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苏教版.docx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考点链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4)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5)句子的语气有特点。(6)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必须重视的两个要点一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来翻译文言文语句。二是从微观上讲,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直至对文言固定格式、文言修辞格、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准确把握,特别要注意译出重点实、虚词和有活用的词语,灵活地翻译指定的句子。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方法,概括地说,可以简称为“留、换、补、删、调、贯”六字诀。一、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名、政区名、国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皆保留不动。如: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二、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语词汇,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如: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妻子,妻子和子女。绝境,与外界隔绝之地。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三、补,即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隐含的内容。如: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师说)2(那里的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四、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如: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云,句末语气助词。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也,语气词,表示句中停顿。五、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定语后置: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后置:公与之乘,于长勺战。六、贯,文言文翻译时,还会遇到一些修辞现象、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翻译时要灵活处理,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以使译文明白、贯通。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直译为“不因为外物(好坏)高兴,不因为自己(得失)悲伤。”显然不通顺。可变通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断句”),完成问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判断句、省略句等。(1)“锡”是通假字,通“赐”,赐予。“虔”,恭敬。“必”,一定。“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断句,“而必使(之)亲临”是省略句。(2)“尝”,曾,曾经。“救正”,指纠正弊病。“讥”,讥讽。“固宠”,加固宠幸。【答案】(1)赐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