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名商业开发企业.doc_第1页
全国知名商业开发企业.doc_第2页
全国知名商业开发企业.doc_第3页
全国知名商业开发企业.doc_第4页
全国知名商业开发企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特别关注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特别关注特别关注特别关注5 5 5 1.彭博:国美集团正为引进海外投资者进行谈判13 2.零售业再次上演并购大战 摊大饼小心贪多嚼不烂5 3.“中国连锁经营 100 强”出炉 国美夺冠百联亚军8 4.外资超市出租柜台香烟照卖9 5.苏宁在论坛会推出“降价论”国美发布白皮书唱反调 连锁巨头争夺空调定价权10 6.零售业务增长提速 贡献度依然偏低12 7.武汉大商战:武汉国资与银泰系之争暗藏机会13 一、零售业:数据资料分析一、零售业:数据资料分析 一、零售业:数据资料分析一、零售业:数据资料分析一、零售业:数据资料分析一、零售业:数据资料分析151515 8.2006 年中国连锁百强出炉.15 9.2006 年 100 家快速消费品连锁零售企业经营情况.22 10. 1-2 月北京市消费市场累计实现零售额 602.4 亿元26 11. 1-2 月上海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26 12. 1-2 月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3.9%26 13. 日本 2 月整体零售额年降 0.2%27 二、零售业:总览二、零售业:总览 二、零售业:总览二、零售业:总览二、零售业:总览二、零售业:总览282828 14. 我国连锁经营去年再创新高28 15. 新连锁百强出炉 四届霸主百联让位国美28 16. 连锁经营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再创新高29 17. 26 万农家店覆盖 75%以上县市31 18. 零售市场态势变化服饰成中国百货商场主导商品32 19.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实现单店盈利33 20. 快速消费品零售业利润小幅提升34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34 21. 新规已生效 外资超市照卖香烟34 集团公司集团公司35 百联集团百联集团35 22. 神秘富商颜立燕脱身百联中环35 物美集团物美集团36 23. 物美盈利 2.12 亿逊预期36 24. 物美集团去年净利润增长 29.36 25. 物美超市首推双语服务37 华润集团华润集团37 26. 铁腕陈朗的整合经37 27. 华润悄然进入中原零售业38 28. 华润集团大举并购意在世界 500 强39 武商联集团武商联集团39 29. 武汉商业航母计划闪电获批39 广百股份广百股份40 30. 广百股份冲刺年底前上市40 广百友谊广百友谊40 - 2 - 31. 广百友谊上榜中国连锁百强40 王府井王府井41 32. 王府井首次启动华东战略41 33. 王府井构建“第二商业集群”42 京客隆京客隆43 34. 京客隆盼 2 年多开 54 店43 35. 京客隆炒奥运概念43 百盛集团百盛集团44 36. 百盛低调扩张显成效44 37. 百盛 5.1 亿收购南昌 K&M 百货店.44 38. 百盛收购南昌太平洋收购总价 5.1 亿,预计 5 月底完成.44 S 百大百大45 39. S 百大西子联合有重大事项45 40. 西子联合拟要约收购 S 百大.45 新世界集团新世界集团47 41. 花旗予新世界“买入”评级47 42. 香港新世界要做凌云股份二当家47 思捷环球思捷环球48 43. 思捷首两月销售升 15%.48 三、行业研究与分析三、行业研究与分析 三、行业研究与分析三、行业研究与分析三、行业研究与分析三、行业研究与分析484848 44. 山西大同市百货零售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48 四、零售业:超市、大卖场四、零售业:超市、大卖场 四、零售业:超市、大卖场四、零售业:超市、大卖场四、零售业:超市、大卖场四、零售业:超市、大卖场515151 综述综述51 45. 平价眼镜店京城站稳脚跟51 46. 深圳首创水果专卖连锁经营新模式52 47. “好孩子”一站式专卖尝试零售新模式52 家电零售家电零售53 48. 家电连锁:制造商在爱恨之间徘徊53 49. 家电限量促销模式进商场54 50. 变革中的手机销售模式从“西华通讯”手机精品店说起55 51. “场中场”营销模式初现黑龙江访沃家美 IT 大卖场总经理于铁军56 建材超市建材超市58 52. 中翔国际家居广场奠基58 53. 家居卖场“春装”促销 返券通行打折难58 医药零售医药零售58 54. 上海:经济型药房半数亏损严重59 各地各地59 55. 北京市商务局:今年新农村再建千家连锁超市59 56. 深圳中行零售贷款余额逾 300 亿59 57. 日本大型零售商瞄准奥运商机60 五、超市、大卖场:竞争对手跟踪五、超市、大卖场:竞争对手跟踪 五、超市、大卖场:竞争对手跟踪五、超市、大卖场:竞争对手跟踪五、超市、大卖场:竞争对手跟踪五、超市、大卖场:竞争对手跟踪606060 - 3 - 国美国美60 58. 陈晓低价频购离职高管股份60 59. 国美挤下百联做连锁老大61 60. 国美家电编队轰炸市场62 61. 国美办“春季家装节”62 62. 国美抛 150 亿空调大单 囤货保价打响夏季战63 63. 全面击破开业价 国美百万特价直投西站西固店64 64. 陈晓详解国美 2500 亿之梦64 65. 国美发动空调减价战66 66. 国美空调联盟“升降行动”见效 首日销售占比翻番66 永乐永乐66 67. 永乐开展空调公益社区行66 苏宁苏宁67 68. 苏宁为六家子公司担保 2 亿元67 69. 苏宁电器含光路店月日盛大开业 西安首家家装电器精品店闪亮登场67 沃尔玛沃尔玛68 70. 沃尔玛奖金制度推新 中国员工也有份68 71. 沃尔玛襄樊开店外籍超市首次落子省二级城市68 72. 沃尔玛 纽约开店阻滞多69 麦德龙麦德龙69 73. 麦德龙中国大力发展餐饮类顾客69 74. 