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积累与写作提高.doc_第1页
浅谈生活积累与写作提高.doc_第2页
浅谈生活积累与写作提高.doc_第3页
浅谈生活积累与写作提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生活积累与写作提高巫溪县高楼小学:王基政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重点,不少专家和教师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理论,这既切合实际又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很好的。然而从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是说的多做的少,不少教师口头上说着读写结合,真正做到读写结合的少之又少。他们在讲授课文的时候精讲细练,惟恐有疏漏;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滔滔不绝地讲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犹如写作大师传经送宝;课外还要求学生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籍,美其名曰积累素材这样,将阅读与写作截然分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写作水平不高。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说的固然是观书,然而同样适用于写作。如果用诗中的“渠”来比好的文章,那么其“源头活水”就是我们的课本教材。我在这里就想谈谈如何切切实实做到读写结合,利用现有的课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阅读课本积累材料我们都知道,积累是基础,没有积累丰富的材料,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就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你写作技巧如何娴熟也不可能写出令人心动、给人启迪的好文章。据调查:学生作文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材料库存不足,以致言之无物。对此有不少教师大费周章,一方面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作详细的读书笔记,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购买大量的类似作文书之类的课外书籍。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而且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能够自觉地去阅读,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其实我们都知道,现行的语文教材选编的绝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作品,其中的许多资料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因此我们不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材料。每教授一篇课文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就要求他们对文中的一些字词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及其用法、摘抄出文中优美的句段进行诵读。同时还要分门别类地组织整理这些材料,形成系统,以供查找、翻阅、使用。教学时,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这样既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让他们积累优美的文辞作为写作的材料。二、仿写训练读写过渡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含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教学时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联想,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仿写训练,以加强对这些字词句段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如词语,了解了作者用这个词表达的内涵后,先可以让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要求表达与文句相似的思想内涵,然后选几个与该词意义上有关联的词语写一段话。对一些优美的句段,我们也可以布置学生进行仿写。例如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当我们读到松骨峰战斗,读到战士们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壮烈牺牲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时,学生被深深地震撼了,悲愤笼罩了全班。在学生平伏了内心的悲痛之后,我们就启发他们这一段为什么有这么强的感染力,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场面或其它感人的场面,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场面描写,可以任意选择场面气氛,或悲或喜,或热闹或凄清,或深沉凝重或活泼热烈总之要求写出在特定场合每个人不同的情态、姿势或动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写作方法的仿写。例如在学习了背影一课后,我们就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父母或其他亲人的言语、行动,仿照文中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方法以及在一特定环境(车站送别)借助特定事物(背影)来抒情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通过这一系列的仿写训练,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让他们学会了灵活运用字词,加强了对写作方法的认识、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写作能力。三、展现自我开拓创新仿写训练是由阅读向写作的有效过渡,也是培养学生迁移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教材中的文章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主张见解,而写作强调的是自己思想感情的抒发、主张见解的阐述,所以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仅仅停留在仿写这一步是不行的,这只是对课本的一种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自己感情的流露,这样的文章连自己都不能感动,试想又怎能感动别人?因此我们要求在仿写的基础上还要有变化,要更进一步,更深一层,更重要的是写自己的经历、见闻,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现出自我的个性风采,以写出至情至性的好文章、新文章。例如在讲授了荔枝蜜一文,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写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要求学生仿写一篇作文,要有变化、有创新。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这里的“有变化”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写作对象上的变化,可以是写作方法上的变化,也可以是思想感情或感悟方面的变化学生经过比较、构思,一般都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其中有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捅马蜂窝的习作,作者写了由于“我”捅马蜂窝、破坏了马蜂的家园以致马蜂不惜一死螫“我”的事情,这件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动,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最后有感悟地写到以后再也不做伤害旁人的事。文章不仅具体地叙写了捅马蜂窝的过程,写出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前后变化,而且写出了经历这件事后真实的感受,可以说与荔枝蜜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作文。四、感悟生活抒写性情一般来说,人只有经历过挫折,见过世面后,才能对周围的人事有深刻的理解认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生长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辈的关爱,他们熟视无睹;长辈的悉心照料,他们觉得理所当然。稍微有挫折,不能称心如意,就容易造成情绪偏激、认识偏颇。人生经历的平顺,感情上的简单、淡漠,使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层,面对作家细腻的情感描述,他们感到茫然。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心雕龙中也说“情动而辞发”、“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由此可见,有情才有文,感人至深,方为佳作。学生缺乏情感体验,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作为老师就应该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看到旁人的一段经历,乃至一个细小的动作,从中感受到人情冷暖,流露出喜怒哀乐。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感性于心,再诉诸笔端。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引导他们观察自己身边的亲人,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心,然后撰写成文。我并不是主张不进行课外阅读,我只是强调在没有条件保证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课本教材资源,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当然,如果我们的目光仅仅只停留在课本教材上,就可能会产生闭门造车之果。因此我们在利用现有的课本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材料,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认识如学习冰心的无题诗五首,我向学生推荐了她的繁星?春水,许多女同学看完后,都对那清新的文笔,那带有哲理的小诗表现得非常喜欢,也学会了用那种笔调来抒写生活中的体验。阅读是情感的积累,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他们的知识层面得到拓展,对作品、作家所流露的情感也变得容易体会,也渐渐学会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他们的作文就情文并茂,不再是无病呻吟。除了必要的课外阅读,电视、广播、电影、招牌、广告、报纸、杂志等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