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老子.ppt_第1页
孔子、孟子、老子.ppt_第2页
孔子、孟子、老子.ppt_第3页
孔子、孟子、老子.ppt_第4页
孔子、孟子、老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 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 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 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 名人之一。他晚年致力于教 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 平民的人。他删修春秋 ,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 史著作。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 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论 语”是语言的论纂的意思。论语是记 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 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 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 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第二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 建立起自我,四十岁事理通达,不再迷惑,五 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 人说话,便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能随心 所欲,但不逾越法度规矩。 【解析】这是孔子在说他自己的人生历程。今天“二 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 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音zh,同“智”;乐,古音yo,喜爱的意思 。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 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 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 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 “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 会的要求。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 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 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 ,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 面 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 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 ,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 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 而不 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 困危,取得 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 求另外的 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仁 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 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 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 站得高,看得远 ,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 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智、仁、勇是儒家人 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像山一 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 个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 的人,一个快乐的 人,一个长寿的人。直到现在,爱山、爱水 ,以山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仍然是许多中 国人的最高追求。 君之病在肌肤 (之+名,助,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动+之,代,它) 两狼之并驱如故(之+动,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辍耕之垄上 (之+方位、处所,动,去)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形+之,助,凑音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名之不动,助,宾语 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名之动,疑问句,助,宾语前置的 标志) 之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一僧欲之南海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5此何难之有?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8君将哀而生之乎? 9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10汝之百折不挠,实可百折不挠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代词,这)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助词,的) 3一僧欲之南海(动词,去)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代词,它) 5此何难之有?(助词,提宾标志) 6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助词,定后标志) 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助词,取 消句子独立性) 8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9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词,他) 10汝之百折不挠,实可百折不挠(助词,取消句子 独立性 ) 1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代 词,它) 2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助词,提宾标志;代词,这 件事) 3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德也 (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4A. 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5B. 及项梁之薛 吾乃今日知为皇 帝之贵也(动词,去;助词,的) 6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 之既白(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7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愿 学焉(代词,这样) 8B发兵捕之,久不得 周怀政之诛 ,帝怒甚(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9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 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10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 独立性。) 11A. 因载而与之俱妇 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2C.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3B.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若风之摇草 木(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惟恐人之闻 其声息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5C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 石之铿 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 词,定语后置标志。) 16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 孟子,战国时期山东邹 城人,名轲,字子舆。孟 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 ,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 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 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孟母管束甚严,其“孟 母三迁”、“孟母断织”等 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 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 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之一。著有孟子一书,(由孟子及 其弟子共同编写)属语录体散文集,文 章善于铺排,讲究章法,颇具雄辩气势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及 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在一 起称“四书”。 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思想,有“亚圣 ”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学说出发点是“性善说”。在孟子 看来,人之所以为人,是人的天性中具有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 之心”,也即具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德的 萌芽。 在政治学说方面,孟子发展了孔子的 德治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思想。他 明确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重难点探究: 孟子的义利观究竟是怎样的?我们 今天应该怎样看待他的义利观? “重义”只是以义为上、 先义后利、以义求利, 并非不言利,也不轻利 。 人有不为 也,而后 可以有为 。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 ,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 国家吗?”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 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 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 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 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 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译文: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 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 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 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 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 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 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 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 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 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面对利字当头的梁惠王,孟子怎样游说自己的观点 呢?(也就是说说有什么艺术特色) 1.讲求章法 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破对方的观点 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们平时说话作文要学会这样, 增加说理的深刻性 2.