麦德龙中国业绩增长为全球 4 倍69 75. 麦德龙中国年收近百亿70 家乐福家乐福70 76. 家乐福下月初福州再开店70 易初莲花易初莲花70 77. 复制沃尔玛 易初莲花捆绑正大广场冲刺百店计划70 屈臣氏屈臣氏72 78. 屈臣氏在内地门店将拓展到多家72 联华超市联华超市72 79. 联华不会放弃华南市场72 苏果超市苏果超市72 80. 苏果卖烟之路有望继续72 81. 13 万平米华润苏果落户仙林.73 超市发超市发74 82. 超市发 4 社区店开业74 百安居百安居74 83. 百安居营销模式开始变革74 84. 百安居欲以“家装导购师”赢人心74 家世界家世界75 85. 家世界换上“华润万家”招牌75 86. 华润悉购家世界成超市一哥75 87. 并吞家世界华润成超市老大 收购游戏还将继续76 - 4 - 家得宝家得宝77 88. 全球最大建材超市欲分羹中国建材市场家得宝:收购门店整合提速77 宜家宜家77 89. 宜家亚洲最大物流中心落户上海78 六、零售业:便利店六、零售业:便利店 六、零售业:便利店六、零售业:便利店六、零售业:便利店六、零售业:便利店787878 90. 厦门:大卖场与便利店抢占社区市场78 91. 经营许可证到期不续禁卖烟港资便利店损失大79 七、零售业:百货业七、零售业:百货业 七、零售业:百货业七、零售业:百货业七、零售业:百货业七、零售业:百货业797979 北京北京79 92. 王府井商圈谋划战略升级79 93. 伊势丹百货明年将进京81 94. 乐天百货要在王府井开店81 95. 新世界“彩旋”悄然试营业82 96. 新世界开出 CBD 首家商场.82 97. CBD 生活区首现时尚购物广场82 98. 泛 CBD 添新百货预计“五一”开业.83 上海上海83 99. 静安有望再造一条“南京路”83 安徽安徽83 100. 香港联盛 芜湖建商业广场83 重庆重庆84 101. 百货商场为何变成购物中心84 福建福建85 102. 宝龙城市广场 4 月开业体验一站式娱乐消费85 甘肃甘肃85 103. 与王府井百货“结亲”先亮家底 王府井百货在兰“抛绣球”追踪85 广东广东86 104. 岗厦建深圳最大购物区比维多利公园大三成86 河南河南86 105. 紫荆山百货 23 岁芳华的三个瞬间86 江西江西88 106. 南昌百货行业刮起并购风太平洋购物广场“易主”天虹百货进驻百意百货88 四川四川89 107. 巴黎春天问世开启眉山创富之门89 浙江浙江91 108. 商家“满送”促销面临变局宁波“返券促销”将被叫停91 香港香港91 109. JUSCO 开业二十周年91 110. 地铁商场复活节人流料增逾二成92 111. 新地旗下 11 商场复活节推广费 450 万92 - 5 - 特别关注特别关注 零售业再次上演并购大战零售业再次上演并购大战 摊大饼小心贪多嚼不烂摊大饼小心贪多嚼不烂 市场报 2007-03-28 一场白热化的中外资零售业并购和扩张风潮,正随着 2007 年的春天悄然来临。然而, 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急速扩张已经初显隐忧,人才匮乏、管理滞后正成为零售业提升盈 利能力的最大阻碍。相比之下,习惯了处于政府“襁褓”的中资零售企业,适应短兵相接 的“厮杀” ,需要调整的理念和学习的内容可能更多些。 中国市场让人眼红中国市场让人眼红 “没有一个国际零售企业会忽视或轻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 ”法国家乐福华东区公共事 务总监于剑这样评价中国市场在零售商心目中的地位。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 12 月, 零售业经营额增长幅度达到 16%以上,位居十大流通业之首。商务部预计,2006 年全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 10 年来最大增幅,2007 年可能再增长 13%,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 到 8.6 万亿元。 刚刚过去的 2007 春节黄金周,中国消费市场再创纪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00 亿元,同比再增 15%。中国市场消费力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生长, “80 后”一代将成为支撑 中国未来几十年消费规模扩张的重要群体。受此激励,中外资零售业为争夺市场资源而展 开的兼并扩张,也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并购与亏损相伴而来 2005 年 7 月,控制着百安居的英国翠丰集团宣布收购全球第四大建材零售商百安居的英国翠丰集团宣布收购全球第四大建材零售商“欧倍德欧倍德” 的中国业务,的中国业务,拉开新一轮密集的外资抢滩零售市场大战。此后的 2006 年,并购大战风起云 涌:1 月,法国家乐福与中国台湾乐购接盘刘永好旗下乐客多位于上海、南京等城市黄金法国家乐福与中国台湾乐购接盘刘永好旗下乐客多位于上海、南京等城市黄金 地段的地段的 7 7 家门店家门店;5 月,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 1.81.8 亿美元收购国内第四亿美元收购国内第四 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 51%51%的股权的股权;12 月,美国家得宝美国家得宝 1 1 亿美元收购国内三大建材超亿美元收购国内三大建材超 市品牌之一的市品牌之一的“家世界家世界” 。几乎同时,英国英国 TESCOTESCO 以以 3.53.5 亿美元再购乐购亿美元再购乐购 40%40%股权,从而达股权,从而达 到了对乐购到了对乐购 90%90%的绝对控股的绝对控股 一个可喜的迹象是,2006 年内资零售巨头也不甘其后,在资本积累初步完成的同时, 并购与拓展也开始提速。典型的案例是北京零售商物美集团贯穿全年的收购步伐:去年 2 月,物美斥资,物美斥资 3.73.7 亿元收购北京超市连锁企业美廉美亿元收购北京超市连锁企业美廉美。两个月后,物美重拳出击西部,以物美重拳出击西部,以 1.71.7 亿元收购西北上市零售企业新华百货亿元收购西北上市零售企业新华百货。