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题型示例练习1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侧重于理清行文的线索、发展的脉络,并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文学作品主旨。考查时也可与“鉴赏评价”综合在一起进行。听朗诵 孙犁1.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时过境迁,知音难觅,令人感慨。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分点答6分就要考虑三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答案:(I)(2分) 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他们的革命精神随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每答出一点给l分。意思答对即可。(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答案:(2)(2分) 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每答出一点给l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着重理解句子中的3.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被书写的对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表现能力。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筛选能力。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和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每答出一点给2分。(例题:分析作品结构,理清作品脉络)面 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1.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答案:妻子深夜被厨房的声音惊醒;妻子发现丈夫偷吃面包;妻子和丈夫谈论“厨房的声音”;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丈夫。2.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答案:表现丈夫因偷吃面包而故作镇定的心理;表现丈夫因妻子的苍老和自己撒谎而内心不安的心理;表现丈夫因妻子的大度而羞愧的心理。3.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答案:这篇小说通过描写战争背景下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常态,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戕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丈夫因为饥饿,瞒着妻子深夜到厨房偷吃面包,被妻子发现以后,又极力掩盖真相。饥饿,让他们“看起来相当老了”,让他们互不信任,让本性善良的丈夫甚至“在结婚三十九年之后开始撒谎了”,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战争。作品中也描写了一些温情的东西,比如对丈夫心理的刻画,比如妻子为了维护丈夫的自尊而不戳穿真相的对话描写,比如小说的结尾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丈夫的情节,所有的这些都表现了人性的善良,然而这些美好的人性却因为战争的存在而逐渐消失。(例题:分析概括作品主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 璞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提示: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语,照应上文“这是你的战争”、征调的内容,引出下文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生的不同表现。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提示:对学生爱国无法表达的赞赏、对学生的爱护、自己的激动的心情、自己爱国的心情。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提示:分别从形象和对话情景上进行分析即可。形象:以学术为名逃避战争的懦夫;为了爱国战争宁愿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情景:动作描写、景物描写。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提示:(1)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2)暗示情节的发展;(3)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日历 冯骥才12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1)一di()(2)xingqin()()答案:(1)叠(2)镶嵌13“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参考答案: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题中的三句话,可以分成两层意思:一层谈人生现状,一层谈对待人生的态度。两个方面答全,才算完整。14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3分)参考答案:(1)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2)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日历让作者感知道生命的意义。(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考生可以从文章的第二至五自然段中筛选出来。15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能够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文章由喜欢日历谈起,从中感知生命的意义。后半部分侧重对待日历的态度,进一步阐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16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语言方面: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涵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语言的表达技巧的理解。它包括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语言有什么风格等。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大河家张承志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答案: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答案: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答案: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16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克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答案: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17(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第一问(4分): 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第二问(2分):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林海音7第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2分)答案: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察的仔细,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答对1点给1分)8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3分)答案:爸爸认为挂铃铛是骆驼安全的需要,是从实用角度讲的;“我”认为挂铃铛是人的需要,是从情感需求角度讲的;“我”的想法富有情趣,所以更美。(答对1点给1分)9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第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第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第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第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第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第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答案:C F【第3段中“拉骆驼”所说的实际上否定了“我”的猜想,前后有转折关系,因此C选项错误。第段虽然写到骆驼的邋遢、难看,但从天气的交代以及“我真想”“轻松的步伐”“清脆”一类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骆驼的感情没什么变化,因此F项也错误】10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评分标准:分析“细致”2分,分析“不柔弱”1分。答案示例:用两个“慢慢”修饰“走”和“嚼”的动作,两个“总会”修饰“走到”和“吃饱”,两两呼应,写出骆驼不着急的性子,意味深长。用词朴素,句子简短,表达恰到好处,不见柔弱。11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分)答案: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后一部分(最后三段)以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惜。(答对1点给1分)12“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4分)评分标准:评价1分,分析3分。答案示例:“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阳”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忆韦素园君 鲁迅15 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案】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解析】抓住关键词“沉静”和“啮碎了自己的心”由表及里发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内涵。