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doc_第1页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doc_第2页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doc_第3页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诞生 50年前“大跃进”的产物 户县农民画具体哪一天诞生,第一幅作品是什么,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但1958年户县农民画初露端倪便已经让国内以至世界震惊。“那不是先出来一个人,也不是先推出一幅画,是一次走出了一批人、一批画。”户县农民画馆馆长雒志俭说。 昨日,记者向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请教中国农民画的起源,他介绍说,关于农民画的起源,专家尚有争论,大致有两种起源说:一是说起源于江苏邳县与河北束鹿,中国农民画大事记中说,1957年夏季,邳县陈楼乡农民张友荣因饲养员克扣饲料粮一事,在饲养室山墙上蘸锅灰水画了一幅批评饲养员为内容的壁画。后来邳县大力推广,形成了“城乡户户五颜六色,村村壁画满墙,一街两行成了天然画廊,群众好不热闹”的局面。1958年,河北束鹿县提出“家家诗歌户户画,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这两县都随着1958年的“大跃进”而达到创作高潮。另一种说法认为起源于江苏邳县、河北束鹿、甘肃庆阳、陕西户县等地的1958年的“壁画化”、“诗画墙”等配合“大跃进”的活动。两说法都表明农民画是起源于“大跃进”的产物。 著名美术理论家程征先生说:“农民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氛围里,把身心皈依于乌托邦式的理想,再聚合为现代神话般的理想图景:用起重机吊起大玉米棒或划着豆荚渡江之尖的虚构图景,后来常被认为是亩产万斤式浮夸的写照。当历史否定了大跃进之后,艺术史却并不能断然抛却大跃进时代的艺术。” 说起户县农民画的历史,赵建文说,1958年,户县第一幅农民画诞生,并在全县普遍实行了“壁画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户县农民画最辉煌的时期,多位作家、多幅作品走出国门,在国外巡展。 家住户县西韩村的75岁的李凤兰是1958年那批学员中的一员,也是50年来一直活跃在第一线的人,她所获得的荣誉多的连自己也数不过来,春锄、好画献给毛主席两幅作品两度被发行成邮票。 现状 市场化方向喜忧参半 在户县了解农民画,并有着深刻认识和想法的还有一个外乡人户县县委书记夏俊山。昨日上午11时,夏俊山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个外表温文儒雅的书记对农民画有着独到的认识和管理手法。“农民画一度是户县的骄傲,走 在艺术的前锋,但在90年代有了些衰退的迹象,这关键在于,在市场竞争的体制下,很多人想让农民画往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而这造就了他们采取的是复制。”夏俊山的办公室挂着两幅喜庆的农民画,顺风和白桦林,指着墙上挂着的白桦林他说:“这就是一幅复制品,看河里的鸭子一模一样,那是用模具印上去的,它把农民画最质朴的风格没有了,而刹住这股风,扭转这种局面正是我们这两年要做的工作。” 面对市场竞争,户县农民画何去何从?夏俊山有着深思熟虑,“政府更看重农民画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它对农民的思想起着一个导向作用,我们如今在全县各个农村开展的农民画壁画活动就是发挥它的这个作用”。而在经济方面,作为对复制作品的反击和控制,夏俊山采取了三步走:政府大力推荐和大量采购;统一标准,申请商标;政府主导宣传,不遵守行规的予以抛弃。 如果说夏俊山的话代表着官方的立场,作为当下户县农民画的中流砥柱,54岁的张选正却在凭借着农民画发家致富,走着自己的小康路,张选正的代表作是1988年在看了电影红高粱后,有感而发创作的红高粱,作品也被收到了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 “最初创作全靠热情,要想画画还要给队上交钱,就这我都在坚持。”张选正的作品挂满了他的两层小楼,如今的他却对创作抱着一种特殊的态度,“淡季会创作几幅作品,旺季就没有空,要赶画”。张选正所说的淡旺季其实就是旅游的淡旺季,随着旅游旺季,他的作品就会大卖,而赶画,就是夫妻两个凭借模具“绘画”同一幅作品,“我们还雇了一个人,三个人一天能画十多幅”。