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doc_第1页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doc_第2页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doc_第3页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doc_第4页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04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毛亚庆 【摘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曾提出一个重要论点,即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实现经济增长,那就是没有从制度方面去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应该得到最低限度的报偿或好处。运用这种观点分析我国高教为什么制度创新乏力以及由此导致的低效率,可知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一种集中控制和服从模式,它不能为制度创新主体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教体制改革 高教制度创新 【分类号】:G640【正文快照】: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毛亚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男,博士)摘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曾提出一个重要论点,即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认为,如果一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格式全文 PDF格式全文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阎守轩;论创新教育:缘起.关键.出路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2毛亚庆;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3曹安照,徐荣;从制度变迁视角看我国教育制度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6期4梁北汉;论地方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J;高教探索;2007年02期5林荣日;论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6吴子恺;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创新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3期7王刚;探析21世纪中国高校深化改革之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8贺武华;教育制度变迁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4期9刘志文;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J;江苏高教;2004年02期10姚海鹰;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1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5条 1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2宁本涛;经济学视野中的学校经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3董秀华;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4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5杨秀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制度安排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陈海东;高校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2闫春梅;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3欧永美;从单位制到契约制的高教制度变迁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4吴巨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5宋爱忠;当下中国知识型失业透视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6焦海涛;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7贺武华;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理论解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8赵一标;知识管理与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升D;苏州大学;2004年9陈件辉;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10任柯;“知识失业”的经济学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同被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邬大光;办学体制:深化高教体制改革的关键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2陈玉琨,戚业国;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权力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3王修娥,熊庆年;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研究的综述J;江苏高教;2001年02期4秦惠民;当前我国法治进程中高校管理面临的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2期5曹海军,张毅;转型期公共利益的实现路径选择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6康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规律与变迁趋势学术、市场、政府在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制衡的约束条件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7龚放;观念认同 政府主导 项目推动再论打造“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极”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7期8袁振国;政策型研究者和研究型决策者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9刘波;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大学科技创新能力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6期10范兰德,屈文峰;科技创新人才论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2条 1董秀华;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2刘升福;企业战略风险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3条 1谢勇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2张泽东;政府、市场与大学关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3赵本全;调整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的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D;河海大学;2005年【二级引证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范爱华;我国高校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概论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年05期2甘利婷,陈望明;阻碍创新教育的学校文化因素浅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3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4宋杰;对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5宋杰;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6颜海涛,马跃进,赵建国,赵晓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年03期7徐震;浅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07年S1期8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9刘智运;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3期10李岳峰;高新才;中国卫生制度演进的新解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年08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 1;提升大学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任喜峰;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2胡炳仙;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3龚志武;远程开放大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4李冬梅;论中国现代普通高校体育制度的变迁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5王有升;被规限的“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6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7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8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9刘国艳;制度分析视野中的学校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10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范爱华;我国高校专业认证实施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2高茜;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3回司力;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与实施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4王秦辉;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5严毛新;独立学院管理体制法制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6陈海东;高校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7刘波;我国小学教学制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8冯宝鹏;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9李涛;试析美国成人教育的分权制管理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10付新彦;高校院系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相似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何东昌谈高教体制改革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4年01期2朱佩璋;当前高教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改变政府对高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J;高等农业教育;1985年04期3王端庆;论高教体制改革与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协同J;煤炭高等教育;1985年01期4任心康;对当前高教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J;高等教育研究;1985年02期5董鸿书;试从“出人才”的角度浅谈高教体制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1985年Z1期6刘烈;关于高教体制改革的一些想法J;辽宁教育研究;1985年Z1期7吴文斗;苏景星;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与高教体制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1985年Z1期8文辅相;我国高教体制的演变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89年04期9纪经纬;广东高教体制改革的特点及深化改革的思路J;高教探索;1992年02期10周大平;联合办学:从高教体制改革中走来J;瞭望;1994年31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5条 1钟永新;系统科学在高教体制改革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2郭俊明;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在非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初探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3周远清;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与创新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4周玲;唐玉红;何亚平;周祖玉;岳利民;郑煜;周华;非医学专业人体生理学教学探讨A;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5周玲;唐玉红;何亚平;周祖玉;岳利民;郑煜;周华;非医学专业人体生理学教学探讨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本报记者 朱振岳;扩展空间 资源共享N;中国教育报;2000年2周远清;创新高教体制 为新世纪发展奠基N;光明日报;2001年3本报记者陆健;教学科研:鱼和熊掌兼得N;光明日报;2002年4当代所 李文;坚持科教兴国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5于建成;要用统筹办法化解城乡矛盾N;经济日报;2003年6记者赵明;大学生关心重大事件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7全国政协委员 张圣坤 鲍敏中;深化高教体制改革 推进高等教育创新N;今日信息报;2003年8;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参与释放高校活力N;人民政协报;2003年9孟叶;与智慧长者对谈 析教育发展理念N;中国图书商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