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倾听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doc_第1页
浅谈倾听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doc_第2页
浅谈倾听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doc_第3页
浅谈倾听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倾听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作者:谢清华来源: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点击: 1286时间:2007-3-22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无论是唱歌、器乐、音乐欣赏、音乐游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离不开幼儿听觉感受能力。“听”是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幼儿期是听觉最敏锐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能力将会逐渐衰退。这一时期,家长或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幼儿对身边的各种声音进行辨别,丰富他们对各种声音的感性经验。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幼儿教师怎样使幼儿都幼儿一双“音乐耳朵”呢?实践证明,“倾听”是培养幼儿“音乐耳朵”的必要前提。这里所说的“倾听”与一般的“听听”是不同的,倾听是一种有意识的听觉心理活动过程,幼儿通过全身心的感受、体会,能够积极调动起自己的内心情感,增强幼儿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提高幼儿对音乐美的认识。幼儿感知各种声音的途径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幼儿倾听。首先通过对声音作比较,使幼儿感受不同情绪。运用视觉观察时,若有对比更容易看出异同,倾听声音可以说是听觉上的观察,与视觉一样,若能进行比较,那么音乐作品特点性质也就更能明显感受到。如引导幼儿倾听杯盖和杯子相碰发出的声音,板擦与黑板相碰发出的声音,进行对比其不同;让幼儿通过倾听不同性质的音乐,进行对比,潺潺的水声、小鸟的叫声、笨重的大象走路声;让幼儿倾听钢琴低与高音区声音的不同,力度上的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各种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进行对比;录下生活中的各种噪声与音乐进行对比;让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聆听,体会什么是鸦雀无声,再让幼儿身处人声噪杂的环境中感觉一下等等。其次,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幼儿倾听。心理学家指出:“人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觉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更全面,更深刻。”因此,在听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视觉、动作等感觉通道,会使幼儿更强烈的感受到倾听的快乐。如欣赏音乐作品蝴蝶花,先给幼儿观赏表现音乐作品内容的图片,然后请幼儿扮演花朵、蝴蝶,;一边倾听音乐一边表演,这样会大大提高幼儿的欣赏兴趣,同是增强幼儿对音乐作品优美欢快主题的理解、感受;又如欣赏音乐作品动物狂欢节公鸡和母鸡,教师首先让幼儿倾听作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最后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戴公鸡、母鸡的头饰,大胆想象,用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公鸡和母鸡强弱起伏的咯咯叫声以及各种乐器演奏的模拟规律,让幼儿在听听说说做做中提高能力。二是在自然条件下引导幼儿倾听。包括自然界的声音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户外参观、郊游时,引导幼儿倾听风吹树叶摇动的声音、树枝上鸟叫的声音、小蜜蜂采蜜时的嗡嗡声、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动物进食的声音等。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有活动室内的声音:走路时鞋磨擦地板发出的声音、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发出的摩擦声、幼儿喝水洗手的声音等;户外活动场地可能听到的声音:脚踩雪的咯吱咯吱声、沙子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沙沙声、踢毽子的声音、公路声各种汽车的声音等等;睡眠室可能有的声音:电风扇转动的声音、小朋友睡觉的呼吸声、叠被子的声音等;餐厅可能有的声音:切菜、炒菜的声音、小朋友吃饭的声音、碗和勺相碰发出的声音等等。倾听作为一种能力,幼儿从不善于区别物体不同的声响,发展到敏锐的辨别声音细微变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人不可急于求成。作为教师在日常的保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实践中引导幼儿多听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让幼儿置身于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如在活动室内设置音乐活动角,准备一些中外名曲;在幼儿入园或里园时播放一些欢快的乐曲;在幼儿入睡前让幼儿欣赏轻柔舒缓的;乐曲,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入梦乡;在重大的节日里,播放相应的乐曲,如在国庆节,播放我是祖国好儿郎;妇女节时播放好妈妈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引导幼儿倾听,如前所说的活动室、睡眠室、户外活动场地等。另外郊游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机会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二、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位倾听引导幼儿从不同方位倾听,训练幼儿的方位知觉及对不同音调的辨别能力。如让幼儿倾听一教师朗诵一首幼儿所熟悉的儿歌,同时让另一教师朗诵另外一首儿歌,听完后让幼儿回答老师分别朗诵的是什么;让幼儿闭上眼睛,同时打击不同的两中乐器,然后让幼儿说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教师注意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先针对一种声音提问,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这种声音来自哪个方向,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声音可以是一首乐曲,也可以是某个幼儿说话的声音。三、运用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和不同的音乐作品,努力优化组合多种音乐的(倾听、歌唱、舞蹈、音乐)和非音乐的(文字、美术、游戏)活动经验,以丰富和深化幼儿音乐的听觉经验,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丰富强化所倾听到的音乐作品内容,如欣赏作品啄木鸟,在欣赏之前,教师要先向幼儿介绍有关啄木鸟捉虫的故事:“在果园里,有一些老苹果树生病了,树叶发黄,没有一点精神,这可怎么办呢?正在这时飞来一只啄木鸟,它围着老苹果树东瞧瞧、西看看,发现老苹果树上有好多蛀虫,笃笃笃啄木鸟细心的把老苹果树上的蛀虫找出来吃掉了,后来老苹果树的病好了,又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老苹果树变得更漂亮了。”老师讲完故事再引导幼儿一边倾听音乐一边观看故事图片。然后让幼儿听音乐表演啄木鸟捉虫,按乐曲节奏变化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使幼儿在听听唱唱做做玩玩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四、使幼儿尽量避免听噪音现实生活中的噪音不利于幼儿倾听能力的提高,因此成人要注意尽量避免幼儿听噪音。如好多幼儿在一起矶矶喳喳的吵闹声等,要有意识的避免幼儿长时间的听一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噪音,这样不仅对幼儿的听觉有害,而且还对幼儿的大脑功能不利,对幼儿的情绪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五、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倾听的要求不同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只要求幼儿感受到乐曲积极向上的情绪,能用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可。中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增强,要逐步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能分辨乐曲中乐段明显的重复和变化,同时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乐曲内容。如在中班欣赏乐曲百鸟朝凤,不仅要求幼儿能感受到乐曲中欢乐热烈的情绪,还要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的模仿表演,体现“百鸟朝凤”的热烈景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不同、年龄不同的幼儿适时适当的进行引导,提出相应的要求。六、教师家长相互配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在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时,教师应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注意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如在厨房中妈妈切菜、煮饭的声音、拉窗帘的声音、扫地的声音、开关灯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穿衣服的声音等等。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