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摘要 “无为”这一思想是由道家创始人老子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首次提出的,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是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学习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我们青年人修身养性、平衡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 老子 无为而治 实质 一、“无为”的实质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时期,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民不聊生,社会的战乱纷起,国家的渐趋衰落。他思考这些问题,最后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的“有为”,为此,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以此来减轻社会矛盾,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老子完成了古代思想从鬼神观念到“道”的飞跃。“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道”又可以理解为“无”。在“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支配下,老子提出“无为而治”。1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认为“无为”即什么都不干的看法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而是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以“无为”达到“无不为”。老子强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字面意思,实指“道”对万物的不设不教,自然而然,这种任其自然,是靠人的感官无法把握的,老子称“无为”正因为“道”对万物任其自然,万物才能得以保存其原来真朴境界,都能各其性地去生活,这也是“道”无不为的体现。这里“无为”是“无不为”的前提,而“无为”正是“无为”的结果。庄子养生主中的寓言“庖丁解牛”里的厨师,他手起刀落,一招一式,就像和着音乐节拍跳舞一样,而且游刃有余,干净利索,梁惠王连连称赞,不解其技艺为何如此高超。厨师讲了一大通道理,究其解牛秘诀只是八个字: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也是遵循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的实质在于:反对违背人的本性和违背自然法则的肆意妄为,其宗旨在于,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无为而治”,“治”是目的,是对社会组织的有条不紊的成功的管理,“无为”则是手段和途径,即要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有人对老子的这句话觉得奇怪,觉得不理解,既然要达到“治”的目的,那就应该去努力,去有所作为才对,为什么反叫人“无为”呢?无所作为怎么能达到管理的效果呢?这实际上是对老子所说的“无为”两字的含义没有搞清楚。其实老子的许多术语,都有他特定的含义。当代英国科学家兼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仔细研究了老子的思想以后,他认为老子“无为”的真正含义,是不做违反自然的行为,即不要违反事物的自然本性,使事物完成它们不适合的功能。李约瑟的这个理解,应该说是比较接近老子的本意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无为”二字,绝不是无所作为,绝不是放弃管理,而是要求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做违反事物自然本性的傻事,不要妄动,不要强求,不要去揠苗助长,画蛇添足,胡作非为,弄巧成拙。在道家看来,最完美的管理境界,应该像天地生成万物一样自然。天地阴阳,四时代谢,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一点人力强加的因素,而草木、禽兽、人类以至万物都在这自然而然的环境中生成发展,各得其所。天地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但万物却都在天地中茁壮成长,这就是最好的效果,就是最佳的境界。而这样一种管理的最高境界,便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3二、无为而治的应用范围及实践治国 无为而治本来是 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 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 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己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企业管理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 教育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 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 道家的 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历史实践 古诗, 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孔子赞叹道:“ 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4三、“无为而治”政治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反思老子认为,作为自我,只有顺应宇宙的动态平衡、一体和谐的法则,自然无为,无私无欲,才能发挥个体生命的创造天赋,对人类事业有所建树。行政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更要遵循规律,同时与行政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建立合理的机制,达到“无不为”。管理者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容易做到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其次,现代管理中要重视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提高,强化管理艺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伦理思想为治政者设计了一套治国之术。“无为”的原则是希望统治者减少政事活动以尊重人民的个性,发展人民的自由和维护人民的权益。现代领导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掌握领导科学的一般原理,而且要掌握高超的领导艺术。5老子将“道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论渐渐落实到政治层面,提出了君道“无为”的政治学说。第一,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人生而有欲,饮食男女,物质与精神的需要,无不要用“有为”去谋取,那么怎样才能够“无为”?道家首先明确将“无为”界定在君道上,上下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者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那么君与臣又如何“异道”?管子?君臣上:“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如此分工的“无为”不过是以无为为有为,它是臣下有为的制衡与补充,这与当今注重官德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有相同性的。第二,视“无为”为政治家的道德修养方法。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在老子看来,为实现天下大治,为君之道要“无为”。首先,择天地法、效法自然。天地大自然是无为的,又是无所不为的。其次,虚心谦下,宁静因循。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为”,才能获得真知,变得耳聪目明。最后,国君的道德修养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同时,老子反对物欲,讲求精神生活;反对人为,讲求体法自然。6参考文献:【1】试析老子“无为而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网新源公司招聘考试教材及模拟题
- 2025年全断面掘进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抢维修作业安全措施培训课件
- 2025届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扫黄打非法制课件
- 2025年丽水社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扇贝效应课件
- 2025年贵州文科联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荆州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枣阳数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答案
- GJB135B-2021合成航空发动机润滑油规范
- 2025年医疗质量管理质控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造房子教案(共6课)(2025秋)
- 中国阅兵仪式课件
- 《系统工程》课件 胡祥培 第1-3章 绪论、系统工程相关理论、系统工程方法论
- GB/T 2820.5-2025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5部分:发电机组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件
- 营造林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