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马哲政经基础班讲义.doc_第1页
张鑫马哲政经基础班讲义.doc_第2页
张鑫马哲政经基础班讲义.doc_第3页
张鑫马哲政经基础班讲义.doc_第4页
张鑫马哲政经基础班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对应大纲解析的第二、三、四章)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含义?(2)基本问题?是什么?谁提出?(3)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区别的角度?世界的本原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的状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三种不同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起源:自然界产物社会的产物(2)本质?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1)运动:运动的含义?运动与物质不可分?(2)静止的含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联系(3)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 7.物质运动与时空和空间(1)时空的含义及特点?(2)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8.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物质性的表现?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2)理解: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3)意义?(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0.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本质含义?(2)基本特征?(3)基本形式?11.实践与人的存在(1)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2)原因?12.自然界与人的分化与统一(1)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和联系?含义的区别前提基础/影响制约13.人和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改变自然(2)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的: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3)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的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导致生态失衡(4)解决办法: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14.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1)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2)表现?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15.联系的内涵和特点(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3)联系普遍性的含义?(4)联系存在的形态?(5)系统的含义和特点?16.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意义:具体、整体、开放、动态地看问题17.联系与发展(1)联系导致运动,运动的基本趋势是发展(2)发展的含义?前进上升的运动18.发展的实质(1)实质?(2)新旧事物的含义?(3)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更适应新环境从母体中孕育成熟19.发展与过程(1)发展是一个过程(2)过程论的内容?(3)过程论的意义?(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2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实质和核心?(2)表现?2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2)矛盾是客观的:辩证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3)矛盾的基本属性?(4)二者关系?区别:含义不同联系:相互联结相互制约22.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2)同一性作用的表现?(3)斗争性作用的表现?(4)内因外因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2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方法论意义: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含义及相互关系(1)普遍性含义及要求?(2)特殊性含义及要求?(3)二者关系?2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是认识论的哲学基础?(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基础26.矛盾分析法(1)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三)事物发展中的量变质变、肯定和否定27.事物存在的质、量、度(1)质:含义?决定?由事物矛盾特殊性决定表现:通过属性意义?认识质是认识认识和实践的基础(2)量:含义:意义?(3)度: 含义?关节点?要求:适度28.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2)二者关系:区别联系(3)区分质变量变的标志?(4)原理的方法论意义?2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1)肯定与否定的含义?30.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1)辩证的否定观内容?(2)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3)方法论意义:对待中外文化31.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1)事物辩证发展的周期?(2)表现:内容上?形式上?(3)方法论意义?(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32.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1)分别从哪个角度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2)各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联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34.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1)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思维即思想方法;(2)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工作中即工作方法35.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1)归纳和演绎: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与综合:区别联系(3)抽象与具体: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二者区别和联系?(4) 逻辑与历史:区别联系36.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二者关系: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思维方法的前提现代科学方法也丰富和深化了辩证的思维方法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37.规律及其客观性(1)含义?(2)规律的特点?(3)规律的客观性38.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含义不同有无意识表现形式不同(2)联系:都具有客观性(二)意识的能动作用39.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表现?40.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2)联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遵循客观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4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注意三点:前提?途径?条件?42.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1)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3.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1)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主体?(3)客体?(4)中介?44.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1)主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2)认识过程: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3)实践过程:主客体同时得到了改变(4)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4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高于认识(2)表现?(3)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理解?46.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表现?(2)理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二)认识的本质47.认识的本质(1)马克思主义对认识本质的认识?(2)基本内容?4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1)两条路线?49.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1)旧唯物主义的两个缺陷?(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50.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1)二者关系?区别:阶段/特点/形式不同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2)割裂二者关系导致错误?51.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1)第一次飞跃?(2)具备的条件?52.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理性因素的含义?(2)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3)非理性因素含义?(4)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5)方法论意义?5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第二次飞跃?(2)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3)更为重要的原因?(4)具备条件?5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反复性的原因?(2)无限性的含义?55.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具体的历史的含义?(3)方法论意义:防“左”或右二、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56.真理及其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3)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会导致:主观真理论(4)主观真理论的两种形式?(5)真理的一元性?57.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1)真理的两重属性?(2)真理绝对性的含义?(3)相对性的含义?(3)二者关系:相互联结辩证转化(4)绝对性和相对性体现了人的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5)反对错误观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6)真理性的具体性?58.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1)二者关系:区别:含义不同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2)方法论意义?(二)真理的检验标准59.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1)由何决定?(2)实践与逻辑证明的区别?60.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含义?(2)方法论意义?(三)真理与价值61.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1)含义?(2)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62.价值及其特征(1)价值含义?(2)价值构成?(3)价值特性?6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1)价值评价的含义?(2)价值评价的特点?(3)正确的价值评价要求:与人类整体要求或利益相一致64.价值评价的功能(1)功能:激励制约导向6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66.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1)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2)人类活动的两个根本原则?(3)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对立统一:对立:三方面区别统一:三个方面表现(4)真理与价值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三、真理与实践的统一67.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68.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6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7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7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3)唯心史观的缺陷?(4)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7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1)社会存在含义?(2)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各自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社会意识的含义?7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1)二者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这一原理的意义?(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74.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1)含义?(2)结构?即基本要素?(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75.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1)含义?(2)地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3)内容?广义?狭义?(4)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根本方面?7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生产方式?(2)相互关系?(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7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原理内容?(2)意义?(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78.经济基础的内涵(1)含义?79.上层建筑的含义(1)含义?(2)构成?(3)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4)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上层建筑(5)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8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1)二者关系?(2)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其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8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1)原理内容?(2)意义?(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82.社会形态的内涵(1)含义?