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申论心得申论必背范文.doc_第1页
行测申论心得申论必背范文.doc_第2页
行测申论心得申论必背范文.doc_第3页
行测申论心得申论必背范文.doc_第4页
行测申论心得申论必背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能力测试方法突破黎明破晓前 怒放的生命基础板块1、路程问题,这类问题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问题相遇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和”的问题,即A、B两者所走的路程和等于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差”的问题,即A走的路程减去B走的路程等于速度差*追及时间;流水问题,为节省空间只需记住以下结论: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除以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除以2.当然题目不会单纯明显的考你相遇、追及、流水问题,存在许多变形。(03中央)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跑150米。小狗追上了弟弟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小狗才停下来。问小狗共跑了多少米?A.600米B.800米C.1 200米D.1 600米答案:A设x分钟后相遇,则40x+80=60x。则x=4。因小狗的速度为150米/分钟,故小狗的行程为1504=600,故A正确 2、工程问题,个人觉得这类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可以把全工程看做1个单位,工作要N天完成其工作效率就是1/N,两人共同完成就是1/n1+1/n2,工程问题有许多变形,如水池灌水之类的,思路是一样的。(07中央)一篇文章 ,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 10 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 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 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 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 小时能够完成 A15B . 18 C . 20 D .25 3、尾数计算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要知道,和的尾数是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差、积、商都有同样的道理(05中央)173*173*173-162*162*162=()A926183 B936185 C 926187D 9261894、比较大小问题,有三种方法作差、作商、找中间值,找中间值比较经典。比如4/9,3/7,151/301,拿它们分别与1/2比较就可以看出大小了。5、过河问题,这种问题是比较恼人的题目,不过掌握了方法后还是知道如何应对的。先看题目有a,b,c,d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桥一次最多两人,只有一个手电,过桥必须手电。四人过桥速度a2分钟,b 3分钟,c 8分钟,d 10分钟,走得快的要等走得慢的,问所有人过最短要()分钟A 22 B21 C20 D 196、日期问题,这种问题主要就是看最后的余数。你比如2003 年 7 月 1 日 是星期二,那么 2005 年 7 月 1 日 是: A 星期三 B 星期四 C 星期五 D 星期六 7、缴费问题,这种问题有几种方法,常规方法速度慢,这里只讲速度最快的方法。如:(08中央)为节约用水,某市决定用水收费实行超额超收,标准用水量以内每吨2.5元,超过标准的部分加倍收费。某用户某月用水15吨,交水费62.5元,若该用户下个月用水12吨,则应交水费多少钱?A.42.5元B.47.5元 C.50元D.55元8、鸡兔同笼的变式,这种题目的思想是假设,假设全是鸡,算出脚数,与题目中给出的脚数比较,看差多少,每差一个(4-2)只就说明有一只兔子,将所差脚数除以(4-2),就可以求出兔子数,同理假设全是兔,可以求出鸡数。例:红铅笔每支0.19元,蓝铅笔每支0.11元,两种铅笔共买了16支,花了2.80元.问红、蓝铅笔各买几支?解:以“分”作为钱的单位.我们设想,一种“鸡”有11只脚,一种“兔子”有19只脚,它们共有16个头,280只脚.现在已经把买铅笔问题,转化成“鸡兔同笼”问题了.利用上面算兔数公式,就有:蓝笔数=(1916-280)(19-11)=248=3(支).红笔数=16-3=13(支).答:买了13支红铅笔和3支蓝铅笔.对于这类问题的计算,经常可以利用已知脚数的非凡性.例2中的“脚数”19与11之和是30.我们也可以设想16只中,8只是“兔子”,8只是“鸡”,根据这一设想,脚数是8(11 19)=240.比280少40.40(19-11)=5。就知道设想中的8只“鸡”应少5只,也就是“鸡”(蓝铅笔)数是3.308比1916或1116要轻易计算些.利用已知数的非凡性,靠心算来完成计算.实际上,可以任意设想一个方便的兔数或鸡数。例如,设想16只中,“兔数”为10,“鸡数”为6,就有脚数1910 116=256,比280少24。24(19-11)=3,就知道设想6只“鸡”,要少3只。要使设想的数,能给计算带来方便,经常取决于你的心算本领。9、牛吃草问题变式牛吃草原题,天气变冷,牧场上草以每天均匀速度减少。经计算,牧场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者16头牛吃6天。那么可供11头牛吃几天?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是(牛数*吃草较多天数-牛数*吃草较少天数)/(吃草较多天数-吃草较少天数)=草地每天新长草量牛数*吃草天数-草地每天新长草量*吃草天数=原有草量,把握这两个式子这类问题就OK啦例:有一个水池,池底有一出水口,5台抽水机20小时抽完,8台抽水机15小时抽完。