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错斩崔宁》论冤错案产生之缘.doc_第1页
分析《错斩崔宁》论冤错案产生之缘.doc_第2页
分析《错斩崔宁》论冤错案产生之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错斩崔宁论冤错案产生之缘【摘要】:任何的冤案、错案都不会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在每个冤案、错案的背后总有各种因素在无形的推导。在任何偶然的“巧合”的背后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存在。对于错斩崔宁,有学者认为是社会民意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司法官员违背社会常理、司法常识尤其是相关法律规定,未作基本的现场调查所致。但是不管如何分析我们都不能以现代社会的标准去强求古人符合我们的现在法学人的思维与逻辑,也未必能正确分析冤案产生的基本原因,为此我们首先应该立足于其当时制度建设,去尝试着了解冤案错案的因果,并以前人为鉴,发现值得我们今人需要借鉴的成果。关键词:巧 马锡武模式 能动司法 刑讯逼供一、既偶然又必然的 “巧”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可以说在整篇小说都是围绕这“错”与“巧”而展开的。刘贵“错”不应该戏言卖二姐,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邻里“错”绑崔宁,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而府尹“错”断崔宁的十五贯,大娘子迫嫁与静山大王也是“巧”,静山大王“错”不应该告诉大娘子真相,表面看来这些“错”“巧”是偶然的,但是在这些“错”与“巧”的背后,是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司法制度所致。中国公案小说多以情节的“奇”、“巧”来吸引人,或是超脱现实,或是“无巧不成书”。巧则奇,奇则巧,奇巧即偶然。偶然是必然中的偶然,意料之外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偶然必经得住必然的检验,意料之外必合乎情理。这一连几个错误与巧合就构成了一场冤案,从表面看,整个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的,但又无不反映了社会的必然。刘贵戏言将陈二姐出卖,以致她离家出走并蒙冤被杀的悲剧,这一偶然性的情节是建立在封建社会里夫权统治下妇女悲惨命运这一必然性的基础之上的。试问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参见:赫凛冽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写作方法刍议载于山花2011.02.B 二、保甲制度之下的民意按理说,刘贵被杀和陈二姐回娘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为什么从文章中文中不断出现“众人”、“左邻右舍”追捕、扭送和指控犯罪嫌疑人的情节,并且指认说崔宁和陈二姐合谋杀死了刘贵。这是为什么呢?在这里则要提到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一种制度保甲制度。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建议设立保甲法,其法规定“十家为保,有保长;五十家为大保,有大保长;十大保为都保有都保正、副每一大保,夜轮五人警盗,凡告捕所获,以赏格从事。同保犯强盗、杀人、强奸、略人,传习妖教,造蓄盅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5月第1版第346页。保甲制度的实质就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通过联保连坐法将全国变成大囚笼,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连坐一家犯法,九家举发,若不举发,十家连带坐罪。首先,包括朱三老儿在内的全部邻居,都害怕“打没对头的官司”会被连累,所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逮住了刘贵。这种似为冷酷的世态,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人民生机的脆弱,暴露了封建司法制度的罪恶。其次,王员外及其女儿,乃至“一干邻佑”,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等封建思想。也就是说,封建礼教是混淆视听和造成错觉的主要原因。第三,崔宁“讨丝帐”的收入与刘贵得而复失的钱财数目恰恰相同都是十五贯。参见:言炎 简论错斩崔宁载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三期在巧合加偏见的主导下,一种扭曲了的“社会舆论”和“民意”就在无形中出现了。在文中,当小娘子正待分说,几家邻里就争相上去跟府尹报告,并强调“赃证分明,却如何赖的过?”“那边王老员外与女儿邻佑人等,口口声声咬他二人”。由于府尹并没有到过现场而只是在听邻里在诉说案情,并且“府尹巴不得了解这段公案”。就有一种舆论影响司法裁判的情况出现了,这就导致府尹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学者苏力认为,为了保证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地方的行政官吏在履行这一职责时仍然要基本满足当地民众的要求。否则,民众不满,一旦为上级知道了,他就有可能被撤职。在这一意义上,即使是传统社会中的官吏,他的权力基础还是世俗的,而不是神圣的;是有条件的,而不是专制的(absolute)。尽管当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民主,但是民意仍然对地方官吏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他的行政构成一定的制约。