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读书,读好书”浅探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文章来源:原创 加入时间:2008-12-29 18:55:00修改时间:2008-12-29 18:55:00 点击次数:841次“好读书,读好书”浅探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上饶县郑坊中学 徐振操内容摘要:兴趣是阅读的基础,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难度。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还可以增添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那么,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下产生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做一件事,如果感兴趣了,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会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地去干。反之,硬着头皮去做,不但做不好,还会产生厌恶的心理。所以,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可见,学习中培养兴趣是多么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正在淡化,甚至有不少学生产生了“语文上与不上一个样”的错误想法。因此,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要提高语文课教学的高效率就无从谈起。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对照课标,探究原因。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阅读材料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表达出来。这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难度。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而感受不到课内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外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父母不在身边,经济不太宽裕,所以买书少,学生阅读面窄,很少有自己的见解、体验。再加上农村初中大多还是那种以讲代读,以练代读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机会去积累、感悟,这种模式剥夺了学生自己品味作品的权利,使学生缺乏灵性、悟性和创造性。 二、激发兴趣,营造气氛。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课文。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呢? 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激发学习语文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在传授知识中,不断点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之火,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推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从而乐于主动地去探索语文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乏味的内容,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在最佳状态。 同时,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俯首称臣”“跪服在你在教鞭之下”,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三、养成习惯,注意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许多文章中都谈到了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性。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少有阅读习惯。如文化氛围的制约,农村很少有人在闲暇之余读书看报,他们有的走家串户,说东家长,道西家长,有的整天坐在麻将桌上,在这种文化底蕴下的孩子们很难有阅读的习惯;经济条件与家长认识上的制约,虽说现在农村生活提高了,但要他们拿出余钱来给孩子买课外书,有的家长负担不起,有的家长不乐意,有的可能还会认为孩子们不务正业;教师认识错误上的制约,某些教师认为学生读课外书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鉴于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无时无地,一本书,一期杂志,一张报纸,都是我们阅读的材料。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新课标中规定初中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即每天的阅读量不少于3000字。还要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天阅读必定做好摘记,或摘录文中要点、或摘录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如果当时没有记录的,一定要及时补上。 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淡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感到语文课教法呆板。因此,必须努力改变语文教学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要充分运用音频、视频、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雪的时候,教师可充分利用音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词的魅力,然后出示以雪为背景的伟人画面,学生兴趣顿生;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质上是追求教学方法的普遍适应性,即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去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教学活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消耗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有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风格中,不同侧面内发掘创造内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途径和方法,克服教学中的单调感与模式化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以适应学生心理与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尽可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语文课文选文文体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融汇着多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教学中应因“材”(教学内容)施教,不同文体教法各异,相同文体也应采用不同的突破方式,即使同一篇课文,也可采用多样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和学习的兴趣,投身于学习之中。 过去,不少教师只管“讲”,教学上搞一言堂,课堂气氛过于拘谨,甚至死气沉沉。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阅读学习,心情感到压抑,兴趣受到压制,思维活动是不可能活跃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尽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扬民主,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做到民主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反驳、反问、更正和补充教师的意见,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样的教学,气氛活泼,学生阅读也颇感兴趣。 四、利用教材,发掘趣味。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就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充分挖掘这些“快乐的宝藏”,很好地利用这些“快乐宝石”,可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引起对语文学习的注意和探究,从而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像看云识天气介绍的是天文知识,奇妙的克隆介绍的则是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中国石拱桥介绍了建筑知识,端午的鸭蛋则与民俗民风有关,而陈涉世家、出师表介绍了历史知识,诸如此类,这样的语文教学向学生展示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这样的语文课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细节而言,有这样几处可以充分挖掘: 1、文题。