(2)社会形态特点:内容是全面的具体的历史的(3)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8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表现?8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1)含义?(2)对社会形态进行选择的特定原因?85.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含义?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86.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1)社会的基本矛盾?(2)原因?87.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根本动力?(2)主要表现?(二)阶级斗争88.阶级的产生和本质(1)产生?(2)本质?89.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2)作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90.阶级分析方法(三)社会革命9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1)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2)实质?(3)革命的根本问题?(4)根源?(5)条件?9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表现?(2)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但不否认改良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3.改革的性质和作用(1)改革的性质?(2)改革与革命的关系?9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1)性质?(2)特点?(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5.科学技术的含义(1)含义?96.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1)作用?(2)表现?97.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1)二重性的表现?(2)全球问题表现?(3)如何解决?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98.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2)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99.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1)全部历史是由个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100.人的本质(1)人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2)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3)人与人的区别在于?101.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1)三原则? (2)历史合力说?102.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的含义?(2)作用?(3)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0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内容?(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内容?(3)新时期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04.个人与社会历史(1)含义?(2)个人的分类?105.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作用表现?106.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1)方法: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对应大纲解析第五、六章)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时间?(2)地点?(3)途径?2.资本的原始积累(1)含义?(2)持续时间?(3)途径?理解: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3)时间?(2)标志?(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含义?(2)条件?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含义?(2)二因素:是什么?含义?最本质的因素?二者关系?(3)交换价值:含义?与价值的关系?(4)劳动二重性:决定二因素是什么?含义?价值实体?二者关系?6.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价值量的含义?(2)界定商品价值量的三原则: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7.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关系?(2)劳动生产率的含义?(3)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8.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四个阶段?(2)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 (3)影响?9.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本质?(2)货币职能?10.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地位?(2)内容?(3)表现形式?(4)价格?(5)价格与价值的关系?1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是什么?(2)如何解决?(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继承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实践意义: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13.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对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界定,不仅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还应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2)马克思重点研究生产领域体力劳动,科技和管理等脑力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作为复杂劳动应创造更大价值(3)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要充分肯定科技、管理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起的重要作用(4)应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没有价值创造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别?(2)基本条件?14.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劳动力商品价值特点:构成?(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点?15.货币转化为资本(1)前提?(2)资本的含义(二)资本主义所有制16.所有制和所有权(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2)二者的区别与联系?17.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所有制?(2)本质?(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1)两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含义?19.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劳动隶属于资本家(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20.剩余价值的含义(1)工人劳动的构成(工作日的构成)?(2)剩余价值的含义?21.资本的本质(1)定义?(2)体现关系?2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及其意义(1)分类依据?(2)含义?(3)意义?23.剩余价值率(1)含义?(2)公式表示?(3)表明?剥削程度2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1)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2)含义?(3)获取方法?(4)适用条件:主要初期2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含义?(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途径: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4)适用条件:主要后期26.超额剩余价值(1)含义?(2)每个资本家的主观目的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3)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客观后果:获得相对剩余价值27.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1)生产自动化条件: 属于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其本身价值只能通过劳动转移,不能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其应用使劳动复杂程度更高,从而复杂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只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本身不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28.资本积累的含义(1)含义?(2)资本积累学说的意义?29.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再生产两种类型?(2)简单再生产:含义?分析结论: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4)扩大再生产:含义?源泉?30.资本积累的本质(1)本质?31.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1)资本积累的源泉?(2)影响因素: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资本家垫付资本?32.资本有机构成(1)资本的技术构成?(2)资本的价值构成?(3)资本的有机构成?(4)公式表示?33.相对过剩人口(1)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趋势及原因?(2)扩大生产规模途径:资本积聚资本集中(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后果:形成相对过剩人口(4)相对过剩人口:含义?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34.资本积累历史趋势(1)资本积累的增长,引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必然被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代替35.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1)含义?(2)三个阶段?(3)三种职能?(4)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三种循环的统一36.产业资本实现循环的基本条件(1)条件: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37.资本周转(1)含义?38.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1)影响因素:周转时间资本构成(2)如何加快周转?缩短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39.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核心问题?(2)社会总产品与社会总产值?(或两个前提条件?)40.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实现条件:两大部类和各个部门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4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1)资本主义工资: 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模糊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两种主要形式:计时工资计件工资42.利润和平均利润(1)利润的含义?(2)利润的本质: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4)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5)影响: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6)平均利润表现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地租(7)平均利润学说意义:整个资本家阶级共同剥削工人阶级43.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它和唯物史观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2)其揭示的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4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1)基本矛盾?(2)深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这一矛盾不断深化4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1)实质(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2)根源:是什么?基本矛盾的表现?(3)周期性:原因: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4)周期性的影响: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周期性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5)解决危机的办法: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必然由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46.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1)对内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职能?(2)对外职能?47.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1)历史进步性?(2)实质?48.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2)资产阶级政治思想?(3)资本主义法制基本原则?(4)选举制度的本质?(5)政党制度的含义及类型4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1)进步作用?(2)局限性?5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1)本质?(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51.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1)形成于:反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中(2)确立于: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后52.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1)属于资本主义观念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2)是资产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53.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1)吸收和借鉴反映人类发展一般规律的优秀文化成果(2)摒弃维护资产阶级剥削民众的虚假理论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54.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1)两个阶段:自由竞争垄断(2)垄断资本主义两种形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间?55.生产和资本集中(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56.垄断的形成及本质(1)垄断的含义?(2)垄断产生的原因:生产和资本集中导致企业联合形成垄断竞争中妥协联合形成垄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阻止了小企业进入形成垄断(3)垄断组织:垄断是通过一定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含义?最简单初级的垄断组织:短期价格协定常见的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目的:攫取高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