【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E。16 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5分)【答案】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解析】情感概括并不困难,突出了由喜至悲的过程,情感表达的特点要注意排比手法的“指析点”。作者在叙述中糅入议论与抒情,配之以凝重、诚挚的笔调,突出地显示了鲁迅对韦素园的爱重与怀念。【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C。17 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6分)【答案】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文学青年;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解析】先概括要点,再列举事实,把定性分析和举例分析结合起来,注意原文的引用和关键词的提取。文章中有关韦素园的文字,基本上都与未名社的活动相联系,作者在肯定未名社的立场上肯定韦素园对于未名社所起的作用,自始至终将韦素园泛在未名社的工作中加以考察,也就是在整个新文学背景中来评价韦素园这一文学青年,而绝非以个人的好恶论功过,这就使这一人物回忆篇章有了更深广的内涵。对于自己患病与对待朋友咯血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在比较中突显“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性格。【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E。18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案】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实的精神;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解析】忆韦素园君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记叙与韦素园君相识、交往的若干情景,展现了韦素园认真而激烈的个性以及对朋友的关怀与友爱,并肯定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的努力与功绩,从而赞美韦素园宁愿作为无名的基石,无名的泥土,“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实干精神。注意联系实际,分点作答。【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F。乡村的风许俊文14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6分)答案:风拂炊烟图 风吹莲荡图 风摇树木图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4分)b答案: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16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6分)F答案: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17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6分)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 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血的故事 林海音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K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应考虑细节本身的内容,细节与上下文的关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17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2分)答:即使在这样的宅院里,也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18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答:(1)铺垫作用(2)对照作用19“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说明现代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4分)答:(1)趋同化(2)生活空间的一致。生活方式的相似。思想感情的相近。20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4分)答:(1)不可以。(2)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21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6分)答:(1)无论是传统旧式宅院,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2)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辨证的态度时代的眼光深刻的反思阿 庆丰子恺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他没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值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答案:BD【解析】B项“一青年拜师”“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错,作者此处写一青年拜师,目的在于对比突出阿庆的心灵手巧。D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错,本文重要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江南水乡风光,何况文本中“风光”也少有提及。13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要点: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材料,弄清作者是如何驾驭材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答时,学生可参照B项的内容进行作答,但要注意题目中所提示的“简要分析”。14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6分)探究要点: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观点及其写作意图。作答时,要结合阿庆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需采用分点作答。 耕作的诗人 张炜文中画线部分中的“它们”指什么?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4分)参考答案:“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意是托尔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实实、身体力行地从事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人生活得作品。【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解析】根据语句:“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根据第五自然段,结合内容作答。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6分)参考答案:从其作品内容:诗人一生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都揭示出他对农人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从其人生经历: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最终抛却了自己的庄园,将更遥远更苍茫的土地作为最后的归宿。从其创作观:托尔斯泰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劳作中捕捉、感悟、发现生活的真谛,土地滋养了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了他创造的灵感。【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中合理相关句子,再加以提炼。【解析】本题答案需要通读全文,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围绕“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这一题干要求,归纳出几个角度作答。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5分)参考答案: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评价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内容,【解析】本文始终围绕“耕作”二字描写托尔斯泰的,这两个字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应结合原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作答。马裤先生 老舍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B卷)(解析版)
-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 内科护理学专科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专升本外科护理学题库及答案解析
- 材料作文“爱国主义”(2024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满分作文7篇附审题指导)
- 广州市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贵州二建机电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拆回智能电能表集中分拣处置技术规范》
- 2025年中级经济师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电工操作证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
- 科普:农药毒性分类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1篇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教学课件
- 练习使用显微镜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历年真题
- 2023年高考地理(上海卷)-含答案
- 比重式精选机的使用与维护
- FZ/T 81004-2022连衣裙、裙套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细胞培养技术培训课件
- 故障录波器课件
- 管片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