文题的“措词”以醒目为前提,以便引起读者的有效注意。文题巧妙的分析,可启发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有的用箭标符号,有的用语法符号,还可划横线分析文题。如有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济南 的冬天,济南的冬天。首先教师在“的”上方加一箭标,读为“济南的冬天”,结合箭标讲课文的第一部分;接着在“的” 字下方再加一个与此反向的箭标,读着“冬天的济南”,又恰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不仅能讲清楚课文的结构,也揭示了教材中课文题目所蕴藏的乐趣。 有些文题巧用修辞修饰。语文教师应用一双修辞的眼睛,一副修辞的头脑,善于从文题中挖掘修辞,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由此达到理解课文激发兴趣的目的。有的文题用比喻,如变色龙,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这不仅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本质特征,收到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运用对偶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些文题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互相映衬,或唤起读者深思分析文题所用的修辞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者。有的作者的笔名、作品的集名有一定的来源,教师利用介绍作者、 作品的机会,适当介绍其由来,引发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如李芾甘的笔名是巴金。他年轻时留学法国期间,见一巴姓同学投水自杀,为怀念他,取笔名“巴”姓。一次一位哲学朋友来访,李芾甘正思考笔名中易记的一个字,这位朋友顺口说了“金”字,“巴金”从此就成了李芾甘的笔名。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取“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拾起来”之义,实指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代的往事的意思。诸如此类,会让学生爱上探究,爱上阅读。 3、引文。名言、史实、谚语等,组织到文章里,本来就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加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教学时尽量从课文中挖掘分析引文,领略妙处。有的课文引谜语、成语、对联,有的用名言、格言,也有引用诗歌、歌词、囚歌、日记、俗语, 还有引用电文、典故、无需一一列举。如飞红滴翠记黄山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作者用以说明黄山魅力之大的,教者可以借此激趣阅读。 4、情节。尤其是小说十分重视结构布局,绝大多数作品都有引人入胜的悬念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这本身就生动感人,兴味盎然。讲小说时,教师要利用曲折的情节、巧妙的构思来吸引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开篇盼于勒,接着赞于勒,最后写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中的富翁于勒变成了穷水手。这完全出乎菲力普一家人的意外,也出乎读者的意料,令人惊叹。可以通过情节曲折来激发学生去阅读项链等课外短篇,从而加深对小说情节的认识。 5、插图。课本的插图,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绘制的,它紧密配合教材,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利用插图,有益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以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进咸亨酒店的插图为例,清晰地辨出柜台里的自私冷酷、毫无人性而面目狰狞的掌柜和台外黑瘦、不成人样、盘着两腿的孔乙己这两个不同人物形象,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增。类似的像苏州园林,长城等彩图,无疑很大程度上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课堂内外,重视实践。 主要利用好新教材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这个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又一条重要途径。应当根据语文教育的需要,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以班级为主,经常地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小型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苦学”为“敬学”,变“敬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不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且学得轻松、主动。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例如: 1开展竞赛性语文学习 从人的心理上来看,对于那些能够比高低、评优劣、论先后的事情或活动,容易激发人的上进心,引起人的兴趣。对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开展一点带有竞赛性的活动,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等,就能引起学习的兴致来。 2开展娱乐性语文学习 给语文学习增添一点娱乐性,改变总是把语文学习当成是苦差事的状况,也可以产生兴趣。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演戏剧、赛诗、联句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寓教于乐。如果在学习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欢乐,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言应用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开展各种课外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内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内学到的知识要到课外的活动中去理解、消化,并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学习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从书报杂志中获得知识;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作品。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的,如三调芭蕉扇、智取生辰冈等,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仅课堂上学习,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在指导学习这样的课文时,推荐西游记、水浒等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这样既推动了课内学习,又扩大了阅读面。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条件的,更应当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假如我主办校刊”、“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模拟科技发布会”等,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综上所述,农村中学的语文阅读兴趣是可以逐渐培养的,农村中学的学生也不是天生的不爱读书。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兴趣不但是可以培养的,还可以增添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窗口服务人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按摩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职vb 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审核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沂普通话试题及答案
- 2025年qc组长考试题及答案
- 机井占地协议书
- 村民征用协议书
- 杜绝回扣协议书
- 林地砍树协议书
- 电缆维修保养服务合同标准
- 儿童重症肺炎病例讨论
- 帕金森护理常规知识
- 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儿童心肺复苏课件
- 重症护理的护理课件
- 学堂在线 心理学与生活 章节测试答案
- 有机产品标准培训课件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GB 36980.1-2025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第1部分:乘用车
- 公司新生产线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