仅靠出水口出水,要多长时间出完?A 25小时B30小时 C40小时D45小时10、时钟问题的所有解法,解时钟方面的问题一般是做两面钟的时差或者速度比,另外记住这几个结论也是相当的重要的,时针每小时走30度,分针每小时走360度,分针走一分钟(6度),时针走0.5度,两者速度差为5.5度。另外涉及钟表图形时候你可以画个草图,分针是要比时针长。(05中央)一个快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 1 分钟,一个慢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 3 分钟。如将两个钟同时调到标准时间,结果在 24 小时内,快钟显示 10 点整时,慢钟恰好显示 9 点整。则此时的标准时间是: A 9 点 15 分 B 9 点 30 分 C 9 点 35 分 D 9 点 45 分 从12点到13点,钟的时针和分针可成直角的机会有()A 1次 B2次 C 3次 D 4次yc答案:B理论上可以判断出2次,分别是90度和270度的时候,要确认下,角度差/速度差=分钟数,即90/5.560分钟,270/5.560分钟,都在60分钟里,所以2次都成立/yc11、页码问题,页码问题我感觉是简单的,只要记住这些结论页码为一位数用1-9页码,用9个数字;页码为两位数用10-99页码,用了180个数字;三位数100-999页码,用2700个数字;一般最多到三位数,记住这些大可放心,那么你根据题目给出的所用数字,看下在哪个范围,然后再算。(08中央)编一本书的书页,用了270个数字(重复的也算,如页码115用了2个1和1个5,共3个数字),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A117 B.126 C.127 D.189yc答案:B一眼可以看出1802702700,说明有三位数的页码,270-(180+9)=81,81/3=27,从100页开始,到126页,恰好有27页/yc12、统筹问题,这种问题06、07中央题目都出现了,08没有出现,09就有希望了。主要对策就是能直接算出来、直接推出来的就直接算、直接推,不能的话就用权重系数比较顺手。一个车队有三辆汽车, 担负着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分别需要 7、9、4、10、6 名装卸工,共计 36 名;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装卸,则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需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却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总共至少需要要()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的装卸需求? A26B .27C . 28 D .29 13、抽屉原理及其应用数学中的抽屉原理源自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三个苹果放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必须有苹果,则总有一个抽屉有两个苹果。(08江苏A类)将104张桌子分别放到14个办公室,每个人办公室至少放一张桌子,不管怎样分至少有几个办公室的桌子数是一样多?()A2 B3 C7 D无法确定提升版块对于另外一些问题我认为没有有效的方法或者有方法但是很麻烦,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上升到一个高度,利用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来进行解题,这是数学的精髓和提高速度的有效方法。1、极限思想,如:(08中央)相同表面积的四面体,六面体,正十二面体以及正二十面体,其中体积最大的是:A四面体 B.六面体C.正十二面体D.正二十面体这里我们就要利用极限的数学思想, 2、整除验证思想,这种题目出现得很多,就是你要在已知条件下就出一个关系式,比如A=7B,那么找A的答案就可以找7的倍数而不用具体的求出来。你比如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 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级为 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 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A 84 分B . 85 分C . 86 分D . 87 分 3、十字相乘解比例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十字相乘方法,这里顺便介绍下,会的巩固,不会的学习。十字相乘不仅数量运算有效,对资料分析中的比例问题也相当有效。原理是这样: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平均值为C。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假设A有X,B有(1-X)。AX+B(1-X)=C,X=(C-B)/(A-B),1-X=(A-C)/(A-B)因此:X(1-X)=(C-B)(A-C)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A C-B CB A-C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在对角线上,看下例子就会了。(07中央)某离校 2006 年度毕业学生 7650 名,比上年度增长 2 % . 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度减少 2 % . 而研究生毕业生数量比上年度增加10 % , 那么,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 A 3920人 B 4410人 C 4900人 D 5490人 yc答案:C去年毕业生一共7500人,7650(1+2%)=7500人。