9 月,物美再斥资物美再斥资 1212 亿元收购江苏时代超市亿元收购江苏时代超市 50%50%股股 权。至此,物美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增加近权。至此,物美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增加近 100100 家。家。 一份来自安永的最新分析报告称:中国零售业并购浪潮将 5 年不退。报告指出,目前 中国零售业整合度仅有 2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中国零售 100 强企业的市 场占有率仅为 10%,市场呈严重分散状态,需要强大的整合力度。 然而,简单的规模扩张远不是零售商健康发展的全部内容。在中外资零售业大举并购、 拓店的同时,零售商亏损、关店的消息也随之传来,业内人士对零售业发展的隐忧浮出水 面。隐忧一:盈利前景趋淡? 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零售业的亏损已不在少数。 日前,在广州市连锁经营座谈会上,广百集团高层透露,其与法国品牌家乐福的合作 过程中,广百非但没有盈利,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也未能学到外资的先进经验。而且,广州 5 家卖场目前仍在亏损。因此,广百要求将其在合资企业中所持的 25%股份减至 5%。 “表面上看来,外资凭借先进的管理经验抢占了大量市场,各店面销售一片兴旺,但 - 6 - 实际上,真正盈利的企业不多。 ”一位多年从事卖场零售的外资品牌店长介绍。究其原因, 主要是卖场经营费用较大,影响了利润率的提高。 “卖场能否盈利,拼的不是营业额而是成 本控制。 ”该人士称。 尽管经营业绩优劣不齐,但外资的扩张目标却惊人地一致。据统计,包括家乐福、沃包括家乐福、沃 尔玛、易初莲花、尔玛、易初莲花、TESCOTESCO 乐购、麦德龙在内的五大外资零售商乐购、麦德龙在内的五大外资零售商,去年一年在中国内地的门 店数量平均增加 20%以上。其中,家乐福以,家乐福以 9292 家门店总数家门店总数,成为内地最大的外资零售卖场 经营商,21 家新增门店的规模较 2005 年 71 家总规模增加 30%以上。不止于此,外资在 2007 年的发展目标同样惊人。联商网报告称,家乐福规划在 2007 年于中国内地市场再开 店 20 家。大润发则高调表示大润发则高调表示 20072007 年将突破百家门店,目标直追家乐福、沃尔玛在华规模年将突破百家门店,目标直追家乐福、沃尔玛在华规模。 “因为看好中国消费市场的长远发展,我们不得不尽最大努力占得门店资源先机,再 图精细化管理。 ”有外资零售商如是说。然而,由于扩张速度过快,同类零售业态扎堆开店, 单店盈利能力下降的趋势已经显现,加上商业地产租金上调,外资零售商曾无往不胜的光 环正在淡去。 相比之下,中资零售业的颓势则更为普遍,北京华联商厦在 2006 年第三季度报表中提 到,公司去年 1-9 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4221 万元,但“由于个别门店营业费用有所增加, 影响了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据悉,北京华联商厦去年在南昌开业的百花洲店 等,由于亏损问题停业。 而知情人士透露,全国最大内资零售集团企业上海百联集团,也因早年的大规模扩张 而导致盈利水平下降,目前正在考虑收缩战线,以集中主营区域的主营业务。 “因为内资零售业存在长期的地方保护主义传统,地方百货品牌面临外资的大举兼并 和竞争,可能会有更多的亏损案例发生。 ”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表示。 隐忧二:整合成本过高? 与积极兼并拓店、融资整合相比,零售业专注于管理本身的精力远不及前者。 2006 年 7 月开始,国美电器以“股票+现金”形式出资 52.68 亿港元并购永乐,这起 家电零售行业排名第一和第三的企业间的联合,将中国家电零售业带入了国美永乐、苏宁 电器、五星电器“三足鼎立”的时代。但是,业内对整合后的家电零售巨头的发展,仍存 在不同程度的隐忧。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廖运凤介绍,我国零售企业进行并购的主要动因是追求规 模经济效益,但并购后的很多企业并没有有效整合双方的实际资源。 “招牌和店面变了,但 各店仍独立运作,多套采购体系、信息管理系统、配送系统并列运行的局面多,故难以改 观,这就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外,由于企业用于并购的资金数额已经非常庞大,再整 合资源需要的资金可能面临匮乏。同时,企业内部如果忽略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经营理念 的统一也无从谈起。 在 2007 年的零售业市场,与并购同样火热的可能还有资本市场的再融资变局。浙江最 大百货企业银泰百货已于近期在香港展开路演,预计 IPO 筹资总额超过 23 亿港元。但是, 市场人士分析,近年来银泰系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携银泰百货香港上市仍然是资本运 作的内容之一。结合此前银泰系收购百大集团、鄂武商股份的一系列动作,银泰系在融资 上投入的精力显然超过对百货零售业本身的关注。隐忧三:渠道优势不再? 尽管在去年 9 月和 10 月,商务部先后出台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供 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 ,以化解日益紧张的零售商与供应商矛盾,但业内人士称,受制于 目前仍然明显的零售渠道优势,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利润挟持仍无法根治。 根据相关规定,零售商不得滥用优势地位与供应商签订特别供货条款,禁止收取服务 - 7 - 费、进场费,并对零售商赊销期限做出“不越过 60 天”的要求。但是业内人士透露,以综 合卖场、家电卖场为主的零售商,目前仍可以通过多种变相方式向供应商收取费用,如广 告费、推广费等,而向供应商延长付款期,已经成为品牌卖场最重要的资金周转方式和盈 利渠道。 “如果这方面优势不存在,卖场的盈利能力可能更低。 ”分析人士称。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权威机构研究显示中国零售业并购潮权威机构研究显示中国零售业并购潮 5 5 年不退年不退 权威机构研究显示,中国零售业并购浪潮将 5 年不退。外资零售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 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将成为重组并购的主要参与者。 目前,中国零售业整合度仅有 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中国零售业 100 强企业的 市场占有率仅为 10%,市场呈严重分散状态,需要通过资本并购方式进行长期的整合。 来自安永的一份研究表明,中国零售业并购浪潮将 5 年不退。几乎所有研究机构均预 测,2007 年中国零售业的主题仍然为并购与重组。 但是,日益惨烈的竞争导致并购成本低于企业自营开店的成本。还有分析认为,零售 企业主要通过收购连锁网点提高扩大企业规模,迅速增加市场份额;外资加快进入中国零 售业,并购是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的有效渠道。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外资零售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将成为重 组并购的主要参与者;部分优秀的民族零售业也会加强对重组并购方式的使用力度;更多 的民族零售企业,则是这场并购热潮中被重组并购的对象。 据了解,外资在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禁止到全面开放的三个历史时期:1978 年至 1992 年,中国政府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任何独资或合资形式的零售批发企业;1992 年开始,北京、上海等 6 个城市和 5 个经济特区开始试点合资零售企业,中国零售业开始 了对外开放的试水,但外商独资和控股仍被明令禁止。此间,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等 国际零售巨头开始纷纷进入中国;1999 年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颁布后,外商在 合资零售企业中的控股权被放开,国际著名商家开始大举推进在中国的扩张速度。直到 2004 年 11 月,根据 WTO 承诺,中国零售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开放之后,零售企业的快速 增长主要得益于外延式扩张。这种扩张,除了大幅增加门店数量和营业面积外,就是大肆 采取并购方式。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收购多以快速进入或快速提升规模为目的,并购对象往往 是建立起一定跨区域门店网络的公司,即便有缺陷,但更看重的是收购对象的总体规模和 网络覆盖宽度。 分析人士表示,并购之后企业之间的重组是一大难题。中国零售企业有其独特的产生、 发展背景,无论在文化、体制、结构等方面的整合难度都相当大。企业并购后,能否完成 整合,将直接决定零售企业的命运以及在中国未来的市场格局。 另一份亚洲零售商信心指数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有业务扩张的计 划,90%将增加新店铺数量作为首选,44%受访者有合并或收购的计划。(陈正红) Top “中国连锁经营中国连锁经营 100100 强强”出炉出炉 国美夺冠百联亚军国美夺冠百联亚军 每日经济新闻 2007-03-27 昨天下午,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了“2006 年中国连锁 经营 100 强”排行榜。其中,国美电器集团以 869.3 亿元销售规模、820 家店铺的业绩排 列第一位,百联集团则以 770.9 亿元的销售额雄踞亚军的位置。在 100 强当中,百联集团 等上海本土企业以及总部位于上海的外资公司总共占据了排行榜的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根 - 8 - 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6 年中国连锁经营 100 强销售规模达到 8552 亿元,同比增长 25%,门店总数达到 69100 个,同比增长 57%。 “连锁 100 强”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的比重已经提高到 11.2%。通过对 2006 年“中国连锁经营 100 强”的分析,有以下 几个特点值得关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调查统计来看,近几年,100 强企业的总销售规模平均增幅超过 30%,占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 2002 年至 2006 年,分别为 6.0%、7.8%、9.3%、10.5%和 11.2%,五年 内将近翻了一番。 2006 年,100 强中的前 10 家企业总销售规模达 4073 亿元,占 100 强总销售规模的 48%, 比 2005 年提高了 4 个百分点;前 30 家企业的总销售规模达 6396 亿元,占 100 强的 75%。 从业态情况看,家电专业店一枝独秀。有 5 家家电企业入围前 30 强,即国美、苏宁、 五星、大中、宏图三胞,其销售规模和店铺数量的增幅分别为 56%和 54%,远高于其它业态。 外资并购力度加大外资并购力度加大 据统计,2006 年家乐福新开 33 家店,沃尔玛新开 15 家店,麦德龙新开 6 家。以经营 大型超市为主的 11 家外资零售商(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 乐购 TESCO、百佳、欧尚、永旺、华糖)新开店铺数量超过 100 家,也超过了上年同期水 平。 