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施.ppt_第1页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施.ppt_第2页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施.ppt_第3页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施.ppt_第4页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篇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施 内容提要: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基本思想、原则 三、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四、环境伦理 地球上每一秒发生了什么事? 2.4个新生命出生 生产出 28.6 吨金属、 4 台电视机 1.3辆汽车- 交易总额 US$240,000,排放 762 吨 CO2 减少 0. 6 公顷森林 中国又增加了 78 m2 沙漠 1900 2003 20502100 2100年需要有四个地球 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酸雨 荒漠化 森林锐减 资源短缺 耕地减少 生物多样性丧失 臭氧层损耗 全球气候变化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人类面临严重环境问题的思考 争论、矛盾与进步 从个人到团体,进而成为联合国议题 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 1962年: 美国 Carson 1972年: 罗马俱乐部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1987年: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 美: 蕾切尔.卡逊 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 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各种致 命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恢复 的。因为它们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 世界,而且进入生物组织内。 美: 蕾切尔.卡逊 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 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鸟, 牛羊 病倒和死亡; 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们中也出现了突 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儿的清 晨曾经荡漾着鸟鸣的声浪,而现在只有一片 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木和沼泽。 美: 蕾切尔.卡逊 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道路,容易被人误认 为是一条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适的超 级公路,但实际上,这条路的终点却潜伏 着灾难,而另外的道路则为我们提供了保 护地球的最后唯一的机会。 蕾切尔.卡逊的个人悲剧和时代影响 蕾切尔.卡逊受到攻击和污蔑,1964年死于 癌症; 蕾切尔.卡逊的警告唤醒了人们; 人们将永远纪念这位对地球充满爱心,并 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 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 俱乐部于1968年成立 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 经济学家参加 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成 立了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D. L.Meadows 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1972年发表; 地球的支撑力将会由于人口增长、粮食短 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某个时 期达到极限,使经济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 ; 为了避免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的世界 崩溃,最好的方法是限制增长。 强烈的反响,尖锐的论争 对人类前途的忧虑促使人们密切关注人口 、资源和环境问题; 反对增长的观点受到了尖锐的批评和责难 ; 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土壤,作 好了准备。 1972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 113个国家或地区参加 发表了: 人类环境宣言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人类环境宣言 3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向全球发出呼吁:已经到了这样的历史时 刻,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 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 人类环境宣言 1972年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人民的福利 和经济 发展,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的责任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 利用,可 对人类带来福利,如运用不当,则会对人类造 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人类环境宣言 1972年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多数由于发 展迟缓 而引起,因此应致力于发展,同时注意保护和 改善环境; 发达国家的 环境问题则多由于工业和技术 的发 展而引起; 人口不断增长引起环境问题。 人类环境宣言 1972年 人类必须运用知识与自然取得协调, 为当代 和子孙和改善环境,这与和平和发展的目标 完全一致 ; 每个公民,机关,团体和企业都负有责任;各 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 对于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应由各国 合作解决,并由国际组织采取行动。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1983年3月成立; 挪威前首相 G. H. Brundland 夫人任主席 ; 负责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研究有效解决 环境问题的途径; 1987年发表了: “我们共同的未来”。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三大部分: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挑战 共同的努力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主要观点: 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地 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 要 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 式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 不是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 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 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最早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 认识的重大飞跃。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举行 183个国家, 102位国家 元首, 70个国际 组织参加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 通过了: 环境与发展宣言(地球宪章),是一份纲 领性的文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 条基本原则; 21世纪议程,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 动计划; 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 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是向各国政府和全球人类发出的总动员; 是人类跨向新的文明时代的关键性一步。