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物之科学领域.docx_第1页
女性人物之科学领域.docx_第2页
女性人物之科学领域.docx_第3页
女性人物之科学领域.docx_第4页
女性人物之科学领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人物之科学领域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 通常称为居里夫人,是原籍波兰的法国著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发现钋和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于12月21日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居里夫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但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人物著作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现代人的智慧怀念皮埃尔居里获得荣誉 除获诺贝尔奖外,她的各种荣誉称号有: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另外获得奖金10项,奖章16枚。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所宠坏的人。”居里夫人 Madam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奖金1898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1900年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1902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与亨利贝克勒尔和皮埃尔居里合得)。1904年奥西利奖金(巴黎报业辛迪加颁发,与埃都亚布郎利合得)。1907年阿克托尼安奖金,英国皇家科学协会。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金。1921年埃伦理查兹研究奖金。1924年阿让德依侯爵1923年大奖金,附铜奖章,全国工业促进会。1931年卡麦伦奖金,爱丁堡大学颁发。奖章1903年 伯特洛奖章(与皮埃尔居里合得)。1903年巴黎市荣誉奖章(与皮埃尔居里合得)。1903年戴维奖章,伦敦皇家学会(与皮埃尔居里合得)。1904年马特奇奖章,意大利科学学会(与皮埃尔居里合得)。1908年克尔曼大金奖章,利尔工业协会。1909年埃利约特克瑞生金奖章,佛兰克林研究院。1910年亚尔伯特奖章,皇家艺术学会,伦敦。1919年西班牙阿尔丰斯十二世大十字勋章。1921年 本哲明佛兰克林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1921年 约翰斯考特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1921年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院金奖章,纽约。1921年 威廉吉布斯奖章,美国化学学会,芝加哥。1922年 美国放射学学会金奖章。1924年 罗马尼亚政府一级褒奖,有证书和金奖章。1929年 纽约市妇女俱乐部联合会奖章。1931年 美国放射学学院奖章。名誉头衔1904年莫斯科帝国人类学及人种志之友协会名誉会员。1904年英国皇家科学协会名誉会员。1904年 伦敦化学学会外国会员。1904年巴塔维哲学学会通讯会员。1904年墨西哥物理学会名誉会员。1904年 墨西哥科学院名誉院士。1904年 华沙工业及商业促进委员会名誉委员。1906年阿根廷科学学会通讯会员。1907年荷兰科学学会外国会员。1907年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1908年圣彼得堡帝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908年 布朗斯威克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1909年日内瓦大学名誉医学博士。1909年 波伦亚科学院通讯院士。1909年捷克科学文学艺术学士院外国合作院士。1909年 费城药剂学院名誉职员。1909年 克拉科夫科学院现任院士。1910年 智利科学科学院现任院士。1910年 美国哲学学会会员。191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外国院士。1910年 美国化学学会会员。1910年 伦敦物理学会名誉会员。1911年 伦敦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1911年 葡萄牙科学院外车通讯院士。1911年曼彻斯特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12年 比利时化学学会名誉会员。1912年 圣彼得堡帝国实验医学研究院合作会员。1912年 华沙科学学会实任会员。1912年 雷姆堡大学哲学部名誉职员。1912年 华沙摄影学会会员。1912年 雷姆堡工艺学校名誉博士。1912年 维尔那科学学会名誉会员。1913年 阿姆斯特丹皇家科学院特别院士(数学部及物理学部)1913年 北明翰大学名誉博士。1913年 爱丁堡科学及艺术联合会名誉会员。1914年莫斯科大学物理医学学会名誉会员。1914年剑桥哲学学会名誉会员。1914年 伦敦卫生学研究院名誉会员。1914年 费城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1918年 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1919年 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长。1919年马德里镭研究院名誉院长。1919年 华沙大学名誉教授。1919年 波兰化学学会会员。1920年丹麦皇家科学及文学学士院普通院士。1921年耶鲁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21年芝加哥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21年西北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21年史密斯学院名誉理学博士。