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及穴位图(精).doc_第1页
督脉及穴位图(精).doc_第2页
督脉及穴位图(精).doc_第3页
督脉及穴位图(精).doc_第4页
督脉及穴位图(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页精华 论坛 帖子用户版块帖子搜索 登录 记住 找回密码 注册 莲花 坛城 飞天 关闭 选中1篇 全选 灵山社区瑜伽养生督脉及穴位图 发帖 回复 灵山社区瑜伽养生督脉及穴位图 返回列表 1234共4页Go上一主题下一主题新帖 3418阅读 32回复 督脉及穴位图 楼层直达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楼主 更多操作 倒序阅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09 【循行】 1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2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3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也。 【附】奇经八脉考 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具绕篡后屏翳,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与手足三阳会合,上哑门、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历百会、前顶、囟会、上星、至神庭,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 【功能】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督脉循身之背,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因为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它的脉气多与手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另外,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会维交会于风府、哑门。所以督脉的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所以金代医家张洁古认为:督脉“为阳脉之都纲”即是此意。 【病证】 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都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由于督总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不仅发生腰脊强痛,而且也能“大人癫疾、小儿惊痫”。同时,督脉的别络由小腹上行,如脉气失调,亦发生从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妇女子不育等证。 据针灸大全载八脉八穴,后溪通于督脉,其主治证有手足拘挛、震颤、抽搐、中风不语,痫疾、癫狂、头部疼痛,目赤肿痛流泪,腿膝腰背疼痛,颈项强直、伤寒、咽喉牙齿肿痛,手足麻木,破伤风,盗汗等。 描述:gif图片:DuMai.gif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上善若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0-09 长强穴Chng qing(DU1) 取穴方法长强穴位于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疾病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疮,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 ;配精官、二白、百会(灸) 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长强:督脉别络。 别名橛骨穴,穷骨穴,气之阴郄穴,龟尾穴,尾翠穴,骨骶穴,尾骶穴。 穴义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长强。长,长久也。强,强盛也。该名意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且源源不断也,故名。 2)橛骨。橛,船尾底骨也,亦称龙骨,特点是强度大,此指穴内气血为强劲之状。骨,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之气。橛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强劲饱满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3)穷骨。穷,尽也。骨,水也。穷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输气血全部是天部之气,无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性高温高压,外出体表后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地部经水如穷尽之状,故名穷骨。 4)气之阴郄。气之阴,气化之气的水湿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为由孔隙中输出的细小水液。本穴位于尾骨端下,督脉的外输气血在体内为液态之水,出体表后才化为天部之气,督脉的外输之液细小,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名气之阴郄。 5)龟尾。龟尾,乌龟的尾巴也,既短又粗,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尾巴既细又长,此指穴内气血为强盛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6)尾翠。尾,尾巴也。翠,青绿色,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尾翠名意指督脉的外输气血具有肝木的生发特性,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 7)骨骶。骨,水也。骶,骶骨也。骨骶名意指本穴物质为水湿之气,位处骶骨之端。尾骶名意与骨骶同。 8)督脉别络。督脉,本穴位处督脉也。别,离别也。络,联络也。督脉别络之意指本穴外输的阳热之气循络脉传向督脉其它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胞宫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扩散于督脉之外及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向体表输送阳热之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描述:jpg图片:ChangQiang.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上善若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0-09 腰俞穴Yo sh(DU2) 取穴窍门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 配膀胱俞穴(灸) 、长强穴、气冲穴、上髎穴、下髎穴、居髎穴治腰脊冷痛;配太冲穴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别名髓空穴,背解穴,腰户穴,腰柱穴,髓俞穴。 穴义督脉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 名解 (1)腰俞。腰,腰部也。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其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能传于腰阳关穴,下不得入于长强穴,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腰户名意与腰俞同。 (2)髓空穴。髓,肾之精也,气也。空,空虚也。髓空名意指督脉的上行强劲之气至此后即变空虚。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强劲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而成天之下部的湿冷水气,天之上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髓空。髓俞名意与髓空同。 (3)背解穴。背,背部也。解,散也。背解名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至此为散解之状。理同髓空名解。 (4)腰柱穴。腰,腰部也。柱,支柱也。腰柱名意指本穴外输腰部的气血为腰部阳气的栋梁支柱。本穴外输腰部的气血为温性的水湿之气,此气对于寒湿之地的腰部来说则为阳热之气,它为充实腰部阳气的栋梁支柱,故名腰柱。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外传腰之各部,小部分上行腰阳关穴。 功能作用补益肾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描述:jpg图片:YaoShu.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上善若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0-09 腰阳关穴Yo yng gun(DU3)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 人体穴位配伍 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别名阳关穴,脊阳关穴。 穴义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 名解腰阳关。腰,穴在腰部也。