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不同质地莲藕烹煮过程中的差异研究.docx_第1页
两类不同质地莲藕烹煮过程中的差异研究.docx_第2页
两类不同质地莲藕烹煮过程中的差异研究.docx_第3页
两类不同质地莲藕烹煮过程中的差异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类不同质地莲藕烹煮过程中的差异研究 摘要:以粉藕和脆藕为对象,比较研究了水煮对其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煮对粉藕细胞的破坏程度较大;水煮后粉藕藕肉白度、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干物质、可溶性糖、VC、纤维素、果胶、总酚等指标的降低率均高于脆藕;粉藕比脆藕更适合煨汤。 关键词:粉藕;脆藕;烹煮;感官品质;营养成分;组织结构 莲藕(NeulmhonuciferGaertn.)是我国主要的水生蔬菜,品种多,质地差异大,按口感品质大致可分为粉藕和脆藕两大类。粉藕以熟食为主,尤以炖、蒸食为佳,例如湖北名菜排骨藕汤、江浙特色蜜汁糯米藕等,该类鲜藕硬度较高,炖煮后口感沙糯。脆藕以炒食为主,亦可凉拌生食,例如酸辣藕丁、滑藕片等家常菜,该类鲜藕含水量较高,亦有一定的硬度,炒后口感脆嫩清爽。两类原料烹调前后感官品质的差异与其在加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以粉藕和脆藕为试验材料,研究两者在水煮过程中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两类莲藕烹煮后口感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也为日常生活中合理烹调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粉质莲藕与脆质莲藕,采收于2010年3月中旬,均由武汉蔡甸区提供。 供试试剂为蒽酮、2,6-二氯酚靛酚、咔唑、草酸等,均为分析纯。 1.2试验方法 色泽测定使用色度分析仪对莲藕的藕皮、藕肉进行测定,每组处理重复测定15次,取平均值。 质构测定测试模式:TPA;探头:P/6;测前速度:1.00mm/sec;测试速度:1.00mm/sec;测后速度:1.00mm/sec;压缩比:30%;两次间隔时间:2s;每组平行15个点。 品质指标的测定干物质含量测定采用质量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维生素C含量测定采用2,6-二氯酚靛酚法;纤维素含量测定参考朱广康的方法;果胶含量测定采用咔唑比色法;总酚含量测定采用福林-酚法。 水煮时间对莲藕细胞结构的影响分别将两类质地的莲藕水煮不同时间后捞起,冷却至室温,切片,用番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2结果与分析 2.1烹煮前后色度的变化 藕肉L值的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水煮30min后,两种莲藕肉质L值都降低。鲜粉藕肉质L值比鲜脆藕稍大,水煮后,粉藕的L值比脆藕的L值小,感官上也呈现出粉藕颜色深于脆藕。 藕肉a*值的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新鲜粉藕和脆藕a*相差不大,粉藕a*稍大于脆藕;水煮30min后,两类莲藕a*值都大大增加,说明水煮均能使藕肉颜色加深,但粉藕的a*值明显大于脆藕。 2.2烹煮前后质构变化 硬度的变化从图3可以看出,随水煮时间的延长,两类质地莲藕的硬度均下降。植物类食品在加热时硬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加热后组织失去水分和细胞溶解物导致的。另外,加热也会促进果胶及细胞间层物质的降解,导致细胞壁软化碎裂。 图3显示,鲜样粉藕的硬度比脆藕高;水煮 20min后,粉藕的硬度仍然略高于脆藕,两者口感无差异,质地都较硬;加热50min后,粉藕硬度小于脆藕,粉脆口感差异明显;70min后,两者差异更加明显,稍用力粉藕组织就软溃,而脆藕却能保持较好的形状。两类莲藕烹煮过程中硬度和口感的差异可能与莲藕组织细胞的紧实程度以及化学成分差异等有关。 咀嚼性的变化图4显示了不同水煮时间下两类藕肉的咀嚼性的变化情况。随着水煮时间的延长,咀嚼两类藕肉所需做的功均逐渐减小,这是藕肉质地变软的表现。新鲜和加热20min后的粉藕咀嚼性较脆质莲藕高,随着水煮时间延长,粉藕的咀嚼性逐渐低于脆藕。这与上述硬度变化一致。 内聚性的变化内聚性反映的是果实组织细胞间结合力的大小。图5显示,莲藕组织的内聚性均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说明莲藕细胞之间的结合力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以致藕肉组织疏松。新鲜和水煮20min后粉藕的内聚力均高于脆藕,但水煮50min和70min后,粉藕的内聚力大大低于脆藕。这个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前述两类藕质硬度和咀嚼性的变化,也提示粉藕比脆藕不耐煮,当烹煮时间较长时,粉藕质地松软、口感沙糯,而脆藕质地则仍然较脆硬。 2.3烹煮前后干物质的变化 Loh等指出,加热能使得细胞间隙内的粘液分解,导致细胞壁硬度变弱,质地变软。因此,推断出加热会引起水溶性多糖、果胶、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固形物的损失,导致硬度下降。 图6显示了水煮30min后,粉藕和脆藕组织中干物质损失情况。鲜脆藕的干物质含量16.98%,较鲜粉藕22.18%低;水煮30min后,两类藕的干物质都有损失,煮后脆藕的干物质含量为16.00%,仍低于煮后粉藕干物质量(20.43%),但脆藕干物质的损失率6.13%,却小于粉藕干物质的损失率8.53%,说明脆藕组织中的干物质在烹煮过程较粉藕不易损失,这可能与藕肉组织在烹煮过程中的变化有关。 2.4烹煮前后可溶性糖的变化 可溶性糖是莲藕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从图7可以看出,新鲜粉藕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新脆藕高,经过30min的水煮之后,藕肉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随之降低,且粉藕的可溶性糖含量低于脆藕,说明水煮过程带走莲藕组织中的糖分,且粉藕糖分流失的速度快于脆藕,这可能与藕肉组织在烹煮过程中的变化有关。