参见:苏力制度角色和制度能力以元杂剧为材料载于法商研究2005第二期事实上保甲制度下的民意,就像罗生门所说:“人都自以为老实,都把对自己合适的话当作真话,而把对自己不合适的事情忘得一干二静。这样才心里舒坦。”导演黑泽明 编剧芥川龙之介罗生门1950版人们说谎往往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下意识中就认为自己所说便是事实的真相,在错斩崔宁人们不会去关心为什么平常没见过小娘子与崔宁的通奸,不会去关心为什么小娘子如果真杀了人为什么会在邻居家住一晚再走,他们更关心自己会不会被连累,“男女同行,非奸即盗”。在这样情况下的民意,是否是一种公正的正义呢? 三、审判者的个人素质与刑讯逼供在错斩崔宁中,临安府尹升堂断案,只片面听取邻里的一面之词,不问详情,不推究原委,面对崔宁和小娘子的辩言则是理都不理,就搬出大刑,把无罪的崔宁拷打成与陈氏合谋杀人的犯人,最终两人一人判斩一人判剐。这里还有个要注意的是剐刑也就是凌迟,是古代最严酷的刑法,而这里也可以看出小娘子在当时的传统礼教社会中的地位低下,而且对于违反“礼教”的妇女的残忍的惩罚。小说明确指出“问官糊涂”“率意断狱”是造成这段冤枉的主要原因,其批判锋芒主要指向封建官吏是明显无疑的。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我们往往能看到如长官主观认定人犯有罪,人犯不招供,法官拍拍惊堂木,即大刑伺候,把当事人拖出去打上一打,然后就让犯罪嫌疑人乖乖的画押招供了。人犯招供了,案审也就结束了。在严刑逼供下,冤案、错案比比皆是。学者张建伟认为当审判者心里已经存了一个被告人有罪的确信,被告人的辩解、沉默就常常意味着自讨皮肉之苦。许多冤案是循着这样的公式形成的合理的怀疑+刑讯(或者利诱等其他非法取证方法)=错案;错案+抓获真凶=发现错案。参见:张建伟缘何错斩崔宁载于人民检察2001.8 P51为什么刑讯逼供在我国的刑侦与惩罚犯罪中屡禁不止,乃至在今天这种强调法治的社会中依旧时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呢?我觉得这或许主要是由于由于刑讯逼供能得到司法人员刑侦人员想要的所谓的“供认不违”,并且能让他们觉得这样能够尽快的完成上面指派的任务,至于是不是,犯罪嫌疑人不是招了嘛,招了就是事实。然而在事实上,正如意大利法学家切萨雷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曾言:“痛苦的影响可以增加到这种地步:它占据了人的整个感觉,给受折磨者留下的惟一自由只是选择眼前摆脱惩罚最短的捷径,这时候,犯人的这种回答是必然的,就像在火与水的考验中所出现的情况一样。有感性的无辜者以为认了罪就可以不再受折磨,因而称自己为罪犯。罪犯与无辜者间的任何差别,都被意图查明差别的同一方式消灭了。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2版”而通过刑讯逼供得来的证据往往并不是事实的真相。 四、避免冤假错案的办法 学者易延友认为窦娥式的悲剧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无罪推定原则的缺失,以及相应的权力约束机制的缺席。无罪推定原则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举证责任的分配方面,而且表现在以权利约束权力的制衡方面参见:易延友冤狱是怎样炼成的从窦娥冤中的举证责任谈起载政法论坛2006。对此我认为无罪推定不是万能的,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无罪推定是有些不切实际的,法官的素质有好有坏,事实上不管是崔宁案还是静山大王案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刑讯逼供,屈打成招才是当时的判案的主要方式。而这也与封建社会中普遍的重刑重礼教的社会主流意识有关。当然无罪推定的意义在于“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的想法我觉得是可以作为法官在判案时参考的因素,但在当时的司法审判更加注重的由儒家倡导的一种公序良俗,而且妇女的地位底下,买卖妻妾也时有发生,相对而言我比较认可的一种是发挥当时的法官所具有的能动性,参照现今的民诉上马锡武模式的判案方法,到当事人家里去理解情况,到现场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当然这里必须强调的还是要发挥审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这里也强调一种法官的个人素质的提高。同时我觉得也要强调程序的重要性,再好的制度无人遵守也会变成一纸空谈。 五、结语 从错斩崔宁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任何的冤案、错案都不会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在每个冤案、错案的背后总有各种因素在无形的推导。也常常听到网络上对于某某引起社会舆论的判决,事实上人们都不是案件的目击者,也没有到过案件的现场,在通常情况下只是道听途说的消息,为什么会变成主流民意?我觉得这往往是由于社会化的因素在无形中主导。而为了维护正义与公正,当代的司法正义要求我们要司法实践中,绝不能滥用刑讯逼供,同时也在要求我们作为法律人必须具有一种职业责任,本着客观、理性、公正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参考文献:1参见:赫凛冽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写作方法刍议载于山花2011.02.B2(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5月第1版第346页。3参见:言炎 简论错斩崔宁载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三期4参见:苏力制度角色和制度能力以元杂剧为材料载于法商研究2005第二期5导演黑泽明 编剧芥川龙之介罗生门1950版6参见:张建伟缘何错斩崔宁载于人民检察2001.8 P517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