在快速开店的同时,外资企业普遍采取了并购的扩张方式。像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 器,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特易购增资并控股乐购,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沃尔玛 宣布收购好又多(2007 年初宣布)等。在这些并购案例中,并购企业实力强,涉及金额大, 并购的战略意图明显。 此外,在现有的中外合资公司内,外方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加快了独资经营的 步伐。 沪本土企业上榜多却增长乏力沪本土企业上榜多却增长乏力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 年“中国连锁经营 100 强”销售规模达到 8552 亿元,同比增长 25%,增幅迅速。在本次上榜的 100 家连锁经 营企业中,不少上海本土连锁企业成功进入榜单,像百联、农工商、可的、捷强、良友金 伴。不过,除了家电领域,本次上海虽然有不少本土连锁企业成功上榜,但是,相比一些 外资零售企业的快速增长,上海的众多零售企业明显增长乏力。 本次百强榜显示,家乐福 2006 年的销售额增长率为 53%、沃尔玛为 30%、易初莲花为 34%,宜家家居 30%,高于 25%的整体增幅。而在上海本土企业中,增幅最高的为百联集团 的好美家装潢建材有限公司,2006 年销售额为 30.7 亿元,增幅达到了 23%。而百联集团的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去年为 440 亿元,增幅为 15%;农工商超市的增幅为 12%, 去年营业额为 196 亿元。上海可的便利店销售额为 23.8 亿元,增幅为 0%;上海捷强烟草 糖酒(集团)连锁有限公司为 19.7 亿元,增幅为 3%;上海良友金伴便利连锁为 13.5 亿元, 增幅为 0%。 - 9 - Top 外资超市出租柜台香烟照卖外资超市出租柜台香烟照卖 汕头特区晚报 2007-03-29 新规定禁止外企从事烟草批发零售业务,沃尔玛等找到新规定禁止外企从事烟草批发零售业务,沃尔玛等找到“变通变通”办法办法 自 3 月 7 日起,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外商投 资的商业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不得从事烟草专卖品批发或者零售业务。这意味着易初莲花、 沃尔玛等外资超市都不能销售香烟。记者昨天了解到,汕头市烟草专卖局从 2005 年开始就 停止了相关企业的许可证发放,商家则采取柜台租赁的模式,由有烟草专卖许可证的机构 继续销售烟草。 外商投资企业全面外商投资企业全面“禁烟禁烟” 新办法规定,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方可依法从 事国产卷烟和外国卷烟的零售业务。新办法明确规定,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或者个体 工商户不得从事烟草专卖品批发或者零售业务,不得以特许、吸纳加盟店及其他再投资等 形式变相从事烟草专卖品经营业务。但据了解,如果这些大卖场、超市把柜台租凭给有专 卖资质的商家售卖香烟,仍是允许的。据介绍,不准销售烟草的外商投资企业还包括中外 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也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地的投资企业。新办法还规 定,不再发放中小学周围经销点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禁止利用自动售货机销售香烟;外商 许可证到期即不再自行售烟。 不再给外商续办许可证不再给外商续办许可证 记者昨天从市烟草专卖局获悉,在新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之前,2004 年,商务部公布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中已有规定,从事批发和零售的外商投 资商业企业,不得经营烟草。从 2005 年开始,我市就对外资企业不再批准烟草经营。专卖 - 10 - 局将严格执行新办法的规定,不再给到期的外商企业办理许可证的延续。据了解,目前汕 头小型烟杂店是香烟的销售主力。市烟草专卖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外商投资企业“禁烟” 后不会造成市民购烟难。 大型超市早有应对措施大型超市早有应对措施 在商国商城的沃尔玛商场,记者发现这里香烟仍然处在热卖中。香烟专柜设在离收银 处不远的显眼地方,香烟的种类齐全,售货员很热情地向记者推荐香烟品牌。沃尔玛商场 行政部一位姓张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沃尔玛商场是通过租赁柜台的方式保留了烟草专柜。 记者了解到,这种租赁的方式属于变通经营,实际上对商场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张经理告 诉记者,自 2005 年接到有关通知后,该商场的烟草专卖许可证也已到期,为配合新规的实 施,商场采取了变通经营的操作方式,将烟草柜台租赁给有烟草专卖资格的商家继续经营。 张经理说,如果国家有新规实施,商场定会保证配合。 Top 苏宁在论坛会推出苏宁在论坛会推出“降价论降价论”国美发布白皮书唱反调国美发布白皮书唱反调 连锁巨头争夺空调定价权连锁巨头争夺空调定价权 市场报 2007-03-23 日前,苏宁电器在 2007 年北京空调市场趋势论坛上,推出了空调“降价论” 。几天前, 国美也曾发布空调白皮书,否定了空调大幅降价的可能。在空调价格问题上,两大“价格 杀手”首次出现分歧。专家指出,在分歧的背后,是两大连锁夺取空调市场定价权的图谋。 观点相左观点相左 “今年空调价格已具备下调空间和压力。目前市场价格仍虚高到偏离市场规律。 ”日前, 苏宁电器在北京召开了 2007 年北京空调市场趋势论坛,苏宁华北地区执行总裁范志军提出 了“降价论”:“恢复因价格连年上涨而被压抑的消费欲望,迫在眉睫!” 降价论的首要依据是空调原料成本正进入下降通道。范志军认为,铜价高涨是去年空 调集体涨价的主要原因。但去年一度到 8.5 万元/吨的铜价今年已下降到 5.5 万元/吨,铜 价上涨趋势基本结束,空调制造成本实际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又决 定今年空调价格上行乏力。苏宁引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的数字:目前国内空调实 际产能已超过 8000 万台,而内、外销市场需求只有 5500 万台,且渐显萎缩态势。 范志军断言,今年空调价格将有 10%-20%降幅,部分库存空调甚至会有 50%幅度跳水。 国美电器上周同样也发布了 2007 空调白皮书,但是国美却认为:与 2006 年相比,空 调市场随消费规模扩大、竞争强度增加,价格会有所下降。但从制造业角度来看,2007 年 制造业将进一步提升单品价格和利润,因此大幅度降价可能性不大。 在挤压价格水分问题上,两大“价格杀手”首次出现分歧。 貌离神合貌离神合 “两大巨头观点貌离神合,分歧实际是对争夺空调定价权把握上的差别。 ”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分析说。 在陆刃波看来,两巨头对市场的判断惊人一致:苏宁预计 2007 年国内空调市场需求不 会大幅增长,总体销量将维持在 2500 万台左右,国美的判断是 2600 万台;苏宁认为今年 空调价格上涨缺乏基本动力,国美同样认为空调价格难创新高。 “真正的分歧是,苏宁、国美对市场的操作手法不同。 ”一位参加苏宁论坛的空调厂家 老总认为:“苏宁显然欲借供求矛盾强势夺下市场定价权,而国美去年被厂家指责为霸 权 ,今年或会相对含蓄。 ” “但苏宁、国美的降价阴谋将遭遇空前的阻力。 ”这位企业负责人认为,近年来空调市 - 11 - 场品牌集中度日益提高,去年国内市场前十大品牌总份额已达 85.1%,前三大品牌份额更 上升至 55.8%。这将使厂家对定价权的控制力极大增强。 实际上,这种观点在厂家中颇具普遍性,在论坛上,几乎所有空调厂家均认为降价难 行。海尔华北工贸空调经理赵敏透露,去年海尔空调平均售价为 2800 元/台,今年初步定 在 3500-3600 元/台;美的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文峰也认为,厂家对高利润的追求,会促使 众多厂家将价格维持在 2006 年水平。 鱼与熊掌鱼与熊掌 尽管各空调厂家纷纷对降价大泼冷水,但他们在 2006 年取得的丰厚利润,却让家电连 锁们看到了新的斩利空间。 厂家的财报显示,2005 年度海尔空调毛利率为 10.82%,2006 年第三季度已上升到 13.10%;美的 2005 年空调毛利率为 15.78%,2006 年第三季度也微升到 16.11%;被海信收 购后的科龙空调随着经营好转,空调毛利率从 2005 年度的 4.90%跃升到去年第三季的 11.17%。 “以一台 1.5 匹空调 3000 元计,毛利率提高 3 个点,就意味增加了 90 元毛利。这还 是在去年成本大涨情况下实现的。 ”范志军对此表示:“今年铜价同比下降 1/3,空调可让 利空间更大。 ” 在范志军看来,驱散市场观望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推倒价格多米诺骨牌。他还说: “苏宁春节过后已与厂家签署了 400 万台空调的包销协议,占国内全年空调销量 1/8。近 日苏宁将在北京市场率先策动空调跳水,降幅约在 15%-20%。要利润还是要市场份额,苏 宁将帮助厂家看清鱼与熊掌哪一个更重要。 ” Top 零售业务增长提速零售业务增长提速 贡献度依然偏低贡献度依然偏低 上海证券报 2007-03-29 2006 年,各家上市银行纷纷发力零售业务,谋求业务转型。从已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 看,各家银行的零售业务均实现了增长提速,但从总体看,其对整体利润的贡献度还明显 偏低。 零售贷款业务增长提速零售贷款业务增长提速 年报显示,2006 年,各家上市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均实现了迅速增长,其增速不仅超 越公司贷款,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也进一步攀升。 以中行为例,2006 年,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共增长了 10.5%。其中公司贷款增长 8.8%,个人贷款增长了 16.7%,增速几乎为公司贷款的 2 倍。截至去年末,该行个人贷款 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从前年的 21.1%上升至 22.3%。 股份制银行个人信贷增长也同样强劲。如华夏银行 2006 年末的个人贷款余额与占全部 贷款占比,从前一年的 8.20%上升至 10.76%;兴业银行新增零售贷款比期初增长 111.34%,个人贷款与占全部贷款占比上升至 19.91%;相同指标,民生银行在 2006 年末也 提升至 15.1%。 零售贷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按揭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如中行按揭贷款增长了 17.8%, 信用卡贷款增长了 49.1%;深发展个人贷款增长 87%,其中住房抵押贷款增长 112%,信用 卡增长 71.8%等。 理财、银行卡业务驱动零售中间业务激增理财、银行卡业务驱动零售中间业务激增 在零售贷款增长的同时,由理财产品的热销、银行卡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所引领的零售 中间业务也实现了激增。 - 12 - 如中行 2006 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 25.5%,代理业务手续费增长 69%;民生银 行代理业务手续费增长了 234%;浦发银行信用卡实现营业收入 8368 万元,同比增长 260%,其中信用卡利息收入为 1634 万元,信用卡中间收入(含年费收入等)6734 万元, 信用卡中间收入占到了信用卡全部业务收入的 80%。 这既得益于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源于各家银行对于零售业务的重视。例如民 生银行,去年彻底改造了其个人金融的管理模式,对零售银行试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在 总行成立了零售银行总部。与此同时,加大对信用卡业务的开发力度,仅一年时间,即将 发卡量达到了 143.84 万张,在股份制银行中发卡增速第一。 而以中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银行,也不断加大对私人业务和高端客户的争夺。就在昨 日,该行于国内首开先河,推出面向顶级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 对整体利润贡献度依然偏低对整体利润贡献度依然偏低 尽管如此,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个人银行业务净收入目前对于银行整体利润的贡献度 依然偏低。 来自中行的数据显示,在 2006 年中行个人银行业务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个人银行收 入对于整个银行的利润贡献度却稍有下降,从 2005 年的 26.3%下降至 25.7%。 从个人信贷的指标来看,尽管各家银行均实现了不同比例的上升,但个人信贷占全部 信贷余额比仍明显偏低。如中行为 22.3%,华夏银行为 10.76%,兴业银行为 19.91%,民生银 行为 15.1%。与国际 40%50%的水平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Top 彭博:国美集团正为引进海外投资者进行谈判彭博:国美集团正为引进海外投资者进行谈判 2007-3-30 3 月 30 日【彭博】-国美集团称正在与海外战略投资者谈判,希望对方参股其在香港 上市的国美电器。国美电器是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 “我们需要的是长期战略投资者,而不是短线投资者, ”国美集团总裁陈晓今天接受电 话采访时说,希望今年内完成此次售股。他拒绝透露其它细节或潜在的投资者。 沃尔玛、家乐福及其它国际零售商被 2020 年前可能翻两倍至 20 万亿元人民币(2.5 万亿美元)的中国零售市场所吸引,纷纷在这个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增开门店。政府数据显 示,2006 年中国零售销售额增长 14%达到 7700 亿美元,此前 1995 年至 2005 年间零售销售 增幅平均达 11%。 陈晓在今天早些时候发表的电子邮件声明中说,国美的目标是 2012 年前实现年营收 2500 亿元人民币(320 亿美元) 。这一目标相当于美国最大的电器零售商百思买 2006 年的 销售额。 Top 武汉大商战:武汉国资与银泰系之争暗藏机会武汉大商战:武汉国资与银泰系之争暗藏机会 证券市场周刊 2007-3-30 一方抱团整合,一方香港上市融资,武汉国资与银泰系对鄂武商控股权之争可能再次 升级,而中小股东可从中渔利 鄂武商(000501)的大股东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称“武汉国资公司”)最终亮出了 与银泰控股权争夺拉锯战中的底牌拟设立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商联 集团”)。 3 月 19 日,武汉国资公司向旗下鄂武商、武汉中百(000759)以及武汉中商(000785)3 - 13 - 家公司下发了拟整合成立武商联集团的通知。这个在去年年末即获湖北省政府批准,并报 国务院国资委批复的计划,涉及到武汉 3 家商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整合:国资公司拟与 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武汉经发”)共同发起设立武商联集团,分别持 有 70.55%、29.45%的股份。其中,武汉国资公司以持有的 3 家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为出资, 武汉经发的出资则为现金 5 亿元。3 月 29 日,3 家公司发布公告称武商联集团方案已获国 资委批准。 目前,武汉国资公司在鄂武商、武汉中百以及武汉中商 3 家上市公司中均处于控股地 位,持股比例分别为 17.23%、8.53%和 45.07%。整合后,武汉国资公司大股东地位将由武 商联集团代替,后者有望成为下一个百联集团。 武商联集团的成立在目前虽然还只是武汉国资在股权层面的一次运作,但可能引起银 泰对鄂武商股权争夺的资本对决升级,而中小股东却可能从中受益。 武商联出世武商联出世 武商联集团的构想早在 2004 年就已开始酝酿。2006 年初,银泰系通过旗下公司从多 个渠道持续增持鄂武商股票,形成了对武汉国资公司大股东地位的正面威胁和挑战。与此 同时,武汉中百也面临着平泰商贸在二级市场上的频频举牌,这成为推动武汉市政府积极 行动的动因。 2006 年 9 月,银泰系相关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鄂武商持股比例已上升到 20%以 上,紧随武汉国资股改前的 22.6%。但银泰并不能实际介入鄂武商的经营,此后由其出面 提出的提租议案令双方争斗到达巅峰(详见本刊 2006 年第 40 期鄂武商提租 两富豪交锋 )。 提租议案难以执行,导致鄂武商前董事长王冬生的愤然请辞,并于去年 12 月最终去职。 王冬生的离任正是为了更重要的任务武商联集团筹备组组长。这个由武汉市国资 委、商业局相关人员和三大商业上市公司董事长组成的筹备组,于今年 1 月下旬赶赴上海, 考察上海百联集团。 仅过了两个月,武商联集团便宣告拟设立。 就规模而言,武商联集团的确够得上商业航母级别:百货商场近 20 家,大型超市 100 余家,便民超市近 400 家。