1921年维尔斯利学院名誉理学博士。1921年 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名誉博士。1921年哥伦比亚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21年匹兹堡大学名誉理法博士。192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1921年 布发罗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1921年 纽约矿物学俱乐部名誉会员。1921年 美国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1921年新英格兰化学教师联合会名誉会员。1921年 美国博物学博物院名誉会员。1921年新泽西化学学会名誉会员。1921年 工业化学学会名誉会员。1921年 克力斯提阿尼亚学士院院士。1921年诺克斯艺术及科学学士院终身名誉院士。1921年 美国镭学会名誉会员。1921年挪威医学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1922年 纽约法国同盟会名誉会员。1922年 巴黎医学科学院自由合作院士。1922年 比利时俄国科学组名誉院士。1923年罗马尼亚医疗矿泉学及气候学学会名誉会员。1923年 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1923年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数学家及物理学联合会名誉会员。1924年 华沙市名誉市民。1924年 姓名与巴斯特并列刻于纽约市政厅某建筑上。1924年 华沙波兰化学学会名誉博士。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医学博士。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哲学博士。1924年 里加市名誉市民。1924年 雅典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1925年 波兰卢布林医学学会名誉会员。1926年 马罗“旁提菲西亚泰伯林那”普通会员。1926年巴西圣保罗化学学会名誉会员。1926年 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1926年 巴西女权发展联合会名誉会员。1926年 巴西圣保罗药剂及化学学会名誉会员。1926年 华沙工艺学校化学部名誉博士。1927年 莫斯科科学院名誉院士。1927年 波希米亚文学及科学学会名誉会员。1927年 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1927年 美国州际医学研究生联合会名誉会员。1927年 新西兰研究院名誉会员。1929年 波兰波兹南科学之友学会名誉会员。1929年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1929年 格拉斯哥市民名誉市民。1929年圣劳伦斯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29年 纽约医学科学院名誉院士。1929年 美国波兰医科及齿科联合会名誉会员。1930年 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会名誉会员。1930年 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员会名誉会长。1931年 日内瓦世界和平联合会名誉会员。1931年 美国放射学学院名誉职员。1931年 马德里纯物理学及自然科学学士院外国通讯院士。1932年哈雷德国皇家自然科学院院士。1932年 华沙医学学会名誉会员。1932年 捷克化学学会名誉会员。1933年 伦敦英国放射学研究院及伦琴学会名誉会员。个人名言1、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2、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3、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4、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 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5、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6、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7、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8、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9、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10、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11、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12、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13、人必得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14、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15、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16、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17、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18、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19、人必须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20、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21、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22、我认为,你们必须从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求精神力量。