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1.doc_第1页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1.doc_第2页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1.doc_第3页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1.doc_第4页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一:概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 数字化校园定义 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即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 。(2) 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历程1. 校园网建设(1990年1998年)(1) 以网络建设为中心(2) 联网互通(3) 学校网站建设、信息发布(4) C/S构架信息系统(5) 服务主体:管理人员2. 校园信息化(1998年2000年)(1) 以应用建设为中心(2) 部门网站建设(3) 部门级B/S结构信息系统建设(4) 服务主体:管理人员3. 数字校园(2000年2008年)(1) 以数据集成为中心(2) 统一数据标准(3) 统一认证(4) 统一数据交换(5) 门户集成(6) 服务主体:教师、学生、管理人员4. 虚拟化、云计算智慧校园(2008 )(1)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服务(2) 用户只需要为所用到的服务付费(3) 资源高度共享(4) 系统高度集成(5) 可以快速的响应需求,进行服务的构建数字校园第二、第三阶段集成阶段: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高校信息标准体系整合阶段:包括流程整合、应用整合和基础设施整合。其中,应用整合包括数据整合、权限整合和用户整合。(3) 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 对校园信息化投入近年来不断加大 (2)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维保障体系(4)基础平台建设,管理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库建设,公共通讯平台和校园电子商务(与一卡通结合)(5)信息服务和培训 国内未来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第一,加强高校数字校园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第二,建设科研创新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第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加速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 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第四, 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信息化支撑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信息化实现公共教学与科研资源向社会开放;通过信息化实现多语言、跨文化的教育资源与学习平台应用及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发挥作用(4) 国内校园数字化的现状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 突出的问题 :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2. 缺乏统筹有效的投入机制 3.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能有效满足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需求 4. 在建设和投入上,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五)数字化校园的总体目标 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六个数字化”和“一站式服务”。 “六个数字化”环境数字化: 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管理数字化: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 教学数字化: 构建囊括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在内的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 产学研数字化: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学习数字化: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生活数字化: 构建便捷、高效、高雅、健康的数字化生活环境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一站式服务: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校园信息化全面实现后,大学功能、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数字化校园。 (6) 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思想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指导思想: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统一规划: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基础架构和统 一组织管理。分步实施 :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以应用为主导、加强应用、 以“应用起来”为主要目的。整合资源:整合信息资源,建设集中的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共享数据: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二:我校数字化校园1.校园网建设(1990年1998年)(6) 以网络建设为中心(7) 联网互通(8) 学校网站建设、信息发布(9) C/S构架信息系统(10) 服务主体:管理人员2.校园信息化(1998年2000年)(5) 以应用建设为中心(6) 部门网站建设(7) 部门级B/S结构信息系统建设(8) 服务主体:管理人员3.数字校园(2000年2008年)(7) 以数据集成为中心(8) 统一数据标准(9) 统一认证(10) 统一数据交换(11) 门户集成(12) 服务主体:教师、学生、管理人员4.虚拟化、云计算智慧校园(2008 )(6)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服务(7) 用户只需要为所用到的服务付费(8) 资源高度共享(9) 系统高度集成(10) 可以快速的响应需求,进行服务的构建(1)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我校在第一阶段投资不足;在第二阶段未能全面发展;在第三阶段正在努力迎头赶上。在全省非211和985高校里面率先部署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软硬件技术开发,正在推进各个应用系统逐步投入使用,如迎新系统、教务系统、校友系统等。(2)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1:三大平台建设部分 西安文理学院信息标准与数据规范、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公共数据共享平台2:新建十大应用系统建设 办公自动化系统、迎新与注册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离校系统、校友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宿舍管理、招生管理系统3:现有的应用系统集成 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就业与资助系统、虚拟校园社区等已有的各个信息系统;4:数据安全及部分硬件建设 数据灾备、电教室所需的硬件及软件(3)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功能1、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三大平台) 三大平台之一:信息门户平台 建立一个信息的集成平台,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文件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 门户服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数字校园的高级表现形式。 三大平台之二:统一身份认证 用户经门户登录西安文理学院公共数据库平台,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Single Sign On)。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安全性、便捷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三大平之三: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共享平台集成了公共数据库系统上相关应用的数据,如党群管理服务、教务管理服务、科研管理服务、人事管理服务、研究生管理服务、本专科生管理服务、外事管理服务、设备管理服务、后勤管理服务等,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 2、新建应用系统新建应用系统之一: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网上办公”。能够使学校各级部门、以及所有有关的办公人员都可以在桌面计算机上处理日常工作,在网络上完成绝大部分公文的处理和传送工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确保学校领导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得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立即知晓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新建应用系统之二: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教学”,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学校的中枢,所有教学中的管理都要在此系统中体现。系统分为教务管理子系统、网上选课子系统、排课表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等。新建应用系统之三:迎新系统高校迎新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并且工作量非常集中数千学生要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完成报到、注册、交学费、住宿登记等手续。迎新系统已经在2011年的迎新工作使用平均每个新生完成所有报到手续的时间由以往34 h缩短到2030 min,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4)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展1、 硬件部分已经全部安装调试完毕。 包括信息标准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招生办)、信息门户平台、学工管理系统(学工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离校管理系统(学工处)、Oracle数据库、办公自动化系统(OA)(院办)、中间件WEBLOGIC、校友管理系统(院办)、数据安全与备份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人事处)、HP磁带机、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处)、拍、摄一体机、宿舍管理系统(后勤集团)、网络教学平台、招生管理系统(招生办) 2、软件实施及使用情况:目前,已经在我校校园门户网站上开通了数字化校园入口通道。各业务处室及用户群体可使用。业务处室已使用的系统有:迎新系统、校友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系统、档案系统等。(5) 目前需要做的工作 目前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已完成,大部分软件初始化工作已经完成,并对处室和院系进行了相关的应用培训工作。 目前存在问题: 1、缺乏有效数字化校园系统应用推动机制; 2、学院部门、处室目前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