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所看到的独化先生.doc_第1页
我眼中所看到的独化先生.doc_第2页
我眼中所看到的独化先生.doc_第3页
我眼中所看到的独化先生.doc_第4页
我眼中所看到的独化先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眼中所看到的独化先生梅心竹影 有幸成为他的同事,才有机会认识他。认识了他,并与之搭档了一年,才发现了他的独特和他的诗文。读过他的诗文,研究了他的为人,愈发觉得他的特立独行值得一记,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文字。一 、他的样子 如果你第一次见到他,没有人介绍,我保证你想不到他就是著名的诗人独化先生。胖乎乎,圆溜溜,走路大踏步前进,大幅度左右摇摆,犹如企鹅再现。长着一副娃娃脸,还时常挂着傻傻的笑,见人就打招呼,逢人就说“你好!”。只要开口讲话,总喜欢以“孔子曰.”开首。他爱教书,爱学生,常常为学生的好习作拍案叫绝,为学生的不良行为大动肝火。批改学生作文常用毛笔,挥洒自如的样子很有味儿。在大家都喜欢用中性笔的时代,这样的做派已经很少见了,于是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比我小五岁却无所顾忌,一如既往地对我直呼其名,让许多人不解,他哈哈一笑,“这有什么呢!”。在主席台上公然呼呼大睡,呼噜声起,不知学生们在底下偷笑。梦到好吃的也不掩饰,口水直下,一脸幸福相。在台下听领导讲话,常常面无表情,呆呆然,原来他早都跑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了,根本不知道眼前所发生的事情。由于常常发呆,就成了本校有名的“四大才子”之一:呆子是也。诗文的老道和容貌的年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常常会闹出些趣闻来。有些爱好文学的领导来平凉,点名问哪位是独化,他站起来后,领导们很是惊讶,读过他作品的领导更是吃惊了,连说:“你是独化?你是独化吗?怎么这么年轻!” 他是诗人,却从来不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写诗。偶有学生问到诗歌问题或要求修改习作时,他才会指点一二。他说在课堂上只想做好语文老师。2010年10月16日精品艺术进校园及中国作家赴甘肃平凉采风“艺术面对面”活动,当晚就在本校阶梯教室做诗歌讲座。各位名流诗人大侃特侃如何写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诗人时,我本以为他就在主席台上,目光搜索未果,回头却见他端坐在最后一排座位上认真听讲。当几位名流提到独化时,他周围的学生欣欣然,不住地回头看他,他却依然故我,不为所动,认真地听着那些关于如何写诗、如何才能成为诗人的长篇大论。二、他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哈”,是他最经典的标志,声如洪钟,底气十足,悠长绵延,气势不凡,成为师生公认的、独化式的笑声。说到高兴处,或听到高兴处,他都会情不自禁地大笑出来,直抒胸臆,畅快淋漓。他的笑很有特点,也很有爆发力和感染力。一连串激昂而又震撼耳膜的笑声扑面而来,让人猝不及防,而后不由得也跟着笑起来,继而笑声一片。听得多了,自然会闻其声就知道是他在哪个位置。哈哈惯了,他不时地、下意识地会用这一招,比如比较尴尬的场面,也能哈哈了之。和人网上聊天时,到高兴处他也哈哈不止,让人仿佛听到了似的忍不住也跟着乐了。 三、他的诗和其他作品如果你不了解独化这个人和他的成长背景,是很难看懂他的诗的。简约、空灵、跳跃性极大,常常让人冷不丁激灵一下,然后留下一肚子的疑问和困惑。让我们先试品一下他的几篇被公认的佳作吧:我主持圆通寺一个下午 它破败 /它空无一人 /我嗅到了我点燃的清香 /我看到了花木上拂过的泠风 我是荷 为什么?我来到了这里, /这儿是永恒的黑暗啊。 /我是荷。凭此一念, /我从这荒凉的世界上站立起来了。 雨夜 花朵停止飞翔; /鸟儿拒绝开放。 /一个叫独化的人, /在肆意飞翔之后于瞬间开放了。我为何不发疯(半首诗) 夜不过滤昼,昼则疯狂;/冬不过滤夏,夏则疯狂/读过后你也许很奇怪,圆通寺怎么可以由一个人来主持?想不通“我嗅到了我点燃的清香 /我看到了花木上拂过的泠风”,也不懂何以“花朵停止飞翔; /鸟儿拒绝开放。”