在不使我们骄傲的情况下,这种理想主义可把我们的希望和幻想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23、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24、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25、我把你们的奖金当做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社会评价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演讲:“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这是爱因斯坦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发表的演讲。他没有复述居里夫人一生在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伟大业绩,而是盛赞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7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不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她以25岁青春难再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吴健雄吴健雄,江苏苏州太仓人,核物理学家,“东方居里夫人”。在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前身),获得学士学位,后受聘到国立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1944年参加“曼哈顿计划”,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南京大学物理系杰出毕业生,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荣誉博士。成就及荣誉衰变实验1957 年用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对称不守恒。1956 年之前,吴健雄已因在衰变方面所作过的细致精密又多种多样的实验工作而为核物理学界所熟知。 1956 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在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之后,吴健雄立即领导她的小组进行了一个实验,在极低温( 0.01K )下用强磁场把钴 -60 原子核自旋方向极化(即使自旋几乎都在同一方向),而观察钴 -60 原子核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电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 -60 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就是说,钴 -60 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和它的衰变的电子出射方向形成左手螺旋,而不形成右手螺旋。但如果宇称守恒,则必须左右对称,左右手螺旋两种机会相等。因此,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对称不守恒。由此,在整个物理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核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1963 年用实验证明了核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吴健雄对变的一系列实验工作,特别是 1963 年证明的核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由实验定实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对后来电弱统一理论的题出起一重要作用。在衰变研究在的其他贡献关于衰变的研究对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吴健雄从事这一专门领域的研究多年,被公认为是这方面的权威。她与 S.A. 兹科夫斯基 (Moczkowski) 合著有衰变一书;在 K. 西格邦 (Siegbahn) 所编 - , - 和 - 射线谱学一书中,吴健雄也是关于衰变和相互作用部分的撰稿人。前面所述两项主要学术成就实际上也都与衰变研究直接有关,下面再就吴健雄在衰变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作些补充。(1) 证实了谱形状的源效应,澄清了早期衰变理论中的一些错误,支持了费米理论。(2) 对衰变的各种跃迁,特别是禁戒跃迁的全部级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衰变的理论。(3) 对双衰变的研究。 1970 年,吴健雄等报道了一次在美国克里夫兰附近的一个 600 余米深的盐矿井内进行的 48 Ca 双衰变则实验。实验选在深矿井内是为了尽量减少宇宙线的背景辐射。4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哲学方面的实验1935 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哥本哈根学派创立的量子力学描述的完备性提出了疑问,他们的看法可归结为一个佯谬。由于对量子力学关于物理量可测度性及几率概念的认识有不同看法,爱因斯坦始终认为应当有一种理想的、确定的、对物理实质有完备叙述的理论出现以代替目前的量子力学数学结构,因而导了后来有“隐变量理论”的出现,即认为量子力学中的“概率”乃是对某些目前未知的“隐变量”作某种平均的结果。因此,几十年来有一些物理学家企图寻觅这些“隐变量”以建立新的、完备的量子力学,但均未成功。而另一些物理学家则否认有这些“隐变量”存在,事实上已有人证明在希尔伯特的某些条件下,目前的量子力学的数学结构是不容隐变量存在的。吴健雄等早在 1950 年就发表了一篇关于“散射湮没辐射的角关联”的文章,实验表明具有零角动量的正、负电子对湮没后发出的两个光量子,如狄拉克理论所预料,将互成直角而被极化,也证明正电子与负电子的宇称相反,说明与目前的量子力学并无矛盾。 