张选正的画室摆满了不少半成品,夫妻俩平日里就并排坐在一起画画,作为助手的妻子甚至比他还“画”得快,“我的作品很抢手,是要往外批发的,主要出口国外”。 对于户县农民画一度市场价格降到最低,张选正认为这是画家太多,作品太多,“我们想让它成为一种产业,因为它给大家带来不少的收入,像我每年的收入都会在六七万元,我家的住房和两个儿子的学费都是这样挣来的。” 忧虑 丝网印刷代替手工勾描 对于户县农民画的收藏价值,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说,农民画的独特性,使它具有较高的收藏鉴赏价值。他说,上世纪70年代,户县一位农民画家创作的老书记,价位已经超过六万多元。公社鱼塘是已故的知名画家董正谊早期的代表作,曾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陈列过,现在价位达到了八万元以上。去年12月,他接待台湾吴宗宪一行,吴在西安淘宝,不买陕西精英画家的作品,却花了8000元买了一幅六尺的户县农民画,他们还购买了西凤酒、蓝田玉、华县皮影、仿制兵马俑,认为这些东西能够代表陕西的本土文化。 可是对于户县农民画的未来,赵建文并不乐观,他说,户县农民画尚未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许以后会进入,得到国家的保护。而更大的问题,来自农民画自身,鲁迅曾说:“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可是如今户县农民画却有文人化、匠工化的趋向,艺人们为了多出画作,将过去的手工勾描上色改成了丝网模版印刷,再在半成品上画龙点睛,就算完成了画作。这样的做法,使得户县农民画的艺术质量大打折扣,人们在画作里看不到画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长此以往,也许会毁了这个品牌。手绘的安塞农民画,一个斗方起价就要180元,而户县农民画,一个斗方才卖15元,现代印刷术的介入,已经让户县农民画栽了跟头。他还说,北京奥组委选中的礼品农民画,并不是常说的三大农民画派,而是天津北辰的农民画,一位叫马增福的艺人,将创作的80幅国宝熊猫图画,赠送给外国友人。 本报记者 张颖俊 陈旭 户县农民画的特点 户县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绿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画乡户县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 户县农民画的特点之一在于“写意”,注重传趣、传情、传意,并不完全写实。作者凭借着对农家生活丰富的体验和饱满的热情、大胆的想象力,以及在长期的民族艺术活动中形成的民间审美情趣,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如大枣丰收中,红枣比人头还大,磨豆腐中驴耳朵比身子还长。 另外,户县农民画的艺术风格新颖,种类又非常多,在农民艺术家的长期创作活动中,形成了壁画、年画、宣传画、水粉画、水墨画、装饰画、连环画、版画、剪纸及其他艺术形式,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大胆的艺术创作精神。这些作品既保留了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又吸收了当代艺术的绘画技巧。 相关链接 三大农民画派 谈到今天比较活跃的农民画,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说,如今在国内有影响的农民画,有三个画派,一是上海的金山,二是陕西户县,三是陕西安塞。上世纪60年代,户县的民间艺人曾去金山学习江南水乡农民画的技法,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户县农民画吸取了江南画笔的细腻,又把关中民间的剪纸艺术、汉唐以来的石刻造型艺术融入其中,使户县农民画底蕴更加厚重。上世纪七十年代,户县农民画老书记、春锄等六幅农民画登上邮票,成为国家名片;并有300多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八大城市巡回展出,轰动一时。1971年,最早代表中国农民画出国访问的,也是户县农民画艺人,他们撑起了中国乡土绘画的蓝天,从那时起,他们也成为了传播中国民间文化的大使。 三大农民画流派,都是先用笔勾画线描,再上色彩绘,但是它们在用色上的特点让人一看就能分辨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