更不明白“一个叫独化的人, /在肆意飞翔之后于瞬间开放了。”还有,“为什么?我来到了这里, /这儿是永恒的黑暗啊”,“这里”和“荒凉的世界”到底是指哪里?“夜不过滤昼,昼则疯狂;/冬不过滤夏,夏则疯狂”与“我为什么不发疯”有什么关系?有人问他,他笑而不答。 他是一个观察细微、想象奇特的人,生活里的许多细节都进入了他的诗歌。比如:湖畔 树们:高则高好,低则低好。 /花们:有花也好,无花也好。 /丛生的草,流动的水。 /我有了一种禽之孤独和快乐。 三里塬 斯地尚有斯处 /我尚不知道 /黑狗卧门 /白葱遍地 /荞叶坠露 /白根的荏 /红根的野菜 /或隐或现的碑 /塌陷了或者新堆砌的坟 /形形色色或知名或不知名的小花 /肮脏的羊。孤独的拖拉机 /此起彼伏的漆黑的三三两两的乌鸦 /清凉的风。弱妻稚女和那个叫独化的人 偶尔会有大鸟落在旗杆上 这里是高三 /老师忙 /学生忙 /校园大多数时间显得空空荡荡 /寂静的校园 /偶尔会有大鸟落在旗杆上 /匆匆忙忙的人们无暇顾及 /鸟 /悠闲 /而 /落寞那样单薄的树却有那样精致的叶子 窗外,一株单薄的树 /另外三五株,同样单薄 /那样单薄的树却有那样精致的叶子 /扇形的叶子,金黄的叶子 /脉络清晰,/像极了这里的人,清贫却也清高读完这些诗,不知你作何感想,反正我算是明白了:之所以他成为诗人而我却没有的根本原因就是,我看见圆通寺觉得就是圆通寺,看到三里塬就是三里塬,没有多想,更别提诗情画意了。虽然同处一处,但二部旗杆上的那只大鸟从来没有入我的法眼,校园树上那些精致的叶子也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些星星。也知道那个人把自己衣物弄得很整齐之后才跳水死的,也清楚这个人工作没失误却被领导降职了。还有那些多彩的花儿,多姿的鸟儿,以及多情的人儿。都说环境塑造人,可同一环境下的他和我咋差距就这么大呢?呜呼!为写这篇文章,我又重复和反复阅读了他几乎所有的作品,包括77首诗,26篇散文,1部中篇小说和2篇小小说,别人对他的评论以及他的研究成果“士之七说”。感觉越读越喜欢,可以用一个词:爱不释手。他的爱恨情仇、快乐和悲伤,幸福和寂寞,甚至凄凉和荒凉,都跃然纸上,像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晨光里微微地颤抖,让人心动,让人心碎,让人担心。为什么他的诗总是透着忧伤和凄凉?他豁达开朗的表面下好像藏着一颗脆弱而易碎的心。为什么他在作品里动不动“泪流满面”“悲从中来”?他似乎有着为人不知的坎坷和遭遇。几次和独化先生喝茶聊天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如果你看得懂他的财主和财主的儿女们,你也会明白的。别人都在这部中篇小说里看到了他写作的技巧和独到,比如他的惜字如金,一段仅此一行或只有一个省略号,或者他的写作风格:诗体小说,扑克牌小说,而我却能看到他的深入骨髓的痛和无法愈合的伤。他特殊的家世,孤独的童年,让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画面:一个小男孩独自坐在荒野中望着蓝天和白云发呆,偶尔自语。一坐一整天,也许夜里也这样。他的周围除了满目的庄稼就是遍地的荒草,不时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的批斗声,大声的喝斥声,以及挨斗着的惨叫声。他不解,他困惑,他恐惧,他难受,他心痛,他想喊发现嗓子哑了,他想哭却知道不能出声的,只好选择默默地流泪。想必他的孤独感、荒凉感以及难以确定的归属感就源于此吧!除诗歌之外,他的散文也很精致,短小精悍,情浓意美。月、啸、月光下、秋天系列等一如他的诗歌,景美情真;回家、平凹在平凉、母校等让我们看到他的亲情、乡情、友情和母校情,看到他在世俗生活中享受着快乐,在快乐中享受着思考;宝鸡行、银川行、成都行、兰州行、上海行、北京之旅、安静古成纪行、春到龙泉寺等游记,让我们看到那个孤独的、寂寞的、行走在别人的城市思考着自己的问题的独化;狗尾草自序中,他被这顽强的生命感动得“怆然而至于涕下”, 自喻狗尾草,认为 “只要活着,有没有人欣赏真是微不足道也”。他对自己散文的态度是: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他仅有的一部中篇小说财主和财主的儿女们被广泛热捧,被誉为诗体小说、笔记小说、史料小说、快读小说、扑克牌小说等,其实这些都对,但也不全是。