1975 年吴健雄等又发表了一篇题为“普顿散射的湮没光子的角关联以及隐变量”的文章,报道他们测得的在一很宽的散射角范围内到达符合的康普顿散射光子的角分布,其结果与假设电子与正电子有相反的宇称为前提而得到的标准的量子力学计算相符。 J.S. 贝尔 (Bell) 在 1964 年曾对任何局部隐变量理论所能预言的角分布取值围作了限定,而吴健雄等所观察到的角分布在假设通常的量子力学康普顿散射公式是正确的前提下并不符合贝尔的限定,这样也就再次对局部隐变量理论作了否定,从而在更高程度上支持了量子力学的正统法则。4子、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从 60 年代中期开始的 10 年间,吴健雄集中力量从事这一中、高能物理领域的实验工作。发表了大量论文,有不少工作富有首创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子物理方面的工作包括: Sn , Nd , W 等元素的子 X 射线的同位素移的测定; 209 Bi 子 X 射线的磁偶极和电四极矩超精细相互作用的研究;近 10 种子原子中核射线的测定等。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内的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产生的强大的 K - , - 和 粒子流,以高分辨率 Ge(Li) 探测器为工具,用奇异原子方法准确地测定了这些粒子的质量和磁矩。4穆斯堡尔效应的测量及其应用方面的工作在 1958 年发现穆斯堡尔效应之后,吴健雄就开始对它进行深入研究。他们专门研制了一种闭环氦致冷器用于低温穆斯堡尔效应研究,其温度控范围为 20 300K ,对于放射源或库仑激发源均可使用。他们用库仑激发后产生的穆斯堡尔效应,分别测量了钨同位素 ( 182,184,186 W) 和铪同位素 ( 176,178,180 Hf) 的第一激发 2 + 态中的电四极矩的比率,并与转动模型所预期的结果作了比较。在 1978 年,他们进一步用一个 3 He/ 4 He 稀释致冷器使穆斯堡尔测量得以在低至 0.03K 的温度下进行,以研究氧高铁血红素的磁性质与弛豫特性,结果表明在约 0.13K 时该血红素进行磁跃迁;利用这一装量还在诸如收体温术、弛豫效应、与温度有关的超精细场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验,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4其他实验工作吴健雄在实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面广。她尤其注意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曾对多种核辐射测器的开发、改进做出了贡献,例如薄窗盖革计数器、某些塑料闪烁探测器、 Ge(Li) 半导体探测器等。至于所涉足的实验工作,较早斯完成的有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分析,慢中子速度谱仪研究(多种材料),中子在正氢和仲氢中的散射以及核力范围的探讨,在气体中形成电子偶素时电场影响的研究,延迟符合技术用于测 42 Ca 和 47 Sc 的激发态的寿命,中子与 3He 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高能级发出的内转换谱线的观察、对正电子谱及正电子湮没的研究等等。主要荣誉1958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研究院院士;当选为第一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1959年,获美国研究法人奖、美国大学妇女协会年度成就奖、美国史密斯女子学院荣誉博士。1960年,获美国高契学院荣誉博士。1962年,获美国富兰克林学社魏德瑞尔奖章。1963年,获美国罗格斯大学荣誉博士。1967年,获美国耶鲁大学荣誉博士。1969年,获美国爱丁堡皇家学院荣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1971年,获美国罗素沙吉学院荣誉博士、美国西格玛代尔塔艾普斯隆学社五十周年奖。得到“物理研究第一夫人”的美誉。1974年,获美国工业研究杂志年度科学家奖、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美国巴德学院荣誉博士、美国阿德菲学院荣誉博士、美国纽约科学院普杰奖。1975年,当选为第一位美国物理学会女会长。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78年,获沃尔夫基金会首次颁发的沃尔夫奖。1980年,美国宾州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并称赞为“世界顶尖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柏克莱的老师塞格瑞也称她为“原子核物理的女王”。1986年,美国自由女神像建立一百周年庆典时,获艾丽斯岛荣誉奖。1986年,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起在台北创立吴健雄学术基金会。1990年,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健雄星”。1991年,获代表理工界最高荣誉的普平纪念奖章。1992年南京大学物理系建立“吴健雄图书馆”,东南大学建立“吴健雄实验室”。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设立“吴健雄物理奖”、“吴健雄袁家骝自然科学基金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明德中学先后设立“吴健雄奖学金”。51997年吴健雄逝世后,1998年“吴健雄墓园”在明德中学校内建成。明德学校建立“吴健雄科技楼”、“明德楼纪念馆”。1999年,东南大学建立“吴健雄纪念馆”。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16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一生获得众多奖项,奖誉等身。被称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弹之母、原子核物理的女王、中国居里夫人、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评价“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身,使人联想到居里夫人,但是她更加的入世、优雅和聪慧”赛格瑞“她是我知道的一个最有才气和最漂亮的实验物理学家”阿瓦瑞兹这是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一位华人女性的评价。