有厚、薄,教师非有爱心不能宽容,有的学生犯错误,蜻蜓一点自然明白,有的学生同样的错误可以犯十遍,教师不嫌烦,学生反嫌教师啰嗦。没有海纳百川这雅量,没有功在不舍之韧劲,是难以达到长期之效果,也更难达到桃李满天下自在辛苦育人的愉悦体验教师不能爱人,学生必不能爱师,当然就更不可能“亲共师,信其道”了。教师不能爱人,学生必不能爱天下。情感的传承性就是这样一代延续一代。(二)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观念之新决定行为之新。我国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习惯把自己自着“人师”,总觉高高在上,这是以往教育功能决定的。从古代的口耳相传,人们主要是从前辈那里学习生产、生活经验,所以有一定生产、生活经验的人自为人师,受到人们的敬重,甚至崇拜,这也是理所当然。而现在是知识大爆炸、信息广泛传播的时代,老师掌握的知识信息,学生可能没有掌握,但学生接收了的知识、信息,教师奕末必接受了,所以教师和学生有区别。况且在民主意识的扩张下,人有长幼、男女之分,并没有高低之别,所以现在的学生从心底里未必承认“师道尊严”,况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不一定绝对正确(许多学科体系都在不断完善发展)。所以这种状况决定了师生关系也是不断演进的,教师要从以往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与学生平等相待。与学生形成一种互换互惠的关系:互换就是互相交流知识,信息探究新问题,交流感情心得;互惠就是互相促进,互助提高。使教师在教学中丰满,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教师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不断反思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所以“人本”思想是第一位的。有如雕琢艺术家,在用一块原材料之前,要先掌握材料的特点,利用其特性,雕琢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品,而不是像雕刻匠,只会按图纸雕出相同的产品。同样“教”和“育”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不要企图把学生塑造成与自己一样或自己希望那样的人。具有教育艺术的教师不会只看图纸不看材料,不会不了解学生的物质、特性去强求鱼鳅、黄鳝一样长。具有教育艺术的教师会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依其特点,顺理而雕、顺纹而刻,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给予学生发展中充分的信任和鼓励。让学生顺势成长,蓬勃成才,教师只须锄草、施肥,修其枝蔓,给学生的成长撒满阳光雨露,而不要企图拔苗助长,弯其枝干,随意造型,那样会把一块好的材料变成废料。所以,坚持因材施教,返归教育的本质,这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三) 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与时俱进,就是强调求新,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以往的教育重视摹仿和继承,新时代需要场弃和创新,一个问题一个答案,一个问题一种解决方法,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体验到创新的必要和创新的乐趣。比如搞一次活动有多套方案,一道习题有多种解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环肥燕瘦都是美,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就是创造的魅力,这就是创新的乐趣。我在从事历史教学中也有意让学生探讨一些不受教材约束的问题。讲到近代史上重要人物李鸿章,因他常代清政府签订一些卖国条约而受到世人的指责,为了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时期对历史人物的限制,还历史的本来面貌,当然也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就提出:难道李鸿章是天生的卖国贼,以签订卖国条约为荣?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认识真正的李鸿章,反馈回来的信息有三个同学的看法很具代表性:一个同学说:李鸿章是时代的悲剧人物,为腐朽的清政府背了黑锅;一个同学认为李鸿章在清朝时是一个有见地很能干的大臣;还有一个同学认为李鸿章也积极倡导并推行改革,不管出发点怎样还算一个改革派。而且都各自提出了自己充分的依据。这就是学生认识上的一种创新和进步。有了这样的苗不愁它不成长为参天大树。(四)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人类教学手段方法也是随人类的发展而变化的,文字发明前,即口耳相传,有文字后,文字成为主要的教育传播手段。教学方式则是师传徒受。教师的作用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现在人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成果发生极大变化,对培养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手段完全多样化,教师一支笔,一张嘴已成为过去。学生直接参与、间接体会、利用各种传媒和网络为教学服务已成为普遍学生每天接收的知识、信息也是成倍的增长。教学方法也不再是师授徒学,而教师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教学互动,让学生新身感悟、切身体验来启迪学生智慧,完成学生的自我发展。课堂教学的好坏不再是以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为唯一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否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否学会了发现新问题,是否学到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答案不是书本唯一,也不是教师唯一。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仅仅是一生所学知识很微小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思考方式,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知识成几何级增长,学生接受知识渠道非常多,浩如烟海的书籍,各种传媒,包罗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