本科生:-2%8%2%研究生:10% 4%本科生研究生=8%4%=21。75002/3=500050000.98=4900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4900人。/yc4、最佳假设法看例题(07中央)学校举办一次中国象棋比赛,有10 名同学参加,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每名同学都要与其他9 名同学比赛一局比赛规则,每局棋胜者得2 分, 负者得O 分,平局两人各得l 分比赛结束后,10 名同学的得分各不相同,已知:( 1 )比赛第一名与第二名都是一局都没有输过;( 2 ) 前两名的得分总和比第三名多20 分;( 3 )第四名的得分与最后四名的得分和相等那么,排名第五名的同学的得分是: A . 8 分 B . 9 分 C . 10 分 D . 11 分 5、方程设而不求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小张、小李、小王三人到商场购买办公用品,小张购买1个计算器、3个订书机、7包打印纸共需要316元,小李购买1个计算器、4个订书机、10包打印纸共需要362元。小王购买1个计算器、1个订书机、1包打印纸共需要 A224元B242元C124元D142元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若干公里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甲又经1小时到达B地,乙又经4小时到达A地,甲走完全程用了几小时A2B3C. 4D6yc甲X,乙Y。XT/Y=4YT/X=1解得X=2Y。XT=4Y=2XT=22+1=3/yc这是这些针对基础需要巩固的朋友方法,比较基础了,在国考中,15题大概有10题是比较基础的 可以30秒到1分钟内答出,有2到3题 偏难 运算需要点时间,有个别题比较难我会不断研究题型,找出对应方法,不断更新。个人预测09国考数量关系会增加难度,因为08的不算难。希望各位能掌握方法,拿下这些基础分。最后祝各位在09国考中不要怕数量关系部分,取得良好的成绩。行测心得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智力测验一样,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它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 对于行测,我的复习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明析强弱 国考行测包括以下板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按照普遍经验,复习之初先找一两份国考真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照答案后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板块所在。国考真题最好选用有答案详解的,能为你省下不少时间。 分析了自身强弱项以后,能够有的放矢,方便对症下药。像我是文科生,阅读速度比较快,“言语理解与表达”掌握得比较好,而最头疼“数量关系”,那么,我可以去买一本数量关系的专题书去练习,花多一点时间在这部分之上。“数量关系”这一部分确实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肯记肯练,一定有所提高。 二、熟悉真题 除了加强弱项以外,练习整套真题的任务还是必须每天落实的。每天掐表,限制自己在1小时55分之内要将全部题做完要意识到考场上我们还要用2B铅笔涂卡,因此练习时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想拿80分,就要有奋斗100分的目标和努力;要想拿60分,就要有奋斗80分的目标和行动就看你怎么订目标。 一般而言,平均每道题不要花超过50秒的时间思考;一旦超时,立即放弃,不要再留恋它。在这个时候,适当放弃也是一种美。放弃时请蒙一个答案,我们还有四分之一的中标机会。 准备国考时一定得用国考真题去练,才能感知真实的效果。像我起初傻乎乎地用了省考题练,一是难度不同,二是时间上不同,因此收效甚差;尤其是在我认为省考图形推理易如反掌之时,国考的同类题目给了我沉重的打击,难度相差太大了。 每次练习后一定要总结得失,防止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一段时间后,做题速度笃定大大提高,请相信熟能生巧的道理。做真题就是要让我们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快速思考或是果断放弃。另外,以往考过的真题是有可能再次出现,因此千万不要有“真题无用论”的思想。 三、掌握技巧 技巧是一门艺术,在考试中可能起到如虎添翼、画龙点睛的效果。就我个人的体会,最大的技巧就是做题顺序。做题顺序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运转和考试心境,因此不能不重视它。在考前,我就制定好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案,并在练习中反复运用,收效甚佳。 我的做题顺序:判断推理中的类比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中的其它三类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类比推理是比较容易的,刚开始做这题能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是我的强项,语文这类题目就算做错了自己也不知道,因此不会对心情造成太大的波动,这时候会越做越兴奋;真正高强度运转大脑是在对付判断推理的其它三类推理中,这时候渐入佳境;常识判断是考知识的记忆,靠的是平时的积累,是推理题之后的一次大脑放松;有了以上铺垫,做“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时大脑就运转得特别快了。 当然每次做到“数量关系”时,总余下少于20分钟的时间,我常常是还蒙带猜地才能做完。