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定义: 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 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的 质量;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 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 协调。 3.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展的本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 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 免收暴力的社会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Fairness):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持续性(Sustainability):发展的限制因素是资源和环境 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共同性(Common):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的发展 共同目标,共同努力 公平性原则 代内公平-横向公平 地球上所有公民享有利用资源、发展经济 、得到美好生活的权利; 代际公平-纵向公平 世世代代的地球公民应享有公平的权利;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的权利。 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人类发展必须以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 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为前提; 人类应根据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生 活方式,不能盲目地、过度地生产、消费 。 共同性原则 不同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和发展水平 不同,但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由全球公民共同努力 ; 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利益,又保护全球 环境与发展的国际协定至关重要。 4.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1).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 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2).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 展; (3).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 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4).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 的发展。 1、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适合我 国国情? 2、我国有没有条件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 3、我国目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实 施情况如何? 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 与世界人均值的比较 水资源 耕地 石油 天然气 铜 铝 25% 40%弱 8.3% 4.1% 25.5% 9.7% 我国GDP与物耗占世界的份额 2003年 GDP 物耗: 钢铁 原煤 氧化铝 水泥 石油 我国占世界份额 4% 27% 31% 25% 40% 7.4% 主要建材产品能耗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200% 150% 68% 50% 世界先进水平 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砖卫生瓷 中国与发达国家设备能源效率的比较 (%) 设备中国发达国家差距 火力发电站 28.536-386-10 工业锅炉 工业窑炉 风机 泵 55-65 5-37.5 65-70 65-80 80-85 40-60 80-90 78-90 20-25 40 30 10 4-10 中国与美国轻工业污染物排放水平比较 行业项目中国美国差距 1997年水平(倍数) 造纸 BOD5kg/吨产品60-300 14.1-28.6 排水量m3/吨产品 400-60050-2003-5 甜菜糖BOD5kg/吨产品22.52.210 2003年我国主要矿产品生产、消费及自给率 品种矿山产量消费量自给率% 煤炭/亿吨 16.6715.9100 铁矿石/亿吨 (铁精矿) 1.352.8148 铜/万吨 (铜原料合计) 58.232131 铝/万吨 (以金属铝计) 30054851 钾盐/万吨 7148215 磷矿/万吨 (标矿) 2447473993 水泥/亿吨 6.68.4100 (水泥灰岩) 我 国 重 缺口 缺口 要 矿 产 的 供 需 趋 势 及 缺口 缺口 缺 口 分 析 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干旱半干旱区占 国土面积的52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 高原达64万平方公里 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 达200万平方公里 石漠化的岩溶地区面 积达90万平方公里 生态恶化形势严峻 1、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2、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约100万km2 3、森林覆盖率16.5%(世界平均29.6%) 4、草地退化面积达62% 5、地下水超采(海河平原漏斗面积2万km2) 6、IUCN:全球1121种濒危物种,中国有190种 发达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关注重点问题 1900 颗粒物 粪便污染 1940 酸雨 微生物污染 1980 光化学烟雾 重金属 核素 耗氧有机物 营养元素或生源要素 2000 温室气体 有机金属污染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二次污染物 我们几十年经历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阶段 水污染严重 七大水系水质变化趋势 I类II类III类VI类V类劣V类 2000 16.325.815.521.66.913.8 20011.518.010.017.78.844.0 20022.713.812.618.911.140.9 20044.620.916.321.68.727.0 2000年以后有恶化趋势,2004年稍有好转,但仍 未达到2000年水平; 全国七大水系有57.3监测断面不能满足饮用水水 源水质要求。 2004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2004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分布 (源自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太湖20年来各类水质分布变化 (1981-2001年) 1981年3月 1991年2月2001年2月 类类类类 引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污染事故接踵而至 2003,四川沱江污染事故 2004,淮河水污染事故 2005,吉林化工公司引发松花江污染事故 危及人民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6 5 300 250 0 150 100 50 0 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4 3 2 1 有机微污染严重 200 150 100 50 0 生物稳定性差 AOC 原水出厂水管网水 TA98+S9 藻和藻毒素 TA98-S9 饮用水安全隐患 氨氮和亚硝酸盐 250 消毒副产物污染 生物污染 200原水出厂水 全国40.6%的城市 饮用水源地水质较 差, 约有30%人口得不 THMFPHAAFPTHMSHAAS 到安全饮用水。 