它也许是这些的综合体,也许都不是,你想要运用一般的体裁定义是框不住的。因为当初写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就压根没想过要用出什么体,他只是按自己的习惯思维和写作风格一气呵成的。我认为这是一部独化体的小说。他自己对这篇小说的评价是:成之无名,不成无损。 心闲试弄,卷舒自恣。另外,他还写过许多评论、随笔和杂文,篇篇是精品,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值得细读。 看过许多评论他诗歌的文章,很是感慨。他的室友唐欣,学生赵鲲,诗友鲍鹏山、伊沙、人邻、杨献平、张小流,学生史倩和段金莉等,都从不同视角评价了他和他的诗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比之下,我比较喜欢杨献平的那篇题为你无法到达的安静,他部分说出了我的感觉,也喜欢唐欣的那篇掘然自得而独化也,他让我一路笑着了解了他的年轻时代, 最喜欢伊沙的独化于崆峒,他正好迎合了我对独化诗歌的理解,有知音之感。如果你对他的作品有兴趣,可以上网在百度里搜索“独化”二字,他的作品就会铺天盖地而来,让你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如果你懒得上网,就看看我文章后的附录吧,那里是我按自己的理解对独化先生的作品进行的分类,只为你看起来更方便些而已。 四、他的语文课 他说他的语文课是大语文。听过他的几节课后,我才算是明白了他的大语文的含义。神采飞扬,激情四溢,声如洪钟,势如破竹。说到激动处,或大吼一声,或潸然泪下,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忘了是在课堂。谈古论今,中外兼收,针砭时弊,针针见血。一时兴起,或吟诗一首,或旁引博证,信手拈来,不暇思索,犹如万通词典。有时一言不发,看着学生们在下面热列讨论,倾听着,微笑着,怡然自得。有时高谈阔论,妙语连珠,一气呵成,把学生们惊得一愣一愣,满脸满眼都写着佩服和崇拜。他的语文课上没有字词句篇、篇章结构,只有激越的情感、恒古的历史,圣贤的教诲和传统的美德。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悲愤,陶渊明的理想,还有舒婷的橡树,顾城的悲剧,海子的梦想,都流淌在他的声音里,让学生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他曾读过的十万卷书中的精华以及他从中所找到的精髓,就这样慢慢地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拓宽了他们的思维,滋润了他们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情怀。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 曾经有人担心:这样子上语文课学生能考及格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谈字词句篇,不讲篇章结构,他的学生照样考高分,尤其是写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激活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灵感,把他们带到一种境界、拔到一定的高度了。所谓字词句篇、篇章结构,只是给了学生一个写作的模式或框架,没有涵盖内容和情感。学生即使把这些东西学得再精再细,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因为他们大脑空空如也,无话可说,无情要诉,写作文像挤牙膏似的受罪。而他的学生思想却异常活跃,一个话题出来,大脑里会涌现出无数句要说的话、许多种想要表达的情感,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些话语和情感中去挑最切题的和最有表现力的。有一次,他上完示范课后大伙儿评课,意见相左,争论不休,对他的这种教学方式持反对态度和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他以海纳百川之势,笑而不驳,洗耳恭听。这事发生在2007年,其实他在07年之前早都这样做了。