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们的中型直升机.doc_第1页
谈谈我们的中型直升机.doc_第2页
谈谈我们的中型直升机.doc_第3页
谈谈我们的中型直升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我们的中型直升机最近汶川大地震,全国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抗震救灾,直升机在其间担负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型直升机,大家尤为感到我们国家中型直升机的缺乏。中型直升机在世界上没有太统一的定义,一般说来:最大起飞重量在8吨到25吨之间的都被认为是中型直升机,这里面主要的机型包括mi8系列(包括他的改型mi14,mi17),K27系列,h60黑鹰系列,ch47支奴干系列,s-3海王系列,sa332超美洲豹,sa321超黄蜂(直8),NH90系列和EH101系列。我国目前使用的中型机包括 mi8,mi17,k28(k27的出口型),uh60,sa321,sa332以及自产的z8型。其中除去直8能部分自行生产外,其他所有的都是直接进口。而虽然机型这么多, mi8mi17系列数量在在160架左右,uh60大概22架,直8大概20架,sa332大概在10架,K27大概8架,所有这些飞机加在一起总数在220架左右(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这次到灾区的直升机总数在150架左右,绝大部分是中型直升机,可以说押上了大部分家当。中型直升机的数量的捉襟见肘可见一斑。我们的中型直升机应当满足国内全部地区的运输任务,特别是海拔较高的云贵川和青藏高原,能够运输班排级的人员(1230人),能够吊运3吨左右的高机动车(猛士,勇士,悍马类),能够在4000吨级的舰艇甲板上起降(旋翼转动时总长需要控制在22米以内),价格适中。由于直升机最主要的是动力和旋翼系统-机舱可以认为是其负载的一部分,海军舰载型的则可适度减少机舱容积的要求,陆军适当提升容积的要求。根据现有实际机型的实际情况,空机重量在68吨,载重35吨发动机的功率需要达到1500千瓦级别,减速器负载功率在3000千瓦级别,高海拔地区发动机功率要求在1700千瓦级别。也可以说:我国的中型直升生产的难度集中在机械部分,主要是动力传动系统。气动设计和导航机体材料甚至是火控在前期的直9系列,z11系列以,合作生产的EC120,S92以及最新的wz10系列上都有很好实际经验,唯独动力系统,我们没有实际设计制造1500千瓦级别涡轴发动机的经验,截止目前,我们自行制造的涡轴发动机功率最大的直8型上使用的涡轴6发动机,功率在1100千瓦左右(但这应该是个不成熟的型号,很多人认为直8之所以没有量产正是发动机的可靠性不足),而大量可靠制造并广泛使用的是z9,z11系列上使用的涡轴8发动机,最大功率在550千瓦左右。目前,世界上中型直升机使用的发动机是美国通用公司的T700系列,俄国的TV3-117系列,加拿大普惠.加拿大公司的PT6系列,英国罗罗公司的RTM322系列。根据我们目前的情况,自研出可供使用的高可靠性的涡轴发动机一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也可能经历挫折,而目前对发动机的需求又如此紧迫,不仅是通用型的中型直升机,武装直升机也需要,而世界范围看,如ah64与h60使用的是一个发动机系列,mi24/mi28/k50/k52与mi8/mi17/k27使用的是一个系列的发动机,NH90和EH101也可以使用一个系列的发动机。所以,理所应当的是采用2条腿走路的办法,自研加引进,PT6系列是目前知道的我们引进过的发动机,TV3-117系列据说我们也准备引进。就目前可能的渠道看,向西方引进发动机整机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说引进全套的生产技术。向俄国购买到技术是可能的,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发展的标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的问题。因为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完全引进,那么引进的技术风格和思路就会影响很长时间。如果是我们自己有基础,再借鉴,比如ws10系列中的情况,以及空警2000中或者红旗9的情况,我们还能立足自己,在出现变故时把握主主动权和方向性。那么在1500千瓦级别的涡轴上,目前我看不见一个成型的基础或者说自己准备发展的东西,故而引进谁的,怎么引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下面这段话是舰船知识2007年第三期上的文章中的一段作者:罗海涛“今后直升机的数量越来越大,各国都在想减少直升机庞大的维持费用的出路。现在英国军队已经把一部分重型运输直升机家给民营企业使用,军队只是给基本维持费用和在使用时支付租用的费用。这样就能够大量为军队装备直升机,把有限的军费用于更尖端的武器和直接作战的装备发展方向上来。中国军队在2020年要达到的2000架直升机中,至少可以让民营企业为军队养起来1/3的直升机。如果军队把订购和租赁关系确定后,就能够有大量的民营资金向中国军用直升机方向涌入。这样制造一大批军用直升机就非常容易。中国有预备役制度和非常良好的军事动员体系。21世纪中国的全民皆兵不在是土枪、地雷、担架、民夫,而应该向军舰、直升机、运输机等重装备方向发展。这样中国军队师级部队的战斗力、机动力、火力、供给力将提高到全国性和国际性区域。俄罗斯的直升机同欧美的直升机相比较,不仅性能好,而且价格至少低50%。在10吨级直升机方面,俄罗斯的米-171系列仅是欧美同类直升机的1/5。为什么他们能够做的这么好?第一是苏联时期留下了好底子。俄罗斯的直升机的技术传承非常好,一般一个新机型都能够从原大批量生产的直升机继承过来70%的零部件。米-171直升机是从米-8直升机继承过来,苏联时期米-8直升机制造了10000多架,设备折旧早就收回,零部件成本极低,储备数量充足,技术积累非常丰富。第二俄罗斯仍然有苏联时期的大生产习惯,一般按照一个五年计划的需求,一次投料进行批量化生产。而我国还是按照年度计划生产,曾经多次是一个庞大的工厂年产1-2架。几万人上千台设备,启动一次就生产1-2架,废品率和生产成本有多高?怎么和俄罗斯一次生产几百架的生产成本去抗争。第三苏联早在特务头子贝利雅死后就把工艺结构改变了,不在是一个大厂把零部件全包的大体系,而是全社会分散做零部件,制造厂就是造机身,进行全机零部件的组装。现在制造厂甚至把机身的各个框架分段送到外面加工,送到直升机制造厂,由制造厂把机身组装起来,再组合成整机出厂。”这段话我比较赞同,相对我国的目前国力,面对这么大的缺口,要达到一定的装备规模,价格和成熟可靠性是应该优于技术指标考虑的,而况TV3-117的最新型号T-117VMA-SB3(又称VK2500,供K50和MI28使用)技术性能也相当优越。也就是说,我们引进TV3-117的生产技术是更符合实际情况也有技术发展的空间和向导,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基础。在机体结构材料上,mi8/mi17系列因为年代较早,传统金属材料使用较多,我们有Z9这种高复合材料比例飞机的生产和使用经验(z9机体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在59%左右),相信我们的中型机上的材料使用会较mi17系列高一个层次。导航,通信,观瞄,火控,综合显示这些航空电子类的产品,有着较强的通用性,目前我们的歼击机的航电水平,相信中型通用直升机上也能有较好的配置。综上,可以说,只要解决了最难最关键的动力传动系统,我们的中型机就能有一个非常光明广阔的前景。大飞机国家轰轰烈烈的开始运作了,而且有看得见的动力,而中型直升机的动力现在还没消息,但我相信,只要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