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非农产业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2009年01月19日来源:省统计局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逐年增加,供求矛盾得到了一定缓解。然而,在农村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而且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四川非农产业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对于解决四川“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农村经济的发展看,农民增收在农产业方面的潜力已经发挥得比较充分,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且人多地少的总体格局已约束了农民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依赖农产品生产带动农民增收的空间越来越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非农产业收入已经占到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并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这决定了非农产业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关键地位,因此要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现实选择就是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从与全国及东部发达地区的比较看,四川的非农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全省各级政府提高认识,提升农民的素质,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努力发展非农产业,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一、非农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根本之路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克拉克等指出,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产业地位有相对下降趋势,且产值比例下降速度大大超过其就业比例下降速度,这种产值比例与就业比例下降的不同步,而收入水平主要由劳动生产率决定,必然导致农业部门劳动力收入水平低于工业和服务业等新兴部门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这意味着农民必须依靠非农就业来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考察改革开放后四川及全国农民收入的演变趋势,基本符合上述规律。(一)土地面积有限,且呈减少之势农业的生产立足于土地,我国耕地面积在长期的开发耕种下已不能再增加了。我国也曾采取填湖为地、开耕林地、开耕草地等方式增加耕地,虽然增加了一些耕地,但却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得不偿失。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占用较多的耕地。因此,耕地面积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想通过土地来增加农产量可能性不大。从实际来看,全国耕地面积已由2001年的12761.58万公顷减少到2006年的12177.59万公顷;四川省耕地面积已由2001年的428.44万公顷,减少到2006年的391.7万公顷,均呈减少态势。(二)没有重大的科技突破,单产增加有限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要增加农产量只得靠增加单产,然而,此道也较难。如果没有重大的科技突破,比如,农业生产的单产水平难以提高。1998年,我国粮食单产达到600.3斤/亩,此后逐年下降,2003年降至576.6斤/亩,减幅达4。1四川粮食单产在1995年就上了600斤/亩台阶,2000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656斤/亩,但此后由于农业科技没有大的进步,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单产一直徘徊不前,到今年都还无法突破最高水平。(三)受供求关系影响,农产品价格难有较大涨幅从全球市场上看,中国国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已经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在加入WTO,进一步加入国际市场的前提下,维持这种高价已经成问题,更不要说进一步提价了。从国内市场本身的供求情况看,目前的市场价格在相当一段时间可能都难以持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为地提价,只能使供给扩大而迫使市场价格下降。从实践来看,我国也经常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就是例证。所以,想通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也不现实。(四)农业生产效率难提高由于人均土地较少,当前,全国人均耕地仅1.4亩,而四川的人均耕地仅为0.67亩,农业生产分散,规模较小,不能实现产业化生产,因而也难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国农民人均耕种几亩土地的效率与发达国家人均耕种几百亩土地的效率相差百倍,想增加收入也是不可能的。为此,不少农民因农业难以获得较多收入,而外出打工,摞荒了土地,从而减少农业收入。(五)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越来越低就农业来讲,在农业社会要占绝对的比重,然而,到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农业产值比重都在40以下,而且越是发达的国家,其比重越低,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其比重一般都在10以内,就是在我国一些发达的省份,其比重也在10以内了。农业产值比重越来越低,众多农业劳动力不能靠农业增加收入,也只就靠非农产业了。综上所述,当农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时,其发展速度远比不上后发展起来的产业,也即非农产业,而且此时农业生产效率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大大提高,所需劳动力大大减少,为此,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只能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二、非农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起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农民非农产业收入2快速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是缩小与发达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主要依靠农普资料、农村住户调查资料等,深入分析四川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巨大作用。(一)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随着改革的深入,非农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新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劳务经济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得到强劲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1984年的36.56元增加到2007年的1438.68元,年均增长17.3%,占非农产业收入的83.4%,占农民收入的41%。二是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有资金有技能优势的农民因地制宜积极经营非农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由1984年的14.29元逐渐增加到2007年的286.85元,年均增长14%,占农民收入的比重由5%提高到8.8%。(二)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人均非农产业收入从1984年的50.85元逐渐增加到2007年的1725.54元,共增加了1674.69元,增长了32.9倍,年均增加72.81元,年均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4年的286.76元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3546.69元,共增加了3259.93元,增长了11.4倍,年均增加141.74元,年均增长11.6%。可以看出,农民人均非农产业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5个百分点。从1984年-2007年的23年间,有15年农民人均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二者的增长关系如下图所示:图1 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增长情况(三)挑起农民增收的大梁据对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情况分析表明,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改变,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比较大,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出现,同时,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严重制约着农业收入的稳步增长,农业推动农民增收的作用进一步减弱。而在非农产业带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不断增加,非农收入已逐步取代农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绝对主力,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愈来愈大,支撑作用愈加明显,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支柱。