她叫吴健雄,世界公认的“最杰出的女性物理学家”、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大型铜雕在建雄职业技术学院落成。吴健雄出生于苏州太仓浏河镇,从少女时代走出家乡,一生从事实验物理研究,其成果对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5月31日,两院院士、国内外高校教授、吴健雄亲属等近500人齐聚吴健雄的家乡,出席在此举行的“吴健雄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他们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吴健雄一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求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太仓,吴健雄精神已成为一笔不断增值的财富。太仓市委书记陆留生在当天的纪念活动上说,吴健雄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更有着“身在国外、心怀中华”的爱国情怀。蕾切尔卡逊卡逊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普林达尔的农民家庭,1929年 毕业于宾夕尼亚女子学院,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动物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任教,并继续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德豪海洋生物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但由于1932年她父亲去世,老母需人赡养,她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她继续攻读博士,只得在渔业管理局找到一份兼职工作,为电台专有频道广播撰写科技文章。1936年通过了严格的考试筛选,战胜了当时对妇女在行政部门工作的歧视,作为水生生物学家,成为渔业管理局第二位受聘的女性。她的部门主管有一次认为她的文章太具有文学性,不能在广播中使用,建议她投到杂志,居然被采用,出版社建议她整理出书,而她于1937年因为姐姐去世,还需要负责两个外甥女,经济也需要支持,1941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海风的下面,描述海洋生物。个人履历 1949年她在管理局(已经更名为“鱼和野生动物管理署”)内晋升为出版物主编,她这时开始撰写第二部书,但15次被不同的杂志退稿,直到1951年被“纽约人”杂志以纵观海洋的标题连载。“自然”又出版了另外一部我们周围的海洋,连续86周荣登“纽约时代”杂志最畅销书籍榜,被“读者文摘”选中,获得自然图书奖,并使卡逊获得两个荣誉博士学位。 由于经济情况有了保障,1952年卡逊辞职,开始专心写作,1955年完成第三部作品海洋的边缘,又成为一本畅销书并获奖和被改编成记录片电影,虽然卡逊对电影耸人听闻的手法和任意曲解的改变不满,拒绝和电影合作,这部电影仍然获得奥斯卡奖。几年中她仍然继续为杂志和电视撰写稿件。她抚养的一个外甥女在36岁就去世了,留下一个5岁的儿子,她收养了这个孩子,为了给这个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还要照顾已经年届90的老母亲,她在马里兰州买了一座乡村宅院,正是这个环境促使她关心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产生了她最重要的作品寂静的春天。马萨诸塞州一位鸟类保护区的管理员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滴滴涕造成保护区内鸟类濒临灭绝,希望她能利用她的威望影响政府官员去调查杀虫剂的使用问题,她觉的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在杂志上提醒公众,但出版界不感兴趣,她决定要写一本书。评价现代成就蕾切尔路易斯卡逊(Rachel Louise Carson, 1907.5.27 - 1964.4.14)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泉溪镇一条乡间小河畔的农舍里。慈祥的母亲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连同对这个未来的科学家的期望一同留给了她。这种热爱与她的文学天赋一道,在她小学和中学期间就显露出来。1929年,她从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毕业,进入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学习。1932年她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她受雇于美国渔业局并为巴尔的摩太阳报撰写科学史方面的文章。1936年,她开始了长达15年的在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委员会工作(FWS)的生涯,她在这个机构中被提升为出版物主编。蕾切尔卡逊在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委员会期间写了大量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并编辑了许多科学文献。在她闲暇的时间内,她将在这个政府机构所进行的研究成果改写成抒情散文,第一篇是海洋下面(Undersea),发表在1937的大西洋月刊上。随后她写了著名作品在海风的吹拂下(Under the Sea-Wind,1941)。1952年,她的传世之作我们周围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出版,在受到一些著名出版社的拒绝后出版,引起轰动,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并于同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1955年她又出版了海之边缘(The Edge of the Sea,此书与国家图书奖擦肩而过。这些作品构成了关于海洋的传记并使卡逊成为著名的科普作家。1952年,卡逊从政府机构辞职开始了她的专业写作生涯。