大气污染惊人 2003年监测的340个城市中,空气严重污染的占30以上 大气环境质量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占66.2% 三级 35.0% 劣三 级 31.2% 劣三级 32.1% 二级 30.6% 一级 3.2% 三级 41.8% 达标 26.1% 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人口比例 全国73.9%的城市人口生活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大气环境质量条件下 酸 雨 污 染 状 况 发生 频次 % 无 酸雨 比例 72.5% 面积 万平方公里 696.12 75 6.3% 7.5% 7.9% 4.8% 0.9% 60.63 71.98 75.88 46.39 9.00 持久性有机物(POPs)污染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以下特性: (i) 具有毒性; (ii) 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 (iii) 能在生物体内积累; (iv) 能通过大气输送至很长距离之外; (v) 对于接近或远离污染源的环境质量和人 体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POPs的全球迁移过程 蒸馏效应、蚱蜢跳效应 POPs对于人和动物的毒害 急性毒性 免疫毒性 内分泌干扰(Endocrine Disruptors) 生殖与发育毒性 “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神经与行为毒性 固体废弃物泛滥成灾 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 土壤的污染日趋严重 2003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 达1.5亿吨,年增长率达7-10 化工废渣 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 ,处理率远远达不到要求, 垃圾围城现象普遍 物、新化学物质、持久 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危 害日益凸现。 医疗废物 全球变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近百年平均地面温度上升0.60.7 近百年海平面平均上升1020cm 二百年以来冰川面积减少约25% 近20年来每年气象灾害损失达GDP的3 6% 近五十年北方年降水量减少10%,干旱化 加剧 我国温室气体、气溶胶等排放居高不下 二氧化碳 甲烷*氧化亚氮*沙尘黑碳二氧化硫 中国30519595388001.1919.95 世界总量2317263403570 300 0 6.63105 中国 位次 211111 单位:百万吨, * 百万吨CO2 当量 正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 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UNEP: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污染每年使 5万多人夭折,40万人染病 UNDP:空气污染地区死于肺癌人数高出59倍 沈阳市儿童的血铅含量超标的达95.5(90s) 二恶英类化合物已在市售牛奶(深、港)、母乳 (湘、赣)中检出 天津市严重污染的蔬菜地土壤中汞含量超标98倍 环境问题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5-8% GDP 环境污染已经对人民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致癌、致畸、致突变、环境激素 (持久性有机物POPs, 持久性有毒物质 PTS) 资源消耗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更威 胁着子孙后代的发展和生存。 一种错误的、危险的论调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资源有限 ,因此只能“先发展,后环保”,或者说“先 致富,后清理”; 2、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 作用,只有当国家富裕起来后,才有能力 进行环境治理; 已经被世界上很多国家证明的一条错误的 道路竟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 为什麽上述论调是错误、危险的? 1、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源和环境一旦被破 坏,其损失往往是无法挽回的,即使能够 挽回,所需要的资金、人力和时间都将十 分惊人。 2、他们忽视了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 下科学技术所取得的飞速进步,事实上, 当今已经有很多技术可以使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协调起来。 经济快速增长进一步加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情景分析 800% 单位GDP的环境影响 资源生产率 环境影响 400% 100% 2000年 2020年 情景I 2020年 情景II 2020年 情景III indexed,1980=100% 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 欧盟15国的人口/GDP/国内物质消耗及物质效率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GDP at constant prices of 1995 Material efficiency EURO GDP/t Population DMC t DMC per capita t/cap 从世界各国比较看提高生态效率的潜力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1.1980年至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相应 的能源消费量年均增4.6%,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 一番; 2.每万元GDP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了 2000年的1.45吨标准煤; 3.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电力等高能耗部门的单位 产品能耗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4.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火力发电煤耗从32.5% 降至21%,吨钢能耗从70.4%降至20%左右; -取自新华网 2003年11月16日 已有的经验说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1、制定国际条约及国内法律,规章,政策 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工业污染 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自然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4、建设生态城市 5、切实治理污染,确保人类健康 1、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 环境保护法 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1989 1984/1996 1987/1995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 海洋污染防治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82 1996 1、我国有关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 土地管理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森林法 草原法 渔业法 水法 矿产资源法 水土保持法 2003-2004年生效的环境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可再生能源促进法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协调 1、制定发展规划、政策及项目时应充分 考虑其环境影响及可利用资源; 2、应发展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项目; 应保证用于环境及资源保护的充足的资 金; 3、发展规划和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农业的建设 1、切实保护耕地,禁止随意占用 2、发展节水农业 3、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 肥, 开发应用生物治虫技术 4、加强对农业废料的综合利用,实现农 村生态的良性循环 5、保护,开发和利用草地,增加肉类产品的 产量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城市规划,控制城市人口 2、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确保城市人流,物流, 信息流 的畅通 3、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注意节水,节电 4、切实保护饮用水源,确保安全供水 5、切实保护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妥善处置城市垃圾 建设清洁,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 促进能源的可持续生产与利用 1、大力推行清洁煤技术,减少大气污染 2、大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倡节约能源 3、逐步改变能源结构: 