除1990-1991年非农产业发展低潮时期外,农业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不断降低,非农产业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具体情况见下表所示:表1 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单位:元、时期农民纯收入增加额农业纯收入增加额农业纯收入增加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非农产业收入增加额非农产业收入增加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1984年-1989年207.33111.8153.967.8532.71990年-1991年96.1285.0288.5-10.28-10.71992年-1999年1253.26586.3546.8567.9345.32000年-2005年959.31441.3446.0511.0753.32006年-2007年743.91127.3517.1538.1172.3注: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非农产业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促进了农民收入构成的变化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的增加,农业收入比重逐渐降低,非农产业收入逐渐提高。1980年农业纯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86.7%,1987年降到70%以下,到2006年下降到50%以下。农业纯收入占农民全部纯收入的比重由1980年的86.7%下降到2007年的44.4%,共下降42.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5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产业收入快速增长,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非农产业收入1980年仅占4.1%,1985年上升到20%以上,1998年占到30%以上,2000年占到40%以上,2006年农民非农产业收入首次超过农业收入,2007年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8.7%,比农业收入比重高4.3个百分点。27年来,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共计提高44.6个百分点,平均每上提高1.6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当前农民收入结构已形成农业收入与非农产业收入并重、非农收入占主体的格局。(五)减轻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压力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差距仍然存在,并有拉大趋势。2007年四川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098元,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7551元,两者收入比达到3.13:1。尽管如此,由于非农产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2007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8%,年均增长9.5%,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增长125%,年均增长速度12.3%,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8个百分点,可见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上起到的积极的作用。三、四川非农产业收入的差距及对策从纵向比较看,四川非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横向比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与发达的东部省份比较,四川非农产业发展差距甚大。(一)四川非农产业收入的差距1.四川非农产业收入水平的差距。2007年,四川非农产业收入为172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045元)低319元,相差18.5%。而浙江是5964元,是四川的3.5倍;广东3599元,是四川的2倍;江苏4468元,是四川的2.6倍,差距甚大。从结构上看,工资性收入是主要的差距,浙江、广东和江苏的工资性收入为4093元、3202元和3476元,分别比四川高出2654元、1763元和2037元。据分析,其原因在于,本地务工的农民工资远远低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资,本地务工人员的工资为394元,而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高达930元,是本地务工人员的2.36倍。2.非农产业收入与全国的差距逐年拉大。四川非农产业收入虽然逐年攀升,但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呈逐步拉大的趋势。1990年,四川非农产业收入为125元,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元,在随后的15年时间里,差距逐年拉大,到了2005年,差距达到最高,为362元,是1990年的4.8倍。2006年差距有所减小,下降至299元,到2007年,四川的非农产业收入为1726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再次跨过300元大关,达到319元。(二)对策建议从前面的分析可见,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发展非农产业,而四川农民非农产业收入与全国及发达地区比较,不管是总体上看,还是工资性收入上看都存在较大差距。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提高发展非农产业的认识,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农产业从前面的分析看,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而且,也只有大量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后,农民人均占有更多的资源,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都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非农产业的重要性;要大力宣传,让社会各界认识到发展非农产业的重要性,要给广大农民朋友指明发展的方向。2.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有利条件发展优势产业前面分析,四川农民非农收入与全国比较,外出务工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多279元,而本地务工则比全国少302元,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较全国少162元。可见,四川农民非农收入的差距在于四川本地的非农产业的发展上,须加快发展本地的第二、三产业。为此,四川各地应深入地分析自身发展第二、产业的有利条件,充分地利用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业。比如,成都平原地区,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各项基础施设齐全,具有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可以积极地承接东部沿海及国际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成西部的重要发展极。3.加强基础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许多有关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也证明,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其收入水平成正比,农民的文化素质越高,越容易发现致富的机会,收入水平也就越高。农民进入到非农产业就业的情况更是这样,一个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相对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并得到相对高的报酬。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培育和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这是发展非农产业的治本之策。4.加强职业培训,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是减少农产业人口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而且,劳务输出可以增加农民的见识、提升农民的技能、积累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试真题(含答案)
- 摇臂拍摄基础知识培训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摄影图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热工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
- 300万平方米纸质包装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2025餐饮劳动的合同范本
- 2025高级工程师标准劳动合同
- 摄制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探讨无证房屋的租赁合同效力
- 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 临建工程施工合同范本(2025版)
- G2电站锅炉司炉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架桥机架梁施工技术交底
- 科研协作管理办法
- 屠宰加工人员职业技能模拟试卷含答案
- 多胎减胎患者护理指南
- 精益管理课件
- 梅毒患者护理措施
- 幼儿思维培训课件
- 数字经济产业组织-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