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doc_第1页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doc_第2页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doc_第3页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doc_第4页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的传统节日习俗成都春节习俗 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淅淅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贴春联也是成都人准备过年的一个重要环节。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年有四个主题:团圆、吉祥、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幸福,花样百出的玩耍就在成都年 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 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大雄宝殿,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大恩大法师亲自启响108响新年祈福钟。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 与撞新年钟同时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 大年初一,成都人开始“走人户”了,亲朋好友互相串门,人们互相设宴款待,好像要把一年的宴席都在这十几天吃完。 更多的花样在游玩上,初一开始,人们扶老携幼穿新衣走“游喜神方”,这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喜神”,是指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慧的神祗,“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处。 人们游喜神方最喜欢去的是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庙会最热闹的地方。庙会既是宗教仪式,又是集市,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民众平时很少往来,庙会自然也成了人们交流和物资交易的好机会,所以又称为“庙市”,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 更关键的,大庙会是一个娱乐项目的嘉年华,变脸、吐火、滚灯、手影戏、木偶戏等川剧绝活,皮影、泥塑、糖人、糖画、剪纸各式民间绝活都能在庙会上看到,滚铁环,抽陀螺,坐鸡公车,拉提簧、响簧,这些土得掉渣儿的玩艺儿玩得小孩疯跑往往几台戏同时演出,曲艺演唱、杂技魔术、跑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应有尽有;商贾云集,三教九流纷至,百种小吃、赏百般武艺、玩百项游戏,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于一体。 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 十五过后,照理说年已过完,成都人却还有一个花样:正月十六“游百病”,登上城墙漫游,据说可使一年不生疾病。他们把这一天叫做“过厚脸皮年”。 四川大部分地区过年,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饭,是做一大桌年饭,特别丰盛,但不吃水饺。正月初一早上吃汤团。腊肉、香肠等品类繁多、数量也多的腌腊品,一般是腊月27、28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要放鞭炮,月朔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酒、叶子烟(烟叶)等如许的礼物。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白天场(寺庙附近的集市)、茶馆很是热闹,有很多川剧、评书等演出,晚上(城市中)逛灯会。四川客家春节习俗 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蜀中春节习俗 四川人过年爱观“灯”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这边厢,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的自贡灯会才发散出阵阵“洋味”;那边厢,传统的成都灯会第三十五次变幻着迷人的流光。 而在川中的简阳、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宾等地,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新春前夕,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自贡灯会,“变脸”唱“洋戏”,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在蜀中最先亮起了花灯。灯会上,希腊、罗马、埃及三大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片段和名胜,如特洛伊之战、埃及金字塔、天鹅湖等,通过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形式,得到了精彩和形象的“阐释”。灯会设置的罗宾汉、蜘蛛侠、史努比等三十个外国卡通人物、动物的搞笑项目,让人们频展笑颜。除了浓浓的“洋味”,自贡灯会还首次引入北方的冰灯,将北方冰灯和南方彩灯在同一时空进行组合,引来无数看新鲜的人们。 在省会成都,今年新春灯会已是第三十五届。于正月初一晚上正式开灯,璀璨绽放,流光溢彩,照耀着蓉城不眠的新春夜晚。文化公园内,水面、山体、建筑、树木全都披上了漂亮的灯饰,观灯者如鲫;园外,去年才修葺一新的琴台故径,在夜晚演绎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爱情佳话,一样是灯火辉煌,人流如织。 “华灯入望众星高”。在湖波荡漾、山色旖旎的简阳三岔湖首次举办的“水上灯会”,桨声伴灯别样美。羊年正月初一,在连接了三岔湖的六个岛屿、三个半岛,水陆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灯会正式亮相。其观灯路线长达六公里,视野之开阔为今年四川灯会之冠,另有两百多艘各类旅游船灯随时待命。灯会上,目前国内独立灯组最高的空中玫瑰(八十米)让人仰首而视,叹为观止。 在诗仙李白故里的江油市太白公园,江油电力之光大型灯会正在上演。该灯会由一百五十多名自贡扎灯师设计制作,规模和数量创江油历年灯会之最。在川南宜宾的蜀南竹海,这个全国唯一一处以竹林景观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今年春节首次举办了大型灯会招徕游客。