善于铺排 论辩要注意些什么 观点鲜明 结构严谨 有理有据 思维严密 底蕴深厚 孔孟比较孔孟比较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 ,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 “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 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1、述志态度 孔子:轻松愉快 如侍坐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孟子:凡事紧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背景: 春秋:周朝分封制度虽已不能维持,但尚未完 全破坏。春秋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但战事本身还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比如:春秋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彼 此以竞技的方式对待,布阵、交战仍离不开“礼 ”的约束,“不为已甚”。对此情形,孔子还没有 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所以 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 可恢复,表现了一腔复古的热情。 战国: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战国七雄已 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这时已不再是春秋 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战场上骑兵既登场 ,步兵人数也大量增加。“斩首六万”已开 始见于各国纪录,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 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孟子被人称为 有“革命性”,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 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 济事的。所以,亚圣以慈悲为怀的心肠, 为民请命,他讲的话极富感情,这是对当 时国君草菅民命的一种控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动宾焉,语 助词)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形焉,语助词) 盘盘焉,囷囷焉(形2,语助词) 犹且从师而问焉 (及物动词焉,代词,他 ) 割鸡焉用牛刀? (疑问句,代词,哪里,怎 么,什么)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及物动词焉,兼 词,于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焉 1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B. 非曰能之,愿学焉 3A遂家焉 乃实告焉 4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胶 5C. 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1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2009安徽卷)(代词,作宾语,那 里;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2B. 非曰能之,愿学焉(2009江西卷)(代词 ,它) 3A遂家焉 乃实告焉(2008山东卷) (兼词,于之;代词,他) 4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 胶(2007浙江卷)(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 于“然”;兼词,“于之”) 5C. 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2010浙江卷 )(语气助词;兼词,于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 聃,约春秋末年楚国苦县厉乡人 。他是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 祖。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 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 号为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 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 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 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 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 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 莫知所终”。 道德经又名老子,原书分上下两 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 道德经。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 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纪晓岚对道家的学 术,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 微”。“广博”是包罗众多,“精微”是精细 到极点,微妙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 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 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 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朴 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 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 “无为”思想: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 种精神境界。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 完全一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是老子五千言讲的主要问题 。天地万物是由道创生的,而道则要依法于 最高的准则“自然”,人要依法地、天、道, 便必须也依法自然 )。 “无为“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 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条规强制约 束,否则会适得其反。即“天下多忌讳,而民弥 贫”,“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人民难以统治 ,是因为统治者太胡作非为),因而,“治大国 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像煎小鱼,意谓煎小鱼时 不可乱翻,否则会把鱼弄碎。治理大国也一样, 如果玩弄权术,频繁扰民,会造成国家混乱)。 统治者要像天地那样无私,“生而不有,为而不 恃,成功不居”(使万物生长不占有,对万物有 所推动而不自恃有恩,有所作为不居功自喜)。 二“无不为“,即在尊从自然规律的前提 下更高境界的无所不为、大为,用哲学的话 说,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同时,“爱国治民 ,能无为乎?“ 给老百姓一个宽松自由的环 境,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人民安居乐 业,自然达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上善若水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 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 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 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 ,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 、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 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 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 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论语中的 名句,2008人共同击缶,声响震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 胸怀和气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也是论语 中的名句,孔子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唱,一个巨大的 中国古代的“和”字出现在人们面前,一个“和”字,荏 苒千年,发展变化,彰显出儒家的人文理念“礼之 用,和为贵”。 2008名太极拳练习者凝神静气、舒展筋 骨、吐故纳新。一招一式似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又如长江 之水滔滔不绝,于行云流水间达到了“上善若水,利万物 而不争”的境界,展现着“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魅力。 前者高声吟唱,声如洪钟;后者凝神静气,静若空灵;一 个振奋昂扬,气势恢宏;一个宁静安详,柔以克刚。儒道 思想正像两条母亲河,一条给予我们刚健奋发的进取力量 ,一条给予我们恬淡和谐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儒道文 化互动、互补、滋养出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 儒道互补:从义利之辨看儒道 背景介绍。春秋:无义战;战国:邦无定交,臣无定 主, 尔虞我诈,争名逐利。 孔子的义利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孟子的义利观。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 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 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 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 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何必曰利?” 老子的义利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 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 学无忧。 儒道义利观之比较。 乱世 儒家 道家 无义 乐义 弃利弃义 逐利 重仁义 弃圣无盗 义利之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鲁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批埋头苦干的鲁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批埋头苦干的 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 的人,这些人是的人,这些人是“ “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 ”。 对话先贤文化寻根感悟成长 研究互补之于“人”。探讨儒道在人格追求 上的差异。 “君子”一词在论语出现达106次,频 率仅次于“仁”。老子提到“圣人” 的共有27章,占全书81章的3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 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 不团结群众) 君子矜(庄重)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泰(泰然自若)而不骄,小人骄而 不泰。 庄重而又不失温和 易处而不随意苟同 团结而不结党营私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君子固穷。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谋道,求德,轻富贵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文采 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内省 修身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 胜于言行 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仁者无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 ,是为君子。 胸怀磊落,仁者无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重义轻利 达己达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有德、有 仁,能够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