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doc_第1页
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doc_第2页
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doc_第3页
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doc_第4页
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第一课稻草人教材简介: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稻草人看到一只飞蛾飞到主人的稻田里,并产下了子儿。稻草人很着急,想把情况告诉主人却无能为力,他为主人感到很悲伤。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教学要求: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稻草人的作者是( ),童话集有 、 等。一、词语掌握:肌肉、皮肤、稻穗、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白喉:白喉杆菌引起的一种喉部疾病,患者多为小儿,重的可以致命。二、形近字辨析褐竭渴喝()色()力()望()彩三、给带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勾标出。 稻穗(suhu)干瘪(bibi) 咬嚼(jioju) 秆儿(gngn) 看守(knkn)勉强(qingqing)四、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 B.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 C.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 D.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五、照样子写词语。沉甸甸_安安静静_六、写作小练笔:1、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稻草人的样子和结构说清楚的?(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练习按顺序写一段描写老师的样子话。2、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先请同学模仿表演)然后练习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第二课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教学目标:1、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自相矛盾战国 韩非子注释:鬻(y)卖。 誉夸耀。 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或曰有的人说。 莫不没有不 应回答 或有人 “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坚坚固 以用 俄而然后 莫能没有什么。 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生活中的人形形色色,如果按智慧划分的话,大概可分为这么三类人:一类是傻瓜,思维力低下,愚蠢可笑;一类是平凡人,思维力一般,平平常常;还有一类自然就是聪明人,思维力超常,善于动脑思考,会跳出一般人的思考方式。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哪类人?(要做聪明人,就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讨论:1、卖矛盾之人属于哪类人呢?你是怎么想的,说出你的理由来。2、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当这卖矛盾之人话音刚落,我们也许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这个围观的人又是哪类人?自相矛盾造句: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你说的话自相矛盾,还在那喋喋不休,真是可笑。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注释:1祠(c):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2舍人: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3卮(zh):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4. 卮(zh)酒:一杯酒4相谓:互相商议。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9安能:怎么能;哪能。10为:给;替11遂:于是;就。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14终:最终、最后。15引:拿起。16且:准备。17成:完成。18余:剩余。19足:脚。20亡:丢失,失去。21为:给,替。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26、谓:对.说。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画蛇添足歇后语: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画蛇添足的反义词:画龙点睛: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恰到好处:刚好。指说话做事正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画蛇添足造句:考试中答与题无关的东西不过是画蛇添足罢了.这事就说到此为止,你别再画蛇添足了。在大自然景色中加了一些人工造景,正如画蛇添足,反而不美。课后练习:1、自相矛盾选自 ,作者( ),( )时期思想家。画蛇添足选自 。2、说出下面寓言的寓意。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 3、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第三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丹麦.安徒生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主要内容: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中心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词语掌握:围裙、哆嗦、烤鸭、蜷缩、灌输、僵硬、火焰、铜炉、烘烤、火柴梗、两腮、乖巧、精致、明晃晃多音字:喷pn散着射出:出。涌。发。 pn喷喷香(形容香味浓郁)文章结构: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按这样的故事情节,本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4节)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这一段可分为五层:第一层,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置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这就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第二层讲她为什么赤着脚她一向没有鞋,脚上穿的是她妈妈穿过的一双很大的拖鞋,后来也被横冲直撞的马车吓得她把它跑丢了。第三层讲她是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整整一天“谁也没有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这里反复强调,无人购买的事实,也为她不敢回家做了铺垫。第四层透过小女孩的眼睛,写出了富人花天酒地的生活,同时还入情入理地写出小女孩的内心活动。第五层讲尽管小女孩又冷又饿,可是不敢回家,怕爸爸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点出了她家的贫穷。第二段(第512节)讲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几次幻景,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四次幻想是全文的高潮。第一次幻景:由于她“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希望得到温暖。她第一次擦燃火柴,她像自己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的大火炉面前,“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第二次幻景:由于她十分饥饿,擦燃火柴,只见“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向她走来。第三次幻景:她希望自己享受节日的欢乐,眼前出现一棵圣诞树,“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第四次幻景:面前出现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疼爱她,她希望能见到死去的奶奶。她在火焰中和慈爱的奶奶团聚。当她点燃了成把的火柴,在火焰中奶奶带着她“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第三段(第1314节),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幻觉卖火柴冷火饿烤鹅 擦火柴无欢乐圣诞树无疼爱奶奶死去无幸福飞走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重点句点拨: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在墙上擦燃了, 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 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 中去。 句子中有两个“幸福”, 你怎样体会?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 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 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文中破折号的用法: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三处用了破折号。细细品味它们的用法,是很有意思的。“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注释说明”的,说明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大年夜”。“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补充说明”的,补充说明“拖鞋为什么那么大”。“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意思的变化和承接”的。前面的“灯光”“香味”“大年夜”和后面的“她可忘不了”是两个意思,用了破折号,就连接起来了。句式变化:1、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2、缩句: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烤鹅冒着香气。第四课刺猬汉斯格林童话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童话描写了主人公刺猬汉斯的形象,赞扬了他坚毅、勤奋、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词语掌握:冷嘲热讽、告诫、药膏、兑现、不屑一顾、言而无信、悉心照料“磕”字的右半部,上边是“去”,不要误认为右边是“盖”;“诫”字右边的“戒”里面有一小“丨”;“膏”字上面是“高”字的变形,也就是说“月”字上面有个“口”。冷嘲热讽: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反义词】:诚心诚意、真诚以待、赤诚相见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反义词】:刮目相看、举足轻重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反义词】: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课文内容:(1)农夫的妻子生了一个怪儿子刺猬汉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2)汉斯8岁时带着笛子,骑着公鸡,赶着猪到森林里生活。(3)一个迷路的国王向汉斯打听路,并写下保证,将回到王宫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汉斯;国王没有兑现诺言,汉斯很看不起他。(4)第二个向他问路的国王兑现了诺言。刺猬汉斯变成了英俊的小伙子,与公主结了婚。(5)汉斯把它的父亲接到了他的王国。关于人物评价:童话故事的作者一般都把自己的愿望、主张、善恶标准,赋予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对人物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汉斯:他是坚毅、有独立精神、乐观的人。他在家人都烦他,不能和他一起正常生活的情况下,“顽强地活了下来”;他8岁就独自一人去森林里生活;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忍痛烧掉刺猬皮,变成了英俊的小伙子。他是正直、善良的人。他使迷路的国王平安回到王宫,对信守诺言的公主决不伤害;他尊重自己的父亲,把养的一大群猪送给父亲,还把从小不喜欢他的父亲接到自己的王国。第五课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瑞典女作家,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教学目标:1、学会5个会认字。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3、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男孩经常捉弄鹅。一天他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最终得到野鹅们的信任。词语掌握:蹑手蹑脚、无声无息、出其不意、百爪挠心诧异:觉得很奇怪。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恳求:恳切地请求。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