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水电,天然气,核能等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 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切实保护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源 地面水,地下水,海洋 2、切实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 3、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严禁对森林的乱砍 乱伐 4、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严禁对稀有,濒危动物的扑 猎 5、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的利 用率 加强资源节约力度 1)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价格、税收等经济 手段,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 2)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 材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 3)大力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 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 5)全面加强管理,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的同济、评价考核体系; 6)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使建 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深入人心,蔚成风气。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刻不容缓 1.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促进再生污水的回用 2.治理大气污染, 加强对固定和移动污染源的控制 3.加强城市垃圾的管理和安全处置 4.逐步修复已受污染的生态环境 5开发高效低耗的污染防治技术 伦理: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 (尤其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 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伦理的内涵包括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 系,也可以说是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责任 ,是人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 种新秩序。 四、环境伦理 (一)环境伦理观的由来 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和冲突: 1.渔业时代:自然力异常强大,人类崇拜自然,畏惧自 然,形成图腾文化; 2.农业时代:人类崇拜土地,开始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 能,有了一些工具,出现了“愚公移山”的思想,也 注意与自然的协调; 3.工业时代:发明了机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改 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出现“人类中心主义”, 人 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 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伦理学应运而生。 (二)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1. 尊重与善待自然 a.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 b.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 c.顺应自然的生活 最小伤害原则 比例性原则 分配公正原则 公正补偿原则 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 地球生态系统中所有生命物种都参与了生 态进化的过程,并且具有适合环境的优越 性和追求自己生存的目的性;它们在生态 价值方面是平等的。因此,人类应该平等 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的自然生存权利。 白居易: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 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 地球系统是一个交融互摄、互相依存的系统,在 整个自然界中,无论动、植物、无机物均为地球 这一“整体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地球虽然有对 破坏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对外来破坏力的忍耐力 终究是有限的。一旦超出忍受值,便会环环相扣 ,危及整个地球生态,最终祸及人类和所有生命 体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维持地球的稳定性、整合性和平衡性。 顺应自然地生活 最小伤害性原则:发生冲突时,对自然生态的伤 害减到最小。只允许自卫,动物实验尽可能使用 低等动物。 比例性原则:所有生物体利益,可分为基本利益 和非基本利益,前者为生命所必须,后者不是。 当人类利益与野生动物冲突时,人类的许多非基 本利益应让位于野生动植物的基本利益。 分配公正原则:冲突双方为维持自己基本生存, 发生资源占有争执,应分配公正。如砍伐森林, 不能伐尽砍绝,应给动物留有生存的空间。 公正补偿原则:人类对动植物进行补偿,如砍伐 森林就应大力植树造林。 2.关心个人及关心人类 正义原则 公正原则 权益平等原则 合作原则 3. 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责任原则(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 节约原则(节约地球自然资源) 慎行原则 (三)人与自然的两种片面观点 过分夸大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强 调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和人类的主宰 作用-生态唯意志主义; 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被动适应,要求 人类返回自然-生态唯自然主义。 中国古代的 孔子:天地之性,人为贵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王阳明: 大人者,有与天地万物为 一体之人 心 庄子:天地与我并存, 而万物与我合一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论天人合一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 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 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互为手 足,合成以体,不可无也。 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论点 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 近代科学革命创导人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 量”; 我国大跃进时代的“豪言壮语”:“人有多大 胆,地有多高产”; 我国文化革命时期的口号:“与天斗,其乐无 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刘海洋现象令人震惊, 但并不孤立 刘海洋:向黑熊泼硫酸 美国中学生:在猫尾巴上点燃鞭炮 更大的人群:任意捕杀、食用野生动物 世界性犯罪链:藏岭羊的捕杀、羊毛披肩的 加工、销售和消费 几乎所有人:有意、无意地伤害其他生物 人类在犯罪,人类应反省,人类必须改变 自身行为 创立生态文明是时代的需要 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人类应对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负起不可推卸的责 任; 人类应爱护地球上一切生命; 人类的活动应服从、效法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四)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 1.发展规划与政策中的环境伦理 发展什么?如何发展?怎样使发展与环境 协调? 2.企业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样建设绿色企业 文明? a、视生态系统为有效率的经济系统而加以尊重。 b、谨慎对待罕见和脆弱的环境:如湿地。 c尊重生命: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