此外,还涉及家电卖场、物流等等。涉及员工近 6 万人,总资 产 85 亿多元,年销售规模达 239 亿元。公司预计到 2010 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翻两番, 分别达到 600 亿元和 6.4 亿元。而 2005 年,3 家商业上市公司销售收入与利润合计仅约为 212 亿元和 2.5 亿元。 武商联集团垄断了武汉这个全国第 5 大商贸城市的多种零售业态鄂武商拥有武广 和世贸两大购物中心和多家量贩超市,占据武汉大型百货零售市场 1/4 的市场份额。武汉 中百是湖北省的大型综合超市区域性龙头,在武汉已有 25 家仓储式超市,320 多个社区超 市。而武汉中商则兼有两种业态。 不过,同为武汉商业四大上市公司之一的汉商集团(600774) 此次并未进入武商联集团。 据称,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与其他 3 家上市公司不同,同为国有属性的汉商集团控股 权归汉阳区国资公司所有,而非武汉市国资持有;二是汉商集团的发展中更多的体现了多 元化,除拥有汉阳商场、21 购物中心、新武展购物广场 3 家主力百货零售店外,其会展业 占据了武汉展览市场 80%的份额,而且其业务还涉及地产,已不是一家纯粹的零售商业公 司。 对决升级对决升级 3 月 20 日,就在 3 家上市公司公告拟设武商联集团的次日,一直谋求鄂武商控股权的 - 14 - 银泰系“主力”银泰百货(1833,HK)正式在香港上市,银泰系持有的 S 百大(600865)和鄂 武商的股权正是其中的核心资产。 银泰百货发行价格为 5.39 港元/股,共发行 4.5 亿股,募集资金约 24.23 亿港元。 “为 银泰再战鄂武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分析人士表示。 银泰百货副主席兼执行董事程少良的表态证实了这种可能, “募集资金中约 10%用作营 运资金,35%至 45%用于开设新百货店及收购现有及新店所在的物业,其余 35%至 45%用于 收购具有吸引力的百货资产。 ” 银泰百货在“收购具有吸引力的百货资产”上有着相当的倾向性表示。而收购的最终 目标是要掌握多数股权或建立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目前,银泰百货现下在 S 百大和鄂武商 都未控股,而武汉较杭州有更为重要的商业行业地位,则令这两家以区域战略为主的公司 相较之下,鄂武商更显魅力。 此前,鄂武商提租风波中的热门人物武汉银泰董事长、银泰百货总裁周明海也曾公开 表示,将“进一步谋求在鄂武商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 武商联集团的成立也只是武汉国资意图再战的开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有资本必须掌控核心商企发展的控股权和控制权。 ”武汉国资 公司发言人表示,4 家商业上市公司年创税收数亿元,提供数万个就业机会,其发展事关 重大。 武商联集团的成立仅仅是武汉国资公司形式上的一次股权重组,能否对抗银泰的进攻? “武汉当地关联企业的持股可以为国资再战的提供股份支持” 。武汉当地分析人士认为, 武汉当地几家企业对鄂武商的持股比例也在 10%左右,他们很容易成为武汉国资公司的同 盟。 此外,以武商联集团为主体,对旗下 3 家上市公司资产的整合更为重要。 消息人士透露,下一步武商联集团将设法整合 3 家上市公司的百货、超市业务,分别 由不同的公司经营。不过,因为庞大的资产和人员划分等问题,似乎难以在短期内完成。 中小股东渔利中小股东渔利 联合证券分析师吴红光认为,银泰系与国资持股比例的均衡和潜在控股权之争,实际 有效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国泰君安分析师徐晓芳、刘冰认为,武汉商业企业竞争激烈,盈利情况差强人意。武 商联集团的成立意味着 3 家公司将告别各自为政的发展道路。未来 3 家公司可能会参考百 联集团整合的路径,划分为超市、百货、购物中心三大发展平台,整合之后,3 家公司将 各有定位,避免重复建设以及恶性竞争,企业可能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徐晓芳、刘冰进一步分析,武汉中商百货业务不如鄂武商,超市业务不如武汉中百, 其相关商业资产分别并入相关公司的可能性较大,即三公司百货和购物中心资产划归鄂武 商,超市资产并入武汉中百,武商联集团还有个干净的壳可卖。如此而言,武汉中商的投 资价值相对较大。 截至 3 月 28 日,鄂武商、武汉中百和武汉中商 3 家公司的股价今年以来分别有 118%、43%和 124%的涨幅。 Top 一、零售业:数据资料分析一、零售业:数据资料分析 - 15 - 20062006 年中国连锁百强出炉年中国连锁百强出炉 2007-03-27 2006 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 年“中国连锁经营 100 强”销售规模达到 8552 亿元,同比增长 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7%的 增幅。门店总数达到 69100 个,同比增长 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 店总数增长 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持平。营业总面积达 517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6%。员工人数达 204 万人,同比增长 31%。继 2005 年“连锁 100 强”总销售规模占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 10%(达到 10.5%)后,2006 年进一步提高到 11.2%。 在“连锁 100 强”中,国美电器集团以 869.3 亿元销售规模、820 家店铺的业绩首次 跃居第一,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 司分别以 7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