蜀南竹海灯会突出竹海特色,几乎所有的花灯都是用竹子制成,别具一格,其中“竹编东方龙”、“摇竹娘”等大型灯组更是一绝。万顷竹海在灯火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成都的元宵节习俗上元(元宵),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不尽相同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元宵佳节虽然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但是在全国各地老百姓欢度元宵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重庆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那其他地区又是怎样过元宵的呢?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从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于每年正月举办,会期一个月。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每届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成都花会始于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花会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又因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故又传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因此,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届时,成都附近的国营、集体花圃及广大花农,都将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贵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运到青羊宫,搭棚撑帐,摆摊设点,进行展销。正月十五过大年,闹元宵、吃汤圆,元宵佳节,月圆人团圆,作为中国的传统,人们将这一天都看得分外重要。元宵节吃元宵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元宵又称汤圆,是用糯米粉为主料做成的,有实心和带馅的两种。 成都的清明节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传统习俗二:踏青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传统习俗三: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传统习俗四: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传统习俗五: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传统习俗七:蚕花会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传统习俗八: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传统习俗十: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成都,清明节的都江堰放水节是很隆重的节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历史上,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都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式,当地群众也自发地组织到二王庙祭拜李冰父子,举办二王庙会,又称清明会。近些年,都江堰市政府将民间传统的清明会改为政府主办的放水节,由身着古装的水利官员、仪仗队伍表演放水节的全过程。此间有民间歌舞表演,引人人胜。每年三月中下旬,成都国际桃花节在龙泉举办。龙泉山桃花盛开,灿若红云,山脚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铺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种时令花卉,把整个龙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姹紫嫣红。桃花会期间,最有特色的项目是花农们开办的家庭接待站,游人在花农家中饮茶赏景,娱乐消闲,更有可口的农村家常风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别有一番情趣。彭州市定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盛会。牡丹会期间,除展销名贵牡丹花卉,游丹景山,还举办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土特产品展销等。 成都的端午节习俗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因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节,也称重午。同时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等等。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与全国各地的习俗大同小异,老成都人过端午的主要内容有:悬挂菖蒲、艾叶,佩香囊,赛龙舟,给小孩涂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在老成都人的心目中,端午节的分量并不亚于中秋节。 1、挂菖蒲,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2、兰汤沐浴,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菖蒲和艾叶都是野生植物,散发着很浓的药香味,可避蚊虫叮咬。端午节时,老成都人家家大门两边都要悬挂菖蒲和艾叶,一边两串。此外,很多老成都人还喜欢将晾干后的菖蒲或艾叶熬水,给娃娃洗澡,避免蚊虫叮咬。 3、涂雄黄酒,过端午时刚好是初夏,百虫开始频繁活动;尤其在成都,气候潮湿,加上过去的居住条件较差,屋里常有蜈蚣等小虫出没。所以成都人就用中药雄黄兑制雄黄酒,然后用手沾上酒,在小孩额头和耳朵边涂一涂,这样蚊虫就不会叮咬,蜈蚣也不会钻孩子耳朵了。 4、挂香包,身上还要佩挂香包。,香包有心形、菱形等,其中含有雄黄,主要也用于驱除蚊虫。 5、吃粽子、红烧鳝鱼、划龙舟、抢鸭子:每年到端午这天,成都人早早就把午饭吃了。中午饭除了吃咸蛋、粽子外,还有红烧鳝鱼、苋菜,这些都是必吃的。为啥吃红烧鳝鱼?因为这个时节成都的鳝鱼最多,也最便宜。孩子们则最喜欢用苋菜拌饭,拌成颜色红红的“红饭”,别说有好开胃。吃了午饭,更精彩的节目还在后面,一家人坐着船,去看划龙舟、抢鸭子。