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参考答案.doc_第1页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参考答案.doc_第2页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参考答案.doc_第3页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参考答案.doc_第4页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一、名词解释1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2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3.产状要素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4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5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6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7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8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9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1“”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小;(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反;(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大。这种规律称为“”字形法则 12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3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4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15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16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17层序新、老岩层的排列顺序。分为正常层序和倒转层序二类。二、判断题1岩层的真倾角恒大于视倾角( )2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有沉积、古生物两方面标志。()4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5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6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7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8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地形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9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地形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0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11角度不整合是确定一个地区曾发生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12垂直于岩层倾向测得的倾角值最大。( )13在地质图上,角度不整合线与其下伏地层界线既可以相交,也可以平行。( )14顺地层倾斜方向观察,地层总是由老到新。( )15所有波痕都能用来判别岩层顶、底面的方向。( )16在地质图上,A地层比B地层出露宽,则A地层比B地层厚。( )17在任意剖面上测量垂直岩层顶、底面界线的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岩层厚度。( )18产状稳定的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铅直厚度是相同的。( )19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一般不受地形的影响,但在个别情况下则要服从“V”字形法则。( )20已知某岩层的倾向方位角为NW330,据此可以得出该岩层的走向方位角为NE60。( )三、填空1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2走向,倾向,倾角; 3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4相同,小于;5相同,大于; 6相反; 7岩层产状,地形; 8岩层厚度,产状,地面坡向与坡度; 9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10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11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12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13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14下限,上限; 15水平16相交的直线四、问答题和简述题1沉积岩中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用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怎样判别?(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2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 3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方位(或经纬度)、图例、表任表(包括编图单位、负责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在图左侧为综合地层柱状图,有时在图下方附图切剖面图 4简述不整合的识别及研究意义。()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上、下两套地层经受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 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工程上可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条件之一 5不整合有哪些类型。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 6简述“V”字形法则及其适用范围。“”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小;(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反;(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弯曲度大。这种规律称为“”字形法则适用范围:(1)大比例尺地质图;(2)倾斜岩层;(3)岩层走向与山脊线、山谷线不平行。五、图解1在下面的剖面图中,据岩层中发育的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底面,并判别层序。2根据叠层石判断岩层顶、底面3试分析地质图中地层接触关系类型4判断岩层产状,并用产状符号标出5地质图上如何表示下列产状:4550 、135606请用方位角表示法,写出下列岩层产状。(纸张正上方为正北方向)7请用象限角表示法,写出下列岩层产状。(纸张正上方为正北方向)8地质图中(1)、(2)为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分界点,已知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地层的倾角小于地形坡度角,请根据“”字形法则填绘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线。标出地层代号(地层层序正常)。9地质图中(1)、(2)为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分界点,已知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地层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度角,请根据“”字形法则填绘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线。标出地层代号(地层层序正常)。10地质图中(1)、(2)为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分界点,已知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请根据“”字形法则填绘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线。标出地层代号(地层层序正常)。11图中实线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线,请判断岩层产状,并指出二套地层出露的部位。(层序正常)12利用“V”字形法则分析判断下面地质图中岩层界线所代表的岩层面的倾向,当倾向与坡向相同时,指出倾角与坡角的相对大小。13用“V”字形法则判断下图中砂岩层的倾向,若层序正常,请标出砂岩层的顶、底面。14判断下面地质图中A、B、C地质界线所代表的地质界面的产状。15下图中有三个钻孔,各孔孔位标高及煤层顶面的埋深如下表,求煤层顶面的产状。(煤层顶面平整)钻孔编号孔口标高(米)煤层埋深(米)Z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