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营区一中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课型:新授 时间:2009.11.16执笔:周光学审核:八年级备课组学习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的韵味。背诵课文,。2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意。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3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写在下面。2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字音、读出停顿。正音: 藻( ) 荇( ) 怀民亦未寝()遂( )划分节奏: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 请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把不清楚的词语、不理解的句子写在下面。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闲人 耳翻译下列句子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我的困惑:4在现实生活中,“得”与“失”相依相成,“得”中有“失”。“失”中也 有“得”。请你写 出自己曾有过的一次类似的经历。并写出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二学习研讨1. 交流预习情况2. 初读文章,感知内容,理解文意。有味地朗读课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3问题探究: 作者笔下的月色有何特点?作者用妙笔绘美景,你认为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有人认为: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扣住一个“闲”字,对此,你怎么看?试说说你的理由。三巩固拓展1积累:背诵课文2拓展:写一句阅读小结(启示或收获):采用“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的形式。3欣赏:阅读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助读资料:资料一: 2000年法国世界报这样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的确,苏轼21岁中进士,13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他从青少年起便抱有济世之志,可是仕途坎坷,随着北宋的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王安石的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任职上苏轼备受监视,近乎流放。这期间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闲暇时纵情山水,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不朽篇章。资料二: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材料三: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