在她的专业写作生涯中,她创作了一些向读者描绘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中所蕴涵的美丽和有待于人类发现的奇迹的作品,包括帮助孩子想象(Help Your Child to Wonder, 1956)以及 变换无穷的海岸(Our Ever-Changing Shore,1957)。在卡逊的所有作品中都充满了激情的人文思想,她认为人类仅仅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自然的美正在被人类的丑恶所取代,自然的世界正在变成人造的世界。寂静春季在这段时间里,卡逊受到同行的启发,开始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合成化学杀虫制剂的滥用问题,并进行调查和研究。应该说,这并不是,或者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不是卡逊最感兴趣的问题。她不太情愿地放下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题目,开始将研究结果撰写成对公众具有警示意义的滥用杀虫剂的长期效果调查报告。1962年,她发表了震惊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1962年该书销售了50万册。她在书中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寂静的春天发表后,她承受了巨大的来自化学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压力和攻击,她被说成是“杞人忧天者”,“自然平衡论者”。在琳达利尔的自然的见证人(WitnessforNature,贺天同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8)一书中对当时的轰动有十分详细的描写。杀虫剂生产贸易组织全国农业化学品联合会(NACA)不惜耗资50000美元来宣传卡逊的错误,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但是,科技界、政界和工业界的许多人都认为,卡逊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书的矛头直指科技成果的正直性、道德领导性和社会的导向性。卡逊向人们揭示了人对自然的冷漠,大胆地将滥用DDT的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身患重病、面对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的巨大压力下,她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大声疾呼人类要爱护自己的生存的环境,要对自己的智能活动负责,要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并与自然和睦相处。她不屈不挠的斗争引起了美国观众和社会的认同,并引起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关注。经过总统顾问委员会的调查,1963年,美国政府认同了书中的观点。1963年,她被邀请参加美国总统的听证会并作证。在会议上,卡逊要求政府制定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新政策。1964年4月14日,蕾切尔卡逊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与乳腺癌抗争之后与世长辞。她开创的现代环境主义、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后人的理性发展。主要著作许多学者和传记作家在研究她的一生。主要著作有:自然的见证人(Witness for Nature),作者琳达利尔用了10年的时间研究她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对世界的影响。这个作家的另一部关于蕾切尔卡逊的传记作品是消失的森林:蕾切尔卡逊的遗作(Lost Woods: The Discovered Writing of Rachel Carson);卡逊的生前好友多萝希富利曼的妹妹玛莎富利曼编辑的永远的蕾切尔:蕾切尔卡逊和多萝希富利曼通信集,编者将两人之间长达10年的的通信编辑成书,书信详尽地展示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友情;鸟亦不鸣: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修辞分析(And No Birds Sing. Rhetorical Analyses of Rachel Carsons Silent Spring),作者克莱格瓦德尔通过其收集的各种关于卡逊作品的文章分析寂静的春天中卡逊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另外还有敲响警钟(Sounding The Alarm)等。美国著名刊物时代在2000年12期,即20世纪最后一期上将蕾切尔卡逊评选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物之一。在纽约大学新闻学院评选的本世纪100篇最佳新闻作品中,寂静的春天名列第二。匹兹堡杂志将卡逊评选为“世纪匹兹堡人”之一, 赞扬她对现代环境保护思想和观点的开创性贡献,认为她是现代环境运动之母。她对公众和政府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的呼吁,最终导致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建立和“世界地球日”的设立。让我们用蕾切尔卡逊著名的一段话作为此文的结尾:“我们关注宇宙中自然奇观和客观事物的焦点越清晰,我们破坏它们的尝试就越少。”中国科普研究所 李大光社会评价美国有十多个州在当天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而各大报章纷纷刊文,以示缅怀与纪念,并分析她的精神遗产对今日世界的重要意义。克林顿的副总统、环保分子艾尔戈尔公开表示,他当年之所以投身环保事业,正是受了卡逊女士的启迪。“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戈尔在该书中文版的序言中写道:“1964年春天,蕾切尔卡逊逝世后,一切都很清楚了,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他甚至说:“寂静的春天的影响可以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媲美。