该结果说明,在感官和营养方面,粉藕比脆藕更适合做汤。 2.5烹煮前后维生素C的变化 图8显示,鲜脆藕的VC含量大于鲜粉藕,水煮30min后,两组莲藕VC含量均快速下降,且脆藕VC保留率(34.40%)高于粉藕VC保留率(25.05%),可能与藕肉组织在烹煮过程中的变化有关。 2.6烹煮前后纤维素的变化 纤维素作为细胞壁的重要组分之一,与果蔬组织的硬度、脆性、细腻或粗糙感等存在密切关系。莲藕是一类水分含量很高的蔬菜,纤维素含量不高,且藕肉中的纤维一般为细纤维,因此生食莲藕粗糙感并不易察觉,但其含量对莲藕的感官评定影响较大。 莲藕在烹煮前后纤维素的变化如图9所示。水煮前脆藕的纤维素含量0.6432g/100g,低于粉藕0.7120g/100g,两者相差较大。当水煮30min后,两类莲藕组织中的纤维素含量均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煮后脆藕的纤维素含量仍低于粉藕,但烹煮后脆藕纤维素的降解率0.597%,低于粉藕纤维素的降解率0.8%,说明在水煮过程中,粉藕内的纤维素较脆藕更易降解,这也可能导致两类不同质地莲藕水煮后口感的差异。 2.7烹煮前后总果胶的变化 果胶类物质主要成分是半乳糖醛酸的高聚物,是一类呈胶态的碳水化合物。水果及个别蔬菜的质地的下降与果胶物质的变化密切相关。 图10显示了水煮30min,粉藕和脆藕组织中果胶含量变化的情况。水煮前脆藕的果胶含量0.00813mg/10g,低于粉藕0.008811mg/10g;当水煮30min后,两类莲藕组织中的果胶都有所损失,煮后脆藕的果胶含量为0.00573mg/10g,与煮后粉藕果胶的量0.00566mg/10g相差不大,烹煮后脆藕果胶的保留率70.46%,高于粉藕果胶的保留率64.10%,说明在水煮过程中,脆藕的果胶较粉藕不易损失,这可能与两类莲藕组织结构和蒸煮特性差异有关。 2.8烹煮前后总酚含量的变化 从图11中可以看出,两类鲜藕总酚含量差异较大,这与莲藕品种有关,也间接解释了烹煮过程中藕肉颜色的差异。水煮30min后,两类莲藕的总酚含量均大幅下降,脆藕总酚的保留率为38.80%,略大于粉藕总酚的保留率32.17%。水煮过程总酚含量减少可能与莲藕组织破坏及酚类物质的热不稳定性有关。 2.9水煮时间对莲藕细胞结构的影响 由莲藕果肉细胞的显微结构图12可以看出,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莲藕细胞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两类莲藕差异显著。由图12a、图12b可以看出,新鲜莲藕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多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排列紧密,细胞处于生活状态,且细胞中有大量的淀粉粒。此时,莲藕含水量高,细胞膨压大,硬度大,从图12中看到,脆藕细胞比粉藕细胞稍大,且胞内淀粉粒比粉藕少。 加热20min后,如图12c和图12d所示,细胞内淀粉粒开始糊化,不能见到完整的淀粉颗粒,但细胞结构仍然完整且紧实。 植物细胞壁是决定果实硬度的关键因素。细胞壁物质大量降解,是果实质地变软的最初原因。水煮50min后,如图12e和图12f所示,细胞壁物质降解,脆藕组织细胞间结合尚紧密,细胞仍保持较完整的状态;而粉藕细胞完整性明显下降,局部细胞已经破裂,细胞与细胞之间逐渐变得不清晰,导致一些胞内物质向胞外流失,外在表现为营养素的流失以及两类莲藕口感的差异,粉藕口感酥软,而脆藕口感脆硬。 经过长达80min的水煮后,如图12g和图12h所示,莲藕细胞壁物质降解加剧,失去了完整性,胞壁纤维逐步降解,这可能是藕肉质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且脆藕在后期细胞完整性仍比粉藕好。 从以上烹煮过程中莲藕果肉细胞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粉藕组织细胞破坏程度大于脆藕,前述烹煮过程中两类莲藕硬度、质构、化学成分的变化差异可能均与此有关。 3结论 两类不同质地莲藕水煮后,藕肉白度、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干物质、可溶性糖、VC、纤维素、果胶、总酚均降低,粉藕以上指标的降低率均高于脆藕;藕肉a*值较鲜样增大,粉藕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脆藕。 随水煮时间的延长,两类不同质地莲藕细胞结构逐渐破坏,粉藕细胞破坏程度大于脆藕细胞。 无论从感官品质还是从营养价值来看,粉藕比脆藕更适合煨汤。 参考文献 杨冬梅莲藕抗氧化特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朱广康.植物生理实验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严守雷.莲藕多酚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FemeniaA,SelvendranRR,RingSG,eflowerfibre LohJ,BreenonofthethermalbehaviorofpectinandcellwallsubstancesinpotatoandChinesewater chestnutgamiM,MiyazakiK,HyakumotemperatureandquickfreezingativeStudyonCookingCharacteristicsofLotusRootsof TwoDifferentTextures LIJie,YanShoulei,WANGQingzhang,QIANWenwen (Colleg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430070) Abstract:Effectsofcookingonsensoryqualities,nutritionalcomponentsandorganizationstructureoffarinoseandcrisplot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