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循环营养液的灭菌.docx_第1页
无土栽培循环营养液的灭菌.docx_第2页
无土栽培循环营养液的灭菌.docx_第3页
无土栽培循环营养液的灭菌.docx_第4页
无土栽培循环营养液的灭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土栽培循环营养液的灭菌 王冬华1, 袁小艳1, 宋卫堂2 ( 1.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2.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北京100094)与传统的土壤栽培方式相比, 无土栽培的优点在于既可以生产廉价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又可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提高农产品的种植密度以提高产量, 甚至可以满足航天、极地条件下的农作物生产的需要, 所以无土栽培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近年来, 我国的无土栽培面积迅速增加, 2000 年达到500 hm2 ( 公顷) , 2002 年达到了856 hm2( 公顷) 。无土栽培面积的迅速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是排放的废液日益增多。排出的废液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 直接排入河流中的废液引起河流或湖泊水的富营养化; 同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荷兰的法律明文规定到2000 年, 无土栽培的苗圃必须实行循环利用营养液的栽培形式, 以节约水资源, 防止排放过剩的营养液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且我国立法规定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 本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 分年限规定了69 种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其中包括酸碱度pH、化学需氧量COD、5 日生化耗氧量BOD5、电导度Ec、以及一些金属离子的排放浓度; 并自2003 年7 月1 日起施行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这些法律法规限制了无土栽培废液的随意排放。鉴于此, 生产商及研究机构开始探索采用营养液循环利用的方式, 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避免环境污染。研究表明无土栽培系统若收集并循环利用营养液可以节约水和肥料。营养液的循环利用带来的新问题是循环利用的营养液能在整个苗圃内传播根系病害, 而传染其它的健康植株, 严重时会造成大量作物死亡。根系病害主要是由于温室或大棚中的高温、高湿及营养条件较好, 而生长出许多病原菌。必须在营养液的循环利用之前消除营养液中的病原菌而防止传染苗圃内其它的健康植株。Amsing- JJ ( 1990 年) 在岩棉块的无土栽培系统中先对种植玫瑰的营养液不进行灭菌而是直接加以循环利用, 发现病原体在整个苗圃迅速扩散, 且玫瑰的植株越小, 它们越容易感染病菌。可见在营养液循环利用之前, 对营养液进行灭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营养液的灭菌方法 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总结当前有效的营养液灭菌方法有: 热处理灭菌、沙滤灭菌、紫外线灭菌、臭氧灭菌、生物控制灭菌等。其中有效的方法是热处理灭菌法、沙滤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1. 1 国外的研究进展1. 1. 1 热处理灭菌法 将营养液加热到高温( 超过病原物的致死温度) , 并滞留一段时间可以将病原物杀死是热处理灭菌法的机理。W.Th. Runia( 1988 年) 设计了一套营养液的热处理灭菌系统。该系统将营养液加热到高温( 高于90oc) 并滞留大约10 s( 秒) , 完全控制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繁殖, 系统中利用热交换器进行回收灭菌后营养液的余热, 节省了能耗; 如利用该系统彻底消除镰刀属真菌则需要更长的滞留时间。W. Th.Runia( 2001 年) 将原来的设备进行了改进, 利用加热炉将营养液加热到85 oc , 滞留时间3 min( 分钟) , 就能完全消除营养液内的镰刀属真菌和烟草花叶病毒。W. Th. Runia( 2001 年) 在热处理试验研究中, 通过改变加热温度和滞留时间达到消除病原菌的效果, 找出最低的加热温度和最短的滞留时间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其加热温度为60 oc , 滞留时间为2 min( 分钟) 。热处理灭菌法能控制致病的腐霉属、疫霉属等真菌, 且营养液中抗滤过性病原体的增加进一步验证了热处理的效力。可见热处理灭菌法是有效的处理方法。不同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与致死时间不同, 为节省能耗费用, 致死温度与致死时间的匹配要求对病原菌作广泛的基础研究, 找到致死温度与致死时间的最佳结合点。