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doc_第1页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doc_第2页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doc_第3页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doc_第4页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课时教学计划教师 崔坤祥2005年 月15、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泊船、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泊船瓜洲 一、简介作者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一)、学习前两行诗。 、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 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 (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 、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师:这首诗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最好,(“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教师介绍故事) 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行评价。 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 、练习: 选词填空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 ()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泊船瓜洲。 2、默写泊船瓜洲。 二、指导学习游子吟。 板书课题 1、理解题目。 (1)、“游子”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2)“游子吟”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咏。) 2、检查预习。 (1)指名个别读。 (2)教学“晖”(读hui;字义指阳光。)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 3、理解诗句的意思。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对这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游子“身上衣”是慈母“手中线”一针一针缝成的。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密密缝”意为母亲担心儿子长久远游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所以把衣服缝得很密很结实,使之不易破损。“意恐”是担心的意思。)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对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寸草心”:比喻儿子报答母爱的孝心。“三春晖”:是指春季三个月的温暖阳光,比喻母亲慈爱的恩德。) (4)个人把全诗连起来说一说。 4、轻声朗读,边读边想。 讨论:这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母亲缝衣的细节,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歌颂了母爱,歌颂了母亲。)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放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请几位学生当众有感情地朗读。 3、试着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游子吟,准备默写游子吟。 2、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选做题的要求,展开想象,并写一写。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泊船瓜州、游子吟。 2、指名默写泊船瓜州、游子吟。 二、检查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学习。 泊船瓜州 1、你是怎样理解下列词语的。 泊船、一水间、数重山、绿、何时、还。 2、你是怎样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的? 3、泊船瓜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子吟 4、你是怎样理解下列词语的。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 5、你是怎样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游子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你在课外学过哪些思念故乡和母爱的诗歌,读给同学们听。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语气。 2、说说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3、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把难读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卷”进行对比)、“谨”(右半部分要写紧凑)。 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1、喜欢讨论同一问题的同学自由结组,读书讨论。 (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题? (2)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3)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2、分组会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练习朗读、背诵 1、朗读指导要点: (1)写诗后,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近乎冷酷和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一系列孩子的体验,都应读出了。 (2)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区别于前面的朗读。 2、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练习背诵。 (1)自主背诵。 (2)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齐背。 四、交流读后感受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交流,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认识到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鼓励似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喜欢听“糟糕透了”。读了这篇文章,认识到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语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作题。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誊( ) 歧( ) 谨( ) 版( ) 即( ) 誉( ) 枝( ) 勤( ) 叛( ) 既( ) 二、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所以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 )你。 2、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 ),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慈祥的 力量 谨慎地 把握 敬告的 诗篇 努力地 向前 漂亮的 母亲 兴奋地 嚷道 精彩的 字体 不住地 赞扬 四、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2)哪条 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17、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钩( ) 防( ) 竞( ) 婴( ) 遥( ) 躯( ) 构( ) 妨( ) 竟( ) 樱( ) 摇( ) 驱( ) 二、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补充的成语在课本中找。 唐憎念佛 傻子堆积木 孙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写近义词。 奇妙 妨碍 祸患 情不自禁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四、缩句。 1、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2、我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3、我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某些特征。 _ 五、把下面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1、老师同意。 / 汪波小组组织这次班会。 2、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 / 他不小心。 3、同学们欢迎潘晴。 / 潘晴给大家讲故事。 积累与运用 五 一、教学目标: 1、北宋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这首词。 2、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巴普罗夫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模拟小记者,进行口语交际。 4、写童年趣事,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 二、教学时间: 四课时 三、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导言:题临安邸示儿这两首诗你们会背吗?金兵南侵,给宋朝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更激起了爱国诗人的忧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体会一下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把这首词读熟。 3、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在难读出指导。 如:题目,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清楚:“书/江西/造口/壁”。 (2)通过引读,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4、练习背诵。 (1)同桌合作背诵或自己背诵。 (2)齐背。 二、阅读短文巴普罗夫很忙 1、根据短文后面的要求,自读自悟: (1)巴普罗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忙些什么? (2)读了这篇短文,你想说什么? 2、小组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全班交流。 (1)交流对内容的理解:巴普罗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忙些什么? 随机用一问一答形式朗读。 (2)交流读后体会:读了这一篇短文,你想说什么? 4、把感受最深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主题。 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了电视中记者采访的一些镜头,你认为怎样才能当一个合格的记者? 二、模拟练习,交际中相机指导。 1、在班内选定自己要采访的对象,相好要采访的问题,实地进行采访。 2、选几组同学,在全班表演,师生评议。应选好话题。采访时要郑重其事,回答时也应讲究礼貌。 3、小组内继续练习,。可多人采访1人,也可1人采访多人,轮流当记者。 4、把采访的一个内容口头向大家汇报,小组内评优秀记者。优秀记者在全班报道。 三、布置生活采访 1、就“你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为题采访不同年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