2010年我省全面开始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开发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大胆改良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如果按照新课程实施方案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衡量他的语文课教学的话,全齐了!现在回头看来,方知什么是人文教学,什么是超前意识,什么叫大语文! 五、他的学生他的学生中有部分也是我的学生,于是我们之间就常常有了以学生为话题的讨论,我们一起感慨着,欣慰着,满足着,快乐着,也幸福着。一致认为,当老师的一生清贫,两袖清风,唯一值得乐道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和学生的成就。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我辈之幸,我等之福啊!他在本校工作的时间要比我长得多,学生也多得多,大部分都是精英人才,所以他更有资格说,某某是我的学生,在哪里工作或上学,听着让人羡慕不已。当我问他最得意的弟子是谁时,他给我短信里只有两个名字:赵鲲和杨春光。我不了解他们,但看到过赵的题为短诗中的自我肯定-独化诗歌之我见的文章。这个学生很有特点,其狂妄之势绝对不输给他的恩师独化先生,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我和他共同的学生孙泽州非常爱好音乐,擅长作曲,中学时就曾为我班的班歌谱过曲。上大学期间,他把独化的一首题为廿年以来(见附录)的诗谱了曲,请任珂老师演唱,并发到了网上,好久之后独化本人才得知此事。今年三月份我去兰大看望我的学生,当然也是他的学生。他们一说起独化先生就两眼放光,兴奋不已,大谈特谈,竟然忘了我也曾是他们的英语老师加班主任。他们总结先生教学的两大特点:一是大秀英文,动不动就冒出来一句不够标准的英语单词或句子让学生们啧啧一番。他的作品里也有大秀英文的痕迹。看来他对英文还是有感觉的,只要语境吻合,他会不吝使用的,而且用得还不错呢。比如他在士之七说里,有这么一句:孔子之礼,“art”也,让生活更美好一些;而非给生活以镣铐也,即非“rule”。二是名言倍出,稍不留神就会留下一句经典。有学生版的独化语录和他本人版独化语录为证。(见附录)六、他的妻女,他的爱真看不出来,他这么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会爱他的女儿到如此的地步-只要情境所至,他必然会在作品里点到他可爱的女儿。俯拾即是,诗文为证:化蝶 女儿轻盈如一只蝶,快乐亦复如是。/欢笑,歌唱,跳跃,飞。/我的心其时其轻胜似一只蝶,而 /我心之快乐亦复胜似一只翩跹之蝶。 2003年8月5日晨 空旷。操场。/跑动的是我的女儿。/静坐的是那个叫独化的人。/风景依次是:小黄花。槐花。喇叭花。狗尾草。斑斓的蝴蝶。看了许多含他小女的诗文后,我忍不住好奇:怎么不见写老婆?他一顿“哈哈哈”,不置可否。无奈,我只好自己去找,结果竟然真让我给找到了耶!当时我也忍不住“哈哈哈”,得瑟了好久!十月四日,携妇出游采得一束野菊花回来 漫山遍野的小小的黄颜色的野生的菊花 /我们不经意间采得一大束 /雨后的田野潮湿得很 /我们爬上那陡峭的山坡 /居然我们说了那么多的风话 /好多年了我们只做一些事情 /很少说那样多的话啊 /菜园里我们拔了两只萝卜 /冲洗之后你吃了半个我吃了一个半 /我们爬下了那陡峭的山坡 /袅袅秋风中我们散步回家 率性自然,天真烂漫,快活得像两个孩子!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谐的家庭画卷! 有一阵子女儿和老婆闹矛盾,他不知如何是好,想了几天,写了一封信交给女儿,此事算是平息了。他事后让我看了这封信,一声“你是我的棉袄,我的命”,让我潸然泪下,唏嘘不已;“爸爸依然是你的110,偶然没有打通,那也只是当时线路忙而已,110还是110,坚信这一点吧。妈妈是你的119,妈妈是你的120,也请同时坚信这一点吧。妈妈中午做韭菜盒子,回家吃饭如何?”读到这里,我突然泪流满面,不能自已。那是怎样的一种深情,怎样的一种父爱!今天为写此文重读这封信的时候,我依然两眼潮湿,心潮澎湃!这样的信,这样的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独化是也!