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简介:熊培云(1973年),中国江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现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报刊的自由撰稿人,出版作品有自由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时代与心灵等,其中重新发现社会一书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新周刊2010年度图书大奖。从书名谈开去我这个人有个癖好,在看书之前总喜欢琢磨书名,然后根据书名去猜测作者可能会在书中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怎样表达这些观点以及如果要我来写这本书,我又该从何处下笔之类的问题,当然此书也不例外。自由在高处,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想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那首诗歌仰望星空,“仰望星空,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想,熊培云先生该是一个极浪漫并且充满想象力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最耐得住残酷现实的打压,即使被千万遍的刺痛心灵,他依然能直起腰版来继续对这个不公的社会口诛笔伐,因为在他心中自有一方乐土,自有一片天地,这是他值得为之战斗不息的梦想。首先我们来谈谈关于“自由”这个话题。说句杀头的话,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谈自由,本来就不是件自由的事儿,又怎么能谈的深刻,谈的彻底。这就好比带着枷锁跳舞、穿着棉袄洗澡,就算你功夫再高也无济于事,但是中国文人向来最擅长做“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的活,并且乐此不疲。在中国,何为自由?我想作者此文的用意肯定并不仅限于对公民言论、人身自由的诠释,往更深的角度看,更应该是一种对内心精神世界自由(如果此书仅限于描述表面的社会不公平现象,或者仅是关于现社会存在的言论不自由问题的剖析,而不涉及精神自由层面的话题,那么这本书的含金量也将会大打折扣)的探索。更苛刻一点儿的说,要想把这篇文章写的出彩,那么作者一定得能“进得去出得来”,“进得去”是说作者得能看得透这个社会,“出得来”是说作者得能看得开这个社会。进不去出得来那叫无知,进得去出不来那叫愚钝,进不去出不来那就是所谓的“朽木不可雕也”,只有进得去出得来这般境界,才能有资格来谈论精神的自由,这样才不至于满纸流于表面的谩骂抱怨。其次,我感觉“在高处”这三个字用的极妙,正所谓“高山仰止”,自由不存在绝对的标榜,从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敢说自己的民众拥有绝对的自由,或者说世人都是不懂得满足的动物,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生活的时代是完美的,同样,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如此,从不会有哪一代人会认为自己处在一个绝对自由的时代,也正是这种不满足在推动这个社会不断发展。历史的长河中从来不会缺少脚踏实地的人,缺少的往往是那些懂得停下脚步仰望星空的领航者,我期盼,熊培云先生是能担得起这份担子的。我为什么要写作在自序的开头,作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作?我想,这个问题实在值得每一个靠文字谋生的人认真思考。我相信,任何一个生活在中国并且有独立精神的评论员都是痛苦的,对他们来说,写评论就像是西西弗里推石头,哪怕你很努力的把石头推到了山顶,可是依然摆脱不了石头再一次滚下去的悲剧,你痛心疾首批判的社会现状,可能在一年半载之后再次出现。悲痛之余,作者也像落寞中的鲁迅一样感慨:“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但作者并未因此悲观绝望,反而从大痛苦中生出“入狱身先,悲智双圆,虽未能至,心向往之”的感动。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眼眶一热,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智慧啊。自古文人面对生活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对于现状的无奈,他们所有的武器就是手中的那支笔,努力想改变什么,到头来却什么都改变不了,徒留一身悲哀。“当农民守不住自己的土地,法官保不住自己的良心,警察看不住自己的房屋,千万富翁会被灭门,而你握不住手里的笔这样的时代,没有谁比谁更幸运,只有谁比谁更不幸。”莎士比亚说但凡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摔碎在世人面前,失去心中如椽大笔的文人就真成了手无缚鸡之力。“如果失去了手中的笔,我将惶惶不可终日;如果失去了自由思想的权利,我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对于文人,手中的笔神圣不可侵犯,有着不可言说的感情,就像是农民脚下的土地,承载着他们的生命;而自由的思想,就是他们辛勤播下的种子,是他们所有的希望,“不自由毋宁死”,是他们不变的信仰。“因为无力,所以执着”,熊培云先生更像是逐日的夸父,自有一种“虽千万里,吾往矣”无畏与坚忍。“那些想收获自由所带来的美好的人,必须像真正的人那样,要承受支撑自由价值的艰辛。”世人总是习惯于坐享其成,而注定有些人是要不甘于寂寞,努力去改变点儿什么,“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君共勉。我的大脑不是跑马场叔本华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然后鲁迅先生看到这句话后就反驳道:“当你相信这句话时就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了他的跑马场。”看到这两句话后突然感觉一阵心惊,暗自反省。读一本书到底能收获多少东西,不在于书中有多少,而在于读书之前你已经有多少,只有你掌握的足够多,才有可能发现书中的妙处与不足。俗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读书不思考或不敢思考又读之何用?【第22节:诙谐社会,政治如何完善】以及【第23、24节:赘肉政治学(1)(2)】中作者提到了政治嘲笑这个话题。对于政治嘲笑,通俗来讲就是把领导请下神坛,通过不同形式的冷嘲热讽来批评或者调侃领导的私人生活及政治立场等。例如网民调侃萨科齐的“阿克琉斯脚踵”以及法国Canal Plus频道的木偶新闻剧。毕竟领导人是人而不是神,对他们适当的调侃反而更能增加其的亲和力,同时还充分调动了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在这三篇文章中,作者只是在一味的描述国外的政治嘲笑,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种现象的欣赏,却只字未提政治嘲笑在中国的冷遇,实在令人遗憾。或许作者用意高远,是想让国人见贤思齐,不过“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的”,太过相信自律的力量反而有点儿过于天真。中国人素来稳重内敛,缺少幽默感,在政治上更是如此,对于领导人的形象塑造总是过于高、大、全,反而丢失了该有的率性。【第43节:国破山河在】一文中提到“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即使国家破碎,只要社会还在,历史还在,终有起死回生之日”的观点似乎颇有不妥。中国文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骨子里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忠君情节,面对国家民族大义更是毫不含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事例数不胜数。国之不存,则文化必亡,只见国存文化灭而未见国灭而文化存者。不得不说的话“我用我的热情,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世间”,不求他人,反求诸己,熊培云先生的追求当得起这句话,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争取未得到的自由固然需要,但盘活已有的自由同样重要。书中的观点不是在说教中完成的,也非理性思辨得出的结论,作者通过温暖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潜移默化终起春风化雨之功,有人评价熊培云“他的文字,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琼中县教育局赴海师公开招聘教师和校医49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江门市蓬江区教师招聘23人(编制)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广东珠海中交集团纪委第一办案中心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西百色靖西市人民医院招聘导诊分诊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德州武城县公开招聘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36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招聘村人员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乐山高新区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公开考核招聘工作人员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室教师课件
- 2025福建南平武夷有轨电车有限公司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阳山铁矿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新编利息理论-刘波-课后答案
- 结构生物学01章-结构生物学绪论(一)课件
- 脾功能亢进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25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 灌胶机作业指导书
- 日语的拨音促音和长音
- 门诊质量控制指标
- 机械工程学科课件
-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 答案
- 英语文章 the giver每章概述
-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