上世纪50年代,划龙船主要在望江楼附近。“船上插满了彩旗,挂满了彩带,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彩船顺江而下,途经状元陀、九眼桥,最后登上望江楼,就可近距离看龙舟表演。一路上,锦江江面漂满彩船,场面壮观。有时,一些少年干脆就在东门大桥上跳“炸弹”、跳“飞燕”,游泳到九眼桥。5月江水还很凉,一些身体不经冷的,半途就嘴唇发乌坚持不住,只得爬上岸来。除了划龙船,抢鸭子也是一个重要节目。组织者事先准备好活鸭放入江中,一声令下后,参赛者们就从四面八方向鸭子扑去,而鸭子则极力逃避追逐。当然,最后谁抢到手的鸭子多,谁就是胜利者。一时间,水中抢鸭子热火朝天,岸上亲朋好友加油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蒲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蒲月刚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泛博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端午节的发源有很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始于蒲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践练习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由历代加工,与端午的民俗流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节日。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1.纪念历史人物;2.划龙舟;3.吃粽子;4.各种防五毒习术(贴端午符剪纸、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兰汤沐浴);5.游戏,如玩斗草、击球、射柳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主要用具、制品有龙舟、粽子、五毒图、艾草菖蒲、钟馗画、张天师画、屈原像等。端午节发源于民间习俗,其中有不少流动都是健康向上的。跟着社会的提高,端午节徐徐发展成为内容丰硕的传统节日,有较强的生命力。端午节对研究民间习俗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为它是多民族共享的节日且包含跨国习俗,因此对研究民族文化往来、国际间文化交流、传统体育竞技、饮食文化等均有重要价值。端午节中的划龙舟、吃粽子很好地留存下来,并获得健康发展。有鉴于此,端午节的其他文化表现形式应加以科学的引导,使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流动更为丰硕。成都的七夕节习俗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历史悠久。宋代名臣京镗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期间,写有几首词,专门描绘成都人过七夕的风俗民情。七夕那天,官方要在大慈寺设晚宴、观夜市。妇女要穿七孔针,铺设几案,摆放笔墨针线、酒菜瓜果,于庭院中乞巧。富贵之家还要于院中结彩楼,称为“乞巧楼”。京镗在成都为官的四年中,他分别写下好事近定风波念奴娇满江红四首词作,歌咏成都的七夕风俗。其满江红壬子年成都七夕云:“雨洗新秋,遣凉意、驱除残暑。还又是、天孙河鼓,一番相遇。银汉桥成乌鹊喜,金奁丝巧蜘蛛吐。见几多、结彩拜楼前,穿针女。舟楫具,将归去。尊俎胜,休匆遽。被西川七夕,四回留住。此地关心能几辈,他年会面知何处。更倚阑、豪饮莫辞频,歌金缕。”从京镗词上阕看来,宋代成都的七夕风俗,同全国各地一样。专记成都民俗的岁华纪丽谱就记载:七月七日,官方要“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备焉。”从田况的七月六日晚登大慈寺阁观夜市和陆游的七月八日马上作等诗看,成都的七夕节更是连搞三天,豪华游赏,胜过他地。以至于宋徽宗听说后,也觉得“僭奢无度”,于政和六年(1116年)五月下诏,取消成都官府的七夕登楼宴饮。但古人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京镗词看,75年后的成都地方官府,仍然游赏不误。 下阕写到“舟楫具,将归去”。京镗即将任满离开,但此地友人们的“尊俎胜,休匆遽”,还一时走不了。回顾在成都已经“被西川七夕,四回留住。”写出了他对成都七夕的留恋之情。故乡的七夕又会怎样呢?人在官场,漂泊不定。关心者、坐中友“他年会面”又“知何处”呢?一番感慨,干脆“更倚阑、豪饮莫辞频”,以豪放而歌“金缕曲”,来结束七夕节的美好夜晚。文殊坊推出了系列庆七夕活动,每年七夕节,穿着月老、红娘打扮的汉服爱好者便在文殊坊内开始游走,向过往的情侣赠送定情的红丝线。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昨日下午3时,一群身着汉服的女子并排站立,向一位中年女子叩拜,学习更多的女红技巧。拜师仪式后,赛巧、斗巧、乞巧、搭鹊桥等活动相继上演。这些带着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吸引了台下不少的市民,更有外国朋友驻足观看。来自加拿大的Gina Hudel此次旅行来成都,恰好遇上了中国的情人节。Gina曾经听说过中国的情人节,但对其包含的文化了解不多。Gina说,她很喜欢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情人节非常有趣。目前仍然单身的Gina表示,如果能在中国的情人节里遇到一个让她倾心的中国男人,她会非常高兴。成都的中秋节习俗我国历来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传统习俗。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月圆,象征家人团圆。所以在老百姓心中,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作为一个节日固定下来,应该是在唐朝初年。唐宋时期很多文人雅士,对月亮有着割舍不掉的情结,中秋皎洁的月光,触动了他们的灵感,写下了不少赏月的诗歌。所以,在唐宋时期,中秋这一天,几乎可以说是一个诗歌大比赛,出现了不少佳作。比如大文豪苏东坡的那首“水调歌头”,更是流传千古。在成都的一些文人或者是富裕人家,最喜欢登高赏月,吟诗饮酒。所以,当时成都的“锦楼”、“西楼”,就是他们聚会的地方,中秋之夜,雅乐声声,歌舞升平。文人嘛,大多讲究风雅,讲究情趣,可咱老百姓是居家过日子,图的就是团圆、和睦、平安。所以后来,人们祈求团圆、祈求富贵的祭拜传统成为了中秋节的主要内容。虽没有那些个吟诗赋词的雅兴,但是对于中秋还是挺有讲究的。咱几十年前的老成都,临近中秋的时候,这家家户户就开始做准备了。四十岁以上的成都人,一说起 “新上海、耀华、协盛隆”,肯定都有印象。这几家生产的酥皮月饼,真的是经济实惠,最受成都人欢迎。一到中秋,买月饼的人就开始打拥堂,去晚了就只有第二天赶早了。月饼的品种呢,有火腿、椒盐、冰桔、金钩、枣泥 ,单听名字,就让人直冒口水。月饼买回家后,有些淘气的娃娃等不急,趁大人不再,悄悄的把月饼表面的酥皮扯来吃了。成都人过中秋,餐桌上少不了一样美味-卤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