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石鲷最适蛋白需求量的研究.docx_第1页
斑石鲷最适蛋白需求量的研究.docx_第2页
斑石鲷最适蛋白需求量的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斑石鲷最适蛋白需求量的研究 摘要: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等能饲料,饲养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幼鱼8周,分析斑石鲷最适蛋白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斑石鲷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水平36.85%时,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除蛋白效率在蛋白水平升高至50.38%时,降低至与蛋白水平3685%组相当,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指标均随蛋白水平的升高而下降,但仍显著高于3083%蛋白水平组(P0.05)。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通过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蛋白水平的抛物线和直线回归分析,满足斑石鲷最大特定生长率所需蛋白水平为37.77%40.07%。 关键词: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生长;最适蛋白需求 蛋白质是饲料中最重要,也是最贵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是鱼类有机体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各类营养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各组织器官生长和修复的构成物质,也是酶、激素和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尤其对肉食性鱼类来说,需要较高的蛋白水平来维持生长。如果能在不影响鱼类生长和健康的前提下降低饲料的蛋白水平,将会大大降低养殖饲料的成本,也可降低多余的蛋白代谢产生氨氮等排泄物污染环境带来的养殖危害。了解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最适蛋白需求,是选择与配制营养平衡、降低饲料成本与环境污染的前提。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饲料 以鱼粉为蛋白源,大豆油和鱼油为脂肪源,制备5种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等脂等能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30.83%、36.85%、41.36%、46.62%和50.38%。各试验组饲料配方及营养组成见表1。原料经过粉碎后过80目筛,将所有粉碎好的饲料原料按表1配方混合均匀,加入鱼油和大豆卵磷脂(先溶解于鱼油中),手工搓散混匀后加水揉成团,用饲料挤条机和整形造粒机制成直径2.5 mm4 mm的颗粒饲料,45 烘干12 h后于-20 冰箱保存备用。 1.2实验用鱼与养殖条件 实验所用鱼购买于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试验前先将鱼体药浴消毒,暂养于水泥养殖池中,以全价配合饲料饱食投喂。2周后,对实验鱼饥饿24 h,挑选体格健壮、规格一致 ( 150.15±007 g )的幼鱼随机分入15个养殖网箱(1.2 m 0.8 m 0.65 m)中(5个试验组,3个重复),每箱10尾鱼。每天2餐(7:00,18:00),按体重1%3%投喂,达到饱食。水源为经砂滤的天然海水,保持微流水,供水量为05 L/min。试验期间水温为28.530.0 ,pH在8.058.20之间,溶解氧大于5.0 mg/L,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分别不高于0.20 mg/L和0.010 mg/L。试验进行8周。 1.3测定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试验结束后,停喂24 h,测定每箱鱼的总体重,计算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用Duncan氏多重比较分析差异显著程度。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WGR= (Wt-W0 )/W0 100% SGR= (lnWt-lnW0)/t100% PER= (Wt-W0 )/Wp100% 式中:WGR为增重率(%);SGR为特定生长率(% /d);PER为蛋白质效率(%);Wt为试验结束时各组鱼体平均体重(g);W0为初始时各组鱼体平均体重(g);t为饲养天数(d);Wp为摄取蛋白质量(g)。 2结果与分析 2.1蛋白水平对斑石鲷生长指标的影响 经过8周的饲养,各试验组均未发生死亡,但在蛋白水平50.38%的试验组出现浮头、体色变白、侧游和喜聚增氧口等现象。随饲料蛋白水平增加,斑石鲷终末体重、WGR、SGR和PER均明显增加,在蛋白水平36.85%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它各蛋白水平组(P0.05)。随蛋白水平的继续升高,各项检测指标值均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低蛋白水平组(P0.05)。PER在蛋白水平36.85%组达到最大值后,随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且在蛋白水平升高到50.38%时,降至与蛋白水平30.83%组相当,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斑石鲷的生长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整体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具体指标值见表2。 2.2特定生长率回归分析最佳蛋白水平 当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到36.85%,特定生长率由0.17升高到0.43,饲料蛋白水平继续升高,特定生长率不再增加,转而下降。分别以抛物线和直线回归方程来估计斑石鲷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所需要的饲料最佳蛋白水平(图1)。 按抛物线回归法,斑石鲷饲料蛋白水平与特定生长率的关系方程为:y=-0.002 3 x2+0.187 2 x-3.437 4(R2=0.916 9),在抛物线的顶点处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对应的蛋白水平为4070%。根据直线回归法计算,蛋白质水平在30.83%36.85%,求得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44 1 x-1.191 1(R2=0.993 4),蛋白质水平41.36%50.38%,求得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15 1 x+1.036 9(R2=0.904 5),两直线交点处对应蛋白水平为37.77%。根据抛物线和直线回归关系分析,满足斑石鲷最大特定生长率所需蛋白水平为37.77%40.70%。 3讨论 通过对斑石鲷WGR和SGR数据的研究,可见斑石鲷的生长速度受蛋白水平影响很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明显加快,且在蛋白水平36.85%时出现峰值。蛋白质作为动物细胞与组织的重要成分,是参与机体生长代谢与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可见,本研究中低于36.85%的蛋白水平不能满足斑石鲷的生长所需。蛋白水平升高至41.36%时,WGR、SGR和PER三项生长指标显著降低,这与王桂芹、Vergara报道的翘嘴红鲌、海鲷一致,两项研究认为,饲料蛋白水平过高导致生长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饲料中的非蛋白源能量不足。Santiago对鳙鱼的研究也认为,等能的高蛋白水平饲料含有的非蛋白能量不足,致使部分饲料蛋白被转化为能量,从而影响蛋白的利用,是导致蛋白效率下降的原因。本研究还发现,在蛋白水平最高的50.38%试验组,斑石鲷出现体色偏白、浮头、侧游和喜聚增氧口的现象。经解剖发现肠道有炎肿,可能是高蛋白的摄入造成的消化水解负担所引起,同时,高蛋白的代谢排泄也会造成水体氨氮等指标的升高,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体生长。另外,也不能排除是高蛋白饲料造成的营养不均衡所致。一般认为,肉食性鱼类对饲料蛋白水平的需求较高,但本试验结果表明,斑石鲷即使作为肉食性鱼类,对蛋白的需求也不是越高越好,选择合适蛋白水平的饲料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鱼病发生。 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通过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蛋白水平的抛物线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