两本珍贵的书都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寂静的春天详述了滥用DDT等杀虫剂带来的严重的环境危害,立刻引起强烈争议,今天已经成为现代环保运动的经典,多年来畅销不衰。其出版商Mariner / Houghton Mifflin自1987年出版该书25周年纪念版以来,仅平装版便卖出了150万册,现年每年仍能卖掉3万册。王胡发布时间: 2007-06-02 08:11中华读书报何泽慧何泽慧(1914年3月5日2011年6月20日)女,祖籍山西灵石,生于江苏苏州,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系中国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夫人。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曾和钱三强等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为开拓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和中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院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成就荣誉其学术方面的主要成果在德国期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在法国期间与钱三强等首先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50年代初期与陆祖荫、孙汉城等研制成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50年代后期1957年,她又和陆祖萌、孙汉城、刘惠长一起制成了对电子灵敏的核乳胶。领导建立了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室;完成了大量的核参数测量任务并开展了相应基础学科的研究,从而培养了一批具有基础科学研究素质的人才。70年代后期主要从事空间科学方面的工作,发展了科学高空气球的研制;在西藏建立了高山宇宙线观察站;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特有的有利条件(山高地广),花少量的经费,在高能天体物理、宇宙线物理和超高能核物理等领域,取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成果。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首次实验观察何泽慧1943年来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在玻特教授直接指导下开始了核物理的最早研究工作。1945年,她在利用磁云室研究锰52的正电子能谱时,从上千张照片中注意到一种近似于S形状的奇特径迹。经过仔细分析,弄清楚这种径迹原来是正负电子的弹性碰撞过程。关于这类过程,虽然印度理论物理学家H.J.巴巴(Bhabha)曾在10年前计算过它的可能性,但是在何泽慧之前的实验中,由于无法区分碰撞前的正电子和碰撞后获得绝大部分能量的负电子,因而一直没有被人注意。何泽慧的测量表明,在240米正负电子径迹中(能量处于25至800keV之间,最大强度约在200keV,有178个单次弹性碰撞事例,其能量交换A0.1(能量交换定义为,其中为碰撞前正电子初始能量,E-为反冲电子能量),与理论计算基本上符合;另外观察到3个正电子湮没的事例,与根据狄拉克正电子理论计算出来的结果也符合得很好。这项成果先后于1945年9月在英国布列斯托尔举行的英法宇宙线会议和1946年7月在英国剑桥举行的国际基本粒子与低温会议上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很大兴趣,并被英国自然杂志载文介绍称之为“科学珍闻”。何泽慧在这项研究中显露了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穷追不舍的探索精神以及对新现象作出正确分析的本领。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发现1946年何泽慧从德国到法国。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她和钱三强以及两位研究生R.沙士戴勒(Chastel)与L.微聂隆(Vigneron)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自从1938年底核裂变发现以来,人们关于核裂变的观念就是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理论上曾经预言了裂变成为三个碎片即三分裂的可能性,但是在实验上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46年7月,在英国剑桥举行的国际基本粒子与低温会议上,两位英国青年科学家出示了一组用核乳胶研究裂变现象的照片,其中一张记录到一个三叉形状的径迹,当时被简单地解释成裂变的两个碎片伴以一个粒子,而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讨。这张照片引起了钱三强的很大兴趣,回到巴黎后,立即带领两位研究生着手用核乳胶进行实验。何泽慧稍后参加进来,很快以其细致和耐心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观测到大量裂变径迹,其中包括相当多的三叉形径迹。通过对三叉事例每条径迹物理性质的仔细研究,他们首次令人信服地证实了三分裂这一新的原子核裂变方式。1946年12月9日在法国科学院通报(Comptes Rendus)上公布了初步研究结果。在研究三分裂现象的过程中,何泽慧于1946年12月20日首先发现了一个四叉形径迹。这个结果作为第一个四分裂事例的证据于12月23日在法国科学院通报上发表。次年2月,他们又找到了第二个四分裂事例。在关于三分裂和四分裂的全部研究成果正式公布之前不久,约里奥居里于1947年春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会议上宣布了这项发现,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物理学上的一项有意义工作”。这项发现正式公布以后在各国科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几个实验室都先后观测到了裂变中的三个碎片(未观测到四个碎片)的事例,但都把第三个轻碎片简单地看成是裂变产物放出的粒子而不是铀核发生三分裂的结果。