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报告_第1页
某乡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报告_第2页
某乡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报告_第3页
某乡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报告_第4页
某乡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某乡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报告 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旅游局、县文化广播体育局: 山水得名,山陵高大曰厚,黑水源头曰畛。山海经中有 “ 青姿之山,畛水出焉 ” 之载,故而得名 有另一种解释,当代作家叶广芩经过考证后认为, “际上是后来人以傥骆道在此相对的宽度命名的驿站。镇域内生物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尤其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 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近年来, 委、政府以 “ 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强镇、文化名镇 ” 为发展战略,以 “ 寓保护于开发,以开发促保 护 ” 为工作理念,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共进的路子,不断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关于开展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认为我镇符合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条件,现申报我镇为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 一、基本情况 地理环境 地处秦岭腹地,太白脚下,黑河源头。位于西安、 中三市和周至、眉县、太白、洋县、佛坪五县的交汇处,有 “ 一脚踏五县 ” 之称。唯一兼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深2 / 8 山景区镇。属温带半温润气候,春秋短,冬夏 长,四季冷暖分明。早晚与中午温差大,低温多雨,年降水量为 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17 ,适宜于夏季旅游避暑度假。土壤类型以褐土和山地石渣土为主,适宜药用经济林木山茱萸的生长。 历史沿革 11 月前属佛坪县管辖。 1958 年 11 月,佛坪县高炳区划入周至县; 1960 年 8 月, 社复归佛坪县管辖; 1962 年 6 月, 社复归周至县管辖; 1984 年,将社改称 人民政府。乡政府驻地 ,辖老县城村、钓鱼台村、花耳坪村、 、姜家坪村、大蟒河村、殷 家坪村 7 个行政村, 14 个村民小组。 2001 年 3 月,经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并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周至县 建制,设立 人民政府改称 民政府,镇政府驻地和行政区域范围不变。 2001 年 12 月,将沙梁子乡撤销,并入 老县城村、钓鱼台村、花耳坪村、 、姜家坪村、大蟒河村、殷家坪村、三合村、八一村、同力村 10 个行政村, 23 个村民小组。 人口和地域规模 辖 10 个行政村, 23 个村民小组, 691 户, 2771人。 108 国道和沙厚路纵横区域,各出村道路也修筑良好;群 众多沿河靠路分散居住。是西安市面积最大、海拔最高、3 / 8 距市区最远乘车沿 108 国道行至 63 公里处,沿沙厚公路行驶 25 公里即可到达。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积极培育,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着力营造生态型经济林。目前,全镇仅生态型经济林面积已逾万亩,是西安市最大的万亩优质山茱萸生产基地,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个主渠道。 2、依托南太白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游产业项目,以发展 “ 农家乐 ” 经营户为载体,引领群众增收,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镇共发展农家乐经营户78 户, 2016 年旅游业收 入达 200 万元。 二、文化景观现状 文化遗产 1、傥骆道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这是唐代诗仙李白关于 “ 傥骆古栈道 ” 的著名诗篇,这里的栈道被赋予的已不再是作为路本身的价值,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哪怕是岁月使他们 “ 灰飞烟灭 ” ,它的意义也依然存在。秦岭通蜀有无数条栈道,李白诗中的傥骆道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五条栈道之一。傥骆道是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老陈河翻老君岭沿八斗河经 兴龙岭,再沿湑水河经华阳4 / 8 至洋县,全程约 200这条路线历史上主要用于军事活动,留下珍贵的栈道遗址的残石断碑、石孔石柱,沿途的地名营盘梁、钓鱼台、都督门、杨泗将军泉等,无不承载着一段传说或历史故事。 