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知觉理论与管理.doc_第1页
人际知觉理论与管理.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人际知觉理论与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1. 人际知觉的概念 2. 影响人际知觉的主要因素 3. 人际知觉理论 4. 人际知觉偏差 5. 人际知觉的归因理论 所谓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本身具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互相感知,而且彼此之间通过相互交往,还会发生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态度,并且在这种态度的基础上,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会反过来对人际知觉发生重大影响。在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由于感情的亲疏和好恶,彼此之间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人际知觉往往要受到这种以感情为纽带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影响。所以,人际知觉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管理者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从而做好人的工作的重要途径。第一节 影响人际知觉的主要因素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交往障碍。这种障碍不仅包括交往过程中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对立,信息交流通道上的失真或编码、译码上的错误,而且包括因人的知识、经验、态度、人格、情感等的不同所导致的对同一信息的看法和理解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人际知觉偏差。一、知觉的主体方面在知觉的主体方面,影响个体对别人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其动机、经验和情感。一个人是否具有同别人交往、认识别人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的强弱,对于他认识别人具有重要影响。阿特金森用速视器向被试快速显示四张一组的画片。每组画片之中有一张是人物面孔,而另外三张则是萝卜、饭锅等类似人头的画面。要求被试回答“看见了什么?”结果表明,交往动机强的人,对于人物面孔知觉得更为迅速、清楚。佩皮通的实验也证明,对于同一个人,交往动机强的被试比交往动机弱的被试认为他更为亲切。人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一个陌生人的衣着打扮推断他的民族、性别、年龄、职业与性格特征的。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影响其知觉的选择性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缺乏有关的经验是不可能凭借人的外部形象推断内部特点的。巴格贝用速视器向被试分别呈现同样的图片。图片的一侧绘有棒球比赛图,而另一侧则绘有斗牛图,尽管给所有的被试都是左右两眼同时看着两种不同图景,结果却大不相同。美国人被试有84%说看到了棒球比赛,而西班牙人被试有85说看到了斗牛。一个人的经验不仅影响他对别人的认识,而且也影响他对别人的感情。一个陌生人,仅仅由于他的相貌同我们所厌恶的人的面貌相象,就可能会成为我们所不喜欢的人。人们自己当时的情感、情绪状态,对于他对别人的表情的识别有明显影响。什芬包尔把被试分成两组,观看同一组照片。甲组在观看喜剧片之后立即被要求观看照片并说出照片上人物的表情,被试倾向于认为照片上人物的表情是喜悦的;乙组在观看乏味的、令人生厌的录像之后观看照片,却认为照片上人物表情是厌恶的。由此可见,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的面孔表现的是同自己体验的一样的情绪、情感。换句话说,人们倾向于用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解释判断他人的面部表情。事实表明,不仅一个人对他人个性特征的认识影响他对此人的好恶感,而且反过来,一个人对他人的好恶感,也影响他对此人的个性特征的认识。斯密斯等人的研究指出,人们对他怀有好感的人所具有的同自己相似的性格特点容易认识,比较敏感。二、知觉的客体方面在知觉的客体方面,影响人际知觉的主要因素是作为知觉对象的人是否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他的“自我暴露”的程度如何。倘若人们在社会生活、彼此交往中都能坦率表述自己的思想,明白表露自己的感情,那么人们之间的猜疑、误解以至冲突、纠纷是会大为减少的。然而,社会生活现实教育人们,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暴露给别人,尤其是竞争对手是不明智的。每个人可以说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学会了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学会故意把谎话说得低沉一些,再比如,长时间的目光接触表明喜欢、爱慕,可是人们唯恐自己的眼睛泄露自己内心的秘密,真心喜爱却又故意中断目光接触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一个人对于自己思想、感情的表现,除去实际行动之外,只有言语和表情。“言语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万一”;而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声调表情和体态表情在内,虽然表现方式细致微妙,但却不是每一挤眉、每一咂嘴、每一动作、每一变化都有明白确切的含义的。编写人类表情动作词典的尝试迄今并未成功。至于人们之间对于言语和非言语交往手段的掌握,对于运用言语和非言语交往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熟练程度,就更是千差万别了。最后还应指出,有时不是有意掩饰、也不缺乏表达手段,只是作为被知觉的人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思想感情。人们产生连自己也不清楚的、模模糊糊的思想感情的情况是常有的,例如,“说不出来的不痛快”、“莫明其妙的烦恼”,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述各种因素都不利于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而“自我暴露”则不仅有助于别人了解自己,而且有助于使他人产生好感。朱亚德等人的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喜欢自我暴露的人,而不喜欢自我封闭的人。不过,自我暴露的程度必须以不使对方感到惊奇为限。三、知觉的情境方面在人际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同什么人为伍,是同王公贵族、百万富翁还是同平民百姓、流浪汉在一起,深刻影响着别人对他的认识和评价。西格尔的研究表明,同一个男人,当他和一个美丽的女人坐在一起时,人们认为他是和气友好、富有自信心的;而当他坐在一个丑陋的女人旁边时,人们对他的知觉印象就大不相同了。人们对知觉情境的理解能够转移到知觉对象的身上,影响着对知觉对象的认知。例如,人们看到西装笔挺、手拿高级公文包进出银行大楼的人,就倾向于认为他不是银行高级职员,就是公司经理;不是来存款,就是来取款,人们一般不会想到他是来偷钱或是抢钱的。为什么情境对于认识一个人会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这是因为,人们的行为是由情境所要求、所规定的。出席生日晚会的人,必须面带笑容,举杯祝贺;参加追悼会的人必须愁容满面,而且要在一定位置采取一定姿势站立。既然行为是由情境决定的,那么,人们根据情境判断人的行为,或者认识一个人、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依赖于他所处的环境,也就不难理解了。制约人际知觉的因素和条件除去主体、客体以及情境方面之外,交往时间的长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深入认识一个人,总是需要时间、需要接触、需要共同活动的。俗语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