因而人们也常用热处理方法对营养液进行灭菌。1. 1. 2 沙滤灭菌法 沙滤灭菌法最初被用于饮用水的过滤。Wohonka 将沙滤灭菌法用于营养液的灭菌。水流过一层90cm( 厘米) 厚的石英沙, 流速为3 m/ d 7 m/ d( 米/ 天) , 则可以完全过滤掉疫霉菌, 但是少量的镰刀属孢子可以通过过滤层。而当采用硅酸盐材料的滤膜, 且流速为4 m/ d( 米/ 天) 时, 则可以100%的除去镰刀属真菌。E. A. Van os 1 在封闭式的盆栽番茄系统中做了试验, 选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沙子和两个过滤速度。通过检测试验前后的物理参数( 电导度Ec、温度)和化学参数( 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NH4+ 、NO3- 、氧气浓度) , 找到合适的沙子类型和过滤速度( 营养液以0. 1 m3/ m2#h( 立方米/ 平方米#小时) 的速度流过沙子( 粗糙的0. 2 mm 0. 8 mm( 毫米) , 细的0. 15 mm 0. 35 mm( 毫米) 沙子; 有效尺寸分别为0. 51 mm( 毫米) , 0. 23 mm( 毫米) , 沙子能彻底地过滤掉腐霉属和疫霉属真菌) 。沙滤灭菌法能过滤掉危害植物的假单胞菌, 放射菌类、真菌类和埃希氏菌属真菌病菌, 而且能保留住抑制病原体的微生物群体。沙滤灭菌法可以彻底地过滤掉腐霉属和疫霉属真菌, 但只能部分地消除线虫, 部分地消除镰刀菌、细菌( 90% 99%) 。虽然沙滤灭菌法的过滤效率主要与滤膜有关, 但是随着营养液过滤次数的增加, 过滤效率也在增加, 过滤效率还与营养液 中的细菌浓度有关。所以要找到匹配的沙子类型、过滤层的厚度及过滤速度, 才能有效的除去病原物, 同时要检测沙滤后中营养液的化学需氧量COD、5 日生化耗氧量BOD5、O2 浓度、以及营养液中的一些组分浓度( 例NH+4 、NO-3 ) 的变化以观察处理后的营养液是否发生变化。虽然沙滤灭菌法的设备投资较少, 但是过滤的速度比较慢, 因而每天处理营养液的量比较少, 所以沙滤灭菌法只是适合于小规模温室的无土栽培系统的营养液灭菌。1. 1. 3紫外线灭菌法W. Th. Runia 采用高容量的紫外线设备做试验, 来验证紫外线设备对真菌类和滤过性病毒的植物病原菌的灭菌效力。高压灯的紫外线剂量为28( 毫焦耳/ 平方厘米) 时能杀死90% 的镰刀属孢子, 而剂量为84( 毫焦耳/平方厘米) 时能杀死99. 9% 的镰刀属孢子; 低压灯的紫外线剂量为70( 毫焦耳/ 平方厘米) 则能完全除去镰刀属孢子, 若两个设备均采用100( 毫焦耳/ 平方厘米) 的紫外线剂量就能除去99%的烟草花叶病毒。Benoit - F ( 1993 年) 等人用UVAUDES 公司生产的紫外线设备处理生菜的营养液, 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液处理后, 发现即使种植前感染腐酶菌病害的植株, 在营养液经过紫外线辐射灭菌后, 这些原来有病害的植株也康复了。Jamart- G ( 1994 年) 分别利用实验设备和商业设备进行了实验室的实验, 均能消除镰刀属真菌的孢子。Zhang- W 2 ( 2000 年)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进行实验, 发现用紫外线辐射对循环利用的营养液灭菌可以除去疫霉属真菌, 但能影响植物根部周围的非目标细菌的数量。紫外线处理法能减少80%由腐霉属引起的根腐烂, 可是经过低压紫外线灯处理的营养液中的大多数细菌能够自动恢复它们的致病性。紫外线灭菌法和沙滤灭菌法虽能控制疫霉属真菌的再次传播, 但几乎不能改变假单胞菌的数量。Os - EA- van 3( 2003 年) 提出了有效的灭菌方法有热处理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沙滤灭菌法, 并对三种灭菌方法进行的比较如表( 对于只种植作物的温室讲, 每1 000 m2 ( 平方米) 的温室每天的日处理量为1 m3 3 m3( 立方米) 。 采用紫外线处理方法要通过检测营养液中的酸碱度pH、电导度Ec、营养液的体积、营养液中矿物质的成分变化情况,才能要找到合适的紫外线设备, 确定紫外线灯功率、紫外线的剂量、光照流速, 紫外线灯的压力, 并针对不同的病原物提供不同紫外线灯的参数。紫外线设备也需要一定的投资, 日处理营养液的量也不大。1.1. 4其它方法W. Th. Runia 设计了一套臭氧分配装置,并验证了它对植物病菌的灭菌效率。臭氧能彻底消除黄瓜花叶病毒。若滞留时间充分, 细菌和病原菌的数量会减少99. 9%。而商业性臭氧设备的灭菌设备每小时处理1 m3 ( 立方米) 的污水, 采用10 g ( 克) 臭氧就能达到要求的灭菌效果。日本的Ohtani- T 4 等人发明了一种隔膜灭菌技术, 它能将排放的水量减到最少, 完全消除假单胞菌, 且每天能处理56. 7 m3( 立方米) 的水。J. Postma 采用了生物控制的方法来抑制无土栽培系统植物的根部病菌。1. 2 国内的研究发展 董保安和徐志豪提到了对营养液进行灭菌, 并建议采用紫外线杀菌, 超声波杀菌等物理方法对营养液进行杀菌。彭秀芝 5 采用化学农药对营养液进行消毒灭菌以减少作物的病害。李国景 6 采用接种拮抗真菌处理深液流生产生菜的营养液, 接种拮抗菌木霉属真菌可减轻病原菌对植株的感染从而促进植株生长, 并发现拮抗菌木霉菌有很强的根系共生能力。目前, 国内主要是采用化学农药对营养液进行灭菌。化学药剂大部分有毒, 对人、畜或其它动物有毒而且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态系统平衡造成重大的威胁。