虽然钱三强当时就正确指出这是三分裂的结果,而且预言了三分裂中轻裂片的质量谱,指出除粒子外可能存在氚核和氦6核,但限于实验条件,这一预见直到60年代半导体探测器问世以后才被前苏联、美国和波兰等多家实验确证。至此三分裂现象彻底得到了物理学界的承认。四分裂的进一步证实是在80年代初。德国GSI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重离子裂变过程的研究中,利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观察到了相当多的四分裂变甚至五分裂变的径迹。虽然它们产生的机理与中子引起的有所不同,但是这类裂变的存在则是客观事实。以钱三强、何泽慧等的实验为开端而引发的一系列研究及其成果,深化了人们对于裂变现象的认识。三分裂现象作为研究裂变过程中断裂点特性的一种独特的探针,至今仍然是裂变物理领域有兴趣的研究对象。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期间,何泽慧还利用核乳胶技术进行了钍的裂变碎片总动能的测量以及铋、铅、金、铂、钨的快中子裂变截面上限值的测量,并发表了论文。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泽慧主持开展了制备原子核乳胶的研究课题。原子核乳胶是4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核探测技术,在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的实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初,世界上还只有英国和前苏联两个国家掌握制造原子核乳胶的技术,分别生产依尔福(Ilford)和湼克菲()乳胶,代表着当时的世界水平。何泽慧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了工作,借助于极其有限的文献资料,经过反复试验、总结规律,终于在1956 年成功地掌握了原子核乳胶的制备方法,制成对质子、粒子及裂变碎片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核-2和核-3,在灵敏度等主要性能方面达到与英国依尔福C2相当的水平。利用核-2乳胶还制成了探测慢中子用的核-2载硼和核-2载锂乳胶。何泽慧和她的合作者以“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获得1956年颁发的中国科学院奖(自然科学部分),即首次国家自然科学奖。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何泽慧等根据照相乳胶增感的理论以及前苏联科学家的经验,进一步试验在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中使用金增感的方法,于1957年制成了对电子灵敏的核-4和核-5乳胶。前者的灵敏度接近于前苏联湼克菲P和英国依尔福G5,后者的灵敏度接近于前苏联镭学研究所研制的p型核乳胶,超过了英国的依尔福G5核乳胶。由何泽慧创建的核乳胶小组50年代以后一直保留了下来,继续从事原子核乳胶的开发和制备。近年来,原子核乳胶在许多方面已被其他实验技术取代,但由于它所具备的若干突出优点(体积小、花钱少、连续灵敏以及空间分辨好等),在一些场合下,例如在医学、生物学上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进行各种研究时,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核乳胶组坚持每年制备出几十升原子核乳胶,以满足全国各地研究所、大学和医院等100多个单位的需要。国产原子核乳胶为我国原子核及其他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拓中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领域1956年以后,何泽慧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全面负责领导了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中子物理研究室的工作,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并配合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何泽慧领导创建了基本实验条件。首先围绕我国第一座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建造了几台不同类型的慢中子谱仪和其他实验设备,掌握了包括裂变中子数、裂变截面和其他截面在内的各种热中子和共振中子核数据的测量方法。考虑到核武器研制的下一步需要,她又着手筹划快中子物理和轻核反应方面的实验工作。她看准了快中子谱学的国际发展趋势,不失时机地安排力量开展研究,在回旋加速器上研制成功快中子毫微秒飞行时间谱仪,使我国快中子实验工作很快达到当时国际水平。在她领导和支持下,还很快建造了两台高压倍加器并在其上开展了各种快中子和轻核反应截面测量的方法研究。她还倡议将1.2米回旋加速器改装为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以便解决快中子实验中8-13MeV“空白能区”的问题。她重视中子标准问题,组织力量创建我国自己的中子计量标准。经过努力,中子源强度和中子通量计量标准都达到了国际水平,从而使原子能研究所的中子核数据测量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全国的中子计量提供了一个牢靠的基准。到1964年为止,利用建立起来的实验条件,何泽慧领导完成了一系列基础核数据的测量工作。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她又亲自主持了系统测量若干轻核反应截面的紧急任务。她身先士卒,带领30来人,经过4个半月的苦战,攻克了一系列实验技术难关,完成了两个轻核的入射粒子能量从20keV到600keV六个反应道的截面数据的系统测量工作,为我国早期氢弹技术路线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在这前后,她还为解决武器研制与现场测试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大量组织和指导工作。在为国家任务服务的同时,何泽慧重视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