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续上行,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般,故名腰阳关。阳关穴、脊阳关穴名意与腰阳关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滞重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冷降缩合后输向腰之下部。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描述:jpg图片:YaoYangGuan.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上善若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0-09 命门穴 Mng mn(DU4) 取穴方法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穴、筋缩穴、腰阳关穴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穴治中风脱症;配关元穴、肾俞穴、神阙穴(艾灸) 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寒湿凝滞型) (艾灸) ;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阿是穴(灸) 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别名属累穴,精宫穴。 穴义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液由此督脉。 名解 (1)命门。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 (2)属累穴。属,类别之意。累,堆迭也。属累名意指本穴气血由督脉之气堆迭而成,亦即为地部经水。理同命门名解。 (3)精宫穴。精,髓也,指穴内气血来自脊骨。宫,宫殿也。精宫名意指穴内物质来源于脊骨。理同命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液。 运行规律气化后循督脉上传悬枢穴。 功能作用接续督脉气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描述:jpg图片:MingMen.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上善若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0-09 悬枢穴 Xun sh(DU5)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 人体穴位配伍配委中穴、肾俞穴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穴、太白穴治完谷不化、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别名悬柱穴。 穴义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 名解 1)悬枢。悬,吊挂也。枢,枢纽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本穴物质为命门穴和脊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由本穴横向外传腰脊各部,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吊挂的水湿之气,故名。 2)悬柱。悬,吊挂也。柱,支柱也。悬柱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强劲之气。本穴物质为命门穴和脊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其气强劲,如同支柱一般充实着督脉及腰脊各部,故名悬柱。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强劲阳气。 运行规律循天部传于督脉上下及腰脊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描述:jpg图片:XuanShu.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上善若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0-09 脊中穴J zhng(DU6)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腹泻痢疾;配鸠尾穴、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痫;配肾俞穴、太溪穴治腰膝痛;配至阳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 别名神宗穴,脊俞穴。 穴义脊骨中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在此急速气化。 名解 (1)脊中。脊,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也。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为人体重力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故名脊中。脊俞名意与脊中同,俞同输。 (2)神宗。神,与鬼相对,指天部阳气也。宗,祖宗也,气之源头也,水也。神宗名意指穴内的天部阳气为来自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所化。理同脊中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中枢穴和悬枢穴。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描述:jpg图片:JiZhong.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上善若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0-09 筋缩穴 Jn su(DU8) 取穴方法筋缩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人体穴位配伍配角孙穴、瘛脉穴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穴治癫痫;配水道穴治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穴义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名解筋,肝之所主的风气也。缩,收也,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本穴物质为中枢穴传来的天部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此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风气的运行速度收而减慢,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缓行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督脉传于至阳穴。 功能作用息风定志。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描述:jpg图片:JinSuo.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上善若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10-09 至阳穴 Zh yng(DU9) 取穴方法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阳陵泉穴、脾俞穴治黄疸;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别名金阳穴。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名解 (1)至阳。至,极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 (2)金阳。金,肺金之气也。阳,阳气也。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理同至阳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灵台穴及外散于脊背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描述:jpg图片:ZhiYang.jp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上善若水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弱水青荇 UID:25476注册时间2008-02-05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12小时 发帖5728 搜Ta的帖子 精华93 铜币25239威望5751贡献值0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10-09 灵台穴 Lng ti(DU10) 取穴方法灵台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人体穴位配伍配陶道穴、内关穴治间日疟;配合谷穴(泻法) 、委中穴(放血) 治疔疮;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胁痛;配身柱穴、至阳穴治背痛;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别名灵阳穴,肺底穴。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 名解 1)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