(信的内容见附录)七、他的大爱和博爱他所带实验班的一个学生不知何故,在表格“父母”一栏里竟然填“畜生”二字。他大怒,痛骂,以耳光击之,随大悲不已,嚎啕大哭,那生被吓坏了。又是一实验班学生,当时他当班主任兼政教处副主任,不知何故,这家伙乱贴匿名信,造谣生事,污蔑学校,在学校调查中又嫁祸给其他同学。这样的学生我认为有人格问题,品行也不咋地,建议他就算不开除,也得给一个严重记过处分。他说:那怎么行呢,这个娃还年轻,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毁了他啊!他一朋友遭官场封杀,他愤然提笔写成对联一幅:友谊天长地久,官场白云苍狗。 我读后不由地笑了,知道他有所指,随后妄加横批:独化讲坛。未经批准,希望他不要怪罪我啊!他的得意弟子赵鲲在短诗中的自我肯定-独化诗歌之我见一文中这样写道:“除了反复的自我肯定之外,独化诗歌中并没有多丰富的意蕴。我以为,独化这种努力为之的自我肯定,其实来自于与他内心和外界的对立感,也就是说来自于他内心的不和谐。真正和谐的人不需要这样反复的肯定自己。独化是属于自我表现一类的。这种类型的诗人,如果本身没有极丰富的内蕴,就容易流入空洞和肤浅的自恋。如果一个诗人仅仅关注自我,而对自我之外的世界缺乏必要的关切和深入,那么这个自我就只能越来越空洞。最后,我对独化时或出现的寻寻觅觅,为文造情的表现加以规劝。我们写作到底是处于何种心理动机?是像萨特所说的绝望,还是像苏轼所说的一吐为快,抑或其它?”读完这段话,我觉着心里堵得慌,可他却笑咪咪地说:“这有什么呢,批评是最好的关注,我还得感谢他呢。我欣赏他的直率和胆量,并以他为荣。我其实有多面性,身上有四个我,赵鲲只看到了其中一两个,也怨不得他呀!” 他的胸怀把我给镇住了,方知什么叫海水不可斗量。还有,他的研究成果士之七说,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让他们激昂,让他们奋进,让他们知性,让他们悲悯,让他们立志做一名真正的“士”,一如他本人。他的独化作品专辑,成了学生争抢阅读和收藏的对象,让他们看到了几乎他作品的全貌,也让他的所有作品有了一个暂时的家园,他的心有了一个歇脚之处。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之前,他早就在自己授课的班里讲解并与学生讨论孔子的思想、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教育,认真而执着地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好像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犹如传教士。一本论语,三年语文,他把真善美、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爱国思想、人文理念、博大情怀和感恩之心都种进了学生的心田里。八、他的行政工作2007年秋,他参与竞争政教处副主任一职,我和好几个同事不解,笑他:你搞个文联主席当当还差不多。政教处主任?还是副的,你笑话吧?他笑了笑,不做任何解释。后来,他出乎我意料地竞选成功,还真当了几年政教处副主任。看他在台上讲话子乎者也,遇上级批评,遭学生讥笑,逼急了也训班主任,也大声骂学生,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似没头的苍蝇。路遇,问他:感觉如何?答曰:痛并快乐着!我乐了,“痛”那是肯定的了,“快乐”从何而来呀?他笑曰:我以后打算写一部以平凉一中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呢,现在正在积攒素材。不亲自体验,怎么写管理层?我顿悟了,赶紧收住自己那有几份幸灾乐祸的笑容,心里暗暗愧疚,也暗暗佩服。他写诗还行,但若论官场行文,可以说是基本不通。我不会写诗,但写这类文章还凑合。帮他修改过竞选演讲稿,信不?直到现在,每每想起这一遭,依然忍不住得瑟一番。他当时想要调换岗位,当当教研室主任。演讲稿写好后让我过目,我一看,发现毫无神采,根本无法打动那些本来就对他行政管理能力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大刀阔斧地修理一番,发邮件给他,问:可否?答:如此甚好!最后,他以只多出五票的民主投票数险胜,有些激动不已。