2、太白山 “ 金星坠于终南圭峰之间 ” ,因号 “ 太白山 ” ,太白山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巨大宝库,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上的封禅祭祀活动和相关记载多次见之典籍;文人墨客,学者雅士留下的诗词楹联,典故传说源远流长。他们均与成为太白山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太白山也是道教圣地,山上山下修建了 40 多处宫观庙宇,如太白庙、药王殿、南天 门、玉皇殿等,无不流传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3、老县城 坪厅故城位于太白山东岭下龙洞湾东五公里处,为古傥骆道必经之路。佛坪厅故城是目前陕西境内保护比较完整的一座处在百里大山深处的故城遗址。城座北朝南,设东、西、南三城门,东门曰 “ 景阳 ” ,西门曰 “ 丰乐 ” ,南门曰“ 延薰 ” 。佛坪厅故城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石头城之一,2003 年佛坪厅故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属清代古遗址。 佛坪厅故城有建制齐全的厅署衙城,遗址文物蕴藏内容5 / 8 丰富,建筑基址群体集中,建筑风格独特,石刻、碑石林 立。这里民风纯朴,民俗融巴蜀与秦汉习俗为一体,是蜀文化与秦文化的结合点,到此既可领悟岭北的习俗,又可品味岭南的风韵。 4、 歌 山歌是山区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口相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已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 歌流传久远。这些歌曲风格各异,宛转悠扬、或激进、或煽情、或悲伤,语言坦率、直露,节奏自由、奔放,曲调跳进多、旋律起伏大;有赞美家乡的、有歌颂爱情的、有宣传孝道的、有抒发感情的,还有怀念过去老人的、歌唱民风民 俗的。如今在民间老艺人 吴松 君的挖掘和带领下,搜集整理歌曲近百首。在镇文化站的领导下,成立了山歌演唱协会,培训歌唱者 30 余人,排练山歌 30 余首,群众不仅在劳动闲暇时唱,而且也有偿为前来游玩的游客演唱,成为 有的一种旅游文化形式。 传统风貌 境内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老县城大熊猫保护区,以美丽富饶在国内保护区独领风骚。植物 2700 余种,其中种子植物 121 类、 628 属、 1550种,以独叶草、太白杨、太白红杉、鸽子树等 10 余种最为6 / 8 珍贵。动物 1600 余种,其中兽类 62 种 ,鸟类 230 余种,昆虫 1435 种,是全国唯一的绢类蝴蝶标本采集基地,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科研教学的基地,区内动物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最为珍贵,其中还被世界基金会划定为 “ 国宝 ” 大熊猫的走廊带。 黑河发源于太白山上的二爷海,流经 48境内有花耳坪河、钓鱼台河、后沟河、安沟河、湑水河、太平河、大蟒河、八斗河等八条主要支流汇入黑河,是西安市人民的生命河。 自然风光 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多达 87 处,有 “ 太白积雪六月天 ”的美景,有保存完整原始生物群落。以拔仙台、大爷海、 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跑马梁、南天门、万亩枇杷林、千年铁甲树、钓鱼台、玉兰王、一线天、龙骨峡等著名景点。 三、规划及配套设施情况 发展规划 南太白山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本区东起沙梁子,紧靠周城公路;西邻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至秦岭主梁,并通过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与眉县及太白县相连;北至东、西老君岭,与周至 场相邻;南界为周至国家级自 然 保 护 区 和 佛 坪 县 界 。 本 区 地 理 坐 标 介 于 东 经7 / 8 10745 10806 、北纬 3345 3400 之间,总面积约 505 平方公里。 公共 设施建设 境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镇 10 个行政村已全部吃上自来水。全镇 10 个行政村已通上大网电。25 公里的沙厚路, 4 公里的厚铁路已全部油化, 里的厚老路全部油化。境内固定电话遍及 10 个行政村,有联通、移动手机发射塔 6 座。 旅游接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度假旅游已成为城市人民生活的健康追求,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以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为品牌,以 “ 农家乐 ” 经营户为载体,以向导背工服务为纽带,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镇共发展农家乐经营户 78 户,拥有床位 1000 余张,向导背工协会会员达 100 余人。 综合管理 为了加强旅游景点监督管理工作,我镇成立了景区管理处,主要负责景区日常管理工作。在景区开放之前,对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