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诊疗指引参照表.doc_第1页
哮喘诊疗指引参照表.doc_第2页
哮喘诊疗指引参照表.doc_第3页
哮喘诊疗指引参照表.doc_第4页
哮喘诊疗指引参照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哮喘诊疗指引参照表标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 年)哮喘诊断与管理指南(2007 年)哮喘管理和预防的袖珍指南本(2009 年)中华医学会美国国家哮喘和预防计划协调委员会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慢性炎症性气道紊乱,会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气流受限、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向慢性化方向发展慢性炎症性气道紊乱。 气道出现高反应性并阻塞,导致气流受限。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间歇状态-症状每周 1 次;短暂出现;夜间哮喘症状每月 2 次;FEV1占预计值%80%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间歇状态轻度持续-症状每周 1 次,但每月 2 次,但30%中度持续中度重度持续-每日有症状;频繁出现;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体力活动受限;FEV1占预计值% 60%或PEF30%重度持续Point on the image to enlarge 重度持续 Point on the image to enlarge 按控制水平分级完全控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白天症状无(或2次/周)活动受限无夜间症状/憋醒无需要使用缓解无(或2次/周)药的次数肺功能正常或(PEF或FEV1)正常预计值/本人最佳值的80%急性发作无控制较佳Point on the image to enlarge 控制 Point on the image to enlarge 部分控制(在任何1周内出现以下1-2项特征)白天症状2次/周活动受限有夜间症状/憋醒有需要使用缓解2次/周药的次数肺功能2次/周药的次数肺功能(PEF或FEV1)急性发作在任何1周内出现1次控制极差未控制诊断诊断性评估既往史既往史(包括环境激发因素和/或恶化因素)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体格检查针对呼吸道、胸腔和皮肤的体格检查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测定肺活量)肺功能检查测定肺活量和呼气流量峰值(PEF)额外的研究以排除其他诊断气道反应性和皮肤试验等特殊试验危险因素触发因素(过敏原、感染、污染、吸烟、药物等)触发因素(气源性过敏原如粉尘螨、动物皮屑、蟑螂以及接触猫、狗,吸烟和空气污染)触发因素(接触过敏原如粉尘螨、动物毛皮、花粉、霉菌和蟑螂、吸烟、化学刺激物以及阿司匹林、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遗传因素性别(男童较多)职业过敏原职业职业刺激物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性)感染饮食肥胖锻炼强烈的情感表达目标治疗目的 1. 实现并保持对症状的控制 2. 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 3. 保持接近正常的肺功能水平 4. 防止哮喘的急性加重 5. 哮喘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 6. 防止哮喘死亡。 1. 让患者在生活中不再出现哮喘发病 2. 控制影响哮喘的环境因素和并发疾病。实现并长时间保持对疾病临床表现的控制,以降低加重的风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避免吸烟(主动和被动)远离吸烟避免接触触发因素避免接触触发因素: 1. 控制/避免在家、工作或学校中接触会导致/加重哮喘的物质 2. 控制接触粉尘螨和动物 3. 远离强烈的气味和飞沫 4. 避免接触烧木材的火炉或壁炉、不通风的燃气灶或加热器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5. 吸尘时戴上防尘口罩。识别和减少接触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教育自我管理教育锻炼前先热身不吃可导致哮喘的食物避免可导致症状的药物、食物和职业过敏原药物治疗控制药物 吸入皮质激素(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长效(沙美特罗)2 激动剂、口服缓释茶碱、白三烯调节剂、钠花色素甙、抗 IgE 抗体长期控制用药皮质激素(吸入效果好于口服)、吸入色甘酸钠、可注射的免疫调节剂、口服白三烯调节剂、长效 2 激动剂(吸入效果好于口服)和甲基黃嘌呤控制用药(口服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 2 激动剂、吸入色甘酸钠、口服抗白三烯和皮下免疫调节剂)缓解药物(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口服和吸入短效 2 激动剂、短效茶碱)快速缓解用药(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短效 2 激动剂和全身皮质激素)缓解症状用药(口服和吸入短效 2 激动剂、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口服茶碱和肾上腺素注射)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Expert Panel Report 3 (EPR3):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此文章是由Indegene编写而其内容并不反映医纬达或默沙东的观点。此服务是由医纬达和Indegene共同提供。This service is offered by univadis and Indegene. The contents of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Indegene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pinion of univadis or MSD China.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01号越洋国际广场20楼 联系电话传真议在1024 x 768 分辨率下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Firef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