2展望 营养液灭菌技术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并具有成型的设备; 但在中国, 营养液的灭菌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营养液的灭菌技术应用研究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是水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 被列为世界上13 个贫水国之一, 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 4, 农业每年缺水约300 亿m3( 立方米) , 无土栽培的循环利用营养液可以作为农业节水的有效手段, 在缺水的地区能发挥显著的作用; 而对营养液进行灭菌解决了排出的废液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 直接排入河流中的废液引起河流或湖泊水的富营养化, 浪费大量的水资源的难题。考虑不同栽培系统、生产条件与能源供给方式探索研究适合国内生产的营养液灭菌形式, 如有针对的对无土栽培生产品种种类与其病原菌类型研制与温室的规模相配套的、有效的、经济的营养液灭菌方法;尽可能的采用物理、生物灭菌方法对营养液进行消毒灭菌, 预防作物病害, 而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绿色食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水培营养液的ph酸碱度调节由于植物对矿质营养离子吸收的不均衡性,常会导致营养液PH值的波动变化,出现PH值偏离植物最适值,而使养液酸化或碱化。通常的大多数植物PH值以5.5-6.5为适宜范围,如超过这个区间阈值,就需进行营养液的PH值的校正调整。一般偏酸则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来调整,偏碱则用磷酸、硝酸来调节,也可用稀硫酸。 调整加入酸或碱性溶液时,先对营养液进行取样滴定,就是用烧杯盛取一定体积的营养液,然后用滴管进行计量滴定,边滴定搅拌,边测试PH值的数值变化,一直加到适合值为止,然后计算出一定体积营养液的加酸或加碱的校正量,再推算出整个诱变池养液总量调整需加的酸碱量。而且在调整操作时,最好都用稀酸或稀碱,以防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也是采用渐次加入间歇循环的方法来达到适合的PH值。也可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PH值的在线测检,实时控制的方法,但生产中大多考虑成本,而一般采用人工调整,因为PH值的变化不会太频繁,工作量也不大,人工操作还是可以胜任,只需定期测定PH值即可。一、家庭式水培蔬菜营养液配方 营养液中各元素的浓度范围如下:(单位mg/L) NO3-N:70-150mg/L,P:5-40mg/L,Ca:80-140mg/L,S:60-130mg/L,B:0.2-1.0mg/L,Zn:0.04-0.08mg/L,Mo:0.01-0.4mg/L,NH4-N:0-14mg/L,K:120-280mg/L,Mg:40-60mg/L,Fe:2.0-6.0mg/L,Mn:0.4-1.0mg/L,Cu:0.01-0.1mg/L。 二、家庭式水培蔬菜营养液的配制方法 配制时,可将含钙和铁的盐类,溶解于水配制成A液,将含其余营养元素的化合物溶解于水制成B液。 三、营养液的使用范围 主要用于家庭迷你系统中水培叶菜的生产,可以连续栽培120-200天,生长状态良好。无土栽培霍格兰和阿农通用营养液配方(Hoagl和Arnon) 肥料名称 用量(毫克升) 硝酸钙 硫酸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镁 945 607 115 493无土栽培微量元素用量(各配方通用)发表于 2012-3-13 22:32:33|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肥料名称 用量(毫克升) EDTA铁钠盐 硫酸亚铁 硼 酸 硼 砂 硫酸锰 硫酸铜 硫酸锌 钼酸铵 2040 15 2.86 4.5 2.13 0.05 0.22 0.02 上述所列举的营养液配方是无土栽培成株用的配方,工厂化育苗用的营养液,从成分、配方以及配制技术等方面都与栽培成株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育苗使用的浓度应比栽培成株浓度要低。不少日本资料显示,幼苗期的营养液浓度与成株栽培比较,应略稀一些,有人主张育苗液浓度应为成株标准浓度的l2或l3,有人主张使用配方的标准浓度。据山东农业大学无土育苗多年的研究结果,果菜类蔬菜育苗的营养液浓度为成株栽培浓度的12,对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目前,蔬菜工厂化育苗多是采用混合基质,营养液是作为补充营养,一般不要用过高的浓度。喷洒的营养液浓度过高,蒸发量过大时,幼苗叶缘容易受害,穴盘基质中也容易积累过多的盐分,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发育。水培最关键的就是溶氧技术让植物的根系直接浸泡于水中,虽能直接地与水及养分接触,但水中的氧气含量不及土壤环境,所以如果不采取增氧技术,会使栽培的水发嗅,根系腐烂,这也是为什么植物受到洪涝水淹后会死苗的原因所在。这是因为缺氧的环境使根系的呼吸作用受阻,植物的有氧呼吸受到抑制后,启动了无氧呼吸机制,从而产生大量的中间代谢物,导致水变质发嗅,如果长期持续缺氧还会导致根系的能量耗竭腐烂,最终死苗。所以说水培技术也并不是把根系泡于营养液中这么简单。所以,现代水培技术的设计,除了营养液的科学配比外,最重要是系统运行要更有利于氧气的溶入,当前的营养液膜技术,水循环的深液流技术,以及最近开发的水气培技术与气雾栽培技术等都是围绕最大化的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