数量关系的分值最高,平均每题1分,因此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是数学强手,能在数量关系上比别人拉出不少分。 另外,“资料分析”题要学会估数,尽量能不动笔算就不动笔算,能少动笔就少动笔,节约时间。这需要平时的练习,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资料分析”题有时候计算量并不大,出题人反而喜欢在题目上做文章,要注意“是2006年的多少倍”和“比2006年多多少倍”是不同的概念。这些在小学数学课上也是强调过的。 四、调整心态 经过对比,可以发现国考行测的难度比较大(140题,120分钟),一方面是检验有真才实料者,一方面也是为了拉开考生成绩距离。但是并不能因此而畏惧,我认为难度大也可以检测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能否克制自己、沉着应对压力的能力,出题者可谓煞费苦心。做国考行测,心态平和是很重要的,切忌不要因为一道题而慌了整张试卷的阵脚。申论心得(必背,特别最后那篇范文) 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申论,我的复习体会有以下几点(主要针对申论最后一题): 一、得申论者得天下 这个结论不知是谁先提出来的,我觉得有道理。行测通常拉不上多少分,大家水平差不多,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特别牛的人。但是申论确实有较大的差距,有人可能80多分,有人可能是30多。 国考前我曾经参加过学校模拟公务员考试,当时行测78.1,名列第一,可是申论却在大部分人拿60多分的情况下只拿了50分,结果总分并无很大优势。 从这以后,我才开始把复习重点放在申论之上。而且网上的经验称,申论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就看复习之时怎么把握。 二、知“彼”,知“己” 知“彼”,彼是指申论。申论的特点是广泛性、非专业性、现实性(某一年考到土地征用,就在考前两个月,人民网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灵活性、考察目标确定性(考察理论高度,用文字表达自身思想的能力)。一般国考申论不会考有争议的问题,而是考政府有导向的,去年或前年的内容,而非新鲜热辣的。这样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准备热点内容时有所选择,有所突出。 知“己”,己的身份是学生,有自身的不足和缺点:立场模糊(表现在文章中就是学生腔)、原则性不强(表现在文中就是没有忧国忧民、爱憎分明)、平时不关心政治(表现在文中就是言语表达不规范)、建议操作性差、逻辑严谨性不够、文字风格不准确。 必须在考申论前明确“己”的身份: 1.被考察的对象,因此语气要诚恳些,不要当愤青; 2.备选的国家公务员,因此政治观念要与党和国家站一边,即使有批评,也要有诚意和心胸; 3.阅卷者以后的同事、合作者,因此要学会服从和沟通,在权力范围内有创新; 4.未来的决策者,因此做出决策不能缺失人文关怀,要“以人为本”。 三、备考方法: (一)熟悉考试动态 阅读材料6400字左右,保证在半小时内读完并能读懂大意,这是平时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要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有充分的认识。阅读过程中要适当勾勾画画,标明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措施,为接下来的完成题目做好准备。 (二)看点有用之物 可能的话,多看看纸质媒体,像半月谈这一类的。在复习时间紧急之时,重点看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可以再缩小战线,关注三个网的“理论版”“时事版”“评论版”。不断提高自己对时事的关注度,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政治素养,将知识内化。 其中“理论版”可以用浏览的方式跳过,主要是扫一下当前政治核心的词汇。例如“科学发展观”是很重要的,无论考什么,用上这个词,还要对它作解释(科学含义要清楚)。对主流语,既要明白缩略语,也要知道展开语怎么表达,比如在你的文中写到“三好”,顺带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也写出来,阅卷人也许会觉得这考生不错,懂得更多。 (三)千万别信脑袋,要动手练习 有的人喜欢看,但不喜欢写;喜欢思考,不喜欢动笔。这是练习申论的大忌。要练上5-8篇申论后再上考场会比较有底。练习的时候,可以自己押押题,针对当前的热点(刨去过热的、国考涉及过的),选十来个,预先做成答卷。不一定能押到,但这么做肯定有好效果。 另外,很可能因为我们用惯了电脑,到考试时拿起笔来就在抖了,字写得歪歪斜斜的,甚至写出格,影响美观。卷面是阅卷人对我们的第一印象,留下令人赏心悦目的字迹会让得分大增,这也是表现你的诚意和态度的细节。 (四)适度展现文采 万能八条很多人都懂,都能在文中运用,但如果全文都是什么加强宣传、健全法制这样的干巴巴的字句,看多了也会腻,因此我认为要在政论文的基础上适度展现文采。排比句的运用这些就不赘述了。 有篇范文在展现文采上做得特别到位,每读一赞。 特别是提出对策的四个段首句,似曾相识,又不落俗套。我们只会讲“健全法制”,人家会说“以健全法制为突破口”,这个感觉就不同了,有新鲜感!段首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用心打造好。后来我在国考中也运用了此类表达法。 我们要积极寻求政论文与文采的完美结合,不要盲目扎入网络套路之中,不要风花雪月,不要诗词歌赋,而要靠用词的多彩性征服阅卷人。 段首句看起来比较虚,但在每一段的论述中,作者就从操作层面、从实的方面入手,使全文看起来有血有肉,既务虚又务实,成功之作! “怒江以其原始的生态文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我国雄奇瑰丽的自然宝库。(文采先展现至此,及时刹车!把握住了度!)为了发展经济,有关部门提出了“两库十三级”的怒江水电开发方案。该方案刚一出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