或许觉得好心情无人分享,或许成功的喜悦无处可藏,他邀我喝咖啡。我哪能拒绝呢,趁机还宰了他两碟开心果!举杯祝他新官上任,一路顺风!看来我的祝福应验了,他在教研室主任的岗位上比较自如,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尽管变得更忙更累了,但他依然“痛并快乐着”。九、他的孤独和寂寞他很出名,也很孤独,因为他的诗有许多人不大懂;他很随和,也很寂寞,因为能懂他的人很少很少。在貌似热闹而忙碌的生活中,他笑着应对;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他一丝不苟。在别人谈天扯闲的时候,他一脸茫然,“他们在说什么呢?”;在别人把他当着自己孩子一般的作品专辑随手扔进垃圾桶的时候,他想不通,“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呢?”。在他独处或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或许会安然沉思,灵感突发,才思泉涌,成诗一两首;或许会悲从心来,凄凉又苍凉,无声哭泣,泪流满面。他在外界很有名气,比如鲍鹏山、伊沙、唐欣、张小流、人邻等都是他的诗友和挚友,但在他生活的周边世界,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价值,甚至他的许多同事只认识张世明,却不知道独化是何许人也。 占了天时和地利的优势,近距离地看他,对他算是比较了解。在我看来,他的作品像一个个电影画面,把那个叫独化的人给勾勒出来了。这其实就是他无意间给自己画的一张张素描。他本来就这个样子,时常恍惚着,苦苦挣扎着,在现实和诗歌里来回穿梭,经常地把自己丢在思考和诗意中回不来。好不容易醒来了,却恍如隔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来自哪里,往何处去,因而深陷痛苦之中不可自拔。这是诗人的痛苦!是独化特有的、无人能懂的苦痛! 下面我摘取他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的孤独与寂寞,感受他的无奈与挣扎,倾听他的愤怒和呐喊,体会他透心透背的凄凉和彻心彻肺的悲伤吧! 一下午的时光 一下午的时光,/我都在听那个叫独化的人唱歌。/一屋子的荒凉。 |我原谅了他。 午夜归来 曲终人散, /又是曲终人散。 /我踩着我的影子回来了, /树,草和星星们都渊默如雷。 伤逝之一饮 我之伤感,非尔所知; /我之哭声,非尔能闻。 /在尔浑不觉处,我和亡人: |相对。饮泣。 自恋的歌 拂晓,天空蓝得有一点儿怪 /深蓝,蔚蓝,瓦蓝, /黄昏,我的孤单如此真实 /孤单,孤立,孤绝, 荒凉四行 花(树,草,)/鸣(鸟,虫,) /在一个心底荒凉的人 /一切都是荒凉的 十、哪个才是独化每天看着他在校园里摆来摆去,我茫然:何为独化?何为张世明?或他什么时候是独化?什么时候是张世明?那个古怪精灵的独化先生究竟藏在张世明这个胖乎乎的躯体的什么地方?观察了五年,思考了三年,我有所顿悟。如果说世俗生活是他的生存的大地的话,那么他就是这块地上长出的大树;如果张世明就是这棵大树的话,那么独化就是这棵树上开出的花朵;如果独化是这棵树上的花朵的话,那么他的那些空灵深邃、妙趣横生的诗歌就是这些花朵上蹁跹的蝴蝶!曾经问他:许多诗人都有怪癖、甚至癫狂,你为何好好的?他说: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平民一样生活。我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为什么他能在充分享受世俗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冷静地思考,写出那么多精美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他首先是大俗人,然后才是大诗人。俗人的生活为他诗人的作品提供了真实而有底蕴的素材,而诗人的生活又反过来使得他世俗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与众不同。这样的良性循环,最终使得他的世俗生活越来越幸福,他的作品越来越有韵味,越来越亲切自然了。还有,他即使再出名也没有怠慢过学生的一节课、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