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1页
模块二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2页
模块二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3页
模块二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4页
模块二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1、 导入 1、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二、解题 1. 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一 )字词句段理解1. 注意读音易读错的字有:昳(yi )丽 朝(zho )服衣冠(gun ) 窥(kui )镜期(ji )年 朝( cho)于齐 间(jin )进 2. 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四、整体感知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2)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3)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4)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5)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6)引导思考并讲解: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7)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五、分段解读(一)分析第一段。1、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明确:开头用:邹忌修人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2、提问: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的怎样的回答?板书:问美 明确:“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这三问三答语意要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小组讨论:说说妻、妾、客的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此处引发学生兴趣,利于他们动脑筋思考)明确: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只是跟着妻的口气重复了一下。“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板书;比美提问:邹忌与徐公怎样比美?结果怎样?明确:“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5、你如何评价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邹忌在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几个字就将一位正直、忧国忧民之士,辗转反侧于床头的形象跃然纸上。6、而后写邹忌思考解蔽(板书:思美)提问: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板书)教师归结:邹忌从“问”到“视”,由“视”而“思”,因小悟大,终于解蔽,这不仅表现了邹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深刻地揭示了“凡事不能偏听偏信”的道理。这一段有声有色,富于情趣的描写是下段邹忌用暗示,比喻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二)分析第二段1、第二段大意:讽谏(板书)提问: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邹忌讽谏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王之蔽甚矣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板书)2、教师补充归纳:邹忌用个人受蒙蔽的事来暗示“王之蔽甚矣”,他能由已及人,因小悟大,把悟得的道理推及到治理国家政事中去,这种采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和一般的比喻不同。运用这种方法说理,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三)分析第三段、第四段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明确: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问: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批评者勇气的大小)。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精着什么?(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确实受了蒙蔽?明确(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继续追问:“数月之后无可进者”这几句说明了什么?(因为纳谏除蔽,国内政治修明。)3、教师补充史实:齐威王在齐国历史上算得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但在他即位之初好为长夜之饮,以王诸候并伐,国事不治。第九年,他从受蒙蔽中醒悟过来,指出即墨大夫“不事吾左右以求誉”,却把地方上的事情治理得很好,因而赏了他,“封之万家”,阿大夫“以厚币吾左右以求誉”,而把政事弄得很糟,于是烹了他及左右曾称赞过他的人,接着奋兵而出,诸候震惊,皆还齐侵地。这是BC.370年的事,由此可见,威王有振兴齐国的决心。4、文章怎样写齐王纳谏的成效?明确:正面写国内“三变“,侧面又简洁地以四国朝齐一句话,反衬齐王纳谏之成效。三、总结全文1、讨论邹忌的讽谏方法师指出:历代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请同学们思考,是否学过“直谏“的文章,这两种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明确:直谏,就是把自己主张直接陈述出来,同学们学过出师表,指出“臣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段话就是直谏,其内容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大体相同。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这种办法语言委婉,说理深刻,听者乐于接受。对比一下,若本文直截了当地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臣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